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西德為了統一付出了兩萬五千億美金?
01-25
最新一期《曉松奇談》中講半島統一的問題,說到兩德統一,以下是原字幕
「大家想想兩德統一,付出了那麼大代價,到今天西德的那些人,還在為了統一還在納稅,而且東德並不那麼落後,東德是社會主義國家裡最發達的,當時東德人口也不是很多東德1600萬人,統一的時候,西德可能六七千萬人,就這西德人民為了統一付出的兩萬五千億美金,這麼龐大代價到今天……所以這個代價越往後拖越大,不光是韓國要付出巨大代價。」所以說西德這兩萬五千億美金花在什麼地方,如果中國,朝鮮半島將來統一是不是也需要花費巨額的代價?
首先,統一的時候,每個DDR的公民都可以去就近的德國儲蓄銀行領取一筆大概50到100馬克的壓歲錢,以前的東德貨幣兌換,加上對東德各種基礎設施建設的補貼,兒童金,社會保險補貼,養老補貼,醫療保險補貼,還有為了維護政府機構,學校運作的補貼,這都是一開始的,還有持續的,一直到今年,西德幾個比較富裕的地方,每年的財政收入都要補貼東北的幾個比較窮的聯邦州。薩克森州也是前幾年經濟上來之後才好一些,不是那麼需要輸血了。
西德是用了一大筆錢把東德「買」回來的。
西德首先以歐共體的名義向蘇聯提供了120億美元的貸款,緊接著又向蘇聯提供了50億馬克的政府信用貸款。然後,為了補償蘇聯駐德集群的駐留和撤出費用,西德政府又支付給了蘇聯120億馬克的軍費,另外還有30億馬克的政府援助。因為蘇聯國內經濟的困難,急需西方援助,蘇聯才會放棄原有立場,讓德國自行決定統一的的時間,方式。
同時,統一後的東部發展不如西部,西部企業收入的5.5%是要以團結統一稅的名義支援東部。平均每年約800~900億歐元。而這筆錢,將一直支付到2019年。
在兩德統一後的私有化浪潮中,東德原本的經濟被迅速的分割,轉移到西德資本家的手中:東柏林城市銀行,原有的貸款110億馬克,通過「國有資產託管局」僅以4900萬馬克的「跳樓價」「甩賣」給了西德;東德合作社銀行俞百億的資產賣的還算貴一點:一億馬克。西德屁民出的團結稅吧,然而東德工廠設備被西德資本家捲走了,和中國國企改制時期很像
推薦閱讀:
※電影《王的男人》中,朝鮮宮廷內反覆出現漢字,是否有歷史依據?在當時漢字的普及程度如何?
※三星note7炸機之後的韓國
※美國當前的對朝政策是什麼?
※如果有人未經批准從板門店中間那個朝鮮韓國分界線水泥墩子跨過去會發生什麼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