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想知道為什麼海南的公路上那麼多大坑?

剛從海南自駕回來,東線至石梅灣,西線至棋子灣。海南的車絕大部分是很講究的,超車時會閃燈示意,佔用超車道發現後車跟上時會有避讓行為。開起來很舒服。但最大的鬱悶來自於路上巨大無比、巨深無比的坑。體會最深的是G98環線高速,海口至機場段,海口至澄邁段;還有興隆主幹道,興隆有的坑真是深不見底,開過去翻車雖然不至於,但也十分心疼,如果是開夜車...另外,高速上的坑太嚇人了,這個可就真的有翻車的危險了。就想知道海南的路之所以這樣,是氣候問題?還是什麼。。。

後悔沒拍照片,誰有照片我補一點,希望能引起政府相關部門的重視。定位在旅遊島,交通是連接旅遊景點的命脈,也是政府打造國際旅遊島態度的展現。況且這樣的路面給日常交通也帶來了極大的不便深知巨大的安全隱患。

海南島是祖國得天獨厚絕無僅有的熱帶旅遊島嶼,堪比夏威夷,這裡也呼籲大家愛護好我們祖國人民的財富。

參考資料:

1. 海南高速,如何交代?


我在知乎上反覆強調過海南的道路狀況糟透了,高速路更是常年維修,結果一直被人懷疑,現在終於有人發現了。

╮(╯▽╰)╭

海南島內公路大炕多,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豆腐渣工程。

不細表。

那個說啥高速路建設標準的朋友,我給你看看實際情況是怎樣的吧

岢臨高速頻現質量問題 施工人員:不偷工減料掙不到錢--社會--人民網

央視《焦點訪談》:廣東惠深高速施工方偷工減料

第二、近15年來交通基礎設施大躍進。到處都是超載的泥頭車。道路常年超負荷承載的結果當然就是提前崩潰。

第三、颱風、暴雨。

海南的大風大雨天氣非常頻繁,加上太陽暴晒等極端天氣對道路的熱脹冷縮影響很大,而間接傷害體現在水土流失、樹木根系破壞等方面。

第四、高速路監管流於形式。

高速路上什麼都有,就是沒有高速路交警。作為海南人,在高速路上看到摩托車、自行車、牛、行人、手扶拖拉機都不足為奇。由於沒人監管,很多超載的泥頭車拋灑碎石、泥塊的現象也非常多,這些行為進一步加劇了道路損壞程度。

第五、養護不給力。

海南的各公路局是極其油水的部門……也不細表。

但養護的結果實在是讓人無語。


一方面是養護不是十分到位,另一方面是海南的氣候和地質條件導致的,最後還有他喵的超載車輛,有時候收費站存在的優勢就出現了。

總體而言,坑不該出現,或者出現了也不該長期那麼扔著,這就是養護部門的問題了。


可以確認的原因,缺少了收費站,大型車超載嚴重。同樣的原因我在山西就看到了,不過山西的不是超重,而是太多大型卡車。

可以確認的原因,養護不到位,我很早以前就發現了,然後題主現在發現,養護不到位是事實。

等待確認,偷工減料和設計問題。

基本確認,跟天氣氣候無關,雖然我是個地理科學學渣,但是沒有聽過這樣的例子,可能是看書少了。

石梅灣這段路我也經常路過,情況和描述基本明確。


1、海南的雨水和土基

海南地處熱帶北緣,屬熱帶季風氣候,雨量充沛,年降水量在1000mm~2600mm之間,年平均降水量為1639mm,有明顯的多雨季和少雨季,每年的5~10月份是多雨季,總降水量達1500mm左右,佔全年總降水量的70~90%,每年11月至次年4月為少雨季節。

海南典型的土壤為赤紅壤,其粘粒礦物主要為高嶺石,高嶺石具有強吸水性和良好的可塑性(易變形),所以結合海南的雨水可以理解為只要下雨,土就吸水,吸水後就易產生很大的變形。

2、一種瀝青路面結構的形式

可以看到土基是承載的主體。

3 、多雨地區道路常見病害

(1)在修築過程中,如果土基過濕,超過了最優含水率,很難滿足路基壓實度的規範要求。常見雨季施工的道路土基,連續用重型壓路機碾壓後,土體內會產生裂縫發生剪切破壞,出現「彈簧」現象,形成「橡皮土」,影響路面的穩定性,因此需對過濕土基進行有效處理。

(2)如果施工過程中,土基高含水量很高,且沒有採取排水措施直接鋪築路基,路面易產生形變和裂縫。因為隨著土體內部水分的蒸發,土體收縮形變,路基逐漸產生縱、橫向收縮裂縫,土基可能逐漸沉陷,而且粘性土(海南土富含高嶺石)的塑性指數愈大,收縮愈嚴重。由於道路兩側邊坡暴露部分土體水分蒸發較土基中心部分快,其形變也明顯大於中間部分土體,其結果可能導致路面邊部(離路基邊緣1~2m)產生縱向裂縫,出現大坑。

(3)在多雨潮濕地區,由於降雨量大、雨次頻繁,土基中的地下水位升高,土基的強度和承載力降低,在行車荷載的作用下會產生過大沉降和不均勻沉降,誘發路面開裂,出現坑槽。

(4)雨水會沖刷路基層和土基坡面,伴隨著車輛荷載的作用,產生溝槽和坍滑破壞,誘發路面開裂。

(5)過濕土的工程性質差,承載能力低,又受到潮濕多雨的不利氣候條件影響,要達到路基的技術要求十分困難,因此給公路的維修養護帶來了較大的困難(養護不足)。


出現坑洞最可能的原因應該是水的因素

瀝青混合料的空隙率是級配設計的主要因素之一,而8%-15%的空隙率是最致命的,因為在這個空隙率下,瀝青路面能夠滲水,但水卻會殘留在瀝青混合料裡面,進而會引發一系列道路病害。海南氣候高溫多雨,如果施工質量不好,平整度壓實度做的不好,雨水會滲入路面結構中。當高速行駛的車輛飛馳而過,造成一個較大的動水壓力,破壞瀝青和集料間的粘結,發生鬆散現象。當施工時偷工減料(比如瀝青放得少),會加重瀝青混合料的鬆散現象。

上圖是瀝青路面鬆散現象的圖片。當路面結構一旦發生破壞,就像大堤決堤一樣,一系列併發症也就隨之而來。首先,病害路段的路面強度下降,車輛駛過時會反覆碾壓破壞,造成破壞的區域越來越大,程度越來越重;車輛經過時會帶出鬆散集料,從而造成坑槽;坑槽引發路面進一步的不平整,雨水更容易滲進路面,加上強度下降,引發進一步的鬆散,坑越挖越大...

如果海南整個地區都普遍出現這種現象,那就要查一查是不是設計和施工的問題。設計上採用連續密集配的AC,或者間斷密集配的SMA,空隙率最好都控制在4%以下;施工時注意油石比(主要是瀝青的量),攤鋪壓實的質量;另外要嚴格限制超限超載的現象。


很多人都說天氣,重卡,養護等等。其實這些都不是真因。唯一的答案就是豆腐渣工程和翻漿地段。山西多年前超重查的不嚴的時候都是一百多噸呢,現在才55,路況一樣爛,沒什麼變化。我家鄉有個水利樞紐,有段盤山路,鋼筋混凝土打出的路,20多厘米,平常視頻里見的那種工程超大卡車走了好幾年,現在這路天天半掛走,二十多年了,完好如初。至於翻漿地段,那真是沒招!


先挖坑,待會兒填

首先要看是哪種路。

如果是國道,也仍然存在坑坑窪窪的現象,那隻能說明因為質量原因。因為如果是在海南修國道的話,那麼水泥必然是特殊的耐鹽耐腐蝕水泥,這其中應該有什麼py交易。

但如果並非國道的話,那原因也許是因為水泥材質原因吧。

海南的雨水高鹽高腐蝕,本身環境高濕度,如果不用特殊水泥,不經常維護的話,又有重載車輛,坑坑窪窪太正常了。


推薦閱讀:

如果當年國民黨退守的是海南島而不是台灣島?
海南的苗族、雲貴川的苗族和東南亞國家的苗族 有什麼異同呢?
在海南可以做些什麼小項目增加收入?
初去海口,能給點旅遊指南嗎? (,,?? . ??,,)?

TAG:城市 | 道路工程 | 公路 | 海南 | 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