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會給外地人帶來友好的體驗么?

穿了一身國安球衣去看比賽,人生地不熟迷了路,還是申花球迷帶我去了客場看台。

沒多餘的話,就是一句:

「哥們,客場看台怎麼走啊?」

大兄弟,我覺得這可以說明問題。


作為一個在魔都讀書過四年且目前還在魔都生活學習的外地人,我嘗試回答一下這道題。

來魔都上學之前,聽說過對上海人的一些刻板印象,比如:地區優越感、不甚友好。

2012年9月中旬大一開學,我來到上海不到一個月要買十一回家的火車票。那時候的我還不會用12306網站買票,或者說根本還不知道有網上買票這回事。當時聽說某些代售點還會留有一些票,所以我義無反顧地決定早起買票。

學校在嘉定,在某個周六的大早,我五點鐘左右起床等公交,那天整個車站就我一個人,可悲的我那個時候竟然還不知道用百度地圖、高德地圖等App利器。等了半天終於坐上一個公交車,我戰戰兢兢地問售票員阿姨火車票代售點在哪裡,阿姨熱心地讓我耐心坐車等候,說到站會提醒我。阿姨是一個上海人,說話很快,但很熱情健談。看我焦急的模樣,阿姨和我聊聊家常,知道我是剛來上海讀書,還特別照顧我。後來我順利地找到代售點,又等了一個多小時,終於買了到一張站票。

再後來,我和那個阿姨經常見面,有時還會打招呼,寒暄兩句。畢業時,我又做到阿姨售票的公交車,我跟阿姨說我畢業了,我們都在感嘆這四年如此匆匆,再也不會這樣經常碰面了。這是我遇到的第一個比較熟悉的上海人,感覺還是很溫暖的。

一次在地鐵11號地鐵里,我給一個老太太讓座,老太太欣然接受。過了兩站,老太太旁邊又有一個空位,老太太立刻讓她女兒坐下。目測她女兒40多歲,身體還可以。這時候,旁邊一位看起來30多歲的上海女士看不下去了,用上海說那個老太太,大概意思是「小姑娘剛才讓你座位了,你也不為人家著想,現在地鐵人那麼多,誰不想坐著?人家好心讓你,你卻不想著人家,真為上海人丟臉了。」老太太這時候有點不好意思了,拉著我的手就往那個位子坐,我也挺尷尬的,她女兒也讓我坐下。然後周圍人都看著我,示意我坐下,最後我就坐下了。

其實,打從內心裡我還是挺佩服那個上海女士,很有膽量和理智,說明有一些上海人還是很看重自己作為城市的名片。而這些人也讓我這個外地人改變了對他們的看法。

我本科的導師是一個上海人,他是復旦大學哲學系畢業,因為自己的夢想放棄了西南某高校的職務來到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學校當老師。在他身上,我看到了他對理想的執著。他總會聆聽學生五花八門的問題,也會耐心為我們解答各種疑難雜症。他是我很尊敬的前輩,我會努力向他看齊。

我周圍也有上海童鞋,有些拼搏努力,有些溫柔細心,有些懶惰遊戲。他們和我們每一個人都一樣,而這並不是因為我們地域不同而有差別。越了解上海人越會發現,其實每座城市的人都一樣,乃至全世界的人也都一樣,並沒有什麼差別。

最後

如果非要我說有什麼不同,那可能是上海節奏很快,很多老年人也都緊緊跟隨時代,接受新鮮事物。比如我遇到一些年齡比我父母年長的人還用支付寶,微信等等。

而來自全中國乃至世界的人們會來到這樣一個城市,尋找自己的立足之地。多元而包容,我想這樣才是一個大城市的氣概。一旦你對一些問題了解過深,最後都會發現,我們看到的了解的終其只是一個小小的方面,而這就是我們探索生命的意義。

以上。


【先佔坑後續補10.06】

知乎慣例,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是不是上海人的第一條評判標準

能流利使用上海話的一定是上海人,反之不一定

不是每一個在上海的人都能叫上海人嘛~


會。因為這座城市雖然未必講人情,但是它至少講規則。


為毛我在魔都出門辦事問路都覺得大家特別友好呢,大概我比較幸運吧。。。尤其最近去社區醫院,居委會工作人員很友好哈。

對於問路嘛,建議找附近穿制服的工作人員,保安啊門衛,便利店收銀員之類的,普通人其實都不太熟悉路,上海太大了,大家都是靠手機地圖和地鐵。


其他的不說,關於問路,我是真心覺得開著百度地圖都找不到,問人大概更沒用,而且在上海還有一種很可能的情況是,本地人一樣不認識,上海太大,一般不是經常出來轉的,只認識常活動的地方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多半是問了也沒用的


上海人解釋上海會被人當洗地。那我這個北京人來給上海洗地好了。。。

我在上海呆過,每個人都調侃我「北京人跟上海人是死對頭」,呵呵。

事實是,我跟上海同學老師同事和宿管阿姨房東阿姨(僅限上海房東,非某地盛產的二房東)都處得相當好。7年前的閨蜜現在也經常微信,吃能吃到一塊,玩能玩到一塊。我教她相聲,她教我罵人。wel,相聲=罵人哈哈哈。。。

但我跟某地的人處得是真不好,起碼的家教都沒有,不借錢就翻臉,到處說我小氣摳門,累。。。

「某地」,有特指,喜歡撿罵的,拿去,之所以不點破,是因為我真的發自內心地知道:地域偏見不對。。。

西安人同情北京人,因為帝都已經被拆的沒城樣了;

北京人同情上海人,你們幫我們分擔了不少子彈呢;

最後大家一起羨慕天津人哈哈哈。。。


昨天坐地鐵去虹橋火車站,路上遇到兩個大娘提著很重的行李箱下樓梯,看不過去就順手幫了一把,幫完後就只剩一個大娘(A)了,一問才知道另一個大娘(B)也是幫忙的路人,用大娘(A)的話來說,「(B)以上海人來說算很好的了」。


我和題主的經歷大概恰好相反,高考前兩個月恰逢低谷期想要逃避現實,於是賭氣改志願全部填了外省(嗯我們是二模考後填志願的)作為上海生源考入位於濟南的山東大學,現屬儒高院古典文獻學。

關於「濟南宜居嗎」的問題我在另一個帖子回答過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1176715/answer/105403208

我在濟南遇到過砸壞我的MacBook一走了之的陌生人,也遇見過在離校數十公里的市中心街道上撿到我的錢包送去學校的陌生人;

遇見過在雪天夜晚把我載到沒有路燈的市郊逼我加錢的計程車司機,也遇見過幫我把四個搬家紙箱從樓上扛到車裡的Uber司機;

遇見過校醫院的醫生扔給我幾卷繃帶讓我自己包紮雙臂和右腿上還在流血的傷口,也遇見過繁忙擁擠的大醫院中給我耐心解釋每種葯服用方法漂亮的護士姐姐~

想到護士姐姐瞬間心情晴朗了好多~

我很慶幸自己遇到了足夠多的人,如果和題主一樣僅僅遇見過前者,那濟南在我心中便是一個連生命財產安全都得不到保障的危險地帶,貼上「女生不得獨自前往」的標籤。如果只見過後者,我便不再有如現在這般獨立冷靜的警惕心和自保意識。不是不相信題主,只是特別地問一句,您是真的從來沒有體會過來自上海市民的善意嗎?

題主可能覺得自己問的是上海我為什麼答的是濟南,其實這是類似的問題,大家對「世界一流大都市」的牌子看得過重又缺少實際體驗,虛構出一個盡善盡美的理想鄉作為自己未來的居所,又很難安心地承認自己已經在努力生存奮鬥的目標居所居然不是那個理想鄉。

我去過東京、巴黎、羅馬、溫哥華、蘇黎世等諸多以繁華抑或安寧聞名的大城市,她們各有各的溫情美好,同時也有各自的排斥與不便,都邂逅過溫柔善意,也大多遭遇過冷臉,但我不覺得任何其中的一座與另一座相比有什麼特別的高下,也不會對一座城市留下特別美好或惡劣的印象,對於「世界一流的大城市」我絲毫也沒有這樣的概念,所以也不會認為上海離這一標準差得多遠或是已經到達,我愛上海甚於題主可以舉出的任意一座城市,就像您愛自己的故鄉一樣,和是不是世界一流毫無干係,大多數人的日常生活和自己所在城市是不是世界一流都是毫無干係的。

另外城市的精神文化之類,是一個很縹緲又形而上的東西。不同的地理環境、歷史文化和經濟基礎造就了不盡相同的城市文化,這些文化是區域性的公序良俗,僅此而已,沒有高下之分也不能對應到任意市民的頭上。

因為想避免在這類問題下被邀所以就匿名了嗯。


我去過全國很多城市旅遊。

幾年前在北京參觀故宮的時候,隨手在人人上發了狀態,評論里有人回"求寄明信片」。那時用的還是Java系統的手機,沒有地圖APP。出了北門之後我真是一片迷茫,看到街上走過一隊保安模樣的人,就問了其中一個,最近的郵局在哪裡。被我問到的那個人連停都沒停下,看都沒看我,說了聲「不知道」。後來有一次坐公交車,貌似103吧,反正是一趟從甘家口那兒走的電車。有人在下車時可能踩到還是碰到了坐在我對面倒座兒的一位女乘客,兩人起了爭執。女乘客的同伴勸她說,「算了算了,咱北京人不和他們爭」。(哪裡人和這個有什麼關係。。。北方多用紙幣,可能看我是學生,我買東西的時候好幾次被找了很爛的一元紙幣,有一次甚至還有一張看起來是對摺了,實際上是斷開的紙幣。

但是我在北京也遇到了很熱心的人。第一次去西單的時候,坐52下車後完全沒有方向,不知道店都在哪邊,問了車站上穿著黃色志願者衣服維持秩序的大媽。大媽用純正的京腔和我說「你從前邊過地道,過了地道一直奔北」。離開北京那天早上坐109換102去南站。早上車還是比較擠的,看我拎著行李箱,售票員問我是不是去菜市口倒4號線。到了菜市口她提醒我下車,還讓我別去後門了,直接在中門下(中門應該是只能上客的)。

這麼多年了,我對北京人的印象一直是暖心的「一直奔北」和「就從這兒下吧」。

14年去山西,坐了一夜的火車,在大清早到達太原。太原站那時正在改造,建設路完全被挖開,就是一個大工地,於是我看到了迄今為止最讓我震驚的火車站站前,簡直都讓睡意懵懂的我一激靈。訂的賓館在朝陽街,我雖然看過地圖,但站在一個沒有標識的大工地中央真的分不清方向。也是問了一個城管or保安之類的人,我記錯了路名,問的是「請問朝陽路在哪裡」。他回答說「只有朝陽街,沒有朝陽路」。我說「應該就是在火車站附近的」。他回答了一句「不知道」,然後就不搭理我了。

也是在太原,我見到了迄今為止讓我覺得服務最好的公交司機。開出站後司機都會拿一個小擴音器自己親自報下一站是哪裡,而且哪站可以換乘幾路瞭然於胸,到站時會說「走好」。有老人上車她會扶一把。我試著向她問路,也得到了準確的回答。

15年去廣州玩。逛完上下九坐114換8號線回海珠區的賓館。下車之前我按了下車鈴,快到站的時候看司機好像沒有停車的意思,我趕緊又按了幾下。司機大媽冒出一段粵語,我一開始不知道是說我,直到車廂里有好幾個人開始看我,我才意識到司機在說我,而且肯定不是什麼好話。

但我在廣州也碰到很熱心的路人,年長的年輕的都有。有的還為我和同伴推薦哪裡哪裡的甜品和早茶比較好吃,哪裡比較好玩。

我個人是比較願意去記得別人的好的那種性格,所以去任何地方,留下的都是比較好的回憶。但是我也知道,不以一兩次的經歷去蓋棺定論是一種美德。所以如果今天的問題是:

北京會給外地人帶來友好的體驗么?

太原會給外地人帶來友好的體驗么?

廣州會給外地人帶來友好的體驗么?

我不會回答會,也不會回答不會。因為城市那麼大,期間有那麼多形形色色不同的人。我不知道我所遇到的人會不會就是你所遇到的人,我也不會用一兩次的經驗去評價所有人,更不敢把偏狹的結論廣而告之。我只能告訴你,在不熟悉的異鄉,你要相信良善和正能量是的確存在的,但你也要知道,畢竟助人不是一種強制性義務,不是所有人都熱心,都覺得助人是一種快樂,有些人甚至連自己的本分都做不好。

題主的經歷有點悲催,兩次都遇到不熱心的人。

老人問路那個我稍微能理解一點,因為現在騙子太多,存在「某某跟騙子說話的時候騙子就對他下迷藥了,結果存款全被騙走」這種說法。所以有些老人覺得,反正我也搞不清楚,我不和陌生人講話總行了吧。所以要問路,找年輕人,或者路邊店裡的店員會好一點。

火車站那個,就屬於我說的「有些人甚至連自己的本分都做不好」,那你就去投訴他。


除了著急上班的時候打車總被拒載,其他感覺還算不錯,比別的地方強多了


上海生活多年的外地人,素質高是體現在規規矩矩做事,專人負責專門的事。不能說全部,但是至少比其他地方好。上海太大,問路大多數人也不清楚怎麼去,建議打車,車子走的路線不對可以投訴。火車站有專門的諮詢台,請去那邊詢問。上海天南海北的人都有,而且很多,這裡商業化很濃,人與人的關係比其他地方平等,不會對他人來自哪裡有優待,也不會認為你做什麼行業而羨慕。


在上海旅遊期間,跟幾個「路人」打過交道

1.在一個應該是老城區(好像是肇嘉浜路),附近都是一兩層的老房子的地方,向一個應該是本地的老太太問路,老太太很熱情

2.在外灘準備坐公交車會賓館,車來了問公交司機去不去XX,司機很小聲說了一句我也聽不清,然後就扭過頭去不鳥我了

3.在金茂樓下外面,問一個應該是酒店服務人員(全套西裝,也不是普通保安)怎麼進去,對方很不耐煩並且一臉鄙視地回答了

4.在徐家匯附近,向一個中年大叔問路,對方很不耐煩說不知道


知乎里龍不吟虎不嘯,小小德彪可笑可笑。再去上海的話,你就說「我大哥是魔都洪斌!」他們會給你下跪的。天地逆轉!


本地人對外地人的歧視無非兩種

一種:你們外地人就是素質差

一種無非在你們前面斯文的加個「部分」

其實心裡想的都一樣

立場不同,沒啥好說的,不過在上海這種服務全國靠吸其他城市的血來發展的城市有主人翁優越感的上海人確實雙標的讓人匪夷所思

高考加分,最出色的素質教育,醫療,市政,城市規劃,拆遷補償都讓你們優先其他城市的享受到了

現在城市人口流動性大帶來的一個弊端就忍受不了了

感情有好處的時候就是應該的,有壞處的時候就不高興的趕緊推的乾乾淨淨了

可能上海人眼裡沒有發展公平性和中國人民的概念吧

噢高素質先進的上海人

噢農村來的摳腳窮酸外地人

本來就是兩等公民嘛


做為沒有在上海生活過,但是基本每年都會去個5次以上的外地人來講個人覺得上海很好。坐標無錫人去上海為了吃好吃的,看展覽看比賽吧,因為無錫是個基本是個文化沙漠,所以每次有想看的演出展覽都會跑到上海看,覺得上海好方便啊,不管什麼場館景點基本地鐵加公交換乘都可以直達了,而且無錫的公交卡又可以和上海通用的,直接刷很方便。吃東西么就更加不要講了,家鄉沒有的西班牙菜,義大利菜上海什麼都有,而且出來玩就是會花錢的所以回一點也可以接受。而且上海帥哥美女也很多看著也舒心,可能這種不在上海生活的人偶爾來上海玩會更加覺得上海的好吧。


題主好像假設了「我不認識路我有理,我問路了你必須回答我」的前提。

這點不妥。


分頁阅读: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