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醫學的趨勢是什麼?

http://v.163.com/movie/2011/7/D/N/M77ESCDFE_M77ET4LDN.html 看了以上視頻後看到了醫學技術的快速進展和整合帶來令人興奮的革命


我竟然首先想到醫患糾紛能夠圓滿解決……


好吧,我的答案大概不夠未來,都是現今發展中的。

人體模擬數字模型(已經有了,只是不夠成熟)。

行為醫學,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

循證醫學的診斷與治療思維。

手術的微創治療,藥物的靶向治療,病因性的基因治療。


http://v.163.com/movie/2011/7/D/N/M77ESCDFE_M77ET4LDN.html 看了以上視頻後看到了醫學技術的快速進展和整合帶來令人興奮的革命。我看了3次,還推薦好多朋友看---值得一提的是speaker 的演講藝術一流。人類對疾病的控制終於可以迎來一個全面反攻的拐點!

總結一下是,

1.納米技術在醫學的應用,納米材料的性能和結構特殊,使其具有小尺寸效應、表面效應、量子效應三大特性。 納米生物晶元 和 納米藥物的晶元,把它放入人體,可在外部加以導向,使藥物集中到患處,提高藥物療效。

若將不易被人體吸收或難溶性的藥物製成納米粉粒或懸浮液,可使其變得容易吸收,提高了藥物的利用度。若把納米藥物製成膏藥貼在患處,則有可能通過皮膚直接吸收而無需注射。以纖維結構比較特殊的西洋參來說,其有效成分不易為人體充分吸收,經過納米技術的超細粉末加工後,就有助解決吸收問題。通過納米技術改造傳統製劑加工工藝,可提高中藥的療效。如以納米技術開發的雷公藤新劑型,有助解決其毒性問題。

中國科學家已成功開發出一種直徑只有25納米的廣譜速效抗菌顆粒,對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致病微生物有強烈抑制和殺滅作用。這種純天然抗感染原料葯,性能遠遠優於現有的抗感染葯,將廣泛用於人體皮膚和黏膜組織的抗菌治療。目前以這種抗菌顆粒為原料葯的創傷貼、潰瘍貼和燒燙傷敷料等納米醫藥產品,已進入規模化生產階段,並開始陸續投放市場。

納米醫療器件

分子馬達是目前納米醫療器件的重點研究項目。分子馬達是分子水平的複合體,能夠作為機械部件的最小實體,通過外部刺激(如採用化學、電化學、光化學等方法改變環境)使分子結構發生變化。美國科學家正研製可以進入人體細胞的分子馬達,該設備包括兩個金屬推進器和一個金屬桿,由生物分子組件將人體的腺苷三磷酸轉化為機械能量,驅使金屬推進器運轉。這種納米機電設備仍處於研製初期,但將來有望能應用在人體細胞內發放藥物等醫療任務上。

此外,也有科學家嘗試把新型的納米診斷儀器植入人體,根據不同的診斷和監測目的,定位於體內不同部位,或隨血液運行,隨時將體內各種生物信息反饋於體外記錄裝置。

納米診斷技術

使用納米診斷技術只需通過血液中的DNA或蛋白質檢測,便能診斷出很多早期疾病;如應用分子雷達光學相干層析術(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這種先進的納米成像技術,每秒鐘能完成生物體內活細胞的動態成像2 000次,以此來觀察活細胞的動態。在發現單個細胞病變的同時不傷及正常細胞,其解析度可達1微米級,精密度較計算機X射線斷層成像(CT)或核磁共振高上千倍;而運用超順磁性氧化鐵納米粒子脂質體,則可以診斷直徑3毫米以下的肝腫瘤。

納米醫用材料

科學家們正研究將磁性納米粒子表面塗覆高分子材料後與蛋白質結合,作為藥物載體注入人體,在外磁場作用下,通過納米磁性粒子的導向性,使其向病變部位移動,從而達到靶向治療的目的。美國已利用樹形聚合物作為藥物載體,製成納米陷阱,其超小分子能在病毒進入細胞致病前與病毒結合,使其喪失致病能力。中國科學家正在研製一種讓針劑長「眼」的納米級脂質顆粒,它能帶領藥物向肝臟聚集,通過肝臟代謝,不僅提高了藥效,還大大降低了藥物副作用,有望能成為中國一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抗乙肝西藥。

納米骨材料具有很好的生物兼容性和重塑性,把它植入體內填充各類型的骨缺損,其網狀結構可生長出很多新生的骨細胞,所有充填的納米骨材料最後會降解消失,骨缺損部能完全被新生骨取代。應用納米技術還可以制出只有幾毫米的「人造手」,植入病人體內,醫生在體外控制操作,進行精細的手術,此研究仍在模型階段。

2.微型機器人, 想像一群大小猶如髮絲的微型機器人,遊動在你的血管里並修復損失,或者飛馳在電腦晶元中充當安全鎖,或者使心臟組織快速癒合。。。

3.遠程醫學和模擬手術,如在演講中展示的,兩者的結合可以由紐約的醫生實時給在北京的你做複雜的腦科手術。。

4.幹細胞技術的進展,就在2010年10月11日,美國啟動了全球首例胚胎幹細胞臨床試驗,用於治療脊柱損傷。美國傑龍(geron)生物醫藥公司對外宣布,一名截癱患者正在接受人體胚胎幹細胞治療試驗。傑龍公司首席執行官托馬斯·奧卡馬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這次臨床試驗可謂這一領域的里程碑。」幹細胞可以中斷 衰老過程。。。他的應用是無限的。

5. 基因醫學的進步,不僅可以更好的研究出重大疾病的治療方法,更加是可以使你的治療個人化。最近,醫療行業開始將基因信息用於直接臨床護理。例如,基因信息目前已用於預測病人對藥物治療的反應、檢測疾病或腫瘤、發現遺傳病史、評估病人染上某種特定疾病的可能性。

隨著基因醫學的發展,將來對數據密集度和計算能力的要求將會相當高。因此,基因醫學在臨床實踐的未來依賴於醫療提供單位是否具備尖端的醫療信息系統。

6.Brain Computer Interface Technology。----最後我們都可以像電影終結者那樣神通

7.最重要的是以上這些發展是以冪次方進展,並且通過網路相互影響,交叉結合成為新的高度更引發更深層次的革命性進展--------最怕是我們最後認為自己無所不能,沒有敬畏神的心理,神又會給我們一個巴貝塔


相關科技利益集團為了獲取科研經費,一直忽悠大眾,宣稱生物醫學技術取得了很大進步,但事實是,過去30年,生物醫學上的進步大部分都是由IT技術的擴散而帶來的。對癌症的本質依舊不了解,對大腦的研究停滯不前,雙螺旋結構的發現者現在承認基因治療是大噱頭。

生物學的牛頓一直沒有出現,現在還處於經驗積累階段。


很快,張強醫生集團將在國內首先引入一項靜脈曲張治療新技術:更快地恢復,更少的併發症,更短的手術時間。

早在十年前,我的一位美國醫生朋友說:「看一家醫院的醫療技術是否現代化,就看手術室的無影燈是否都暗著。」 果然如此:暗著無影燈的,都在做內鏡手術。

前後不過十多年,當年極力反對和鄙視腹腔鏡手術的醫生們,現在要麼已經退休,要麼開始學習腹腔鏡技術。

腹腔鏡技術也從最早的婦科領域,迅速擴展到肝膽胰脾甲狀腺,甚至甲狀腺,血管。其他學科如泌尿外科的腹腔鏡的使用,也越來越廣泛。至於各種內鏡技術,更是讓外科醫生們趨之若鶩。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不用手術刀(最多用做切小口)。

另外一個重大的變化是介入技術的發展。

就拿我的專業血管外科來講,做血管架橋的手術逐年明顯減少,以至於有人憂慮:未來的血管外科醫生,可能連血管架橋的手術能力都會缺乏。

這個憂慮不是沒有道理。

同理:未來的普外科醫生,可能連開腹膽囊切除手術都不會做。

但是,似乎所有的質疑和憂慮,甚至激烈地反對,並不能阻擋外科醫生放棄手術刀的步伐。道理很簡單,當年各大銀行要用電腦替代算盤的時候,很多人始終想不通,可以舉出電腦不可行、不可靠的無數個理由。今天的銀行,卻已經找不到算盤。

事實非常殘酷。如果外科醫生不掌握手術刀以外的技術,將來有可能會失業。這不是危言聳聽。

在我大學畢業的時候,心胸外科在醫院的地位至高無上,其高風險、高技術的特點,使得優秀的畢業生以成為心胸外科醫生為驕傲。

時隔多年,沒想到曾經的心臟開刀手術患者,逐步轉向內科醫生尋求治療。其中冠脈介入支架手術唱了主角,而實施手術的,大部分是曾經被外科醫生嘲笑的、見血都怕而且「糾結膽小」的內科醫生。

而且,心臟瓣膜病變、主動脈弓病變、糖尿病足、頸動脈狹窄也在內科醫生的覷覦範圍。

按理說,心胸外科醫生應該對操作性極強的介入技術更有發言權,可惜整個學科都沉湎並自豪於傳統手術刀,錯失機會。

未來,部分醫院的心外科和心內科合併,不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主導這個學科的,很可能是內科醫生。同理,未來很多科室將不再有內科和外科之分。藥物的進步、基因幹細胞的治療進展,手術機器人的逐步推廣,都會加快這種進程。

雖然新技術對患者的益處顯而易見,但新技術並不都完美,傳統手術在某些情況下暫時還不能被替代。不過,技術本身也是在不斷地優化。現在的不可能,不代表將來的不可能。


100年後的醫學發展,個人認為主要會在預防醫學和綜合醫學上有所發展。

大家最好的期望是使人不生病的醫學,世界衛生組織提出過健康四大基石:均衡營養、適量運動、充足睡眠、戒煙限酒。未來醫學很有可能就是從這幾方面入手,在未患病的時候在規定的時間人們來到醫院做身心智疾病全身預測通過補再通過個性化科學食療和規則患者運動作息來達到治療的目的。

而另一方面的全面醫學包括的是中西醫的結合和各種醫術的結合。《宇宙倫理學》(張雲飛著)中提出了一種「綜合醫學」,提出「一種在各個方面(預防、診斷、治療、善後等)都融合各種醫術(包括自然療法、心理療法、物理療法、藥物療法等)之長綜合醫學,即將產生。」他指出各個醫生有專攻並綜合問診而達到目的。個人覺得這種模式在醫學上其實已經有出現,我更加強調的是醫生能夠對一個病人進行全面的會診,從心理層面疏導,在生活習慣方面勸誘對已經出現的疾病治療,未出現的疾病進行防治。中西醫學的結合也是醫學的另一發展方面而且已經成為趨勢,未來的醫學不僅有現代化的醫療設備也會有望聞問切,拔罐針灸一系列結合的醫學體系。

醫學的100年前和現在的對比讓我們感到吃驚而感嘆醫學的發展的日新月異,而100年後的醫學可能並不像我所預測的發展而或許會達到我們難以想像的水平。


克隆一個自己的身體,然後將本體深度睡眠。將記憶導入克隆體然後消滅本體。人類完成了永生~

這算醫療么?起碼是個包治百病的方法吧


在中國估計是解決醫患糾紛 國外估計是攻克癌症


人機融合,攻殼機動隊一般


經自然孔道技術隨著器械的發展會前進一大步,未來的外科甚至不會有明顯的瘢痕~


太多新技術在推動醫療技術的發展,最終的目標在哪裡?

個性化醫療


治療方面會是安全,微創,高效。同時體能,人腦機能將被進一步挖掘以應對極端環境。至於醫患關係,在天朝基本沒根本解決的希望。


當然是防患於未然,現在網路技術如此發達的今天,大數據時代,各種監測生命體征的產品,最終這些產品會集結在一起快速對人體的健康狀況做出評估,然後反饋信息,這樣才能做到提前發現提前預防,各種治療都達到精準化。

個人一直覺得醫療技術的發展是伴隨著科學技術的推動而推動的,尤其是IT行業,將各大產品設定好特定的程序人工智慧化,現如今的醫生只需要會用這些設備就好,簡單方便,當這種簡單方便可以取代醫生的判斷的時候,那麼醫生也就並不會成為被廣泛認為是金飯碗,也會導致巨大的失業,而僅僅留下小部分具有稀缺性的高端人才。

現如今很多手術機器人也可以做,有些比人做得更好,你覺得在不遠的將來會是什麼樣,任憑你想像。


個人愚見

出現一個信息採集系統,一個診斷評定系統

1

採集系統就是硬體科技啦,人進去速速被各種高大上的折騰,得到所需的信息

2

評定系統其實就是一個資料庫,講已知醫學信息輸入,臨床表徵與疾病的相關性,然後根據輸入的患者信息與資料庫內信息進行匹配,契合度最高的優先考慮~

3

然後,把上面兩個東西連起來~~~

然後,隨著可穿戴設備發展,人類設備自帶監測功能,然後政府雲端信息庫10086發來信息,您的什麼什麼出現了問題,需要什麼什麼的blalalala。。。


基因推演,個性化治療


推薦閱讀:

全息遊戲預計什麼時候能著手開發,我們有生之年能將自己的思維存儲到全息世界裡以另一種方式活下去嗎?
奇點大學創始人撰文:HI將超越AI成為更高級智能,神經義肢技術是實現路徑
未來10大神科技等著你
2018,智能家居真的要成為風口了?

TAG:科技趨勢 | 醫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