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市長大的人在見識方面多數不如大城市的人嗎?

看了目前所有人的回答,覺得有必要更改問題描述。主要我之前的描述有問題,過於冗長還存在歧義和表述不明,對大家理解問題造成了一些麻煩,我表示很抱歉。

1.這個問題不是釣魚,不是為了引起大城市和小城市爭論的問題。

2.題主沒有任何看低小城市的意思,自我介紹時從不會避談來自哪裡,我也不覺得自卑。

起初想問這個問題是因為身邊接觸過一些來自小城市但會有些許自卑的人,會經常避談自己來自哪裡。還有就是身邊多數的大城市同學真的不會有看低來自小城市的同學的表現,但這些真的很友善的同學也偶爾(他們中的一部分)會不經意地表現出對小城市或者說是偏遠地區城市的小偏見,比如看一些新聞後會不經意的說「窮山惡水出刁民」之類的觀點,描述的也不是什麼太偏遠的地方,就是一些好幾線的小城市。

所以我會有疑問,一些大城市的人不會對小城市表現出來偏見是出於禮貌還是真心沒有偏見。

到知乎上問此題也是想盡量探知一些人的真心想法。

題主95後,來自五線城市,本人目前在廣州上學。


作為一個蘭州(介於三到四線)人,到達英國的第一天,就被來自某東部沿海富省的室友用及其震驚的口吻問了:你是怎麼來的?

我心想…就算我騎駱駝橫穿亞歐大陸,駱駝也他媽游不過英吉利海峽啊!我說,坐飛機啊。他說,你們那兒還有飛機?!

有時候我甚至認為,小城市的人見識反而更全面一點。正如台灣人覺得我們吃不起茶葉蛋,富裕的地方因為覺得自己太好了,都不屑於去了解他自以為的不如自己的地方。而我們小城市的人,總是想離開家鄉看一看,就會願意多了解這個世界選一個喜歡的地方~

我生長在西北,在東北四年,歐洲一年,現在來到上海。我愛東北白雪皚皚的隆冬,也愛美的像畫的歐洲,也愛高樓林立的陸家嘴。

最愛的還是大口吃肉大口喝酒,桀驁又洒脫的蘭州。從不因為自己是蘭州人而感到自卑,也不怕別人聽到我是蘭州人而看低我。

但這樣也不一定就是自以為是吧。再小的城市也有心懷鴻鵠之志的人,再大的城市也有井底之蛙,他們的井雖然大了點水多了點,但畢竟囿於圍牆之中,見識也還是很有限。

雖然我小時候是沒怎麼吃過麥當勞,沒有快消品牌可以買,沒有24小時便利店。可幸運的是,書本是這個世界上性價比最高,門檻又最低的增長見聞的方式,對於小時候的我,有書看就足夠了呀~


國內的世界只有階層。沒有大小城市區別。

同一個階層天南海北都能在一個圈子。不同層次擦肩而過數十載也不知對方姓甚名誰。


謝謝邀請,前面有幾個短答案挺好的。

個人覺得那句「不是城市,是階層」回答的蠻好的。

只是想補充一點,城市之間本身沒有什麼區別的,人和人觀念上的區別和「信息「比較掛鉤。總體來說,信息渠道現在都差不多透明了,經濟不發達的城市看看,多留意下,信息儲存量和一線城市是一樣的。如果一線城市的人不看,那麼他們對世界的了解是少於其他城市的人。

這個就是多走走看,還有對這個行業的信息是否有興趣。就說名牌產品的價格吧,LV並沒有在甘肅的一個縣城設這個店,但是在上海有。所以上海人對這方面的信息的了解度會略高。但是如果你是甘肅的這個縣的首富,沒事情就經常去美國,歐洲採購,你對這方面的信息了解也是高的,比一些上海不太喜歡用名牌的朋友了解的多,也是正常的。但是你買的起,不代表你們縣城所有人都用的起,他們對這個信息不關心,也很正常。

現在是信息大爆炸的年代,你對所有的信息都了解是很難的。肯定是先了解身邊的,比如你是個單身小伙,你先關心的信息是你喜歡的那個小妞有沒有男朋友,會不會出來跟你喝酒。大家都是先關心周圍的信息,在了解一些扯淡的。對於大家的職業不同,對所謂的「通識信息」的定義不同。農民朋友會認為「五穀不分」的人信息量不夠,但是大城市的人會認為你連豐田和本田車的牌子都分不出來,你的知識結構才有問題。

都是需求----信息----反饋-----信息量的多少決定你生活質量的時候,你的信息會比誰都多。很多人年齡不是很大,比如30多,40多,就說自己老了,不懂年輕人的網路用語。就是因為這些信息量不影響自己的生活質量,不重要。但是20歲的年輕人對信息量接受比較大,就是因為20歲的年輕人需要做微商,需要擇偶,流行信息會決定他們的生活質量。

所以,回到這道題,一線城市和五線城市的人的信息量比較,無從下手,個人覺得信息量本身區別不大,但是知識偏重點會有所不同。至於大家認為哪種信息比較重要,那就要看自己了。好像英國要分離了,我朋友圈都刷爆了,但是其實跟他們的生活無關,零關係,真正有關係的人不是在顯得自己信息多,而是在忙著做實事,偷偷賺錢。

以上


零八年十八歲畢業旅行,第一次自己出雲南去上海,只知道那是中國最大的城市。我媽一口氣給了我四萬多塊錢加一張卡(在那之前我每個月零花錢才三百),說家貧路富,不夠隨時問家裡要,只怕我餓死在上海。當時我們全家對上海這種城市心懷滿滿的敬畏之心??結果到了上海跟著一群do友混吃混喝了一個月,一分錢也沒花。有一天出去吃飯我實在不好意思再讓他們花錢,偷偷結了賬,好像是六百多,他們卻aa把錢還給我了。理由是我大老遠從雲南過來,怎麼能讓我再花錢呢。從此以後這世間每個人對上海潑盡髒水我也只記得我上海那群小夥伴的美好。

那年第一次一個人坐飛機在機場候機不知道幹嘛,在裡面瞎逛。偶然看到有個商店賣雪碧,一聽雪碧二十五。當時內心os:一聽是個什麼鬼?雪碧我喝過啊,一聽是啥我不知道啊!買嗎?買!怎麼喝才不會被人發現我第一次喝呢?先買! 結果買出來原來就是一罐........


哈哈哈哈我有個段子!必須要講一講!

先給觀點哈:主要看家長!家長的眼光見識決定孩子的眼光見識!

我老家三四線的,暑假會在五線城鄉結合部和小夥伴一起玩,童年最喜歡暑假了!且只要去五線,就不用上補習班!也不用上少年宮!簡直太幸福!

我媽老師,我爸警察,家裡也就那樣吧,小康,不愁吃穿,但是穿大牌,那是想多了。

但是,我媽全家都是教語文的,往上三四五代,都是讀書人,所以對教育這一塊抓特別緊。

所以小時候我是沒怎麼上過幼兒園的,從小被塞少年宮裡,輪番轟炸——芭蕾、聲樂、主持、書法、畫畫、剪紙……

然後外公是大學中文系教授,在家裡請的同樣都是大學教授的好朋友們,來教我表姐表哥和我這群小孩,背詩、古箏、畫水彩、下圍棋。每個周六周日,半天半天地學,有時候姐姐們作業多,就回家晚上寫去。

也就是說,在家開了個私塾。

私塾一直開到我小學畢業吧,當時我最大的表哥都上大學了。

我爸呢,體育系的,對我不能被欺負這事特別上心,天天教我打拳。

然後特別疼我。

當年紅白機剛出來的時候,有次去北京旅遊,看到商場里有拿槍打野鴨的遊戲,打不到就會出來個小狗嗚嗚嗚地哭,打到了小狗就樂。我特別喜歡,走不動了,一直要玩。

結果我爸就給我買了一台,配套了那個遊戲卡帶,現在我還有呢,回家還和我爸打個野鴨哈哈哈。

當年可稀罕了,很多小朋友來我家玩打野鴨魂斗羅超級瑪麗俄羅斯磚塊什麼的,哈哈哈。

我們家每年至少全家一起去旅行一次,我媽是老師嘛,假期多,所以也經常帶我出去玩。

經濟原因,走不了太遠,但是每年都有很美好的回憶,長了很多見識,會寫字後,就從我口述我媽記錄變成了自己寫遊記。

北京上海有的好展子,我媽會帶我坐火車去看。正式在上海工作之前,我已經去了十來次了。有去聽音樂會的,有去看舞蹈比賽的,有去看畫展的。

對了小時候被人羨慕的原因還有一點:我有好多畫冊,我媽在這上面特別捨得下血本。除了主流的經典畫冊,現在還能發現一些當年的奇書比如《葫蘆娃大戰魂斗羅》之類的……

然後從五歲能獨立閱讀了,她就給我定《童話大王》,從此,畫書變成了字書。

對了我家95年的時候入了電腦,DOS系統的。

當年就開始鼠繪了……嗯……

後來,我上初中了,有男生追我。我爸特別緊張,正好聽說別人家的小孩在玩一個叫做《美少女夢工廠》的遊戲,就果斷又給我買了個windows系統的新電腦,借來人家從台灣買的盤子,讓我玩這個遊戲。讓我知道養一個女兒的苦心。

漸漸的,真的就知道了當父親是怎樣的心情,然後相當一個優秀的女性,又需要付出些什麼。

所以一直自尊自愛著,努力著。

對,他就是一個這樣不善言辭但是非常下血本的老爸,就這樣把早戀掐滅到了萌芽里。

因為我遊戲里的女兒,就算是被王子娶了,我也好傷心啊!更別說街上的小混混撩我女兒了,分分鐘想弄死他好嗎!

後來中學時中二期爆炸了,厭學,偏科,除了語文和寫作能拿出手,別的交白卷都有可能。我媽帶我去做了N次心理諮詢……嚇壞她了= =

現在想想我當年真是夠壞的……

再後來就上大學了。有喜歡的專業,喜歡的社團,喜歡的兼職。

喜歡的專業大概是全國TOP5的水平吧,是個好專業。反正沒愁過找工作的事。

一直一直很幸福,很充實。

大學畢業想開舞蹈班,不想打工。二人尊重我意願,沒逼我考編考公務員。

這個初次創業是失敗的,失敗原因在家鄉是三線城市上……沒啥可逃避的,這是個悲傷的故事,有機會再講。

然後老老實實去打工。在魔都,當教練。很辛苦,還好收入還行。

=============以上都是背景而已,下面才是高能!=========

教練的職業道德包括:不和客戶談戀愛。

但是!客戶給介紹對象!那是可以的!

然後,我客戶就給我介紹了個魔都土著小夥子。

小夥子,家裡有三套房。自己收入11K稅後,一米八幾,顏值尚可。優越感爆棚,總是說我家三套房,租出去一套就可以什麼都不用幹了哈哈哈,你這種外地小姑娘跟了我真是會很幸運的。

然後,在客戶的引薦下,三個人一起吃過一次飯後,就過年了。

年初三的時候,我客戶和我說:我們出去玩,路過你老家!求接待!

說實話很驚詫……什麼鬼……大過年的來我老家幹啥!

但是人家話都說出來的,硬著頭皮也得接待啊……

遂叫上閨蜜,接待之……

然後……土著說:「你家這邊原來還有電!還能洗澡!我還以為跟西藏一樣呢!」

小S冷漠臉。

吃飯時,土著聊到小時候玩什麼,這個話題。說:「當年我們弄堂里有個胖子家裡有紅白機,特稀罕,我給他五毛錢才能玩一下午。不過真好玩。對了你知道紅白機嗎?小霸王哦,當年特別稀罕哦。」

我只好說:「知道,我也有。」

土著驚了,半晌沒回神,說:「原來你家這麼有錢啊。」

開車去市中心的時候,閨蜜說:「她家特方便,旁邊就是我學校,這學校挺好的,國家重點,是我倆母校。有時候我不回家就去她家蹭飯吃。」

土著立刻問:「市中心學區房啊!多少錢一平?」

總之……把他們送走後,回去工作我就給土著發了好人卡……

後來又見了幾個客戶熱心給介紹的類似條件的一線城市土著小夥子,說實話,沒有覺得有種特別門當戶對的共鳴感。

說直白一點,還輪不著他們挑我三線城市的問題,單是興趣愛好的深度和廣度、以及見世面的程度、父母的教育成本、和富養度,大家的成長軌跡差很遠,實在聊不到一起去。這不是有幾套房能無視的事實。

倒是在魔都認識了一些非常玩得到一起去的土著閨蜜,大家一起畫畫跳舞下棋逛展子逛街吃飯,超愛她們的。

所以,一線或者幾線都沒問題,主要是教育的問題。

父母的眼界決定了孩子的眼界。

對了我漢子二線城市的,他的媽媽也是老師。

他有個被逼彈鋼琴彈到全省第一的苦逼童年。他爸爸也在他很小的時候給他買了紅白機和電腦哈哈哈。所以,目前就是個操作很牛的……DOTAER,真,鋼琴手。

我覺得他帥出了一個境界啊!(????)

啊嗚,寫完這個,嗚嗚嗚我好想我爸媽,一年多沒回去了呢……┭┮﹏┭┮


我所在我城市,也就是我的家鄉,最近被劃為3線城市,我真是誠惶誠恐啊,因為我一直以為它是9線城市。

我在這裡成長至今,整整28載。

但是,我絲毫沒有一絲後悔,我為我呆在這個小地方而自豪。

為什麼?

因為我去大城市,我現在的居住面積可能要縮水5倍。

因為我去大城市、我現在的車價估計還不夠買一個停車位。

因為我去大城市、我要費盡心思才能獲得一個戶口,這樣我的兒子才能和那些本地人平起平坐,但是我在這裡,我兒子一出生就起碼獲得比較好的教育資源。

因為我去大城市、我和老婆估計只有半夜9點才能坐著地鐵回家,然後見一面,匆匆入睡,但是在這裡,我到辦公室去只要開車15分鐘。

因為我去大城市,我和朋友想見一面,估計要早上開始約起,然後到晚上8點多,大家才能勉強湊到一起吃頓飯。但是在這裡,我煩悶的時候想找我任何一個朋友,開車過去不超過45分鐘。

因為我去大城市,我要每天精打細算,算好電費和房租,但是我在這裡,我賺多少,就能花多少,可以盡情的買相機,買耳機,買模型,買數碼產品,而不用考慮明天是不是被炒了,或者跳槽。

因為我去大城市,我也許偶爾去派出所辦暫住證時候才能遇到遇到一個公務員,但是在這裡,我平常工作來往的都是處級幹部。

因為我去大城市,我還是每天眼巴巴期待著雙十一的到來,哪怕商場的LV和愛馬仕再多麼閃亮,和我一點關係沒有。但是我在這裡,我所有的購物行為都在網上,當地品牌和商品的落後和稀少對我根本構不成影響。

因為我去大城市,我也許能獲得更多的商業信息,知道新的商業模式,以為社會資源的原因那些都和我無關。但是在這裡,我們的任何新的模式和想法,都能夠馬上行動和落實。

因為我去大城市,那些達官貴人看起來遙不可及,但是在這裡,任何一個達官貴人,都能找到坐在一起喝茶的辦法。

因為我去大城市,雖然那些歌劇和演出看起來很吸引人,但是也要抽時間去看,但是在這裡,感謝高鐵,其實去大城市不超過2個小時車程,我完全可以晃蕩到大城市看完芭蕾舞再回家睡覺。

我以前也困惑,到底是在大城市像螻蟻一樣生活在社會底層,憑藉著高學歷來維持僅有的一點優越感,。

還是回去,起碼像人一樣活著。

我覺得,你的見識,和哪個城市無關,只和你有關。


十八線小縣城人,坐標廣州。

家裡和廣州最大的區別是京東買東西的時候家裡是第三天才回到,而廣州當天就到了。

別的的話……沒了……


來自河南省鶴壁市,屬於《第一財經周刊》所列的五線城市名錄。生於鶴壁,長於鶴壁,甚至復讀於鶴壁。

在見識方面,的確遠遠不如大城市的人。曾經的我不知道yoshinoya就是吉野家,在國內沒吃過subway和burger king;認不出大部分著名品牌;沒去過幾處祖國的秀美山川;沒聽過交響樂表演或流行歌星的演唱會;沒親眼看過大型運動會博覽會或國際會議。沒跟碩士或博士聊過天。

但見識不等於學識。比如沒去過演唱會,但從小琴棋書畫皆有涉獵;比如從未去過某地,但對該地的文化歷史民情如數家珍。學識不如人,才有可能自卑。

《陋室銘》提到過,「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又不是只有音樂會、世博會、國際品牌才叫見識。一線城市的也沒插過秧,餵過豬,在田野里抓田雞,用田雞肉釣過龍蝦。

這算見識嗎?

再說,由於互聯網與高速鐵路的發展,一線與五線的距離沒有想像中那麼遙遠。


因為知乎的氛圍就是鼓吹所謂的「精英主義」,精英出身當然要好了,不在大城市怎麼能配做精英了。

當然這只是一點小的嘲諷了。統計的角度來說,大城市成長起來的人眼界的確會比其他地方的高很多,但是這放到個人也就不一定了。家庭,教育背景,成長經歷都會嚴重影響個人。題主畢竟來自一個城市應該知足了。。我生活在一個小縣城,小學的玩伴好多都沒上大學,初中的基本沒上一本,高中去了外地讀了個不錯的學校才擠上了名牌大學來了北京。的確,農村,縣城,一般城市,北上廣深的學生生活完全不一樣,但為什麼要自卑呢?

看見差距就去學習,除了最頂尖的那10%,大家的差別真的不大,不要妄自菲薄,知乎的毒雞湯不要喝太多了。。。


大學同學有個是無線小城市市長的女兒,見識可比我高多了,所以城市不是界限,階級才是。


剛好相反吧??!!

廣州人,覺得其他不在一線城市的朋友見識比我們多~

大學的時候,如果沒有農村的同學和我們聊天。我真的不知道!

還有一個誤區,就是覺得大城市的人會歧視、看不起農村人,再次強調,看不起的只是行為而不是人!說自己是廣州人只是一種文化認同,並不是在秀優越!

真的別在我說自己是廣州人以後,就一陣怪叫~

生在大城市,其實有利有弊的。見識也只是方向不一樣而已!

邏輯有點混亂,但還是繼續說大學的事吧

記得我們那時宿舍有10人(對,就是那麼坑的宿舍),有3個算是在中大城市長大的。其餘都是農村長大的。然後我和他們聊天的時候,一開始他們真的會覺得我在諷刺他們。但後來就會慢慢的明白我是真的不懂,然後好奇想問。而且我都是問的很仔細的。

譬如說有其中一位室友,他家用的還是柴火煮飯或者炒菜。我真的會覺得驚訝,因為在廣州這邊確實很早就有管道煤氣了,再之前也是一罐罐的石油氣那種,基本上柴火都是父輩的事。我們真的不清楚,所以我就問他要怎麼做。

一開始他真的會覺得說我在諷刺他們家落後,燒柴火。其實我是聽出來的,但強烈的好奇心真的沒讓我卻步,而是繼續問具體是怎麼起火的?怎麼控火呀?怎麼收火之類的。

PS大家真不覺得在農村長大見識才比較多嗎?農村的孩子會捕魚、會割禾還會打獵,也會生火,這些都是實打實的生活技能啊!也許,大城市就多那麼幾個上面答主有說的大品牌。但這個頂個鳥用啊?也許,真的有素質不高的城市人看到農村人不會在這些餐廳點餐而嘲笑,但是這根本無傷大雅呀。不過把一個城市人扔大農村,分分鐘會餓死冷死~孰重孰輕?

在我的概念當中,是有分農村人和城市的人。但這兩個出生在我看來真的是平等的,只不過生活環境有差異而已。

我還想學怎麼捕魚怎麼打獵呢!可是我們學不來啊!

這麼說吧,感覺農村人歧視城市人比較多!

我真的不懂才問的呀!

我真的不知道怎麼捕魚啊!

我真的不知道怎麼割禾啊!

我真的不知怎麼用獵槍啊!

我也很好奇這些農活是怎麼做的!

怎麼這就變成歧視呢?

怎麼一言不合就說我們城市人嬌生慣養呢?

怎麼一言不合就說我們城市人什麼都不懂呢?

我們無法選擇出生,但我們還是會努力學習和見識不同的事物啊!

希望別歧視城市人,謝謝~


一個八線城市國企中高層的兒子比這些自以為精英的小布爾喬亞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跟處級幹部談笑風生時他一輩子可能都認識不了這麼多這種級別的人——你看,要分清楚位置,紅牆裡送茶的服務員事業與縣黨委書記哪個寬廣?


我是。我不知道別人是不是。

我剛去北京上學的時候,沒有見過左轉右轉的紅綠燈,還跟同學說你看,人家紅綠燈,東西南北都不讓走那該怎麼走啊。

去吃個必勝客像是一個盛大的儀式,現在大家看「怎麼樣才能表現得常去吃必勝客」一類的問題是個笑話,我們那時候是真的去照著那個做,第一次去的時候服務員很貼心的問我空調要不要溫度調低一點,簡直受寵若驚,從那到現在,對必勝客印象都很好。

吃自助餐不好意思去拿東西,都是叫城市裡的同學去拿,不確定那個啤酒是不是包含在自助之內,因為它是一罐一罐的,而別的餐食都是露天的,比格和好倫哥那個時候只有39塊錢,金錢豹要298,一次都沒有吃過。

大一大二兩年,打電話主要是在話吧里打,一毛八一分鐘,一周有六天在學校不出去,不大會坐地鐵,又不好意思叫人一起去。

這是沒有見識的地方,但是也就是兩年吧,兩年就會了,大見識沒有,僅說在衣食住行方面,也不是和原來那麼手忙腳亂了,這個差距是可以彌補的,題主你這麼認為,至少你不是一個人。

人人都有十幾歲,十幾歲那時候生怕被人瞧不起,就是會琢磨這些問題。


多看書

看書多了,那些北上廣的人思想深度與境界在你前面就是渣渣


「一張報紙用來包元青花,久而久之這張報紙也覺得自己身份上去了,然而這張報紙從元青花上拆下來還是張廢報紙。」——郭德綱。


我見過豬跑,他們只吃過豬肉。

不要玻璃心。

向前看,向上看。


大概是我看只能在知乎上看到的,別人卻能在現實中感受到的。


首先,究竟什麼才是大城市,這個是要好好界定一下的。

北上廣深自然是大城市

可武漢算不算?

南京算不算?

成都呢?

事實上,除了北上廣深四個超級城市以及其輻射的城市群,其餘所謂的很多准一線和二三線城市,並不能在「見識」上和四五線城市拉開本質的差距。

其次,究竟什麼才算是「見識」?

見識,包含物質和精神兩個層面。

物質上,正如很多答主所說,是關於品牌、服務、產品等物質層面的了解和體驗經歷,這一點是「劉姥姥進大觀園」時最先碰撞的東西,但所幸的是,這種物質上的優勢,可以在短時間之內抹平,只要你有足夠的消費力和探索精神,那麼這些所謂的差別對你根本不構成任何的刺激。

而在精神上,則是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差異,如對於金錢的態度,對於職業的選擇,對於消費的把握,對於文娛的體驗,都會和四五線城市拉開根本的差距,這種差異非常的隱晦而抽象,需要在城市中慢慢的體會才能感受到這種差異帶來的影響,甚至有的人一輩子都無法真正的感受到這種區別給自身帶來的影響。

而這,也是最難以轉變的一部分。

最後說一句,我不否認相當多的四五線居民也在物質和精神層面並不遜色,很多北京上海的居民也目光短淺,但總體而言,一個城市的規模地位等因素,勢必會影響城市中的人的物質消費和思維模式,這種影響反向也會促進人對於城市氣質的推動和形成,正所謂一方水土一方人,一座城市的氣質從來都是由人來組成,而不是一座座高樓大廈。


作為一個在五線小城市長大的人,正兒八經地說那個小城市和北京這種一線城市的差距。

【真是不知道那麼多答主的戾氣是哪裡來的,這個問題雖然政治不正確,但卻是很值得思考啊。】

先說結論:

1、就見識而言,小城市和大城市長大的人之間,確實存在差距,但這種差距在慢慢縮小。

2、小城市的高收入階層在近年已經和大城市的高收入階層無異,但低收入階層還存在很大差異。

再說理由:

1、生存物料方面。

小時候買東西全靠村頭的小賣店,什麼零食什麼玩具,通通沒有,小時候唯一的玩具是一套木頭積木。全城除了政府樓,基本都是平房,大家大多騎著自行車,馬路上跑的只有桑塔納98。別說地鐵了,公交車都沒見過。

高中時候舊城改造,建起了各種社區、各種超市、購物廣場,別說零食玩具了,什麼東西都能買到了,公交車也有了,而且一個五線城市也會堵車了。

2、娛樂方面。

20年前,也就是我出生的時候,我們那個小城市沒有電影院,沒有KTV,更別說劇場了,全市只有一個公園。人們最大的消遣就是晚上在各自村頭納涼聊天。

在我上高中的時候,有了KTV,有了電影院,有了電玩城,原來的黑網吧也變得正規,現在竟然還在修遊樂場。但是除了小孩沒什麼人去,因為上班的沒時間,有時間的都出去旅遊了。

3、學習方面

小時候,從沒見過圖書館,也不知道什麼叫博物館。直到現在家裡也沒有圖書館,只有幾家賣教輔的書店。

你說沒差距?怎麼可能?

我是到了北京之後才知道什麼叫話劇的,更別說北京人藝、蜂巢劇場、上海話劇中心、台灣表演工作坊了。家裡那邊去年才修起了一個劇場,但沒有著名團體去演出,因為沒有市場。

但是好在,因為網路的普及,單就見識方面來說,五線城市和一線城市的差距在縮小,其速度肉眼可見。無論是地鐵還是戲劇,或者閱讀、看電影,都可以在網路上完成(當然戲劇現場魅力更強)。

只是,有些文化方面的基建,五線城市和一線城市之間,差距還是很大。比如博物館啊,古建築啊,我爸媽來北京的時候,看著故宮和天壇,跟我說,你得讓你的孩子在大城市長大,要不然去哪兒看這些東西。然而好像我並不會有孩子啊╮( ̄▽ ̄")╭


小時候沒見過的高樓以後你經常出入,不知道的餐廳總有機會吃,敬畏的品牌也不是買不起,沒去過的遊樂場音樂會歌舞劇每晚不打烊等你。你和別人差的只是時間,而時間總會給你機會補齊。

沒見過,不會用,不知道,就大大方方地去問去嘗鮮唄。

眼界和見識只在於你的頭腦而不是這些,要是讀書太少,那才確實應該自卑一下。


題主從小城市來到大城市,是的,你吃的餐館,進的商店等等這種物質上的東西如果你能承受得起的話,是完全可以迅速的和別人平齊的。尤其是在大學裡,人與人之間的差別依然只局限在一個很小的範圍,這樣題主感到沒什麼好自卑也是很正常的。但是有兩個無法迴避的問題:

1.你靠近的東西你會以為你能夠擁有 (英文直譯,略有點生硬)

2.你以為你看見了所有的東西

是的,你也可以很快地談論起iPhone,某些奢侈品牌子等等原來不會談論的東西,你甚至可以非常了解他們,覺得自己是可以買到的。 但是一旦你脫離了那個環境,你會發現,就算你買得起,你也不會買的,除非你願意消耗大量可以用來自由支付的財產,並且承擔相當的代價。更遑論那些你根本就不知道,也消費不起的事物了。這個是物質上的鴻溝。

但是更嚴重的是,精神上的鴻溝。學識越多的人越謙虛,因為他們往往更清楚自己的渺小。之前某個答案說的很對,「看看某些出名的人,也沒什麼了不起的」。是的,很多名人確實是半桶水晃蕩,但是這樣能騙到很多人,對他們足夠了。 但是那些真正位於更高層次的人,如果對相關領域沒有深入的了解,你根本不會知道他們的名字。這是見識的缺乏,但是更可怕的是,這是無知與傲慢。

如今社會經過這麼久的演變,幾代人積累的差距已經甚至快要超過物種的差距了。希望題主和某些答主能心懷敬畏,努力攀登。

最後,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其實最大的感覺就是所謂大城市裡小市民的自私自利。他們覺得自己很了不起了,覺得除了他們那裡全都是農村。殊不知他們已經悄然變成了那個井底之蛙。


取決於你家庭資源的多少


我大學之前是在十八線小縣城,去三線城市上完大學,沒去過麥當勞。來北京三年了,其中一年半的時間因為工作關係去了北京很多高檔的地方,包括人民大會堂(如果這也算見了世面的話)。

但我依然沒吃過DQ,也不清楚吉野家的原名是啥,純粹因為,沒興趣。

十八線出來的我的確曾經很自卑,但是我發現,自卑的階段不是在最初我去大城市讀大學,而是去大城市讀研的時候,與身邊的同學有了明顯的對比才感受到的。如果沒有與周圍的人相比較,顯示出來的落差,我可能沒有特別的感到自卑。

我覺得這種自卑感,首先更多的是與周邊的人在見識上出了差距的時候可能會產生,與來自幾線城市沒有必然關係。

其次,與個人性格有一定的關係。對於差距特別敏感的人,內心不夠強大,心態不易調整的人可能會產生自卑感。


為什麼我來自一線城市的舍友一天到晚只知道擼啊擼,看百度推送的頭條新聞,以胸大來評判女同學?

一看就不是正經一線城市人(= ̄ ρ ̄=) ..zzZZ


感謝邀請,但是我是八線城市長大的人啊。。。。


你讓我們這種五百線農村出生的屌絲情何以堪?

通篇洋溢著高大上的五線城市出生對非城市出生人的驕傲和在一線城市生活的自卑。

特意強調出父母教師和工人,同學有上名校的,小康生活。這都是潛意識在與父母是地道農民,全校最好成績的同學僅僅能考個二本啊,每天以吃飽飯為第一要務的那群寒門學子作對比啊哥們。

一句話來說:就是覺得自己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唄。

這還不叫自卑?讓我想到了郭敬明對比自己出生的四川小城與上海的心態。但他很牛逼,現在能站在上海的頂端。

所以題主,學習郭敬明吧,這是一條現實的勵志的五線城市奮鬥成超一線精英的例子。


我是貴州偏遠山區小城貴陽的。

有很多見過世面的人經常問,

你們住在樹上嗎?

你們每天穿少數民族的服裝嗎?

你們每天帶著鐮刀上學嗎?

你們那有車嗎?還是騎馬啊?

我只是淡淡的說句,告訴你一個秘密,

在我們那,茅台是用來洗腳的。

不信你百度紅軍到遵義的時候,是不是家家都拿出茅台給紅軍洗腳。


不知道韶山算幾線城市?


和題主一樣,來自n線小城市,從來沒有自卑過,也不能理解為什麼從一個小城市到大城市為什麼會有自卑感。

中學的時候也曾去大城市玩過幾次,第一次見到很高的大樓很大的商場很多奇妙的地方的時候,也有過震撼感,但是也不過是一瞬。心裡也有羨慕感,想著以後也一定要去這麼好的地方,過《小時代》一樣的生活,別笑,我的少年時代真的是看小時代和韓寒過來的,和無數小鎮青年一樣。

讀大學以後,對於這樣的大城市生活也沒什麼特別的感覺,很快就融入其中。

沒見過的就去看,不懂的就去了解,沒做過的事情就學,沒去過的地方沒吃過的東西以後總會有的。

現在,我經常去博物館藝術館,羨慕的卻是那些小孩子,那麼小就可以看到這樣寶貴優美的東西,而這是我小時候怎麼想也得不到的體驗。

如果我小時候也生活在這樣的環境里,我一定會比現在懂得多的多,人生也會不一樣吧。所以想要努力留在這裡,讓我的後代不再仰望,而是觸摸。

總而言之,對於以後無論怎樣都要面對的現實,是不會有自卑感的,哪怕我現在什麼都沒有。


題主好!我是廣州本地人,在廣州讀書,剛畢業而已,所以應該挺適合回答題主的問題。

我純粹是看不慣某位自稱十八線老趙的階級優越感,過來答題的。

一線城市和五線城市的眼界有沒有差別?我覺得肯定是有的。但我認為這不是所謂「眼界」高低的問題,而更多是地區文化差異吧。正如五線城市的人不了解一線城市,我也必須承認我對於五線城市也幾乎一無所知。但這跟高低是無關的。

即使有關,我也不覺得一個人應該出於任何自己無法控制的條件而感到「自卑」。自卑這個詞用在這裡對於我來說的確非常怪異。我身邊朋友的(好朋友)的家庭從酒店集團大股東到偏遠農村都有,難道我應該對前者自卑而對後者倨傲嗎?

而且所謂「眼界」這種東西,大學四年時間去適應綽綽有餘了。如上文,我的一個大學宿友便是安徽農村的家庭,他從剛入學時的青蔥,到現在完全適應了一線城市生活(他考研考上了中傳的編輯,恭喜他),也不過是四年。

而且這四年裡面絕對絕對沒有人因為他的出身眼界而看不起他,甚至都沒有人會在平時想起這一點。如我所說,因為一個人的眼界而歧視或自卑是很無厘頭的事。別人只會在乎你這個人怎麼樣。

況且,所謂眼不眼界的,真的重要嗎?出來社會,別人在乎的是你的專業技能,你的外語水平,你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態度。誰會去在乎什麼所謂的「眼界」呢?

最後,身為一個廣州人的私貨。廣州是一座非常包容的城市,廣州人通常而言文化自豪感極高(廣府、潮汕、客家都這樣,廣東特性),但是這種自豪感是對內的,絕不會用來歧視別人。

跟北京、上海、深圳很不同,在廣州判斷你是不是廣州人的主要準則不是戶口不是房產,就是粵語和廣州文化。所以如果答主只打算讀四年書然後離開這座又濕又熱的亞熱帶城市,普通話絕對夠用了。

而如果答主有心在廣州奮鬥、成家,甚至成為廣州人的話,我的建議是:請學粵語。我毫不在乎你哪裡來,但我的確在乎你願不願意接受這裡的文化。

最後,Welcome to Canton. Have a nice day.

(利申:培正中學出身,廣外畢業)


如果我反問你,九十幾的李嘉誠難道見識不如香港土生土長的八十歲商販賣魚勝?

你肯定覺得我強詞奪理。

那我就問你,香港土生土長的八十歲商販賣魚勝難道見識強於在他旁邊擺攤出身七十幾的來自佛山的豬肉榮?

見識如何,出生地只能決定開始十來二十年,之後還是靠自己的努力。

其實我表達的是和 『』銀教授『』一樣的東西,只是水平不如他而已,點贊請直接給他的答案點。


現代社會最大的偏見之一:

在大城市裡就是努力奮鬥,

在小城市裡就是養尊處優。


大城市?鐵嶺?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見識不會差多遠,但是見過和體會畢竟是兩個概念,我在西北吃頓海鮮叫長見識,天津的螃蟹比大米便宜或許是我沒辦法體會到的,你的父母贊同你勞逸結合打打遊戲,可能在你看來裝逼的家庭父母說:既然學累了我們周末去聽音樂會或者去美術館吧。愉快的生活沒有高低之分,高低的比較卻往往導致生活的沒必要,題主今天提的這個問題,我覺得也許「一線城市」的少年們壓根不會去問,這就是差距,一個沒有必要在意的差距


在大城市的人不出去見世面,故步自封,還不如小城市經常逛知乎的~


小城市只有一點我是可以肯定的,窮的窮富的富 那些富家子弟出國見世面的機會不比一二線城市旅遊的時間少 穿的衣服鞋子 有些只能在北京上海找到專賣店


再好的資源也幫不了不努力的人


鄭州人

我認為在北京上海對我來講就是去聽更多的音樂會看更多的展的路程是兩塊或五塊的地鐵票而不是兩百或五百的動車票


本人六線縣城長大,現居某二線省會城市,獨子,父母從小六線縣城長大,創業也在本縣城,年收入300多萬(規模穩步擴大,本行業不會出現大幅波動),資產幾千個。父母今年50歲,每天早晨8點起床,吃早餐,健身遛狗,中午開著小車去公司轉一圈,下午睡覺或者打麻將,或者和朋友喝喝茶,偶爾打理一下公司事物,晚上和朋友聚聚餐,或者打羽毛球。每一兩個月都要去國內外旅遊一次,有時也開車自駕游,真不知道那些所謂「大城市」有什麼優越感。

我的觀點就是只要有事業,跟你在哪裡無關。更與大城市和小城市無關。


是的

有位答主說農村生活也算見識的一部分,可是城市更多元化,大城市的孩子見識仍比五線城市孩子多。

六年前我在一個二線城市的近郊讀初中,由於學校這特殊的位置,學校會收大部分四五線地區和小部分城市地區的學生。

切身體會,舉個直接的例子:班上四五線地區的孩子當時基本沒有qq號,而近郊地區qq號已經有兩三年q齡,市區的甚至有七八年。

一個qq號代表什麼,代表你能上網,你能從電視機報紙外獲得更多的信息,而四五線地區孩子甚至是不買報紙的。

ps.題主問的是長大的人,我也說下大概他們的現狀。

如果有什麼值得慶幸的,那就是現在到處可以上網,網線遷到鄉野。有些人會利用它發展自己,可也有部分人沉迷網遊無法自拔。

我的同學考大學的不多,最初一個班五十多人,初三走了一半讀了職校。把學校兩個初三班剩下要中考的人合在一起,竟然沒有原來那麼多。

沒有繼續讀書的或是讀職校的,現在都有了工作,大概是自營打工之類,不太了解,有的去當兵了。

繼續讀書的,只有三個人去了市裡前四的高中,其他的都到了比較水的學校,或者去私立的高中。

沒有就學的他們,大多頹於二線城市的平和中,得過且過或許說得嚴重,但他們已經完全放棄學習了,基本放棄了與更大世界握手的機會,在這座小小的城市,小小的圈子,自生自滅。

再樂觀地加一點吧,幸運的是我們這班人還年輕,還有許多機遇。


看經濟條件家庭出身。

其實我覺得如果家裡經濟條件不錯,家長也比較開明。五線城市出身的人可能比一線城市出身的見識要強得多。

我國雖然整體比較光明乾淨,但小城市裡面骯髒黑暗的角落還是會更多一點。

一線城市無非是大牌大店大家們多一些。有錢有閑去一趟也就看了。

但類似社會的陰暗面,因為城市較小,只要交友涉獵稍微廣泛些,就能親身的接觸到甚至成為親歷者。

例如偷了繼母的副市長家的孩子居然跟你吃過飯。

家裡走私古董勾結公安的居然是你經常去的ktv老闆。

跟某區長千金搶女朋友的居然是個下崗職工子女出身而且端的一身骨氣,其後個人發展也不錯。

原來一條人命可能只值幾萬塊。

原來窮的人真的有那麼窮,只能出賣自己來做哪些讓人不恥的違法買賣。

老實講,一線城市你看不到中國。太乾淨。

反而是三線以下的城市,你能看到更加全貌的中國。


非請勿怪

看了下目前最高票(應該吧)的 @哞哞噠仁兄的回復,驚覺知乎上還是有說話風格甚合我意的答友。看來以後我也該多寫寫長答案了,最近有點懶得寫。

對於這個話題的看法,首先廣州在我眼裡根本不算什麼大城市。城市規劃破爛到根本拯救不了的地步、只能往番禺發展這叫什麼大城市?我家鄉是大連的,城中心的重新拆遷規劃非常輕鬆,密度很低。廣州那些上世紀殘留的筒子樓的密度高到根本沒法拆的地步,也不知道當時規劃是怎麼想的。以此類推,五六線小城市的發展潛力實質上是不低的,至少在規划上有更多的道路可以選擇。

其次,我國的精英並不集中定居於大城市,但是在大城市有落腳點倒是真的。一個世居鄉、縣城的精英層級,有很少會一咬牙就跑去北上廣深定居的,除非他的工作或者家庭因素讓他不得已而為之。大城市作為國家一個經濟文化政治的集散地和中心,其資源確實是小城市比不了的。但是人們都是過來利用資源的,而不是過來生活的。因此不少人其實對大城市沒什麼歸屬感。

最後,窮山惡水出刁民這句話一點都沒錯、小城市的一些所謂問題也是確實存在。但這和出身沒關係,這和受教育程度有關。小地方教育資源不足,學苗對知識的渴求程度不夠,有些家長對教育還是不那麼重視。因此做一些出格的事兒也值得理解,比如集體哄搶貨車側翻後散落的財物。

綜上,小地方出身的人沒什麼好自卑的。你敢於從你的地方走出來你就已經和其他人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咯。

最後給小地方出身的人提個醒,有錢在自己老家拉關係規劃建廠比去大城市買房投資回報率高多了。我現在就恨自己不是縣城出來的,在當地沒跟腳!

以上。


身邊有大城市長大的學習認真平易近人的富二代,

也有大城市長大的遊戲人生不求上進的紈絝子弟,

也有大城市長大的單純善良的普通職員的兒女,

還有小城市長大的與大城市人相差無多的富二代,

還有小城市長大的自卑膽小的勞苦大眾的兒女,

還有農村長大縣城讀書的勤工儉學並靠自己努力打入富二代圈子的農民子弟。

身邊人鋪了路,還有走與不走有沒有能力走的區別呢,有能力的人還能為自己鋪路。有見識與否還是得看自己。

更何況不是大城市的見識才是見識啊。農村長大的人對於農業生產的了解也是見識,窮人子弟對於貧富差距的了解也是一種見識,各地人對於家鄉的風俗人文的了解也是一種見識,這些見識都是可以用於創業用於開拓市場的。

本人產自某個被稱為「傳銷之鄉」四線城市(不是北海[笑哭]),由於家鄉的原因在家人與朋友的聊天中以及在網上都有了解了一些避免被騙入傳銷的信息,這樣對於其他人來說會不會是見識更豐富呢?

標籤貼太多了,匿了。


跟題主一樣 真真五線小城市 連高鐵都沒開通 回家還得高鐵轉火車 同在廣州上學 怒答

宿舍除了我之外 全是廣東的 來上大學的第一個學期 受到了不少衝擊

但衝擊並非是物質方面

我們宿舍 只有我一個是獨生的 為什麼會覺得衝擊呢 因為在我媽生我的那個年代 計劃生育抓很嚴 我媽生完我之後就被結紮了 但舍友的兄弟姐妹都三個以上 且 潮汕地區更是誇張 更有同班同學家裡已經有七個了想要男孩還接著生的 我在我們小城市 敢生第二個都不敢對外界說 懷了第二個還得說是幫別人帶 戶口也不敢上自己家的

有一個舍友 活22年 沒出過廣東 甚至廣州都沒出過幾次 沒坐過火車 高鐵 飛機 她們會覺得沒什麼 很安逸 很好 這是我不能理解的 我是一個嚴重戀家的人 但是堅決不選自己省的大學 且放假必往外鑽 無論是去旅遊還是回家 自己去還是和朋友去

還有一個舍友準備結婚了 男朋友是她的高中老師……

除了我之外 全是英語渣 但我高數渣 目前正在重修?( ?? )? (我英語比較好 我爸從小抓我英語抓得比較嚴 印象中第一次被罵哭就是因為mn不分 也可能是因為這樣 所以大城市的英語可能會稍微好一點在我身上也好像沒什麼差距)

除了有些觀念不太一樣之外 一直以來並沒覺得有什麼差距 更沒有答主所說的自卑 不過倒是有好朋友 在北京讀書 人家問她是哪裡來的 不回答或是答我們省的省會城市 這是不是自卑我不清楚

哦對了 金錢觀念的衝擊也是有的 有些人 家裡怎麼tm的這麼有錢!對面宿舍樓一男生炒股賺了七位數!羨慕!!

以上除了潮汕地區家裡娃子多之外均為個例!個例!!大部分就與高贊答案所形容的沒什麼出入了


我覺得的確有,不過我說一下我見到的,可能會有一些片面性。

首先,我出生在山東一個不那麼有名的城市額不那麼有名額縣城,濟寧微山,我現在跟同學說,我家就在曲阜附近大家才知道,然而離得有一個多小時車程,在本市就算很遠了。而且我爸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公務員,住的地方離縣城還有二十多分鐘車程,我覺得算是一個小地方了吧。

然後呢,但是以前因為走親戚,去過不少地方,濟南,北京,青島,西安,多多少少也去過。因而在高中初中時候就感覺出來。這麼講,我周圍的同學,有的家裡很窮,但是有的就是做生意,很富裕,在跟他們交流的時候,明顯能感覺出來,比如,和家裡經濟不好的同學說,哎,我去過青島,北京等等一些地方,當時就可以感覺出來他們眼裡的羨慕,那樣的眼裡放光的表情到現在記得清清楚楚。家境好的同學就不用說了,不當回事,不就出個門嘛,誰沒去過啊,你說去過哪個哪個地方,那麼咱們就多了個交流的話題,也就這樣吧。

後來,高考來到北京,現在已經呆了三年了,想想,感想挺多,尤其是回家見到了以前的同學時候。因為高考競爭壓力比較大,大多數人都留在本省了,很少一部分可以出來,來北京的同學更是寥寥無幾。

來了北京就發現,眼界放開了。北京,是一個國家的政治文化中心,其他等等中心先不提了,五棵松沿著長安街一直往東走,你可以看看這一條街上都是全中國數的上的單位部門,無論政治上還是經濟上,工業信息化部,公安部,最高法院,最高檢,中南海,國家博物館,軍博,華能集團,西單周圍那麼多銀行部門。不開玩笑說,我很喜歡騎車子從海淀去天安門廣場,尤其從西單開始到國貿那一段,在天安門前經過時,往南邊看,一個開闊的大世界,有一種從當權者視角看全中國的的感覺,那一刻覺得思考問題的深度都不一樣了。以前,在村子裡人大家說話都是說村子裡的事,縣裡面說各個鄉鎮的事,和濟南同學在一起時候,他們都說長青,市中心哪哪的事,青島同學說黃島,嶗山哪哪的事,就在那一刻,我覺得我很幸運來到了北京,不是說我想嘚瑟什麼優越感,只是覺得一個叫眼界的問題。

我想起來以前央視有個廣告,裡面說,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然而,很多人是不知道外面的世界的,他們以為就是和自己村子裡面的情況是一樣的,(好像很多事情的確是一樣的),,但是,比如,村子裡一年掙一萬塊錢,就算不少了,能買地攤上的衣服,喝幾毛錢的汽水,但是在外面,不說北京,就在濟寧市,我哥哥一個月八千起就算是很好很好的了,吃香的喝辣的,然而在北京,一個月兩萬都不叫有錢。但是的確不一樣,我可以穿ck,買jk,hm,再有錢買在好的,有的是花錢的地方,一種薪金有一種消費水平,價值觀是不一樣的。

手機碼字,問題很多,而且都是我現在看了這個問題的第一想法,其實很多都想過了,僅僅限於自己想法,不喜求勿噴。還有,寫完發現好像跑題了。但是對題目還是有自己的見解的,想起來再寫


答主來自全國十大貧困縣之一,算是哪一線,,,

點贊!!!


見識什麼,見識大都市裡的繁華嗎?

如果我就生活在繁華中,我還需要刻意地去見識它嗎。

對於他們,小城市的事物是見識。

對於你,大城市的一切也是見識。


知乎上很多人會覺得他來自大城市 所以比起小城市的人 他就算上流社會了


因為沒人會和你比分得清水稻和小麥啊


既然你說大都,那我告訴你是的,不然你以為為什麼這麼多人擠破腦袋也要留在北上廣深。


很多人都在說物質上的東西但是大城市和小縣城最大的區別不是物質上的更多的是素質見識修養和長期以來培養的三觀,這才是最重要的一點。


是的,上面在講階級的人有一定道理。

但是同資產的城市老闆跟農村老闆的見識不一樣。

農村土著跟北上廣土著不一樣。

農村初中生,小學生能跟城市一樣嗎?

我是農村人,的確是認同這個觀點。

走過大半個中國,我接觸的大部分農村人跟城裡人的確是有很大差別。


其實70多年前就解決了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確實不如。

我是五線城市長大的。


出生地能決定的見識是有限的。

主要是生活習慣不同,大城市的普通青年人習慣了坐地鐵上下班,穿梭在好幾千人的公共場所,中午下班去快餐或者其他餐飲區 就餐,吃各類小吃 漢堡 披薩,然後來杯飲料 咖啡 冰淇淋什麼的 小憩一會。

小城市的青年,譬如我,習慣了下班開車,一首歌剛完事就到家了,上樓吃碗米飯,燉豆角,小鹹菜 然後吃根雪糕躺床上看知乎。

兩種生活都很正常。

至於見識,大城市生活會見到更多文化性比較重的品牌,有更深的文化內涵和更好的文化氛圍。

小城市則更注重物質本身,購買更對是為了物質上的需求。

不過要說體會。。我覺得作為一個內蒙古的偏遠小縣城,我別的沒體會過,但是cls a7 a8 5系 e級 保時泰馬看(霧) 帕拉梅拉 雷克薩斯 等等真沒少體會。。。


我在大城市上海工作過,也在中部的某個小城X市工作過,說說自己的看法。

小城市的很多人,在思維見識方面和大城市相比確實差得遠

前幾年剛在小城市X上班的時候,住的地方離上班的地方5KM,每天發通勤車,免費,而且通勤車上車點離我住的地方只有300米的樣子,所以每天都是坐通勤車上下班,非常方便。

然後單位很多同事買了車,然後就一直不斷有同事問你怎麼還不買車云云,我說因為現在用不上,上下班坐通勤車很方便,而且這個城市計程車起步價才5元,包兩公里,超過後每公里1.3,平時的活動範圍內很少有打計程車費用超過10塊錢的。所以說買車的用途真不是太大,但是就不斷有同事看我坐通勤車上下班然後就不斷來問為什麼不買車,似乎在他們看來,坐通勤車上下班是很丟人的一件事情,有了車就是身份地位的象徵,也不排除有的同事來問我的時候存在想秀優越的心理。

然後就這麼過了一年多,估計有幾十個人問我,還有的人是重複問這個,就像過年親戚問你為什麼還不談男朋友那樣。

後來我買了輛代步車,然後面臨一個問題,上班的這條路上賣早餐的不多,而且開車去上班的時候去路邊吃早餐停車也是個問題,在此之前我坐通勤車的時候,都是在通勤車上車點吃早餐,吃過之後,就在早餐店門口坐通勤車,前面說了通勤車上車點離我家是300米,所以我面臨的問題就是,如果要開車上班去,我就像原來一樣走300米到通勤車上車點去吃早餐,吃過之後在走回去開車,很顯然,我吃完早餐就不如直接坐通勤車算了,所以我大部分時候還是坐通勤車上下班。

然後又有一群人經常看我坐通勤車上下班就問:買了車還不捨得開,我跟你講啊,車買了就是享受的,不要心疼那點油錢...........


原諒使用匿名吧

就問題而言,個人感覺是的。

小城市見識一般情況下不如大城市廣

本人老家18線城市,出生廣州,從小到大都在廣州生活。

每回到老家都有這種感受,明明很普通的東西,卻在他們眼裡是個值得一試的東西,例如地鐵

高中在郊區讀,郊區同學都不知道很火的共享單車,然而我是最早使用的那種用戶。

沒有地域黑沒有優越感沒有歧視

論事說事



別的地方我不太了解,就北京而言的話,北京地方太大了,每一個人的生活環境都不一樣。其實主要是看比的對象,可能會稍有不同,但是並不能分高低,五線城市也有一線城市人不了解的,一線城市也有五線城市不了解的。


抖個機靈:我們這邊全國貧困縣,滿街堵車,不時有百萬豪車。

想到多一點或許能看懂233


推薦閱讀:

你眼中的閻良什麼樣?
在大城市和小城市生活/工作有哪些不同?為什麼?
你去過小城日照嗎?有著怎樣的印象?
大城市vs小城市,哪的人更現實?
為什麼我們大多數堅持在大城市奮鬥?一面抱怨大城市各種不是一面懷念家鄉,為什麼不回家鄉生活?

TAG:一線城市 | 社會階級 | 見識 | 小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