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建築文脈?什麼叫建築概念?為什麼有的象形概念會被人嘲笑?

比如說幼兒園設計成了蝴蝶結,比如福祿壽大樓,什麼是一個好的,貼切的建築構思。


或許不是笑「象形概念」本身,而是笑依附這個概念呈現出的設計吧。

工作上碰到畫畫或設計好幾天沒有靈感,又急趕項目,你們都會怎麼做? - prog wang 的回答。神答案在這裡,可以最貼切的回答。問題永遠都不是把什麼當作概念或靈感來源,而是拿出來的設計。

問題描述里提到:

比如說幼兒園設計成了蝴蝶結……

好的,就拿設計成蝴蝶結的幼兒園來說。

讓我們先看看不同風格的蝴蝶結。空間結構有多少種可能性?紋理和色彩如何影響總體效果?不同的打結方式有什麼影響?兩側的蝶翼怎麼組織?雙層摺疊?波紋?三角摺疊?單面?邊緣怎麼處理的?

圖:Different Bow Tie Styles,Jacksonville。來源:styletrends.info

即使一種空間結構,也可以討論視覺上厚度,鬆緊。是不是有點像你熟悉的建築語境了?

圖:Print designs, Splotchy Bow Ties。來源:wordpress.com

然後降低維度,回到平面。平面大概是效率最高的工業化溝通方式,信息的壓縮程度也最高。

圖:Selections of bow ties, Woody』s in Frotenac, Missouri 。來源:The Knot Par Excellence: the Bow Tie

那麼,把幼兒園設計得像蝴蝶結一樣真的不好嗎?

(嗯,蝴蝶結拿穩,要開始了!)

圖:BOWTIE an Installation,by rzlbd。來源:BOWTIE an Installation for Harbourfront Centre in Toronto / by rzlbd

圖:BOWTIE an Installation,by rzlbd。來源:BOWTIE an Installation for Harbourfront Centre in Toronto / by rzlbd

圖:BOWTIE an Installation,by rzlbd。來源:BOWTIE an Installation for Harbourfront Centre in Toronto / by rzlbd

單層的蝴蝶結所預示的粗略空間形態大概是這樣。大概是「放-收-放」,或者是「松-緊-松」。

那把這種抽象體驗加入功能的考慮,做成一個單塊的建築呢?會有什麼樣的效果?把「收緊」的部分作為入口,空間向兩側舒展開。

圖:Burns Residence, de Nobel Architecture P.A, 來源:The Bowtie

圖:Burns Residence, de Nobel Architecture P.A, 來源:The Bowtie

圖:Burns Residence, de Nobel Architecture P.A, 來源:The Bowtie

有水平方向的中間收攏,也可以有豎直方向的中間的收攏。

然後呢?或許可以把蝴蝶結的線條抽象出來,張力如何?

(終於,你要的幼兒園來了)

方案:肯星頓國際幼兒園

Architects: Plan Architect

Location: Bangkok, Thailand

(等一下,先改造一下蝴蝶結……試試基本型嵌套組合等形式語言,然後考慮下中間部分的屋頂)

圖:Kensington International Kindergarten,Plan Architect。來源:ArchDaily | Broadcasting

圖:Kensington International Kindergarten,Plan Architect。來源:ArchDaily | Broadcasting

圖:Kensington International Kindergarten,Plan Architect。來源:ArchDaily | Broadcasting

圖:Kensington International Kindergarten,Plan Architect。來源:ArchDaily | Broadcasting

圖:Kensington International Kindergarten,Plan Architect。來源:ArchDaily | Broadcasting

或者再往前,再嵌套,再抽象一點呢?

方案:越南某農業幼兒園

Architects: Vo Trong Nghia Architects

Location: Biên Hòa, Dong Nai, Vietnam

圖:Farming Kindergarten, Vo Trong Nghia Architects, 來源:ArchDaily | Broadcasting

圖:Farming Kindergarten, Vo Trong Nghia Architects, 來源:ArchDaily | Broadcasting

圖:Farming Kindergarten, Vo Trong Nghia Architects, 來源:ArchDaily | Broadcasting

圖:Farming Kindergarten, Vo Trong Nghia Architects, 來源:ArchDaily | Broadcasting

圖:Farming Kindergarten, Vo Trong Nghia Architects, 來源:ArchDaily | Broadcasting

到這一步,討論已經超出控制。到後面這兩個幼兒園方案,或許壓根和蝴蝶結沒什麼關係了,可能僅僅是有一些線條和節奏相似。但要說明的是,任何一種形,抽象過後都可以發展出無數可能性。它不是限制,是起點。

一個簡單的象形概念要展開,可以有很多種理解。一個簡單的形象,或許可以激發出無限的的空間想像。而一個人的設計觀和設計邏輯恰恰體現在這個展開過程中。就像文首提到的 @prog wang大神,把他的花生換成瓜子,一樣也能出神作。

而建築文脈,本身隱含了一個彼時彼地的「適宜」問題。嚴格說來,在這裡討論文脈和象形概念用的並不是同一個語境。高迪就認為,在建築中形式只佔第四位。第一是情景,第二是尺度,第三是材料顏色,第四才是形式。

A disciple』s transcription of Gaudi』s words... 「In architecture, form takes fourth place in order of importance: First is Situation; Second is Size; Third is Material (Color); and Fourth is Form. The sense of touch provides the form, but it does not locate it; the sense of sight locates the form and provides us with its color and its size. After these four comes Stability, followed by all the rest.」 from M.A. Crippa, Living Gaudi - The Architects Complete Vision (N.Y.: Rizzoli International Press, 2002).

而這個情景(situation),就看你怎麼理解了。


感覺大家挺喜歡討論後面的問題,那我就來回答第一個問題吧,順帶講講文脈怎麼用。

說實話,這個詞真是給一村不讀書的人給用壞了。

雖說現在的設計文本里,不唧唧歪歪一下文脈就跟沒讀過書一樣。但實際上,真正對「什麼是文脈」理解正確的,估計一半都不到。

聽我這麼說,一定有人要嚎了:裝!你就裝!不就是「文化」這個詞的裝逼式叫法嘛!

這個還真不是!

  • 「不不不,出家人不裝逼!」

「文脈」一詞其實是個外來詞,來自語言學中「Context」這個概念,「上下文」的意思。

就像一個詞,不放到具體的對話語境,或具體的文章中來看,你是沒法確切明白它要表達的意思的。

打個比方吧。

「你個壞蛋~」(帶著淫蕩的腔調),這多半是一對情侶在打情罵俏。

「你個壞蛋!」(帶著哭腔),這多半是給人欺負了。

「你個壞蛋!」(大吼大叫),這估計是準備干架了。

反過來也是一樣的道理,不同的情境下,要準確的表達某個意思,就要選到合適的語言。

文脈用在建築上,就是建築要跟周圍的環境相協調,強調單個建築是群體的一部分。

  • 威尼斯的建築就完全符合文脈的標準,但我總覺得在這個城裡找人會迷路~

  • 從文脈的觀點來看,遠處那個蛋疼的傢伙就是個反面教材~

文脈用在城市上,就是要把人文和歷史看作城市所在的環境,城市是這些環境的一部分。

再打個比方,孫悟空加入取經團隊後,就要融入團隊的文脈之中,吃素、化緣一樣都不能少,打打殺殺就沒戲了。

當然,反對的聲音還是有的,「女魔頭」扎哈·哈迪德就說過,要是周邊是一坨屎,我跟它協調個毛!

  • 扎哈姐年輕那陣,顏值其實不低啊~~

說到底,文脈是否起作用,關鍵是看周圍是啥情況。

最後,當我們把這些思想牛逼到哲學的高度,就叫做文脈主義。

理論嘮叨到這裡,關鍵是咋用啊?

別急,我們歇口氣,呆會繼續。

○○○○○○

很多我們平時習以為常的詞,其實都不是我們以為的那個意思。比如,「卧槽」,這是男女…,這個你一定知道。但「我靠」,是指男男…,這個你知道嗎?下次你說的時候,會不會菊花一緊?

○○○○○○

下面我們繼續……

某偉人曾經教育我們,不能純牛逼,牛逼完了還要說說怎麼用。

  • 像哥這麼牛逼的,還有6個噢~~~

上面我們牛逼了一組文脈主義的概念,現在就來侃侃在建築設計上咋用。

用法一共六招(為了湊個吉利數字,硬生生廢了一招~,開玩笑)。

招式一,體塊。這招還有個文謅謅的名兒——「化整為零」。

其實就是一大個兒的新建築塞到一群小兄弟當中,得想法把它大卸八塊,否則就不協調了。(顯然姚明就完全沒考慮文脈的問題。)

  • 「別總拿哥來尋開心!不是我長得高,是你們太矮了!」

舉兩個例子。

第一個是阿姆斯特丹的瑞士酒店。

  • 不注意看,都看不出來跟周邊有啥區別

這個項目周邊的原有建築,都是一張張小馬臉,但新來的這位是個大餅臉。咋辦呢?只能把一張大臉變幾張馬臉組合咯。

另一個是OMA設計的紐約派克大街425號的方案。

一說庫哈斯,腦子裡就馬上想到那個撅屁股的大樓,簡直就是文脈的反義詞嘛~

  • 這是庫哈斯2004年出版的書《Content》附錄中的圖,儘管他一直在嚎,這不是哥的本意~~但我等凡人的設計,又怎能擺出這麼煽情的姿勢…

其實不然,人家也要看周邊是什麼環境。

紐約這個項目周邊的原有建築,有的像拉高的金字塔,有的就是個大方塊,高度也不同。作為外來戶的新建築,怎麼跟鄰居搞好關係呢?

  • 銹紅色那個就是庫哈斯的方案

上一個項目是把一個大的砍成小的,這個是把幾個小的Box堆在一起,,每個Box的高度又和某個鄰居看齊,這樣身材就不會太出格了。

佛靠金裝,人靠衣裝。身材有了,就再套件衣服吧!

  • 好身材再配上好衣服,Perfect!

招式二,材質。

軍隊想要隱匿行蹤,就會穿上迷彩服。建築要達到這種效果,也可以用換衣服的辦法。

  • 隱藏+顯擺,兩不誤~

蓋里的作品常常扭得暈頭轉向,按理說,很難跟傳統建築說得上話。

但在布拉格的那對跳舞的狗男…不不不…那對跳舞的男女,就跟周圍的老人們處的很好,不得不說,衣服的顏色很重要。

  • 這說明,年齡不是問題,關鍵是著裝的品位

講完了身材和著裝,現在走近點看看顏值吧。(我擦,這TM是講時裝還是講建築啊?)

廢話不多說,招式三,建築細部。

對於「外貌協會」來說,細節最關鍵的是幾點:頭型、眉線和眼睛。

  • 最討厭那些外貌協會的~

不好意思,又繞到時裝界了~

給我次機會,再一本正經的、用專業術語講一遍:

對於建築立面處理來說,細部最關鍵的是幾點,牆的頂部、裝飾線和窗。

說到長相各異,又能協調統一的建築,就得去歐洲了。

下面這個是比利時布魯日的幾個鄰居,單從建築的尿性來說,完全不是一路貨,但由於山牆頂部,裝飾線和窗部處理的尺度統一,幾個哥們兒在一起完全沒有違和感。

  • 不同風格的幾棟建築在一起也無比和諧

說了老半天,看官們一定要說了,這三招不夠刺激啊,來點猛料好不?

好吧,第四招,「隱身術」!

  • 隱身術其實沒啥技術含量~

當一個大胖子碰上個嬌小的美女,就用得著這招了。

最早用這招的是貝聿銘事務所的考柏。

1975年建成的波士頓漢考克大廈就是這麼個胖子,他旁邊就是美女——三一教堂。

  • 這是現代建築成功的應用玻璃幕牆的一個範例

最後漢考克大廈採用全玻璃幕牆,變成了三一美女的梳妝鏡,反射周圍環境,反射天空,它自身反而消失了。

  • 玻璃幕牆的角度都經過了精心的設計

第五招,拼圖。

當我們在建築群這個尺度來討論文脈時,就要用到這招了。說專業點就是要講究空間序列的延續。

說得抽象了,舉個例子。

就像一幅拼圖,當少了一部分時,我們就要通過已經有的那部分來猜測剩下的是什麼圖案,它們之間是有一個完整性和延續性的。

用在建築群上,特別是原來就很有秩序的建築群上,就更加如此。

此中高手當然非貝聿銘大師莫屬。

蘇州博物館的三條空間軸線,就像填上了原來忠王府和獅子林的拼圖中缺少的那部分,天衣無縫。

  • 你基本上看不出新老建築群的界限在哪裡

最後一招,緊跟時尚(又回到時裝了)。

說白了,就是當時社會上流行什麼風格,你就來什麼風格,通常就很容易跟隔壁的老王老李勾搭上。

一個典型的案例就是英國倫敦的威斯敏斯特議會大廈。

當時是19世紀,碰巧原來的老議會大廈,也就是8個世紀前的那個老頭over了,其實是給火燒了,就要建個新的。

當時英國正是要體現自己是高富帥的年代,整個社會基本上就把哥特式風格作為標準和時尚來看了,所以那一片的建築就都走這個路子了,出來的效果當然也成為了哥特式建築群的經典。

  • 說大笨鐘可能更出名些

○○○○○○

嘮叨了這麼久,最後再閑扯幾句。

聽我們兄弟專業的朋友(其實就是結構佬和設備佬)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你們建築佬做設計多有意思……

建築佬就不服了,媽的天天挖空心思想方案,意思你妹啊……

人就是這個尿性,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就是最不爽的。

客觀來說,一件事是否有趣味,關鍵是你看它的角度。

文脈正是這麼一個觀察建築的、有意思的角度。

嘗試一下,你會覺得設計會更有趣!

○○○○○○


其實,象形建築也可以做得很屌。

這就是磯畸新1968年設計的 Responsive House(未建成),看起來是不是很屌?

沒錯,它就是一個屌。不僅如此,這個屌是裝在汽車上的,它還會動!

頂上那個半球,不用細說,你們也都看出來是按什麼形象設計的了吧?

嗯,大師,真沒看出來您年輕時這麼那啥!


之前回答過文脈了,不想再回答了。想看的。自己去翻之前的答案吧。

至於象形為啥不能作為建築設計的概念。我覺得認真的看待這個問題,應該這麼想。如果我們以現代主義為基礎的建築關來看今天的建築設計的話。建築的核心是在功能-空間-構造,這三者之間的關係。這裡沒造型啥事。象形更不再討論範圍之內。但如果脫開這個價值觀,看看其它時期的建築,會發現建築的象徵意義,特別是象形意義還是很多見的。這點在景觀上比建築更常見,主要是建造手段的限制。

所以,回到題主的問題。你可以以象形作為設計的出發點。但要以這個設計手法立足建築界,那就要拿出與現代主義建築觀不同的價值體系來。而不是功利主義的,拿象形建築來輕鬆騙甲方的銀子。前者,我們稱之為探索建築的邊界,後者我們稱為不入流的街邊設計師。


這其實有兩大方面原因

1.世人審美的變化,二十世紀初以來工藝美術和建築設計的趨勢都是簡潔與幾何線條之美,這從密斯和柯布西耶的建築體現很多,人們不再喜歡過去繁複的裝飾美學,雖然後來有後現代主義的出現,但我們也可以清晰看出,二十世紀至今的基本路線還是以簡潔優雅為主,這使得繁複的和過於具像的建築不受人們歡迎

2.最重要的一點是,其實不在於具象還是抽象的設計手法,而在於設計能力和態度

我有幸供職過設計了福祿壽的設計公司,有意思的事情在於這是一家景觀公司。。。撇開這個不談,很多時候你覺得第一眼就能分辨出來一件藝術作品的美與丑,特別是建築類,這種大型作品

美有多種多樣的原因,但是丑都幾乎是相同的原因:不走心

ps:那家公司的經歷真是我職業生涯的黑歷史,年少無知去了之後倒也明白為啥為啥國內很多醜建築了,而最最諷刺的是那老闆對福祿壽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向別人提起這是自己公司作品。。。


一般來說(建築)文脈是context的中文翻譯,周卜頤先生專門寫了一篇文章討論這個翻譯的合適不合適,你可以翻他的文集。更多是指空間上的聯繫,但是文脈在中文裡面可能會跟歷史文化的聯繫更多。

所以很多人是反對文脈這個翻法的。

很多建築的概念是個說法,要麼慰藉業主,要麼是有著宣傳和教育意義,你剝去它,不影響你對使用功能好壞的判斷。

要看你是被什麼人笑。不同時期的價值觀也不同的。現代主義的建築師批判古典建築與功能脫離,而後現代可能批判現代建築的冷酷無情,有的時候也是嘲笑。

至於外行,很多不是還可以接受象形建築嗎?動畫片里那樣的房子還挺多的。

我覺得很多象形的被噴要麼是不夠漂亮,一個形態被放到建築物那麼大,多半沒有足夠的細節了,會呈現粗糙的品質,你只有遠觀才知道是個啥,跟尺度有關。工業設計什麼很多都是象形的,在小尺度下。高迪的房子不也是象形的么,也沒人嘲笑。

另外則是不夠巧妙吧。很多動物的形態和它活動的種種功能都是配合的,但是這樣的形態不一定配合了建築的功能,美這種東西標準不夠固定,長期使用建築的人更能感受到功能和內部的空間。


建築文脈是指建築場地與周邊城市環境的關係 可以是尺度上的 也可以是歷史發展層面的 進行分析後提取合適的尺度或元素 進行進一步的設計 或者根據設計意圖有意的顛覆某些肌理。所以文脈這個詞兒是建築學 景觀和規劃專業特有的辭彙 他的的本源是architectural context-context的意思就是我們小學所學的上下文 在文本中就是一個句子所處的語言環境。如此理解建築文脈就很簡單了。我們看到的黑白圖底關係分析 反轉圖底關係之類的分析在大尺度上分析場地 其實就是文脈分析的一種 可以歸類於mapping(國內常說的分析圖大類下的一類)緣起於羅馬nolli map。mapping亦有翻譯做脈拼的,即 文脈拼接,而且音譯,十分討巧。所以當看到這種高大上的詞兒感覺不知所以時可以找來英文原文 往往一目了然。(順道吐槽國內建築類翻譯 清華出版社都不例外機翻痕迹嚴重 句子羅洞百出感覺高深莫測讓人讀的雲里霧裡)

建築概念是concept,說白了就是你的idea,concept不一定是具象的或抽象的,從context的分析推出的建築形體一樣可以作為concept來使用,最好的例子就是big的眾多項目。但是學生時代導師更願意激發學生天馬行空的concept去實現,因為big的操作模式更加現實應用於實踐。

有時一個好的idea比做出一套好看的圖更能打動人心。所以在用形體限制住自己之前一定發散思維做做research提出一個滿意的concept。希望有所幫助。


樓上大神解釋好到位,設計的關鍵就是解決問題咯

我是這麼看的

如果有個孩子指著一棟建築說

爸比快看,這棟樓好像個

大JJ啊/大褲衩啊/大月餅啊/

那麼,就沒啥文脈可言

建築就應該像建築

蘇州園子營造的文脈不是用房子本身體現

而是房子的位置和人居其中的五官感受

個人吐槽,文脈根本不是一個設計師憋一晚上能憋出來的,沒有長時間文史哲知識的積累,就是忽悠甲方的設計說明而已,隨便一個建築能套上隨便一個文脈解釋。


反正我挺喜歡的,只要別格格不入就行,嘲笑大秋褲和大褲衩的建議你們自己仔細靜心看看人家的設計,從結構到管線,從空間到表皮,。我覺得大褲衩的最大缺點只是用了太多納稅人的錢。福祿壽的話這麼大體量象形確實難看了點,但是我喜歡他的開窗方式……很有邏輯


西建大劉克成院長(不知道現在還是不是)在網上有精品教程,講建築文脈的可以看看


這跟問什麼是人生一個概念,學建築的就不會這麼武斷的下結論,建築也是需要一輩子去學習的。


回答第三個問題,因為逼格低。


推薦閱讀:

國外有哪些類似 798 的廢棄廠房改造項目範例?
寺廟與城市比較好的融合的案例有哪些?
BIM行業研究
建築師們,你們該把模型弄到PPT里做彙報了!
作品集「提速」技巧,如何利用V-Ray3.4高效提升圖像渲染效果?

TAG:設計 | 建築 | 建築設計 | 景觀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