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有沒有像西方一樣出現過成建制的僱傭軍?如果沒有,為什麼?
印象中中國歷史中似乎沒有,但西方歷史上卻有過成建制的僱傭軍。
歐洲梵蒂岡需要各國分裂,禁止統一,否則以前的羅馬帝國首都吃什麼,所以出現僱傭兵維持很正常,中國唐代粟特人,這類很多,不過被後來被消滅,黃巢專門殺死外國人的
有的,明朝初期的三千營就是成建制的僱傭軍。
三千營是明成祖朱棣組建的京城禁衛軍三大營的其中之一,毫無疑問是成建制的部隊。(另外兩大營分別是五軍營和神機營。)
三千營主要是由蒙古騎兵組成,考慮到明朝主要的威脅就在北方,可以看出這支部隊就是用錢買來的,也就是僱傭軍。三千營主要抽調朵顏三衛的騎兵組建。朵顏三衛,亦稱兀良哈三衛,由朵顏、泰寧和福餘三衛組成,為洪武年間所設。兀良哈三衛與韃靼、瓦剌構成了蒙古的三大部落。(三衛名義上要接受明朝管理,後來實際與明廷漸行漸遠,也逐漸成為了北方的一個威脅。)
靖難之時,三衛的力量掌握在寧王朱權手上,朱棣用計裹挾了寧王,獲得了三衛的助力。三衛在靖難過程中起到了巨大作用,朱棣登基後感念於此,設立了三千營。三千營最初由三千名蒙古騎兵組成,故稱「三千」。隨著後來的發展,實際人數不止此數。三千營是當時明朝最精銳的騎兵力量,在朱棣橫掃草原的諸多戰役中也立下了不少功勞。我們知道明末清初時,葡萄牙人在澳門已經經營很多年了。最開始葡萄牙人在澳門有很多黑人奴隸,後來葡萄牙人開始訓練一些黑人奴隸,並把他們編入軍隊中。這些黑人士兵在相貌上往往就會給敵人以恐嚇,畢竟那時候中國人很少見到黑人。不僅如此,這些黑人士兵還十分彪悍,打仗的時候簡直不要命,奮不顧身一往直前。
這樣一支彪悍的黑人軍隊便引起了海盜鄭芝龍的注意。鄭芝龍通過各種辦法收編了一支約300多人的黑人僱傭軍。這些黑人僱傭兵精通火器使用和鑄造,鄭芝龍簡直撿到了一塊寶,所以他對這支黑人僱傭兵十分重視。後來,清兵攻入福建,鄭芝龍向清朝投降,但他兒子鄭成功誓死不願意投降,便拉起隊伍走了,繼續從事反清大業。鄭成功拉走的隊伍中就有這支黑人僱傭軍。1661年,鄭成功從荷蘭殖民者手中收復台灣,這支黑人僱傭軍還參加了前線的戰鬥,他們仍然是一如既往的勇猛。這支黑人僱傭軍可謂是鄭成功手中的一直奇兵。抱歉啊諸位,這個,不太好一句話說明白。
中國歷史上當然可以找到花錢買來的軍隊,但是那些軍隊是否嚴格符合「僱傭軍」的定義呢?我看不是。解釋原因。為什麼要花錢買一支軍隊,而不是從本國人民中招募呢?很簡單,直接花錢比較划算。
如果招募一千名勞力,為其置辦合適的裝備,並把他們培養成訓練有素的士兵,比直接僱傭一批身經百戰的職業軍人開銷更大,那麼精明的人當然會選擇僱傭軍(更不用說專業軍人具有更強的戰鬥力)。實際上,這正是文藝復興以來,義大利各邦國之間軍事衝突的一種主要形式。他們為何而戰?商業性戰爭,不是為了爭奪王冠或領土,不是為了遵循神明的旨意,只是為了金錢而戰。貿易是如此重要,以至於必須通過血戰來維護這項權益。戰勝一方可以在貿易中取得重大利益,因此必然是不惜花重金來僱傭最具戰鬥力的勇士,職業化軍人響應了這種需求。他們既不是這些邦國的公民,也不是交戰土地上的居民,只是為了贏取豐厚的報酬,來此博命。從人類發展的角度看,職業軍人意味著社會進一步分工。毫不誇張地說,在商品經濟不斷發展而民族主義尚未萌生的這個階段里,僱傭軍堪稱最有戰鬥力的士兵。中國的情況是怎樣的呢?長期以來,儘管保留著一支常備軍,古代中國軍隊的主要成分,仍然是為數眾多的農民。只有在那些不熟悉的兵種,比如騎兵,比如近代軍隊,中國會謹慎地使用一些外來的武裝力量,這也只是局部地使用。長期大一統的局面,使得僱傭軍基本沒有市場。作為一種商品,沒有市場當然就無法存在了。另外,從政治理念上看,中國的統治階級,對於地方性武裝和私人武裝的芥蒂非常深。對開國元勛們尚要 「杯酒釋兵權」,對潛伏在民間的幫會勢力也要儘力掃平,又豈能容忍不受中央節制的獨立軍隊存在呢?中國始終也沒有像歐洲那樣,把一支獨立的軍隊當成為一種待價而沽的商品。清廷與太平天國作戰時的常勝軍,以南洋地區的華人為主力,統帥是外國人,應該算僱傭軍。
有僱傭軍,但和外國的不太一樣。
代表就是一些地方勢力的私人武裝。狗肉將軍張宗昌的白俄軍團應該算一個
僱傭軍和募兵制不應混為一談。
僱傭軍最大的特點-----非國民。本國國民那叫募兵制。
唐朝的回鶻兵算僱傭軍,清朝有洋槍隊。
而在帝國體制中居於從屬國地位的人組成的軍隊呢?也不是僱傭軍。這裡面主要的區別是-----從屬國有沒有出兵的義務。如果有義務,就不是僱傭軍。只是朝貢關係,是僱傭軍。
歐洲有名的僱傭軍:拜占庭的維京衛隊(viking guard),諾曼僱傭軍,荷蘭的弗里斯蘭戰士,瑞士僱傭軍,德意志僱傭軍其實湘軍淮軍就算是。僱傭軍不一定非要是外國人。只要不是國家組織的,國家出錢僱傭來打仗的都算。這些地主團練就是典型僱傭軍,只不過後來傭兵領袖成為朝廷重臣,手下的兵就算是國家的軍隊了
歷代大亂時某某人散盡家財拉起一支隊伍,我覺得也可以算僱傭軍
朵顏三衛
現在就有,北京近郊。
是由奧運會的其中一隻安保隊伍組建起來的。已參加過多次國際性的商業活動的安保工作了。據說目前其官方屬性還不太明確,上面當時給的說法是,先組建起來再說。
以前的鏢局就是僱傭軍啊
唐中後期的募兵制,在邊陲重鎮大規模招募少數民族部隊。最終造就了安史之亂。
有呀。
東漢末年直到三國是一個比較奇葩的時代,一方面,中央政權衰落,戰亂紛紛;另一方面,名義政府一直都存在,所以大家雖有野心但一時還有發有天。所以成建制僱傭兵就有空間了。
賣酒賣棗賣草鞋的三人組,從馬販子手裡拿到風投,組織隊伍託庇於大軍閥旗下,轉戰四方,屢敗屢戰,屢戰屢敗,先打下一州,再拿下一州,再丟一州,最後在蜀中稱孤道寡。
這是傭兵隊長的神奇之旅。西方能與之媲美的我覺得大概只有瓦倫斯坦了。
說什麼為貿易為宗教,那是西化路線。當時一般都是不服現金,給期股等分紅。例如盧植同學背著尚方寶劍去砍黃巾軍,就找了一大批這樣的僱傭軍(四方募勇),功成之後,撒出一大把芝麻綠豆烏紗帽,於是皆大歡喜。
其實那個時代,混這個商業模式的不只劉皇叔一人,孫家父子三代也是野路子武裝出身,幹掉了好多其他野路子和正規武裝後(所謂「三代積烈」)成就江東大業。孫策小霸王可是很長一段時間都跟著袁術打工的。怛羅斯之戰反水的葛邏祿部算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