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當年孫中山先生革命時候不懂得去放手發動農民群眾?

這是嶽麓版歷史教科書必修一裡面提到過的,就是說:「革命黨人缺乏建立革命根據地的想法,也沒有形成強而有力的統一的政黨領導革命。」黃興他們為什麼當時就不知道去發動農民群眾呢?建立革命根據地呢?

連初高中的教科書都寫無論是資產階級的改良派還是革命派,他們都不敢去放手發動農民群眾,實行土地改革,這是他們都不能成功的原因?


年輕人啊總以為歷史教科書是官宣,殊不知中國的教科書是世界上最反動的書,通篇就寫滿了兩個字:造反。

拋開意識形態,整個中國近代史就是圍繞這兩個字展開的:為什麼要造反,造反為什麼會失敗,如何成功的造反,你為什麼不造反。

所以中國人看印度,看到印度底層人民和清末人民驚人的相似和麻木,往往會下意識脫口而出:他們為什麼不造反?!!

歷史是要看因果邏輯的,為什麼革命黨人造反會失敗?因為他們不敢發動人民群眾的力量。我們為什麼造反成功了?因為我們發動了人民群眾的力量。只有在這個認識基礎上,我們才能探究為什麼革命黨人不敢發動群眾革命,從而導致革命無法成功。

革命是什麼?革命是一個階級推翻另一個階級的暴動,從而在革命中完成統治階級的替換,這是近代歷史中革命的主流方向。所以我們要先確定革命者和被革命者的階級屬性,這個問題就很好回答了。

舊式的革命黨人,革命目的是推翻封建清政府,實現民族自救,國家自救。而革命方法,就是通過暴力手段強行推翻舊政府,建立一個新的西式資本主義政府。革命的主力軍,是一群民族資產階級者。即小資,地主,受過一定教育的知識分子階級。這樣,無論目的,方法,還是革命者的階級屬性,都決定了舊革命黨人絕不敢發動群眾,也無法發動群眾。因為在當時的中國,廣大的人民群眾都是隸屬於無產階級。【資本主義階級與無產階級,在那時的矛盾是尖銳對立而不可調和的】

一旦資產階級新政府建立,作為無產階級的人民群眾依舊不會擺脫被壓榨的命運。而且可以預料的是,在孫中山國家資本主義思想的指引下,全部土地國有,人民群眾,尤其是工人和農民,將會受到比以前更為嚴重的壓迫。群眾運動是有目的的,其目的是要先解決人民群眾的生活問題,擺脫壓迫。這與舊革命黨人的目的恰好背道而馳——要想國家富強,就要壯大資產階級,而要壯大資產階級,就意味著更為廣大的無產階級受到更多壓迫。

革命黨人雖然幼稚,但是並不愚蠢。在目的不同的情況下,革命黨人對於人民群眾根本沒有號召力,群眾運動自然也就無從開展。即使勉力開展群眾運動,在打倒封建官僚後資本主義階級也會隨之被打倒。

所以,資產階級革命黨絕不會養虎為患,也絕不敢發動人民群眾的力量,那隻會打倒自己。清政府就沒看到這一點,或者說,假裝沒看到這一點,發動資本階級力量培養出了一個袁世凱,最終打倒了自己。

不敢發動人民群眾,就只能依靠本階級的力量造反。但在彼時的中國,資產階級力量薄弱,依靠自己的力量無法推翻根深蒂固的封建主義舊政府,所以屢次革命,屢次失敗。最後還是依靠袁世凱才成功革了清政府的命,造了舊政府的反。

至於資產階級改良派,類似的理由,探討的意義並不大。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局面,其實也不稀奇:

1、民族資產階級是最早一批開眼看世界的人

2、無產階級運動當時並不成熟,沒有值得借鑒的經驗。

3、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當時的帝國主義國家都是資本主義國家,革命黨人自然而然就會嘗試資本主義革命的道路。

然而其學習過程中,既沒有分析資本主義帝國成長的歷史,也沒有結合中國的具體國情。資本主義帝國都是先有了強大的資產階級,再進行資本主義革命。德意志是依靠民族主義和成功的對外戰爭,積累了變革財富,完成了變革。日本是對內剪刀差,積累變革財富完成變革。中國呢,沒有強大的資產階級,沒有勝利的對外戰爭,對內控制力薄弱,怎麼可能完成一場資產階級革命。

單純只是依靠變法和新政府革命富強,就好像窮人家學地主擺流水宴便以為自己會富起來一樣,是不可能的。

【值得一提的是,正因為是自上而下,對資產階級拔苗助長,對無產階級大力壓迫,德國和日本才走上對外擴張的道路。中國如果走這條路,也會如此的】


謝邀,親不親,階級分。對於那些早期的革命者而言,地主家庭出身是絕大部分,就算是所謂的民族資本家,他們和地主階級之間的聯繫也是千絲萬縷。那麼對他們而言農民特別是貧下中農根本就是他們的階級敵人。要記住一點,雖然說壓迫漢族的是滿族,但是相對於占漢族人口的絕大多數的貧下中農和佃農來說,日常壓迫他們的可是漢族地主!

發動農民,不是簡單地說就行了,第一是要深入農民之中,第二就是要組織起農民武裝。但農民武裝一旦組織起來,打滿清和洋人太遠,打本村地主很近。群眾一旦發動起來認識到他們的生活可以改善的時候可不是像留洋回來的學生一樣好控制,燒到地主是必然的。中國沒有自己的殖民地,所以民國時期資產階級和地主階級沒有根本的區別。地主往往會投資個把個工廠和鋪子,資產階級也會在老家買一些地。

資產階級反帝反封建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他們的利益和貧下中農之間的差距差不多和他們同洋人之間的差距那麼大,所以貧下中農沒有必要幫他們,他們也害怕貧下中農一旦組織起來就先來吃他們的大戶。

如果題主有時間的話可以去工廠的廁所里看看那些工人寫的對工廠領導或者企業主的惡毒的詛咒,就能明白當年為啥早期革命者不敢放手發動農民了。


首先來講中國當時並不存在所謂的資產階級。一個階級形成要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清朝崩潰了,就蹦出一群資產階級了?想想就不可能。這是教科書為了符合馬克思社會理論硬套上去的,另外還一個就是封建社會的持續時間。實際上當時孫中山起家的時候靠的是鄉紳以及江南清朝部分官僚買辦,以及幫派勢力,這也導致了國民黨內鬥不斷。而孫中山根據蘇聯的建議吸收共產黨以及培養黨內左派就是為了團結底層農民,但是這就出問題了,你動了鄉紳的蛋糕,而鄉紳是國民黨的金主。北伐的時候就出現過打土豪,結果打了北伐軍官的家,結果差點刀兵相向。這也最終導致了412左派右派徹底決裂,讓蔣介石上台。當然也得益於412,將國民黨左派以及國民黨辛辛苦苦建立的基層組織全都送給了共產黨,同時憑藉412以及幾次反圍剿將共產黨內部山頭幾乎砍光,凈化了共產黨的內部,統一了思想,讓天下無人不通共,同時延安是鐵桶,針都插不進去。


瀉藥。不要上帝視覺。近代史不太懂。看近代史就是如何實現中國復興的一個試錯和總結的過程。先是宣傳西方思想,然後是引進西方技術,動手進行洋務運動,甲午中日戰爭代表洋務運動的破產,人民知道這條路走不通,走另一條路。孫中山搞革命,推翻清政府。孫中山還是沒有使中國走向復興的道路。中共成立,總結經驗開始走蘇聯的道路,發動工人罷工等,失敗後總結經驗才到毛的發動農民群眾,農村包圍城市。最後說一句:事後評判當事人的選擇當然很容易。


統治階級怎麼會為大眾百姓服務...

百姓愚民是被剝削者..你讓上層施捨利益給你

那是不存在的。

除非為了維穩,維護秩序不崩壞才施捨點。


那個年代農村文盲率極高且地主把持大量土地,農民群眾在經濟政治上也沒有話語權。想要在不和地主嚴重對立的情況下發動他們意味著要極為強大的基層控制力和微小的回報。

孫先生若真有這種組織能量,他應該會優先考慮擊敗其它政治上的反對力量,畢竟直接受益更大。所以以往各個勢力都忽視這一群體而在城市上做文章。

初期,我黨在城市裡實在被眾政治力量排擠,才間接促成了發動農民這一政策的誕生。


謝邀 @瀟湘夜雨

對於農夫工人之運動,以全力助其開展。——《廣州國民日報》1924

要一般農民都有新思想,,都能自己來救自己的痛苦,還是要農民先覺悟。——《孫中山選集》

以上


孫中山自詡洪秀全第二

說不知道。是不可能的

問題是 你發動一個村子的農民

和你發動全國的農民 不管是思想上 還是操作上 都不是一個數量級的事情


瀉藥。

洪秀全發動過農民群眾,高迎祥也發動過。

孫文主要是為了反清,不是為了均田免糧。

孫文打著「民主」「民有」「民享」的旗號,總不至於不去尊重地主、富農們「合法」私有財產吧。但是其實黃興的華興會已經意識到「耕者有其田」的重要性,所以他們連旗子都要使用井字旗


可能這就是階級的局限性吧。


三民主義並不是只有一個標題

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實際內容其實是與共產黨的理念保持高度一致的。這也是為什麼早期我黨會安心跟在國民黨屁股後面當小弟的關鍵原因,也是蘇聯會大力資助當時國民黨的原因


問題就錯了,因為孫文沒走到需要發動群眾的那步就已經勝利了,其實奪取zq很多時候並不需要大範圍的革命,十月革命也不過就是搞了冬宮就完成了,如果從聖彼得堡打到海參崴, 那估計一代人都完不成;

之所以走到以農村包圍城市的路線上去, 是因為城市呆不下去,無法通過重點城市的突破就實現顛覆,所以需要到農村,需要根據地,這個路線本身並不是多麼高明的路線, 因為根據地雖然可以在農村, 但是受城市的限制,無法關聯成片; 李自成起義也是走的這種路子,但是在三正六隅這種城市聯網的攻勢下也是很難堅持下去的;

但是加上抗日戰爭這個因素,農村包圍城市就無比的正確了,這個懂得人自然懂


因為還沒到那個階段清廷就宣布退位了


後人吸取前人經驗,並後來居上。是一切科學與藝術,政治與組織的一貫規律。

這叫時空局限性,就像秦始皇為啥不乘坐專機隨時視察那麼大個國家呢?


連共產黨都不知道放手發動農民

在那些知識分子眼裡,農民是短視狡詐的代名詞


推薦閱讀:

辛亥革命的失敗是從哪些方面體現出來的?
孫中山的外號「孫大炮」是貶是褒?是何來歷?
台灣人對孫中山是什麼態度?
網傳孫中山終身特別喜歡搞暗殺,孫中山是走到哪裡,哪裡就會發生連綿不斷的暗殺事件,是否屬實?

TAG:孫中山 | 新民主主義革命 | 歷史教科書 | 中國近代史綱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