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古籍書的整體設計有哪些亟需改善之處?

各種西文書和現代學科的中文書,在排版上都要用簡體橫排,但我覺得中文古籍書最好保持繁體豎排。撇開紙張和印刷的質量不談,我感覺字體丑是個不小的問題,難道大家沒發現通用的宋體字(新字形)難看嗎?中華書局和上海古籍(以古籍為主)早年出版的字體(舊字形)還是不錯的,但隨著時代的變遷和技術上的成熟,尤其是在電腦字體不斷豐富和完善的今天,我卻發現字體字形非但沒進步反而退步了。不理解為什麼各著名出版社仍然如此保守,不會是因為缺乏專業排版人才吧?好字體字形有很多,隨便拿出一個都比宋體字耐看。有的書上用雙色來區分內容,卻不懂得用不同的字體字型大小也可區分。我在此拋磚引玉,請諸位各抒己見,談一下對書籍設計的感想。


先別高談闊論,題主你這截圖上的標點就不對了,年輕人還是要提高一下姿勢水平。

太遠的不說,民國時期的中華書局和世界書局的書隨便找幾本出來都夠琢磨一陣。

如果提到技術上的東西,我不得不說國內的豎排技術是垃圾,連個夾注都沒有實現。

一般來說,技術上實現不好的,那就用人力來補足,但是現在這兩個領域都不願意付出。

可是回到看書的問題上來?豎排是很重要,但是還有比這個更為重大的,也就是形式與意義的問題本身。現在的書其實都不是很便攜,你能卷著看么?不能,宣紙印的,並且豎排就可以,無論你坐著看躺著看趴著看都不費力。現在的豎排書都是最求一個形式上的復古,但是內核早已經不在了。真喜歡豎排書,隨便去中國書店買,三五百塊都不算入門,新印的三千五千的書到處都是,舊書店部門動則以萬記的明清民國圖書堪稱奢侈品。古籍的校對編輯成本都比其他類型的書高出很多,設計恰好是不重要的,舍本求末的想法一般就是出自於看的不多而想太多。


技術在演進,閱讀習慣在變化,古籍當尋古意而非形。


首先是對問題本身的建議:

題主的圖片中(截至在下回答時),「丑」當改為「醜」,「豐富」當改為「豐富」,這兩個字不可混用,其他幾個類似「著」「卻」倒是可以。

另外,建議把「宋體字」改掉,要麼改成某種或某些具體的字體(但這樣直接掛名似乎也不太好?),要麼換用其他說法,畢竟中華書局等過去出版用的舊字形宋體,也是宋體的一種。宋體是一類字體,既可以是新字形,也可以是舊字形,還可以是其他字形標準。在港台,則似乎有這種傾向(不是絕對的):用「明體」指舊字形的宋體,用「宋體」指符合台灣的「國字標準字體(形)」或香港的《常用字字形表》的字體。

然後是針對問題的個人意見(暫時想起什麼寫什麼,以後可能會有補充?):

既然是討論排版,還是別用 Word 了(從圖中看題主現在用的應該是 Word)。

既然是古籍,就必須考慮字體收字多少的問題,尤其是風格獨特的字體。像題主現在用的「文悅古體仿宋」,漂亮是真漂亮,但收字數對於古籍來說,還是不夠,缺字的時候,很難找到合適的字體來補字,這種情況如果出現,就很尷尬了。

關於新舊字形的問題,現在大陸出版古籍相關,用繁體字沒什麼大問題,但要想用舊字形的話,好像是不太容易,這不僅僅是排版設計的問題。


拜託你能把那些字先排直了嗎?不是把橫排用的字體摞起來就叫豎排的。國內的豎排版的書也不算少,你還是先去看看別人怎麼做吧。再不濟,你要是心高氣傲看不上國內的「同行」,去買點兒日本的文庫本也行啊。


推薦閱讀:

古代的萬卷書相當於現在多少本?
七夕|給對象做本書
是否可以推薦一本有關「戀愛教程」方面的書籍?
讀喬伊斯的《尤利西斯》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TAG:字體 | 設計 | 排版 | 書籍 | 釣魚廣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