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論》中,利息(金融業)和地租(地產業)為何不受利潤率下降規律影響?
包含無差別的人類勞動的部門(製造業、工業等)受到利潤率下降規律影響,關鍵在資本有機構成c:v的提高。那麼金融業和地產業為何不受利潤率規律下降影響?與金融業信息不對稱(逆向選擇、道德風險)有關嗎?
謝邀,關於一般利潤率下降趨勢的討論,可以參考我的這個回答平均利潤率和利潤平均化的關係?平均利潤下降是必然嗎? - Zhi Li 的回答 - 知乎 。
提出這個問題表明題主對一般利潤率趨於下降這個理論有些誤解。從理論上來說,一般利潤率趨於下降這個理論屬於抽象理論的範疇。就如同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卷中以抽象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生產關係入手(僅考慮資本家和無產階級,不考慮剩餘價值實現等問題),從商品出發推導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剝削性。其中,馬克思將資本主義技術演進(工場手工業到機器大生產)同剩餘價值攫取方式(相對剩餘價值生產)聯繫在一起,從而得出資本有機構成提高將會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長期趨勢。一般利潤率趨於下降這個理論其實就是《資本論》第一卷的一個延伸,屬於馬克思理論的「骨骼」(抽象層次)。
對金融(信用)和房地產(地租)的討論則屬於向骨骼上增添肌肉的過程,可以用來解釋現象。Ducan Foley論文 Rethinking Financial Capitalism and the 「information」 Economy 以及Anwar Shaikh的著作 Measuring the Wealth of Nations可以部分的回答這個問題。粗略來說,馬克思認為生產性勞動創造了總剩餘價值,但是總剩餘價值的分配是一個更複雜的過程。其中非生產性勞動報酬,不同行業資本利潤,利息(包括股票分紅等),地租的來源都是總剩餘價值。而一般利潤率趨於下降指的是總剩餘價值和社會總資本的比值趨於下降,所以剩餘價值的具體分配情況並不完全在這個理論的討論範圍之內。換句話說,一般利潤率趨於下降的趨勢和某些具體行業利潤率保持不變甚至上升之間並無矛盾。
當然,還有一個理論是利潤率平均化理論,也就是著名的轉型問題。利潤率平均化和利潤率趨於下降有一定關係。可以這麼說,馬克思認為競爭的鐵律會導致不同部門的利潤率平均化,進而促使某些資本家進行創新,以資本替代勞動來獲取超額剩餘價值。但是從長期來看,競爭會再次使利潤率平均化,但是由於更高的資本有機構成,在剩餘價值率不變的前提下,一般利潤率就會下降。地租理論恰恰是利潤率平均化的反例。由於土地不能自由流動,所以生產力不同的土地會提供級差地租,生產力越高的土地,提供的地租越多。如果把地租理論擴展一下,其實可以將房價認為是一種形式的地租。從本質上看,房地產資本不會參與到利潤率平均化過程中。金融的問題在Foley的論文中有更多的討論可以參考。
馬克思的利潤率平均化理論和自由競爭條件下理論率均等沒有本質區別。存在資本自由流動,則利潤率可以平均化。存在流動壁壘(可以是自然條件,地理位置),則利潤率不會平均化。真正區別在於馬克思對待競爭的態度。一般理論認為在自由競爭條件下,會有無數同質化生產者存在。馬克思恰恰認為競爭的力量最終會導致壟斷(資本的集中和集聚)。
推薦閱讀:
※降低資本有機構成中的生產技術水平為何反而會提升利潤率?
※中國未來十年的通脹水平會低於過去十年嗎?
※弗里德曼、凱恩斯、列寧的書算政治經濟學範圍嗎?
※按照西方的社會經濟學觀點,左派和右派是如何區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