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看過同影《莫里斯的情人》的你怎麼評價裡面的三個主要人物(莫里斯,杜恩,斯庫特)?最喜歡哪一個?


前兩天剛看,電影拍的很美。首先說明,我不同意杜恩不是同性戀,然後按照題主的要求和自己對電影的一點感受寫一寫(主要是後者,真的很想為它寫點東西)。

莫里斯,他屬於有隱藏的反叛精神自己又不知道的那種人。首先他是一個天主教徒,會和麻麻妹妹一起去教堂,在老學監面前也是很懂禮貌的狀態,然後,然後,就好像你要看到正太以後才知道自己是不是正太控一樣。他遇到了崇洋媚外追尋自由和美的杜恩(杜恩長的真的帥啊!)新世界的大門由此打開,他像是重新認識到了自己的存在,人生重新被定義了一樣。直到他的愛人無情的把門關上,被杜恩狠狠拒絕的莫里斯陷入深淵,崩潰,心碎,迷惘,自我否定。在心理醫生催眠他的時候,他和一妹子安詳的躺在船上,結果,船開始漏水。那個時候我真的覺得他好可憐,他肯定也想過和杜恩一樣,結婚,但這種欺騙自己的方式卻會在心裡讓他痛苦,而選擇接受自己,則是被無情現實碾壓的痛苦。這個時候斯庫特巧合又命中注定地出現把他又帶到了真正的新世界,斯庫特的愛是粗獷簡單的,沒有什麼主義哲學,不歸屬於那個門派,只與自己的內心感受有關「我第一眼看到你的時候就覺得,我要把這傢伙變成我的,結果他就是了。」對於當時的莫里斯而言,這又是一種全新的體驗,屬於自己內心的愛情,與你愛的人分享一切,地位,金錢,世俗眼光,who cares。

大帥比杜恩,他很可憐(原版小說里他去了希臘真的成了異性戀,但我說的是電影哈 ),他拋棄了他的摯愛,選擇了很對的路。一開始就很激進的人看到現實以後都會退縮吧!大學時代和最有爭議的學生混在一起,張口閉口就是柏拉圖,對基督教義不屑一顧。然而,好友鋃鐺入獄像他求助時,他為了和他不扯上關係拒絕了。為了安定放棄摯愛,這一段他說的話讓我感觸很深,他問莫里斯,你就不希望有一位女士,你可以照顧她保護她,和她一起分享愛的感受嘛?這可能是他的真心話,與和莫里斯隨時可能拖出去槍斃的關係相比,一段光明磊落的婚姻關係的確很有吸引力。而背後的柏拉圖又告訴他,男人之間的感情只能是精神上的,莫里斯自然不能成為他保護和照顧的那個人。

大半夜回家先去找莫里斯,幾乎調戲的口吻說訣別的話,這一段應該是證明杜恩並未放下莫里斯,一直催婚似乎有點你應該和我一樣正常起來,到最後莫里斯告訴他他與斯庫特相愛,杜恩崩潰了。他並不是不能接受莫里斯有了誰,而是不能接受他又愛上誰。他希望一切按照社會規則來,而規則被打破時最先受傷的卻是他的情感。他在很努力的扮演一隻上流社會的可憐蟲。

斯庫特,年輕,漂亮,敢愛。他和莫里斯的關係里,看似是他主動,其實他處於最被動的位置,莫里斯就像他的太陽神一般,神在迷倒眾生時自己卻渾然不知。他願意為他搬行李,能和他說幾句話就很開心,可以傻傻的冒雨看他。他很簡單的愛一個人,他的愛情也就很簡單。他的方式也改變了莫里斯,對於莫里斯,杜恩是背負著使命的柏拉圖的話,斯庫特就是願意和他一起溺死在慾望之河美少年。

英劇英國電影都有點強調人性解放吧,所以莫里斯才能和斯庫特在一起,如果是現實的話,莫里斯可能真的悲劇了,唉╯▂╰


周末閑來無事,無意間找到了這部電影《莫里斯的情人》,看完之後情難自禁,又找到了文潔若的中文譯文版把阿列克出現之後的部分看了一遍,還不過癮,凌晨三點下單買了英文原版,今天早上宏觀經濟學課上把原版書里阿列克出現的全部分又溫習了一遍,可見我對阿列克斯庫德的愛之深情之切。

在本書正文之前,我們可以看到這樣一段話:

相似的人物與故事情節使《莫里斯的情人》被稱為同性戀版的《査泰萊夫人的情人》。無獨有偶,福斯特與DH勞倫斯不僅是文壇知己,私交也很好。

某種程度上我們可以將莫里斯代入康妮的角色,將克萊夫代入査泰萊爵士的角色,而阿列克代入帕爾金的角色。

査泰萊爵士在戰爭中受傷癱瘓,冷落了年輕的妻子康妮,而忍受著沒有性愛生活的康妮遇到了健壯、男性荷爾蒙爆棚的園丁帕爾金,於是她不顧階級與道德的禁錮,投入到乾柴烈火的愛情之中。而劍橋大學的克萊夫害怕被社會發現自己同性戀的身份而喪失掉體面的地位和政治權利,他放棄了他的愛人莫里斯,孤獨失望的莫里斯遇到了陽光可愛執著勇敢的守園人阿列克,並且阿列克為了他放棄了去阿根廷的機會,給莫里斯帶來了新生。

克萊夫我不做過多評價,他是一個中產階級守舊的代表,渴望穩固的社會地位與遠大的前途,所以他選擇了和貴族小姐結婚。他害怕失去,因為他有自己應該得到的太多固有觀念。

莫里斯則是一個勇敢得讓人敬佩的人。在兩人相識相交之後,是克萊夫先表達了自己的愛意,那個時候莫里斯的反應是,「垃圾!」而後他糾結輾轉反側,終於在夜半十分翻窗戶來到克萊夫的宿舍一訴衷腸。莫里斯遵從內心的感受,他渴望靈肉合一的快感。我們可以從福斯特的其他作品中看出,作者認為肉體的結合甚至比靈魂更重要,是更濃烈的愛意的表達。在莫克兩人分手後,莫里斯孤獨失望,在遇到阿列克之後,他也曾疑神疑鬼。但是在最後,他對克萊夫說過這麼一段話:

對,這就是他來拜訪的原因。他從而合上了一本書,永遠也不會再去讀它了。與其把此書撩在那兒弄髒,不如合上算了。必須將他們的過去這本書放回到它原先的書架上。這裡,在黑暗和枯死的花兒中,就是那個場所。他還欠著阿列克一份恩情。他決不允許把舊的摻雜到新的裡面。一切妥協都是敷衍了事,因而是危險的。

我們可以看出,莫里斯即使經歷了克萊夫帶給他的痛苦,卻也還是以一種敢愛敢恨拿得起放得下的感情去迎接阿列克帶來的新的感情,並且和舊的決裂。

另一方面,莫里斯走向阿列克的過程正是他突破社會階級和地位,拋開身外之物去尋求真我的過程。

最後說阿列克。

我真的好喜歡阿列克啊(づ ●─● )づ

首先,他是一個自尊的人。從原文多處我們能看出,比如在大英博物館的一段:

「莫里斯……」

「你叫我莫里斯?」

「因為你叫過我阿列克,我們……是平等的。」

其次,他是善良可愛的。因為莫里斯沒有到船屋來和他約會,他獨自一人在下雨的寒冷的船屋等了他許久,最終換上一身行頭隻身來倫敦找莫里斯。他說,我哥哥弗雷德來了,要是你處理不好我們的關係,我哥就進來收拾你。然而他其實根本沒有告訴他哥,即使有可能是被這位有地位的紳士霍爾先生玩弄了感情。

在大英博物館,他說,你的信還給你,我不會去告發你,我不會做任何傷害你的事情。

即使是曾經的情敵克萊夫,他也從未在背後詆毀。(依然是在大英博物館談論到克萊夫)

如果讀原版的話,我們可以看出阿列克寫給莫里斯的威脅信用的簡直是小學生辭彙和語法,大量的短句子,明明嘴上說著威脅的話卻讓人覺得是戀人在撒嬌。

他又是勇敢的,不多贅述,在莫里斯沒有實質保證的情況下,放棄了去阿根廷的機會,留在古老的英格蘭,和他的愛人永遠不分開。即使他一無所有,也毫不畏懼,這就是年輕、勇敢、無畏的阿列克。

最後,他是得到了莫里斯完完整整的愛的。說實話,我覺得莫里斯很幸福,讀劍橋大學時遇到了英俊年少才華橫溢的初戀克萊夫。即使和克萊分手,他孤獨過猜忌過,但最終遇到了自己此生的摯愛阿列克。我最喜歡阿列克去倫敦找莫里斯,而後兩人在大英博物館的情節。太甜了太甜了,倆人就是在這裡明確地愛慕彼此的。整個談話,莫里斯多次表明愛意,甚至直接說出了「我愛你」,而阿列克這個懵逼傲嬌就一直在一邊「哼哼哼」。

原文寫到,阿列克的到來使莫里斯感到不再害怕,他絕不主動進攻。文中多次提到,阿列克出現,莫里斯就不害怕,心裡就歡快起來。甚至在終章,作者在他去找克萊夫講自己和阿列克在一起的時候寫道,莫里斯提起阿列克還「竭力按耐住心中的喜悅」。你去找你前任訣別,結果滿心都是現任男友對自己的好,都忍不住要笑出來了,可見多喜歡現任啊。

莫里斯認識克萊夫那麼多年卻以「今後的事我不會再告訴你一句收場」,而認識阿列克短短的時間,卻託付終身。愛,不是以誰先認識誰來說,也不是以誰體面誰才配得上誰來說的。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阿列克給莫里斯帶來的新的階級觀念,摧毀了他腐朽的舊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莫里斯的心理醫生說,英國從來都是不講人性的。而阿列克就代表著轟烈的情感,就是人性。阿列克是莫里斯黑暗人生道路上的太陽,為莫里斯找到了一條屬於自己的追求自由的道路。

莫里斯配得上阿列克,阿列克也配得上莫里斯。

阿列克得到了莫里斯的全部的愛,也給予了全部的愛向莫里斯。


我喜歡斯卡德無疑。

B站上一堆罵他小三兒的彈幕,然而我覺得他最勇敢、最熱烈。

一兩年前看過貼吧上有個從社會階層角度分析《莫里斯的情人》的貼子,我這邊現在找不到只能大概說一下。

那位樓主分析非常有意思的,是馬哲那一套思路,看完以後好像再偉大的愛情面對階級利益也要單膝跪地(笑)。

三位男主角分別是不同階級的人,克萊夫代表落寞貴族、莫里斯是新興資產階級(金融)、斯卡德毫無疑問無產階級。從英國歷史來說,當時舊貴族一方面看不起其它階級,一方面又要需要攀附新興資產階級(也互相利用),因為經濟上的利益。莫里斯身份比較尷尬,說白了是個沒有爵位、不能世襲、財大氣粗的富二代,雖然他已然躋身剝削階層,而且掌握了先進文化(上了劍橋)。在舊貴族制約新興資產階級發展的情況下,無產階級某種意義上成了新興資產階級KO舊貴族的同盟。

恰恰代表新興資產階級的莫里斯就被夾在了中間,成了雙方最理想的男朋友(笑)。

說說斯卡德這個人的背景,其實從他家庭來說並不算嚴格的無產階級,只是他比較特立獨行。克萊夫家人黑斯卡德家是做屠夫生意的粗人,其實斯卡德的哥哥是真正做實體經濟的(大宗商品),我們知道社會經濟發展中堅力量正是實體經濟。只不過是身為勞動階層的白手起家,沒什麼文化,於是遭到貴族諷刺、資產階級的瞧不起。你看他家人的著裝,雖然也是禮帽假領之類,但並不是那麼考究。應該算處於從被剝削階層往剝削階層跳躍的節點。

斯卡德這個人比較耿直率真,不太待見家裡人渴望階級跨越的行為,他喜歡莫里斯,就去找他,還特意打扮一番,雖然那一身西裝簡直丑爆。莫里斯開始對他將信將疑,對勞動階層的有色眼光。

而他作為無產階級(居然成了他的優勢),光腳不怕穿鞋的,義無反顧地追隨莫里斯。

感謝最後讓勇敢的倆人在一起。

至於克萊夫,我知道休 格蘭特很帥啦。還有他那句深情的:

I will spend the rest of my life half awaken,if one day you really leave me.

可是,他不願意和莫里斯做愛,堅持柏拉圖式的精神戀愛,假裝異性戀,以為只要彼此注視一生便足矣。可以說是對莫里斯的強迫和無法正視。

舊貴族的光榮餘暉,也正是決定他沒法自由追求愛情的妥協和無奈。

電影裡面有很多有意思的細節,結合時代背景,每個人物都有說法。

很好看( =①ω①=)~


Clive。好像沒人喜歡他。

你們不喜歡的原因

1.他沒有幫他的入獄的朋友

2.他拋棄了Maurice

關於第一點:

要知道,那時同性戀在人們眼中就和戀童癖一樣,是噁心的,病態的,是見不了光的。我感覺這部片子描述他們那時的悲慘環境不深刻。(模仿遊戲里本尼把這一點演繹的很好。)我認為Clive不幫他朋友是正確的,我一直沒搞懂,能幫到什麼呢?最後可能自己也不會有好下場。沒有幾個人是聖人,生活不是電影。Clive是這部電影的主角,但在生活中,他只是大時代里的一個小人物。

關於第二點:

他確實拋棄了Maurice。他是虛偽的。他是膽怯的。他是自私的。他的人生是悲慘的。Clive是個複雜的人。但是,他的愛其實是最簡單的。他心中自始至終只有一個人。

在我心中,他是最真實的。


完全不會做語文閱讀題啊sigh

杜恩:

要不是長得帥……

莫里斯:

他的真摯被命運壓制過,但從未消失

斯庫特:

沒什麼顧忌的年輕人。

我最喜歡的是莫里斯。

以下私貨。

莫里斯的兩段愛情都非常美。

第一段完全是痴心錯付,杜恩並不是真正的同性戀,他只是像想要一件新奇的裝飾一樣想要一個柏拉圖式的愛侶。

的確他們有過美好的時光,但是當他們踏入社會,當這段關係帶來的影響不僅僅是被退學,杜恩就抽身了。

我覺得杜恩有一點恃寵而驕,他知道莫里斯對他是真心的愛情,所以他相信莫里斯不會離開,相信莫里斯一直都會是自己的朋友。

第二段則是乾柴烈火啊……咳咳。莫里斯和斯庫特的共同點就是真摯。莫里斯被蛇咬過,所以畏手畏腳,但是一旦確定了斯庫特的心意也就不顧一切了;而斯庫特就像只小金毛,想要就去拿,委屈了就直說。


正好在寫篇關於這個的論文,為了扣題還是答一翻我最喜歡的人,非要選一個的話應該是Clive,因為在他身上看到我自己的影子,他對超越常人的渴望,對現實的不滿,對理想的幻想……

這一切正說明了Clive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但他是非典型的,因為他的身上有矛盾的現實主義存在,他畏懼人言,害怕失去地位,到中年後少年劍橋之夢早已煙散,竟應了他當年對Maurice說的一般,「若你肯高抬貴手的放過我,我將半夢半醒的度過這一生。」 好不諷刺

但我卻私以為他的後半生並不悲哀,大概是作者E.M.本人對Clive的原型有所偏見才另電影中放大了Clive的悲慘心態(作者的後記中有所記述,原話差不多是他私心將Clive的「墮落」寫的不堪,我對這個偏見持中性態度,若不是Clive的「墮落」,又怎麼反襯出Maurice對純愛的追求?這裡純愛指愛與欲),其實Clive不是墮落,他一直最愛的都是自己,年少時期他需要Maurice才能滿足他對柏拉圖式精神世界的「追求」和「理解」,彷彿那樣才能找到「他自己」與他人的「不同」。成年後,他更追求穩定的地位和家庭,於是他拋棄了Maurice。

其實一切都不是墮落,是兩個不同的人,可預見的發展趨勢。

在草坪那次,我們就該知道,他們所追求的是不同的了。

只有那時候的「愛」可惜了。對人來說,都不算辜負,畢竟作者都讓他們得到了各自最想要的。

以上答的很亂,請見諒。

如果題主對Maurice想有更深的拓展,可以去讀讀柏拉圖的會飲,和作者foster本人的經歷。

當電影的開篇,聖三一學院的精英學生們在互相辯論的時候,真讓人不由的聯想到使徒社,和Eros……這裡還涉及到男童戀……(我不會被摺疊吧)不得不說讓人遐想連篇……


三個人物當中,我喜歡莫里斯,羨慕斯庫特,欣賞杜恩。喜歡莫里斯,因為他為愛,在彷徨中毅然選擇了陌生的同性之戀,他敢於挑戰權威,敢於放棄名譽金錢,去換取一個愛人,去愛他,保護他,照顧他,尊重他的選擇甚至接受他的「背叛」。我羨慕斯庫特,因為他看似什麼都沒有,沒有地位,沒有財富,也沒有名譽,但他認定了莫里斯,他默默地愛上了這位友好的紳士,他不求回報地去付出,先是身體,再是愛情。確實,When you got nothing, you got nothing to lose.我欣賞杜恩,主要是在他大學期間,他向莫里斯表白那一段,短促而又堅定,被疑似拒絕後的懊惱和傲嬌的矜持,都透露著一種英倫少年的個性。但他也是矛盾的,他崇尚柏拉圖的戀愛,這是精神哲學層面的,同時他又深諳於世俗的規律,對他來說,金錢名譽,社會地位和一個完整的家庭,遠比被社會所唾棄的愛情來的實際。我可以理解他,畢竟人生於世俗,難免淪為世俗,在選擇面前變得矛盾。他們三個都是幸運的,因為都遇見或曾遇見,都擁有或曾擁有所愛,為之付出,為之背棄整個世界。


「莫里斯……」

「你叫我莫里斯?」

「因為你叫過我阿列克,我們……是平等的。」


我最喜歡莫里斯,不管現實多麼殘酷,仍然愛的特別真摯,忠於自己的感情!

休格蘭特扮演的杜恩真的顏值逆天,美死了。雖然他拒絕離棄了莫里斯,但聯繫到當時的社會現實,也是可以理解的。

至於斯庫特,雖然年輕,美貌,熱烈,真實,勇敢,但我始終覺得莫里斯和他並不相配,更多的是一時激情。尤其對於莫里斯來說,壓抑了這麼多年,終於可以將自己的感情釋放。未來,由於階級的巨大差異,終究還是不可能的吧。可能作者想要一個完美的結局。

從個人來說,我還是希望莫里斯和杜恩在一起,兩人更為相配。雖然在書中或電影中,都是不可能的。


最喜歡Maurice,直率和單純,比較脆弱,希望能被治癒,只到遇到ALEC才對自己釋然,對生活和愛情充滿了熱情。這部劇讓我深刻地覺得幸福是自己果敢的決定,是守著虛空的若即若離的藍顏知己,或是跨越階級得到一門心思撲過來的新歡,不腦殘的都會選擇後者。「愛我的人為我痴心不悔,我卻為我愛的人流淚到....,」既然如此為了自身幸福其實也該選愛我的人,何況這新愛人還非常可愛。

Alec看著木納,實則勇敢和堅定,有點天真浪漫,很可愛。

Clive,生活無憂,放浪過一陣子,但利益當前基本考慮自己,現實的殘酷,左手右手(體面的生活和藍顏知己)都想不變,但是比較貼近世人,我們懂但我們也不提倡。比起愛,他是喜愛和欣賞Maurice,沒有體現出愛到濃時失控。假若Clive疼愛Maurice,在他們不能如Maurice期許的時候,就該放開他,讓他開始沒有自己的生活,但他吊著Maurice,偽善。沒了Maurice對他而言只是有點失落,相信能很快釋懷。但他也沒有幹壞事,無法討厭他,他也讓Maurice變成更好的人,有目標的活,理論上不算個很差的初戀,比較隨波逐流,膽小怕事,但還是很有風度。這劇很唯美,沒有惡人,只有戀人。愛情和人都不是非黑即白,Clive是那個時代中很正常的gentleman。


推薦閱讀:

#薦片#她嗑藥、叫鴨,一樣能征服世界,職場教科書斯隆女士
就是這樣幾道平凡的家常菜,卻總是能喚起我們內心的感動
《銀魂》電影里埋了多少梗?你看懂了多少?
識別最基本的表演技術,不用聽《演員的誕生》那些老闆的閑扯

TAG:電影 | 同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