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字中間為啥是「玉」而不是「王」?

如題。


樓主好。我想分幾條回答這個問題,希望對你有幫助。其實網上關於國字的構成含義已經有很多解釋,你不妨查一下。

1,最早的國字就是或者的或字,其中有戈有口,表示所守的疆域的意思。

2,後來在或字外又加上一個口字(可能是戰國時期),似乎與疆域擴大有關,這是外面的大口指疆域,裡面的小口指人口。

3,我們大概會覺得,繁體字的國字是國,漢字簡化後才有了國。其實國字並非今人創造,漢朝就有。而且國字裡面也確實並非只有玉,也有王字,還有許許多多的字,很多帝王都根據自己的理解改變國字內的東西,去突出他們認為重要的方面。據說國字至少可以有幾十種寫法。

4,漢朝國字用玉,有人說是因為玉代表中華大地物產豐富。我覺得不是。我們知道,中國的玉石產地不是在大西北就是在大東北,並不是在傳統的漢民族疆域內。我覺得用玉是象徵政權,國之重器的意思。

5,新中國漢字改革,自然不會選帶王字的國字,那是封建社會的標誌。可選擇的國字里如果所選的字與國字筆畫數相當,就達不到簡化的目的;而在有限的筆畫少的國字字形中,選帶玉的國字可能除了它象徵政權外,可能主要還是因為它的端正。


其一,凡王作為偏旁,實際都是玉字旁。比如珍珠、珠、珪。。。。。。,算命先生算筆畫的時候,會把王字偏旁的字多算一划,也是基於這個道理。

其二,國,會意兼形聲。從囗,同邑,即右耳,表示城邑。從或,從或聲,即域字本字,疆域。故國的本義:城邑。商、周其實是城邦制,邦=國,一邑就是一邦,就是一國。當然,隨著兼并,一國不限於一邑,後世更是一國有很多邑,那是後話了。

其三,國,是邦的人為變形。漢高祖劉邦,為避諱,把邦字從左右結構,變成包圍結構,新造而已。囗=邑=右耳,囗內,把「豐」(其實也未必是豐,待考)縮短兩端,變成了王,又因(附會)訛寫為玉。因此,國=邦=國。因此,國裡面其實是豐,不是王,更與玉沒有任何關係。


推薦閱讀:

為何漢字可以認定為自源文字?
《古代漢語詞典ⅠⅡ》外字

TAG:漢字 | 漢字字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