選舉是囚徒困境嗎?
01-25
選戰往往陷入政治化和極端化,彼此攻擊稻草人,雞同鴨講,又或者專心摸黑對手… 而不是務實討論議題。
謝 @Mon1st 邀請。推薦卡普蘭的這本《理性選民的神話》,應該算比較全面地回答了題主的問題。與其說是囚徒困境,不如說是搭便車更合適。作者的邏輯是:因為每個人的那一票,改變選舉結果的可能性都很小,所以我們從認真投票中得到的預期收益也很小。因此,與其費時費力認真思考、收集信息,不如由著自己篤信的觀念投票。儘管這些觀念可能是錯的。如果許多人的觀念有系統性的偏差,投票結果就會很糟。政治家和媒體也會利用這一點,多說大家愛聽的話。政治家也可能把正確但不受歡迎的事讓給別人做,自己喊口號競選。
作者在這本書里也為許多經濟學家廣泛相信的觀點做了辯護,有一點是自己尤其認同的:經濟學家內部的分歧,比大家平時調侃的其實要小得多。他也收集了很多數據,比較了專業經濟學家和不同人群,在重要社會議題上的廣泛分歧。同時,他很強調科普經濟學研究成果的重要性,主張利用傳播技巧,去傳播基礎的經濟學知識。這本書有幾章,本身就是對經濟學很不錯的科普。最後,書中批評Ian Shapiro的內容非常有意思。自己平時與法學系同學和政治學系討論問題,也會時不時有觀點的激蕩:)此外,作者文筆很好,蠻幽默,也是一個加分點。
以囚徒困境定義之嚴格現實基本找不到囚徒困境
大多數情況無非是複數均衡博弈里大家找了個差的
屬於global game範疇最簡單的medium voting theory. 選舉的收益是贏,主要在於選民的政治傾向的分布。候選人主要目的是在於讓別人選自己,基於競爭者的決策選擇自己的政策傾向。辯論啊討論議題啊不是為了辯論和討論以及科普大眾,是為了讓選民選我,說一些沒邏輯沒內容的話,可能一部分原因是為了讓自己區別於對方黨派。有很多voting theory,不能簡單的按照囚徒困境來。
推薦閱讀:
※「主義」,是意識形態嗎?
※「機會公平」真的能實現嗎?都有哪些有助於實現機會公平的政策?
※是否沒有輿論自由就意味著沒有民主?
※如何看待復旦政治學教授唐世平「『隨機(田野)』實驗方法是個死胡同」的觀點?
※為何動漫愛好者很多喜歡哲學或政治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