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代中國很少有狗陶像?
01-25
去博物館看到很多陶像,豬最多,馬,羊,很多,狗實在很少。
倒是看到一個東漢的陶狗,難道狗被人類馴養的時代很晚嗎?
在墓中隨葬模型冥器的目的不外有二:其一為震懾陰間的鬼神,墓中隨葬的各種面目猙獰的鎮墓獸、天王俑、方相氏即是起這個作用;其二為將生前的財富帶入地下世界,墓中隨葬的家畜俑、車馬俑、奴僕俑、陶樓房等即是起這個作用。
隨葬豬、牛、羊這種大型家畜俑顯然是比隨葬陶狗、陶雞這種小動物更加利於炫示財富的。古人炫富從來都是「牛羊成群豬滿圈」,而「雞犬桑麻」只能用來形容窮山僻壤小村子的情形。
至於為什麼題主看到一隻東漢時期的陶狗呢?因為以大量模型冥器隨葬的傳統是始於東漢時期的。西漢及西漢以前,以俑隨葬的習俗不是沒有,但主要集中於帝王及高級貴族墓葬中,普通人家多隨葬以陶倉、陶盒等仿銅器、漆器造型的實用陶器;而東漢時期,隨葬模型冥器的葬俗開始流行,只要是家境殷實的小地主,墓中都基本都會出土數量不少的陶俑。所以題主回過頭去看那些陶豬陶羊,應該也是標註為東漢時期的。
四川博物院藏 東漢陶狗至於狗的馴化那很早了。商代墓葬,多在墓主人腰部開一小坑,其中隨葬一隻狗。中國境內出土的最早家狗頭骨化石據說是出於東北地區舊石器時代遺址地層中。相聲是近一百餘年才出現的藝術形式。
狗的祖師爺的陶像。
有很多啊,甚至在漢代墓中發現的陶狗和現在的川東獵犬一樣
其實在西安的漢陽陵地下博物館有大量陶狗導遊介紹說西漢早期並沒有開始飼養雞鴨鵝等家禽,,吃一般都是吃豬肉和狗肉。漢高祖劉邦的家鄉沛縣非常流行吃狗肉,所以漢景帝的墓中有大量陪葬的陶狗。在一個類似於廚房材料儲備倉庫的地方 一排排的全部都是陶狗 而且那裡的陶狗都很可愛呢!長的像小豬一樣、肥嘟嘟的,一開始我還認錯了以為那是豬呢。而且是那一時期的豬,長得比較凶還有獠牙…可能別的墓葬陶狗的數量不多,不過那裡真的蠻多的,那個博物館也挺好看的,有機會您可以去看看呦!
四川的樂山崖墓、內江隆昌崖墓,都有陶狗,跟陶豬、陶雞等一起被發現的,樣子還蠻有愛的,年代在東漢左右。不過最有愛的還是一些陶俑,表情特別好玩,前段時間去正好看了,比如這個(這張照片是網上找的)
推薦閱讀:
※我離開生物轉行了
※地球上最強悍的動物是?
※為什麼進化過程中絕大部分生物形成了兩種性別?最開始的性別之分是如何存在的?
※如何跟果蠅愉快地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