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從何處來>,我們普通人如何尋根?

看了央視的〈客從何處來〉,主要是名人尋根,他們會藉助一些專門研究的人來幫助自己尋找家族歷史。可是我們普通人怎麼在沒有這樣便利的條件下了解自己家族,尋找自己的根?


謝邀。

不過我答這個題不是很合適,因為我是少數民族,在尋根方面,跟漢民族的方式不大一樣,只能簡略的說一說。

關於滿族查老姓,我曾經寫過一篇小文,可以參考:對於查詢老姓的建議

其實漢族查詢家世也類似,幾個點。

第一點,口傳信息搜集。

問問家裡人,自己家的來源情況。一定要多問。比如說你祖父有三個兄弟,最好三家都跑一跑。如果他們還有堂親什麼的,也要跑一跑。得到的信息越多越好。

當然,這些信息很可能最後只有一點點有用,而且多數還是自相矛盾的。但是這個是必須要做的,別人不能代替。

第二點,查詢相關檔案。

從清代以來,我國就有著複雜的檔案制度。先從自家的戶口本查起,然後可以從本地檔案館的老戶籍入手,如果知道家鄉的情況,可以查詢當地的各時段的縣誌。

第三點,整理資料。

即將第一點、第二點的信息整合,讓一些有相當近代史、以及歷史能力的人去看那些信息屬於必然不靠譜的,然後整合出一套基礎信息。

第四點,以基礎信息去具體查詢資料。

總之,這事情需要自己多努力。

有那麼一種人,覺得自己動下嘴皮子,別人就能把家史給他弄出來,簡直就是痴人說夢。見過太多滿族人這樣留言給我——「我姓x,家裡是xx地方的,聽說是xx旗,請問我家應該姓什麼?」這就類似,「我姓張,我是山東曲阜人,請問我家世怎麼樣?」一樣。

所以,自己整合自家的資料,是十分重要的,而且如果信息已經發生斷代,就必須抓緊時間搜集資料,因為這些信息基本上隨著人的故去也就帶走了。


via新浪微博:陸渾戎

發現了一個很牛的族譜資源庫,開放獲取,頗多全文。#中國族譜收藏#, 1239-2013年,現有資源 12,363,107 筆,含有各種公共及私人收藏的中國家譜、族譜的數字影像資料,更多資料正在陸續添加,檢索瀏覽均可。China Collection of Genealogies, 1239-2014

供參考


哈,總要有點基本線索吧?其實有心的話,不難追溯。族譜就是個不斷生長的樹杈,郡望所在是主家,主家散居,形成支房,支房又分支房。。。。反正,跟工商銀行的架構差不多,總行,支行,分行,儲蓄所什麼,普通人只要能找到儲蓄所,也就代表跟工商行搭上關係了。族譜同理,普通人只要找到離自己最近的分支族譜,那麼根自然就出來了。

以我家為例:家族叫」甲田弄王氏」,甲田弄是個地名,第一個遷到這的就是這個分支的開宗老大,自然也記載的明明白,是從臨縣「溪下王」遷移過來的。這個時間,大概是在明中葉。有遷入,自然也有遷出,近幾年有好事之人,專門跑到臨縣找到「溪下」的地方,跟那裡的王家對接,哎呀,無縫對接,人家家譜明確記載了,「某某遷至某縣甲田弄村」。好吧,我們甲田弄這個儲蓄所,歸溪下這個分行管。

接下來,查分行的資料,果然清清楚楚,某祖宗某年從台州某地遷入溪下,好了查到支行了。其實這些信息我家譜也是有記載的,只是再印證一下。

支行資料一查,哎呦,唐朝某年,太原王氏某子弟,擔任台州刺史。留下兒子某某,就地生根。真像大白,俺家祖宗大闊啊,太原王氏,這是牛叉的不行的氏族,王允、王維、王之渙什麼不都是本家族人了?知道總行了吧?太原王氏什麼來歷,就不需要去實地考察,百度就能告訴我們了,哈哈。

所以,尋根重要的是找到離自己最近的儲蓄所。一般來說,家譜最遲編修大概在解放前,我家的家譜最後一次修是在清咸豐年(今年修的不提了)。找自己祖宗,以及堂叔,堂爺爺什麼問問,總有線索。祖上有點出息的,可以找找當地的縣誌什麼,只要不是流民、土匪,大致上都能說清楚自己的來源。


想追尋的話,不難,不過有沒有這個必要那是另說。

家裡的族譜呀,長輩們的記憶呀,還有城市歷史的查證呀,可能都有方方面面的線索,只是這種事情其實耗費的時間較長,建議先仔細考慮一下。


的確,我們普通人也沒機會上這個節目,沒有資源,沒有條件。


推薦閱讀:

韓國(朝鮮)的姓氏是否只有李、金、韓、朴這幾個?為什麼絕大多數他們的的人都是這些姓?

TAG:歷史 | 倫理 | 家譜 | 家族 | 宗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