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杜琪峰談論「文學性」時,他在談論什麼?

由 Cinephilia 「杜琪峰的香港浮世繪」(http://cinephilia.net/archives/12124)而來:

總的來說,一旦當杜琪峰談到「文學性」的時候——他不止一次在訪談中提到好電影需要有一定的「文學性」,比如黑澤明的電影就有「文學性」,比如《黑社會》就試圖加入「文學性」。他說的「文學性」,顯然並不是一般人理解的「文學性」,導演的措詞不會像理論家一樣精確。我認為他說的「文學性」是另一種「電影性」的代表,是電影中的「故事性」、「人性」、「思想性」、「社會性」等元素的綜合體現。


杜琪峰以前一直想當文學青年,天賦不夠沒當成,所以只好拍電影了。在採訪中不由自主地談到「文學性」,就像是對得不到的初戀情人一般心心念念。我猜的。


就像有人說「藝術片」 有人說「文藝片」 「文學性」也大概指這個意思 不只是單純的打鬥 文戲更深刻點


杜琪峰原話:我一直希望不單只是拍槍戰、警匪的電影,作為一個導演,最終還是希望拍文學性的電影,而不是主要是商業性的電影。

由此可見,杜琪峰所說的「文學性」,是和「商業性」相對的,可以等同於「藝術性」。

在談到黑澤明的文學性時,杜琪峰說「電影里要多一些人性的探討」

這讓我想到文學理論的經典格言「文學即人學」,所以,杜所談的「文學性」,也包含「人性」。

杜琪峰還說「如果你對很多東西不了解,就沒辦法去拍很文學的作品,這是無法騙人的。」

這說明他理解的文學性,還包含「真實性」「寫實性」,這和商業片用來吸引眼球的虛構的戲劇性情節是相背的。

具體到《黑社會》,它和杜琪峰之前的電影有很大不同,格局更大,對人的刻畫更深入,敘述也更加克制和冷靜,風格偏於寫實,不著痕迹,絕無《槍火》《PTU》中那種對走位拗造型等場面調度層面的沉迷,這是杜琪峰走向「文學性」最明顯的標誌吧。


杜琪峰的電影,不是單純的槍戰片或者說警匪片,他意在利用電影來探討一些人性上的或者自己對生命的一種認知和看法,我想著應該就是杜導所說的文學性吧。

像杜導的《神探》、《PTU》 很明顯的對人性的刻畫,《暗花》、《非常突然》、《一個字頭的誕生》中對宿命的探討,都有很強的文學性。

況且他在電影中營造的黑色氛圍為讓人著迷,以靜態的畫面來烘托電影的氣氛,大大增加影片的張力。

用劉青雲的一句話說就是「銀河映像,難以想像」。


貼一張圖

私以為,香港導演和內地主流作家的對話就是其文學性的一個顯性表現.

四人在戛納,怎麼湊在一起不清楚.蘇童是因為<告訴他們,我乘仙鶴去了>參展去了戛納.


我覺得和作者電影有關,

作者電影(auteurism)即「拍電影,重要的不是製作,而是成為電影的製作者」。電影採用低成本製作:啟用非職業演員;不用攝影棚而用實景拍攝;不追求場面刺激和戲劇化衝突。影片在表現方法上,廣泛使用能夠表達人的主觀感受和精神狀態的長鏡頭、移動攝影、畫外音、內心獨白、自然音響,甚至使用違反常規的晃動鏡頭,打破時空統一性的「跳接」、「跳剪」等。還採用一些以人物為對象的使用輕便攝像機完成的跟拍,搶拍以及長焦、變焦、定格、延續、同期錄音等「紀實」手法,將「主觀寫實」與「客觀寫實」相結合。電影帶有強烈個人傳記色彩。

http://baike.baidu.com/view/1031388.htm

http://en.wikipedia.org/wiki/Auteur_theory


推薦閱讀:

6部杜琪峰黑幫電影,感受香港黑幫文化
為什麼杜琪峰的電影總是給人一種看不太懂的感覺?
如何評價《瘦身男女》?
最喜歡杜琪峰的哪部電影?為什麼?
在《黑社會》中,阿樂為什麼要殺掉吹雞的兒子以及逼吹雞自殺?

TAG:電影 | 導演 | 香港電影 | 杜琪峰 | 銀河映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