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頻繁使用短期工具來調節流動性,這樣是否合理,長期而言具有什麼危害?

雖然沒有降息降准,但也相差不多了,加上春節前後龐大的逆回購和短期便利工具的使用~這裡衍生的問題就是:短期工具(重複使用,相當於展期)可以替代長期工具嘛?當然,明白由於外匯市場的強烈波動,央行不敢輕易雙降,以免離岸匯率大幅向下,但是這樣的頻繁的使用短期工具來進行量化政策,從長期看,具有何種危害呢?或者說根本沒有問題!


謝謝邀請。

對央行貨幣政策的實踐操作這塊不是很熟,就說幾句與之相關的吧。長期來看,考慮理性預期的作用,央行的貨幣政策對利率等中間目標的影響將被市場預見,因而不能對作為最終目標的實際變數產生作用。短期內市場會出現預期偏差,貨幣政策因此產生作用。這要求中央銀行需要頻繁微調貨幣政策的力度和方向,以通過預期偏差熨平經濟波動,這是積極的一面;消極的一面是由於長期中市場回歸理性預期,經濟下行時期貨幣政策無法改變實際就業,產出,卻造成價格水平持續上升,形成滯脹預期。

(或許有爭議的來說)中國目前是陷入流動性陷阱之中,央行這兩年頻繁的出台一些非常規的貨幣政策工具成效並不大。究其原因,是因為貨幣政策對於周期性的經濟下行是有作用的,但目前中國經濟不景氣則是結構性的,無論是需求結構還是供給結構都有問題,而這些問題又源於制度,發展模式等方面。結構性經濟問題需要準確的定向管理,比如針對特定產業,特定群體,特定區域等等,同時要通過制度性改革來為經濟結構轉型提供基礎。


謝謝邀請。

題主雖然問的是「短期工具」,但是根據我個人理解,實際是想問「結構性貨幣政策」的問題,在下班門弄斧,嘗試回答一下吧。

  1. 此次危機以來,很多國家開始嘗試使用「結構性」貨幣政策,尤其以主要經濟體為甚。「結構性」貨幣政策與傳統貨幣政策(降准降息等)的區別在哪裡?因為「流動性陷阱」使得總量性的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出現問題(金融機構資產負債表尚未恢復,不展開說了),故「結構性」作為傳統貨幣政策傳導出現問題時的補充手段,目的主要是引導資金進入實體經濟,以期達到疏導作用。「結構性」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主要為:a、對金融機構定向投放流動性;b、降低部分產業的融資成本;c、針對性的「減稅」。所以我們看到,此次危機後各主要經濟體紛紛進行「創新」,比如老美有定期證券借貸便利(TSLF)、商業票據融資工具(CPFF);英國有融資換貸款計劃(FLS)、歐央行有定向長期再融資(TLTRO),所以我國央行在此方面算得上是與時俱進的。
  2. 我國為什麼要大力推行「結構性」貨幣政策?大家可以想一想,現在負債端最嚴重的企業是什麼,房地產和地方政府融資平台恐怕是大家最先想到的。這些部門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容易使總量性貨幣政策形成「滯阻」,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因為這類部門對資金價格不敏感,所以加入使用總量性的貨幣政策,那麼這些部門可能將佔據較大份額的流動性,從而使得亟需資金的中小企業等無法得到總量性貨幣政策的紅利,也就是使資金傳導出現了「滯阻」。所以央行對症下藥,通過「結構性」政策定向投放,以期疏導資金傳導,使資金流入需要支持的實體經濟。
  3. 「結構性」政策的影響:

a、題主也注意到了「結構性」政策操作上的頻繁性,的確,這將使貨幣政策操作難度加大,運行更加複雜化。

b、可能會存在一定的「副作用」。例如削弱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引起資源配置失衡或市場功能扭曲,抑或由於信息不對稱使部分銀行在資產端存在套利空間。同時,過度使用這一工具,很可能使財政赤字「貨幣化」(比如老美)。

c、最後,我們應該明確,貨幣政策總體來說仍然是總量性政策,「結構性」貨幣政策也許在一些情況下可以實現對傳統貨幣政策的有效補充,但是終歸是輔助性政策。

以上。


長期而言,我們都將死去。——凱恩斯


在經濟nominal value增長而real value沒有增長的時候,會讓財富從risk averse的人手裡轉向risk seeking的人手裡。

短期策略降低了短期的volatility,讓短期風險低於time-scaled後長期風險,從而導致了投資者的短視。

兩個因素合成以後,讓low balance sheet的公司今朝有酒今朝醉。所以現在在做長期投資的都是balance sheet上不差錢的主。

來值乎問我問題


 昨日,央行通過公開市場mlf操作,下調半年期的利率,從3.0%下降到2.85%,一年期的3.25%下降了3.0%。

  先說一下,mlf是什麼鬼?

  如果說,s l f是央行推出來的,3個月左右的針對特定銀行定向通貨膨脹,那麼mlf就是央行推出來的針對特定銀行中長期的6個月以上定向通貨膨脹。與s l f不同,m l f在到期之後,還可以有商業銀行根據自身的資金需求決定是否需要延期。

  通常的降准降息針對所有的,商業銀行和機構普遍面臨的流動性稀缺,所採取的比較大的,宏觀調控手段,而,s l f,mlf都是,針對個別,或者某些被央行選定的商業銀行發起。

  這也意味著,原來央行的利率長廊,再貼現利率和存款準備金利率構建的上下限,逐漸被s lf或者m l f的利率所取代,好處不言自明,就是央行的調控手段顯得更加靈活,操作手法也更加的隱蔽。

  至於為什麼央行要在周五再向市場釋放出1630億的流動性,三刀的看法,從1月19日到2月19日,央行向社會投放了3.4萬億以上的資金,但是,這些資金在當前熱錢洶湧退出中國以及外匯占款月均下降達到1000億美元,還有,國際市場發生萎縮,原油和一些大宗商品的價格普遍下跌的背景下,看起來似乎是很多,但是,由於中國經濟結構的缺陷,其實並不多,特別是銀行在完成4萬億刺激計劃還有熱錢流出的時候,其本身的流動性還是有所欠缺的,所以,央行推出m l f1630億的目的,就在於對商業銀行提供流動性支持。

  這也從另一個角度反映出了當前市場,對於資金的饑渴性,也說明,隨著央行的放水的速率,和通貨膨脹的速度的提高,單純的像市場,注水的行為,並不能夠經濟結構的調整作出根本性的解決,單靠政府投資拉動國內經濟發展,僅僅是通過放水,來對沖地方債和熱錢流出,必然造成的結果就是,錢越來越不值錢,而普通民眾特別是底層民眾的生活越來越艱難。

  即便是社會的勞動工資表面上有所增加,但是相對於高房價的增長速度和物價上漲速度,基本上是杯水車薪,根本沒有辦法對沖,股價上漲和房價上漲以及社會其他各種成本的升高上漲。

  索羅斯說了,當前,國內的經濟問題在於地方債的規模過於龐大,達到GDP的300%的規模而國際金融債也在GDP的50%左右,對於外債而言,央行的操作思路就是將外債轉為內債,內債就通過貨幣超發通貨膨脹來對沖。

  通貨膨脹的本質是什麼?民主國家勞資關係相對比較平等的情況下,社會福利和財富分配相對公平的情況下,通貨膨脹也許能促進,經濟的發展,促進社會總需求的增加和消費的增長,但是在,威權國家和極權國家,通貨膨脹就是在徵人頭稅,也就是說地方債,雖然高達GDP的300%,但只要貨幣超發的規模達到現在的,300%,這些地方債務將大大縮小,至少實際規模只有現在的1/3,理論上只要,通貨膨脹一直進行下去,地方債規模越來越小,原因就在於,通過通貨膨脹,這樣一種隱形徵稅手段,由全體國民承擔地方債以及金融債。

  因此,雖然國際上的由於通貨膨脹的存在,造成了一些商品價格的下跌,但是在國內市場由於貨幣超發物價自身只會上升,不會下跌,也就是說,在國內市場是永遠不會存在通貨緊縮而只有通貨膨脹,原因就在於前文所說的,政府要通過通貨膨脹來沖銷地方債和外債。

  而昨日,央行的m f1630億,就在市場引起這麼大的騷動,說明普通大眾對於央行的一些宏觀經濟操作也越來越敏感,央行的一些宏觀調控手段也,更加快速的介入到普通百姓的生活當中。


問我?不敢說。怕封號。

為什麼近期有不少國家貨幣放棄盯住美元? - wuweilxl 的回答


要考慮公開市場操作的規模,最近幾次逆回購規模是100億,如果長期持續這種規模的逆回購操作,對市場的影響和降准自然是不能相比的。

公開市場操作的工具種類也很多,可以用逆回購補充流動性,也可以用正回購來收緊流動性,具體分析影響應該以一段時間內的公開市場操作工具種類和規模為依據作為參考。

也就是說,無論是短期還是長期的影響,都取決於央行具體的操作方式和規模。

至於央行將公開市場操作常態化,原則上保持每個工作日都進行公開市場操作,背後的含義以我的水平和閱歷不敢妄加揣測,期待優秀的答案解答疑惑。


推薦閱讀:

業內人如何解讀 2014 年 6 月 9 日央行對三類非銀機構及部分銀行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的做法?會帶來怎樣的影響?
央行mpa考核政策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存放在英國、美國的黃金儲備及其他金融資產分別都是如何被處置的?
2017 年 8 月的傑克遜霍爾年會上有哪些值得關注的信息?

TAG:中央銀行 | 中國人民銀行 | 央行逆回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