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會給外地人帶來友好的體驗么?

來到上海有一段日子了,以前聽到的都是別人說魔都怎樣怎樣好。來上海的時候很匆忙,加上一直待在學校里,聽到的都是宿管阿姨親切的問候,就會覺得上海這個城市對外地人其實是很友好的。

然而今天離開上海,在街上迷路了(原諒我這個路痴,看著地圖都不會走。)我就很有禮貌地找了一位老奶奶問路,老奶奶很不耐煩的說了一句話,準備推開我就走,但老人用的是上海方言,我沒聽懂,我就再問了一句:「奶奶您能再重複一遍嗎?」結果回答我的又是罵罵咧咧的口吻,指著我的書包和手機講了幾句,這次我就算是聽不懂上海話,我也差不多明白她的意思,大概就是你一個這麼大的學生了,看著百度地圖還不知道怎麼走,別煩我之類的。(我其實懷疑還有罵人的話之類的)然後我到了上海火車站,沒有找到自動取票機,就找旁邊的維護人員問了一下,他看了我一眼,就繼續低頭鼓弄他自己的手機,我輕輕拍了一下大叔的手,又繼續問了一遍,然後大叔又是把我推開,這讓我很尷尬。我也算是感受到了上海市民的「友好」了。不管怎麼樣,兩次最後我都是微笑說了聲謝謝您。畢竟出門在外不能丟安徽人的臉。我不知道為什麼這樣的大都市還會給小地方來的人這樣「友好」的體驗。

家裡那邊有同學問我上海怎麼樣,換成現在的我去回答他,我一定會告訴他,上海沒啥特別的,走在路上一樣能聞到堰井蓋散發的惡臭;一樣能看到不顧紅燈,只要看到沒人就過的電動車;一樣有很「友好」的市民。

原諒我來知乎上吐槽一下,因為這種體驗實在是太差了,也許今天真的只是我看到的個例,但我想既然這種現象有發生,就一定不止我一個人經歷過。我想說,魔都距離世界一流的大城市的距離還有不少。


你的邏輯很有意思。

在上海念大學,窩學校里和同學宿管相處的不錯,就覺得上海對外地人很友好?敢問你的同班同學你的授課老師你的宿管阿姨清一色是上海人嗎?

據我所知,上海普通高校外地人和上海人差不多五五開,鮮有高比例上海人的大學。也就是說,你在大學裡接觸的人,有一半來自五湖四海。

大學生路痴,whatever

大學生不會用百度地圖,interesting~

路痴代表不了什麼,但也不值得驕傲,你一個生活在科技高速發展的21世紀的大學生,來上海「有段時間了」,看著百度地圖都不會走,還有理了?

不要說老奶奶了,我碰到你這樣的人也會心生疑惑。

關於你認為自己耐心禮貌,老奶奶卻態度惡劣甚至有罵髒話的嫌疑,不好意思,那只是你以為。至於她為什麼是這樣的態度,我們無權猜測。問路意味著是你有求於他人,碰到熱心腸的人固然好,碰壁也理應說聲謝謝,而不是惡意揣測。這是做人的基本道理。

至於上海火車站這個地方。我很負責任的告訴你,平時,不論南廣場北廣場,放眼望去,100個人里都不會有一個上海人。節假日除外,可能有少部分上海人會選擇周邊游,還有就是考外地大學的學生回校。

那裡的工作人員,基本不會有上海人。北廣場南廣場附近巡邏的警察叔叔也好,協管也好,上海人的比例也是微乎其微。包括火車站旁邊的地鐵站,實不相瞞,多數上海人都避而遠之。上海火車站的人流量你不是沒見識過,你覺得維護人員應該有問必答嗎?旁邊的大叔應該笑眯眯的幫你嗎?

在你眼裡,上海除了你,路上隨便抓個人都是上海人?代表著上海這個城市對外地人的態度?闖紅燈的一定是上海人?

在你眼裡,你不認路別人就該為你指路?該為你服務?

在你眼裡,窨井蓋里的水該是什麼味的?

在你眼裡,你有限的閱歷和眼界里,上海竟被你說的如此不堪?那麼請問,你又去過世界上哪幾個所謂的一流大都市呢?這些城市比上海好在哪兒?

是英語比上海話更容易聽懂嗎?

有句話叫「腐眼看人基」……

同樣…

你只看到了,自己想要看到的,自困於「上海人排外」的擔憂,所以才把日常每件瑣事對號入座。你對事情的描述,是不是過於抬舉自己而貶低他人了?

我的一位老師,二十七八,非上海人,和很多來上海工作的人一樣,會為飛漲的房價(租)頭疼。長相甜美、穿衣乾淨不落俗,在國外讀過書會說流利的德語,按理說家境應該還可以,離上海也近,她是怎麼評價上海的呢?時常誇獎上海,每次談起這座城市她的眼裡就有少女般的星星眼,她正確意識到自己故土和上海尚存差距,她教導我們要珍惜這麼好的教育條件。辦公室里有些老師習慣用上海話聊天,她一句都聽不懂。又怎麼樣?這就是排外了?

相反的,老師同學們都喜歡她,無論是哪裡人。因為謙虛進取的人,走到哪裡都會受歡迎受尊敬。反之則然。

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截然不同的文化底蘊和生活氣息。有時間貶低上海,不如想想上海有哪些可取之處,有哪些是你之前從來沒體驗過的美好的事。畢竟,一邊嚷嚷著上海不好,還要擠破頭留在上海的行為,挺傻的。上海並不完美,上海中年婦女的市井形象至今被人詬病。這是時代大背景遺留的產物,難以修補,而時代在更替,現今的上海更具包容性。新一代上海的生存法則崇尚「規矩」二字。只要不破壞規則,遵紀守法,漸漸的你會感受到這座城市的獨特魅力和更規範化的「人情味」,也正是題主你所欠缺的

——人與人之間的尊重和理解


作為一個先在蘇州待過3年,又在上海呆了兩年的東北人,我對這個問題有著很多感觸,和你分享一下。地域黑們,無論黑外地人還是上海人的,出門不送,請不要在這裡發泄你廉價的憤恨和優越感。

首先說一個最能回答你的觀點。上海是個大都市,裡面什麼樣的人都有,既有素質比較高的,也有素質不怎麼樣的。不過我要說的視角是:大城市是會帶來文明,但超級大都市帶來的更多的是冷漠,或者說叫隱私感和距離感。在大都市最好的美德,是不打擾別人。你年紀好像不大,希望能對你理解這個世界有幫助。

首先,這種冷漠不是上海所獨有,倫敦紐約東京都是這種冷漠的代表(當然發達國家的文明和修養還是要領先我們,不容易冷臉相對),你要說好還是不好,還真不容易。我在蘇州生活時特別討厭上海,也需要過你遇上的這些事情,問路無人應答,更過分的根本不理你,當你不存在,作為一個東北人我是暴怒的,恨不得上去抽他兩個耳光。而在蘇州則幾乎遇不到這種現象,蘇州杭州是旅遊城市,城市居民幸福指數也很高,一般都是淡定且溫和,不但指路幫忙很熱情,而且願意和你聊兩句,對了,我在韓國濟州島也是這樣的體驗,可能是旅遊城市的共性吧。

可當我來到了上海定居,對這個城市和他的居民了解更多的時候,我發現這種冷漠很難說得清好還是不好。對於尋求情感交流的人可能不好,對於尋求隱私和自由的人可能是好。大城市可以保持更多的人的多樣性:

無論你是同性戀還是只是比較娘;

不管你是真的太忙,還是不願意浪費自己的時間;

不管你是個性格詭異的藝術家,還是個社交恐懼的程序員;

不管你對人群,對社會的看法是如何,你都可以不受打擾的堅持自己,而不必承受漫無邊際的"正確"。

當然,代價是,你較少能收穫到感情的共鳴;以及熟人社會的溫暖。

然而在上海生活久了,回到東北,我也會不習慣別人的打聽,以及對我生活的評判。我希望我的生活就這樣,不被打擾。

有幸去過一次紐約,那裡的人多數彬彬有禮,但也有冷酷的鐵面的,但這兩種東西背後,都一樣是大城市的冷漠,不願意和別人交流。倫敦我沒去過,但前兩天看到一個新聞,講的是倫敦人是如何抗拒在地鐵里聊天的。很有趣,你可以看下。也許這是大城市的共性吧,習慣就好。

其次,再補充一個觀點,上海確實有人對外地人比較不友好,但這種人多數屬於自己生活沒過好。上海吸引了全國的人來,確實發展了城市,帶來了更豐富的資源和更精彩的生活,可是如果你是個上海本地底層的老居民,城市發展的好處你享受的不多,但壞處你可能在承擔。

外灘里的米其林餐廳是好,但與你無關;

Iapm K11也很酷,但與你無關;

機場越建越大,CBD 越來越多,好像也與你無關;

與你有關的可能是你攢了半輩子的錢想換個大點的房子,或者兒子結婚要買房,但全家人一籌莫展。

這種家庭我見多了,也見過為了給子女騰房子,搬到崑山嘉興去住的上海老人。

中國城市發展的根本法則是:天地不仁 以萬物為芻狗。無論誰也阻止不了城市的發展。那麼產生的問題也只能慢慢消化,畢竟我們還沒變成香港青年那樣的絕望。香港越來越不友好,也是個經濟問題,越來越多的人覺得生活無望,當然,他們找錯了責怪的方向。

最後,再說點題外話,因為來上海的人很多,一個報攤的老闆,他可能每天面對一千次的問路。你今天在好好的問路,但也許下一個抱著小孩的婦女問路,卻是在騙錢,這種情況在火車站等外來人口多的地方很常見。如何有人經常碰到這種事,他對外人一般也是做壞人假設。

不知道這對你有沒有幫助,希望你理解,這不是和素質高低和城市友好度的問題,是個選擇和接受的問題。你下一次再來上海的時候,如果你還願意外嘗試一下的話,我可以給你一些旅行建議,讓你更深入了解一下這個城市,獲得更好的體驗,如果你能接受上海的一些異質性,你可能會喜歡上她。


這個問題最能體現上海外地人群體存在的雙重標準的嚴重傾向:

當上海本地電台,微博討論外地人在上海犯罪率超高(上海犯罪70-90%),不文明行為頻繁出現(吐痰男,雞爪女,博物館第一尿,迪斯尼小鎮到此一游等等……),上海外地人高呼哪裡都有好人那裡都有壞人,你們這是地域歧視

當碰到上海大媽不給指路,鐵路務工人員(未必是上海)不給引導——知乎上高呼魔都人民素質為何如此之差。

這樣的場景美極了


上海這座城市裡的人,的確素質已經一天不如一天了。

今年再上海坐出租居然還可以碰到外地的司機師傅不認路、拒載、想繞路的情況。大眾出租這種情況就特別嚴重。以前這種情況是很罕見的。

那我是不是該拿上海司機和外地司機比較然後批判外地司機一頓?批判後一群人會不會說是我地域歧視?是很可能的。但如果我是外地人,我批評外地司機會不會有人說我歧視?恐怕不會。

那外地人的身份是不是就代表了客觀,上海人發表看法就總帶有地域因素?

相信有的外地朋友就算遇到了不少上海人低素質的行為,也會遇到些外地人低素質的行為,但他們可能對部分外地人低素質更寬容,並對上海人部分低素質的行為印象更深。上海人也一樣遇到過可能更多的外地人低素質的行為,他們可能就有很深的印象,反而對上海人低素質的行為印象比較淡(當然可能也有比例比較低的關係)。但上海人如果在網上舉例外地人素質低的例子,多半是要被噴的。把上海人和外地人一換,指不定噴的人就少不少。這也就是一些答主要解釋,自己不是上海人,然後再來答題的原因了,因為上海人解釋上海,很容易被當作洗地,上海人指責個別外地人,也容易被當作其實。上海人這個身份就很敏感。

(如果我是上海人,大家看到這個回答對會是什麼看法,如果我是外地人,大家看到這個回答又是什麼看法,其實挺有意思的)

這就是雙標了。

許多人看到幾個素質不好的上海人立馬就會跳出來批判上海人,眾人應和。

上海人看到幾個素質不好的外地人如果也要跳出來批判外地人,眾人反對。

雖然上海人看到的素質不好的外地人的數量和比例可能比外地人看到的素質不好的上海人多不少。

前者是有句說句,言論自由,正常評價。反對了叫洗地和心虛,那麼矯情,我算是知道上海人被罵的原因了,真是活該。

後者是高高在上,充滿偏見,地域歧視。反對了叫客觀和理性,那麼打臉,我算是知道上海人可笑的嘴臉了,真是活該。

以上不是嘲諷外地人,只是嘲諷雙標。

地圖炮、雙標、光看到自己想看的,強化固有印象,態度和立場都有傾向性。

這些毛病不管是上海人還是外地人都會犯,都特別容易犯。

外地的朋友,看到上海好人多,壞人少,就別光記住了壞人。

上海的朋友,也別因為外地人有的素質很低,就先入為主了。

別太神化上海市民的素質,對他們標準太高,如果你把他們當你老鄉看,你可能就會寬容、習慣一些。

哪裡的人都有素質高的和素質低的。這句話不管放在哪裡都是對的。

以己度人吧,題主遭受了上海人的冷遇就對上海人印象差了,是很正常的。

那如果上海人遭遇了低素質的外地人,就對外地人印象差,是不是也很正常?

外來務工人員里低素質的人群比例是很大的,遇到不開心的事情是比較常見的,上海人可能十來年遇到一堆破事,對外地人有成見也是正常的?

道理上是不應該的,但情理上是可以理解的。

其實就是個互相刷低耐心、變差印象的過程,但這個過程的對象不是個人,而是群體:上海人、外地人。

惡性循環。

一部分上海人因為以前低素質的外地人,對外地人沒耐心沒好印象。

一部分外地人因為上面說的那些上海人,對上海人很失望沒好印象。

後者是人之常情,前者也是人之常情。

說到底大家都不夠互相理解,包容。

當然不是什麼都包容,低素質,影響他人,不文明的行為還是要堅決指出的。

說個題外話:

上海市民包括上海人、外地人、本地人。

外地人佔一半。在路上遇到一個人,他是外地人的幾率大概有五分之四。(就我個人)

批評上海市民整體素質低,可不能忽視了一半的外地人。

外地人素質低的話該批評也得批評,光上海人里素質低的批評再多,素質上去了。

外地人素質上不去,對整體而言,還是沒什麼差別的。

所以希望外地的朋友也別抵觸,也應該批評上海的素質低的外地人。

上海人只要素質低就批評得了,在上海的外地人也一樣,一視同仁。


作為一個本地人,我不僅想告訴題主,也想告訴很多像題主這樣的人,如果你不想著融入一個地方的生活,而是始終以一個外人的身份來看待它,你總是能發現它的缺點,而且這些缺點給你帶來的惡劣印象會遠遠蓋過它的優點。

上海是一座城市,這意味著它就是一個快節奏的地方,比起鄉村或小鎮,人們大多考慮的是自己的生活,或許迫於生計,或許太過忙碌,他們很難友善地對待每一個人。就像題主你遇到的不友善回答問題的老奶奶,她可能在忙著趕火車或者其他什麼事,就沒耐心給你回答問題了。

當然,你完全不能排除素質差的人或者排外的人存在,我就住在一個退休老人超過25%的小區里,時常還能聽見鄉下人怎麼怎麼樣的言論,還有的人,我開了小區的門禁幫他擋了下,他丫瞟了我一眼以後,就開始看門外貼的通知(太氣了)。但我覺得這不是上海這個地方的問題吧,經濟發展過快,人民精神建設不夠,國內很多地區似乎都有這種素質低下的問題,這種鍋怎麼能給上海人單獨背呢?你能說那老人不接受我的好意是因為我長得像外地人么?

另外,像那種維護人員的情況,上海的服務人員真的好壞差距很大,有那種會一路幫助你的溫暖人心的大叔或者老奶奶,也有操著標準工作要求語言的售貨員,也有你遇到的那種玩忽職守的人,我在這裡生活了這麼多年,這些人我都見過,也都能順利地應對,大概是我融入了這座城市的原因。

至於公共設施建設,你以前不會把上海當天堂了吧,哪有這麼好的事,現在有哪個城市是完全乾凈的?用整潔與否衡量一個城市的發展程度是沒有意義的,難道題主你認為鼎盛時期的羅馬城和一工的倫敦很整潔嗎?更何況,說句政治不太正確的話,大多數的臟似乎都是外地人引起的(我可不是瞧不起外地人,但據我多年觀察髒亂的地方大都是外地人來開的小店門口)。

我覺得,題主你在上海發現的種種問題,或許你的家鄉也有,但在那裡,你是家鄉的一員,已經完全習慣了這種狀況。然而,到了上海,你從一個外人的角度看問題,總覺得上海人瞧不起你,不喜歡外地人。如果你要長時間在這裡生活,你就應該像熟悉家鄉一樣熟悉這裡的一切,比如生活習慣、風俗等等,這樣你才會發現你遇到的那些事都微不足道,目前來看,除非是結婚買房,很少人把外地身份當回事。如果你始終拿自己當外人,本來就產生了一種隔閡,你總會感到上海的不善意,永遠跟各種人吐槽,但得不到一絲改善。

其實,城市之間的相似遠多過它們的差別,差別只是在地方文化上而已,不同城市裡大多數人的生活方式都是極其類似的。我們國家的北上廣深,哪一座城市不被說排外?還有在知乎上被黑出翔的香港,都說對外地人不友好。敢情所有城市都對外地人不友好,那城市就沒有外地人去了,難道去了的都是像題主一樣怨氣滿滿嗎?我想那些留在城市並且不再有怨氣的都是能學會融入城市的人。


謝邀。

我對魔都的印象,是在變化的。三件事感觸深,引起一些思考。

一、

畢業後住宿舍。大家都會備點挂面、雞蛋和榨菜,晚上餓了煮點吃。

問題出在雞蛋上。經常有人發現自己的面和榨菜還有,雞蛋沒有了,於是隨便打開誰的柜子,拿一、兩個雞蛋就走,不用說什麼。過一段時間,覺得自己吃的差不多了,就出去買兩斤雞蛋,別人也隨便拿。——由於大家都比較自覺,所以總體上是平衡的,誰也沒多吃、也沒少吃。這種方式可以持續,靠的是大家都很自覺。

我們宿舍有個上海交大的,他不願意這樣。他數清自己的雞蛋,發現少了一個,就找到拿他雞蛋的的人說:我送給你一個雞蛋,沒問題!一毛錢而已。但是,你拿我東西前,必須要和我說一聲,否則就是偷。

那個榆木腦袋兄弟愣了半天,說:我們這幾個宿舍大家都這樣做,你沒有和我說過你不願意。不過你既然說了你不喜歡這樣,放心吧,以後我們都不會再動你的東西,周日我出去買雞蛋還你。——出去後他又想了想,找別人借了一個雞蛋還回去了。

上交大的兄弟,並不是上海人,只是在上海讀了幾年書。事後,他用了大概四個月的時間考慮為什麼大家都疏遠他,他做的到底對不對?他總覺得別人都針對他如何如何。——現在他在加拿大。

父母的同事中有上海人,這事也算符合我對上海人的印象——我不佔你便宜,你也別占我便宜。哪怕是一分錢,大家也要算清楚。

二、

1995年,我第一次到上海。哥兒幾個逛南京路,進了一家高檔鐘錶店。

我買不起,也就不想看,所以他們在看手錶,我在看這個小店鋪。店老闆是個五十多歲、精明的大叔。

大叔會眯起眼睛觀察每個進店的顧客,在兩秒鐘內做出判斷:他/她是潛在的客戶、還是進來溜達的。然後他會以不同的態度對待。——對我們這樣肯定沒錢買的,他連招呼都不會費力打。

我觀察了大叔接待兩波顧客。大叔也知道我在觀察他,但他一切都很自然地在做。他對自己所做的自信態度,使我思考我到底是如何看待這件事的。

我不喜歡上海。雖然15年前我就確認,我們這個行業搞技術的,應該遷到上海找工作,我也有幾次機會過去,我咬了幾次牙,還是沒去……我更適合在北京。

三、

曾有個上海的項目,和同濟設計院合作。

上海分公司的老總請設計院和北京過去支持的工程師一起吃頓飯。

原本說派車去接設計院的人,但下午崑山有急事車出去了。於是告訴設計院的自己打車過來,我們出錢。

設計院的一進包間,先拿出22元計程車票給了上海老總,老總拿出錢包,翻出20元,又找一個兄弟借了2元零錢,給了設計院。然後大家賓主盡歡……北京過去的工程師在旁邊看得目瞪口呆……

這個工程師回北京後,很詳細地給我講當時的情景。他無法理解吃一頓兩千元的飯,還要在意20元的車錢,他對賓主雙方對這22元的一致態度感到震驚。

這個時候,我的歲數也大一點了,經歷也多一點了。這件事讓我思考了很多事,包括對上海的印象。

四、我的一些想法

1. 北京人評判一個人的標準,比上海的標準更複雜。

最初,北京人不會看得起你,也不會看不起你,他們是漠視你。——所以北京是最適合裸奔的城市。

然後,他們看得起你了,是因為你做了讓他們看得起你的事;或者他們看不起你,是因為你做了讓他們看不起的事。

北京人的標準很複雜,重要的是三觀合。

上海的標準簡單多了,簡單往往顯得直接粗暴。但以這種簡化方式處理問題,有時可以省很多事、很多心。

2.阿Q同學發現城裡煎魚用蔥絲,而不像未庄用蔥段,於是鄙視。

我們要走不同的城市,看不同的事,見不同的人,目的不是為了羨慕或鄙視,而是為了引起思考,為什麼會這樣,會有什麼好處或壞處,在什麼約束條件下時,這種做法是優選……

3.遊歷是發現,發現是為了思考,思考是為了行動。


題主主要是期望太高,來上海的前期正好又印證了題主最開始的預期,只不過結束的時候被噁心了,心裡落差太大,感覺好委屈。

於是來到知乎,想把上海批評下,卻又有一點點捨不得,畢竟自己曾經對它期許過。

分析了下你的心裡後,來講講我對上海的看法。

15年來上海,短暫的工作了一年。我最喜歡上海的一點是:一切向錢看齊。沒什麼不是一筆錢不能解決的,如果不能的話,那就兩筆。

主要對比北京的人情社會,我更喜歡上海的這種氛圍,更具體的來說應該是這種公平的感覺。這種感覺可能也是因為我是河北人的緣故。公平這種感覺,我語言很笨拙,描述不出來,只能體會下。

最後,孩子,你以後會更多發現這個world的世態炎涼,更多的委屈,願你不要太受打擊。

還有,你要早早的意識到,這個世界不是圍繞著我們轉的,然後笑笑,繼續下一段路程。


我還想吐槽早上七點多攔車去恆隆廣場,

攔了三部taxi,外地司機都和我說不認識,不認識人民廣場呢。

和我說太堵不去我還相信點^_^

最後還是上海老啊叔帶我去了。

真心實意感謝題主在同學間對於上海不友好的言論~這樣他們的預期也會低一點,來的人也會少一點~


謝邀。但看了上面各位答主的回答,覺得答主 凱撒在上海 的回答已經很好,可能我辛辛苦苦碼出來的回答還沒他全面,因為我自認沒有他到過那麼多的大都市。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忽略這些不友好的記憶,帶著微笑和包容繼續出發,終有一天你能遇到這個世界的友好!


來上海十幾年了。

可能和大多數大城市一樣,比如北京,紐約,東京等等,上海對於初來乍到的外地人是不太友好的,這種不友好並非個人的不友好,而是在這裡生存下去和生活下去的 艱難。

這種艱難並不因為你的出身、學歷、收入、膚色有任何區別,各有各的痛苦和艱難,所以,可能這也是所謂上海不友好的來源。很多人很快離開了,或者堅持一段時間之後離開了,同時也帶走了上海的不友好,並擴散到各地。

然而,也有很多人堅持了下來。對於堅持下來的人而言,還是和出身、學歷、收入、膚色這些無關,即便是生活依舊艱辛,只要是堅持下來的人,大多數還是真正感受到了上海的好,決定繼續在這裡生活和打拚的人。

這個城市還是很美好的,會給每一個堅持在這裡的人帶來適合他的,他可以感受、享受的美好。

作為一個在上海待了14年的人,從剛畢業討飯吃的小白領,到現在自己做點事情的老白領。14年間因為各種事情接觸到形形色色的人,接觸到各個地方的人,無論三教九流,最後回過頭來卻喜歡和上海本地人打交道,經濟上算得很清楚,做事情不浮誇,不吹牛,能做就做,不能做就不做,總體講究契約精神和遊戲規則,規規矩矩,很好打交道。

另外,政府系統和類似政府系統的場合,總體服務態度不錯,可以溝通,也可以諮詢,效率比較高,人浮於事的情況比較少,比較兢兢業業。 也說個上海的不足,這個地方的性格總體培養了大量兢兢業業,高素質的技工,包括產業工人那種技工,也包括辦公室白領,姑且我們把白領也稱為某種意義的技工,但創業精神確實和其他幾個以創業出名的城市要差一些,有一點點安於現狀的感覺,但是比節奏還是比較快的,競爭很激烈,和中西部某些以安逸出名的城市又不一樣。

------------

補充一些。

比如治安,多年以來,周圍的朋友同事,很少聽說遭遇過什麼非法或不法行為的侵害。深更半夜,即便是女同學在外面活動也是沒有問題的,總體社會治安比較穩定,鮮見打架鬥毆,酒醉滋事的情況。

比如生活便利程度,坦率地說上海的餐飲,尤其是夜間餐飲和很多南方城市,內地城市都沒法比,晚上稍顯冷清些,但不分城區與郊區而密集到恐怖的便利店,隨處可見的藥房、小飯店、1000家以上的肯德基,600家以上的星巴克,以及同行業無數的快餐店和咖啡店,曾經服務優質的計程車等等這些,都是很多大城市也無法比擬的方便。很多人在上海生活了十天半月,最大的感受可能就是方便,城市管理得好,中國大陸管理得最好的城市。


換個思路,同樣的事情如果發生在你家鄉,你也就一笑而過了,作為上海人來講聽到這些事同樣一笑而過,因為這並不是上海獨有的事情,對你而言只是概率問題。打個比方如果你在巴黎問路,發現所有回答都是錯的,你會不會崩潰?但是巴黎人經常這樣,哈哈哈。

大城市的原則就是保持距離,不到萬不得已不去打擾別人。在上海擠地鐵哪怕再擠,我們都會盡量縮小自己的存在,盡量不和別人有太多肢體接觸,哪怕地鐵再空,也不會一個人占幾個座,或者在公共場合各種癱。回家關起來門來,愛幹嘛幹嘛,無所謂。所以沒必要太關注別人的反應 上海最不缺的就是人,這人不理你,換一個不就好了。

話說世界一流大城市的德行,你去體驗一下就知道了,我只想吐槽那些大城市什麼鬼,哈哈哈。

我覺得你是性情中人,直來直去挺好,歡迎來上海體驗生活。哈哈哈。

n


作為土生土長的上海人

首先我覺得你舉的這兩個例子 能顯示出他們比較冷漠 而沒有素質差

要說素質差

我去巴黎的時候 闖紅燈的全是外國人 埃菲爾鐵塔下的大草坪 野餐的全是外國人 好幾個都是垃圾都不扔 直接拍拍屁股走人

義大利的佛羅倫薩亂丟垃圾街邊臭氣熏天的比比皆是

瑞士的蘇黎世亂停車亂摁喇叭的也不計其數

???

可能我所遇到的上海老太太跟你遇到的不一樣 很多上海老太太告訴你路的時候會把很多小細節也一併告訴你 比如旁邊有什麼店 過幾個紅路燈 甚至跑到路口指給你看

火車站你可以問志願者或者民警 維護人員也不一定是上海人吧??

我媽有個朋友是導遊 導遊是南京人 導遊說帶過的團里 上海遊客是素質最高的 從來沒有捅出過簍子

我去過外灘好幾次 很多外地遊客都向我問過路 我都是會停下來仔細告訴他路程 有些不認識的路我也會和他們打招呼致歉

我覺得你最後幾段提及的話 有點可笑吧 是你自己把上海想的過於神化了 上海人也是人 和所有中國人一樣 上海人也沒有覺得自己高人一等了 從你說出的話也沒有看出哪裡素質不好了 我覺得這是一個城市最基本會發生的事情 難道安徽沒有?


本人上海人,定居洛杉磯。

有一天載著老婆孩子去吃飯,在飯店門口碰到一個50左右的大姐。大姐問路,我很熱情的掏出手機給她指了方向。結果她繼而提出讓我載她去,她願意付我錢吧啦吧啦。我果斷拒絕了。然後她就一轉眼消失了。

對我來說我可以熱情的告訴你怎麼去,而我也只願意為你做這麼多。我也無需你說謝謝,人在異鄉都不容易,更何況外國。對她來說可能覺得在外國碰上了一個無良的同胞不願意伸出援助之手幫幫同胞。

我覺得我做的足夠多你應該給我感謝,而你覺得我沒有做到位是個沒有良心的人。說到底這些都是人的主觀感受而已。在哪個城市都一樣。


魔都土著,路痴一枚,地圖盲一個。。。N久以前走在路上碰到外地遊客問路,我很認真的指路,但後來發現指錯了,可是他們都已經走的沒影了。。。現在都覺得那幾個外地遊客肯定罵上海人虛偽,害他們走了冤枉路。。。可我真的真的不是故意的。。。


什麼人都有。不管在哪都是。

有遇到過公交車上上海空巢老太太找司機茬,各種罵。司機不回話,各種淡定。

有遇到過摳門小店的老闆娘,手機沒電借地充電被冷漠拒絕的。

火車上遇到過

愛聊天很熱情的上海大爺。

下車和上車一樣乾淨,垃圾全部帶走的大媽旅遊團。

熱心主動辦事效率很高說話很沖的居委會大媽。

感覺上海的大媽真的有點兩極分化。

總的來說,求助成功率其實很高。不過在上海真的是生活太方便,很少求助陌生人。

還有,那個地鐵工作人員態度差應該是可以投訴的吧。。。


深更半夜又要分享一波毒雞湯(;へ:)

親身經歷的兩件事吧

1.某次公交,青徐線,特別擠。

車上乘客有個不樂意了(雖然幾乎所有人都不樂意只不過都忍著),直接說:我要投訴你(指乘務大媽),明明不是停車的站台還停車讓別人上車,就為了多賺這點錢?

售票大媽:你去投訴啊,最好投訴到市長那裡

……

省略一百字具體憤怒的對話

最後該乘客下車了

售票大媽朝著他吼了幾句:整天說擠擠擠,上海還不是被你們這些外地人弄擠了的,有本事你去打的,別坐我的公交,早點滾回家

然後又跟車廂里的一個老奶奶用上海話嘮叨了幾句(我當然沒聽懂)

2.像題目里提到的,一般地鐵工作人員什麼的,服務態度都很差的。這跟你是不是外地人根本沒有關係。有著發達的交通系統,卻沒有相配套的服務質量。

有次我回家也是,有問題要諮詢工作人員,除非到服務台的諮詢中心,你見到的其他服務人員不會理你的,假裝沒聽見或者隨便指個別人讓你去問別人

不過呢,

非要說排外的話

應該主要存在於一些中老年群體中吧。

我認識的上海本地的同齡的

沒有排外的,

畢竟社會在進步,青年們受到的教育越來越高。

這個城市也會越來越具有包容性。

所有城市都會有一群亂闖紅燈的人

都會有不友好的市民

但是如果將來工作,

我首選還是上海。


分頁阅读: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