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加快中文現代化步伐,使之非但能看而且易聽,從而跟上大眾媒體信息時代?
「外文沒有這種事」是怎麼得出的結論
圍觀題主改了一通題目,想送他一句話 : 思而不學,嗯,什麼來著?希望題主能理解我想說什麼吧……
-----------------------------------蟹妖。1,帶有文言色彩的文章,如果語文基礎還不錯,就不會聽不懂,作為母語者,每個字都是能聽懂的,聽完了反應不上來意思,只能說明基礎不夠牢固。2,類似題主舉例的詞語,本來就是書面用語,聽與說當中,並不需要,如果是朗讀文章,屬於特殊語境,並不牽扯宜看還是宜聽的問題。3,和第一點是同樣的,語文水平不精。4,聽寫問題分兩點來看,一是不認得某些字,漢字是表意文字,字形不體現讀音,除非把漢語文字全都改成拼音文字,否則漢字的記憶書寫一定會有問題,反正我自己承認我目前認不全所有漢字,但其實常用漢字都記得,就夠日常用了,生僻字,只能說見一個記一個吧。二是音近詞和形近詞的辨析有問題,這又回到語文功底不紮實的問題上了。
所以,說一千道一萬,還是要多讀書。
最後,任何語言的變化發展都是自然而然的,在長期的使用過程中自然地演變和淘汰。人為干預,很少有起到積極作用的,題主的疑問杞人憂天了。
最後補充一點,誰說外文沒有這事?多去研究研究再說這種話吧。---------------------------------
我去,題主挺能幹的啊,別人的建議一點聽不進去,這麼多人反駁他,不但沒引起他的思考,好像反而堅定了題主"中文需要革新"的想法啊……這我就忍不住我的暴脾氣了,這是哪兒來的傻X口氣這麼大?人為干預語言的發展演變?真是牛X大發了……有這憂國憂民杞人憂天的功夫,多看兩本書去吧……符合什麼現代需要?只會說大白話的需要?
書讀得太少,想的倒是挺多,這屆民族虛無主義者不行
中文(或者說普通話)最大的問題,我認為是發音的「音素」太少:無論你用的是什麼中文輸入,你打一下 yi 或者 xi,看看能分別跳出來多少個字?上百! 這是最可怕的,諸如「權利」和「權力」,刻意和可以。。。。。這類近音字同音字、近音詞、甚至同音詞不勝枚舉。「石氏噬獅」、「施氏食獅史」之類的文字,被不少人拿來當作「漢語博大精深」的範例,這實在讓人哭笑不得:一句話念出來可以有無數種解釋/理解,這還叫「博大精深」? 這該叫「災難」才是。想不出有什麼好辦法。也許增加中文詞里的字數?比如把「權力」 二字改作「職權力」,以便區別於「權利」?
您先把題目現代化再說啊:
使之能看能聽
「使之」是文言哦,你可以說「使它」。
帶有文言色彩的文章是難聽明白的
你先分析一下你這句話的語法通不通。
這句話最後一個詞只宜看
「宜看」也是文言辭彙哦,你可以說「這句話最後一個詞只適合用於書面語」。
許多詞,如果做聽寫,是寫不出的。
您這是加了一個if從句么?讀著讀著一股子洋膻味兒就出來了。
外文沒有這種事
High, my deer, its not write. 不是那麼回事。
推薦閱讀:
※德國慕尼黑應用語言大學(前慕尼黑語言和翻譯學院)怎麼樣?
※粵普之爭的本質何在?
※如何改變說話帶有濃重地方口音(普通話不標準)?
※用中文表示某個人,性別不重要或不知道,用哪個代詞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