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大家對於傳說中的「手寫時代」怎麼看?我們要對「提筆忘字」這一現象感到危機么?

隨著電腦、手機、印表機的普及,「手寫」彷彿與青年生活漸行漸遠,眼下,不適應手寫的年輕人並不在少數。。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曾通過民意中國網和北京益派市場諮詢公司,對2072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僅25.7%的人在生活中有較多手寫機會,大多數人(74.2%)表示手寫機會不多,其中23.6%的人手寫機會很少,4.4%的人幾乎已經不用手寫了。

我們要對「提筆忘字」這一現象感到危機么?


手寫時代很好,信息閉塞。我們沒什麼事情,看看天,養養花兒,出去溜達溜達。

信息時代也很好,信息暢通。 我們每天很忙,買一件東西要打開幾個網站,天沒必要看,每天差不多,花兒也枯萎了。不知道被誰趕著,天天怕OUT了,各種新鮮事物。

我會感到危機,不是因為手寫文字要完蛋。而是感覺我停不下來了。

當我強迫自己停下來,心裡竟然有種危機感。我稱為變態的危機感。

沒有危機感的朋友,腫么辦?


手寫時代?曾經有過手寫時代嗎?

「4.4%的人幾乎已經不用手寫了」——歷朝歷代會提筆寫字的人也就5-20%吧?

現在這個比率倒過來了。

這個時代,幾乎所有人都認識漢字,會寫漢字,大部分人每天還在書寫漢字。

今天難道不是漢字空前輝煌的時代嗎?


我們已經不會鑽木取火了,你會感到危機嗎?


手寫時代大概是在人類文字史上機器打字普及之前很長一段時期手寫的時代吧。

說到對手寫時代怎麼看,我認為這是客觀存在的一個時代,而工業的發展促使「打字」普及這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對於曾經存在的手寫時代,想到書法大家、文學大師等我充滿了崇敬,想到漫漫時間長河中用手寫文字沉澱出幾千年文明也喟嘆不已。

至於」提筆忘字「這一現象,完全不需要感到危機。

首先,文中僅僅是對2072人做的調查,相對於龐大的社會人員是一個極小的數字,得出的調查結論能否準確的說明問題還有待商榷,只能說,這樣的調查數據對於本問題有一定的說明價值。

其次,就算是本文微小的數據調查中,也仍然有25.7%的人有較多手寫機會,仔細想想,工作類別千差萬別,需要大量用到文字的工種在所有工作中占的比重不得而知,不過我們可以估計個大概,有相當多理工科類、航天類、高精尖類,也許用到的運算、數據分析會比文字多得多。所以25.7%這個比重其實並不低。而23.6%的人表示手寫機會很少,4.4%的人幾乎不用手寫,這也是非常正常的現象。

第三,在當前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形勢之下,手寫的機會減少是很自然的。不管是學生還是工薪族以及很多社會工作人員,日常生活中電腦辦公已經佔據大片江山,這不得不說是社會的進步,效率的極大提高。

於我而言,所有歷史的發展、導向,生活、工作方式的轉變,工具的提升,這本就是個客觀而實際的問題,不需要長吁短嘆「誰代替了誰」,有需求則有市場,市場大則說明更實用。而依然會有熱愛舊物的人堅持心中所愛,這有什麼不好呢?

就好比「紙質書」和「電子書」的爭議,紙質書會永遠代替電子書么,我認為不會的,因為愛書的人還是如此之多,紙質書有電子書無法比擬的優越感,捧在手心的實在感。可是,我們誰又能否認電子書對於文學傳播的貢獻?

很多問題本不是兩面極端對立的,只是看待它的人過於憂心忡忡。


再也沒有妹子跟我一樣用樹葉當衣服了,想想還是原始人的時候好啊


有必要重視,但是還談不上危機。不會寫不等於不認識,相對於書寫,識字更重要。今天很多人都不會寫毛筆字,是中國文化的危機嗎?其實所謂「提筆忘字」被媒體過分放大了。現代社會人們寫字的機會就越來越少了,除了考試和填寫各種表格和申請材料還有哪些場合需要寫字?這是在手機、電腦普及時代漢字書寫必然面臨的挑戰,恐怕將來手寫漢字也會成為一種藝術而不是一種實用技能。不過,中小學教育階段還有有必要重視漢字書寫的,因為只有寫好了才能更好地識記。


那以後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大家難道不感到危機嗎


上周在朋友圈裡發起了「留下地址,給你寫封信」的活動,結果只有3人留下地址。在手寫信時確實發現個別字不會寫了,不記得是否有那一橫。互聯網發展給溝通帶來了便利,但根據自己的體驗,現在連e-mail都很少,基本都是聊天工具,微博。在學生時代是靠書信來交流,你來我往,收到信的瞬間是很開心的。


我大僑中已過目,謝謝鵬權中學


鵬權的?wahaha


用五筆就好了


推薦閱讀:

去大同之前可以看什麼相關書籍做了解嗎?
山西的大院最值得看的是哪一個?
國民黨軍眼中的中越戰爭
第一綜藝歸來,我希望它再播100年
城市,震撼景觀的集大成者——麥加 與 麥地那

TAG:互聯網 | 文化 | 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