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會公平」真的能實現嗎?都有哪些有助於實現機會公平的政策?

本題已收錄至知乎圓桌 ? 偏見、歧視與不公,更多關於歧視話題相關討論歡迎關注。


跟communism一樣,在可預見的未來「絕對公平」是不可能實現的,但不妨礙它作為人類的一個偉大理想和努力方向,「相對公平」或者說「邏輯公平」則是普遍的社會現狀。

1.所謂「機會公平」,對於個人主體來說,是發現、創造、把握機會能力的公平性。在先賦角色上,人們一出生就被不同的外形條件、家庭教育和社會階層所區分,後天的自致角色雖然憑藉努力可以提升機會對自己的眷顧概率,然而也因所處地域環境、體制和文化背景而迥異,所以宏觀來看,個體主觀享有「機會公平」是不可能的,否則就不會有多元社會,而是流水線工廠了。

2.對於給予機會的「權力者」來說,他們分配的機會也很難保證公平,一是社會的總體資源有限,難以兼顧到「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量都不夠,就勿用談公平了;二是效率和公平這對永恆的天平,如何權宜,平衡何在?不同發展階段很難界定,大多數發展中地區都會選擇優先效率犧牲公平;三是權力者本人的智識修養,有的重業績,有的重財色,同時深受情緒和個人好惡左右,機會在他們手中很難公平。

3.從人性本質和社會組織的發展階段來講,也很難,人性本質是自私的,社會學中的利他行為和集體主義都是少數情況或外力所致,人類的根本屬性還是趨利避害,但這並沒有什麼可恥的。

社會組織形式到目前為止還未脫離自然界弱肉強食法則,老弱病殘被漠視屢見不鮮,社會資源充足、人道關懷濃烈的地方會好很多,社會運行目前來說還是「短視」和「務實」主導,經濟學說市場有它的盲目性,社會又何嘗不是呢?

所以不少政府會通過普及義務教育、反貧困政策、加強救助補貼等方式來儘力保證公平,促進社會流動,以免階層僵化,危害社會穩定。

似乎有點悲觀,但人類歷史長河中總會湧現一些耀眼的浪花,比如「公平」「自由」「民主」等,伴隨人類自我反思,帶引我們不斷前行。


我估計我會後悔我回答的東西,但是我這個月已經做了讓自己很多後悔的事情了,在知乎上。

公平學是一個很大的概念。

歷史上很多人用這個概念忽悠人。均田免糧一直都是好的政治口號。

我們永遠做不到絕對的公平。別說是愛情里,事業上,人際關係處理中,任何事情。

所以,我們個人覺得我們社會研究的東西,就是制度。

當然,我知道,我們不可能建立一個絕對perfect的制度,在各個領域,公司里,政府,教育體制,經濟模式,醫療系統,我們只能建立起一個更少錯誤的制度。

在大學呆了11年(2004到2016),中間有一年做記者,我比較了解大學的制度。我舉幾個自己的想法,關於大學教育的,希望大家探討,不一定對。希望更多的人可以加入我們的討論。

1

中國大學採取行政管理,教學二分法。就是教學老師基本無權管理學生,負責學生德育的老師往往是不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的團委書記之類的。個人覺得這不是一個公平的制度。因為授課老師理論上應該會更了解一個學生的狀況。所以學生的表現情況,應該由授課老師來評估,這樣對學生的評估精準性會更強。

2

中國的文科論文研究贊助,比較單一的依靠政府審批。儘管有教育局項目,市項目,省項目和國家級項目。但是還是相對比較單一。這種嚴重的solely rely on government,會引發一系列問題。首先就是審批項目需要人際資源網,容易形成壟斷。其次是資金來源比較單一,大家都期望政府給撥款。對比起來,美國有很多民間項目,比如各種NGO的,有公司的,有學術組織的,甚至有個人投資,資金來源比較多元化。如果政府可以鼓勵民間各種組織多贊助學術上的研究。不僅研究的範圍可以擴大,題目的實用性也可以強很多。

3

其實是對大學的管理是否可以盡量的多一些去「政治化」。給教授們更多的發揮空間。校長就是校長,不要可以和什麼局級,廳級的政治身份掛鉤。政治是政治,教學就是教學。大學裡不應該搞成機關單位的樣子。

4

對青年教授的授課量加以控制。我看過一些中國文科的青年教師的作品。很多論文比較無意義,一點實際的東西都沒有。以論述為主。我和美國的很多訪問學者聊過這個問題,大家都知道,但是改變不了。因為中國一些大學的老師既要教課,又要求論文數量,好評副教授,教授。這樣就造成了大家都要出書,出論文。有了數量要求,質量自然下降。所以會帶動很多不好的風氣,比如花錢買一些學術論文期刊位置。以美國的「雪城大學」為例,他們要求大學老師一個學年4門課就夠了,然而中國一些大學的老師要求一個學年教授8門課程,甚至更多。這麼嚴重的工作,哪有時間專心寫論文?

5

給學校的心理輔導醫生更多的權利。至少在處理學生事務上,一定要徵求心理輔導醫生的意見。很多大學的心理輔導醫生是空職。大學聚集的一幫是年輕人,有各種問題。沒有問題的就不是年輕人了。無論是重本還是二本,他們都不是所謂的「天之驕子」。只是一群有好的學習習慣的年輕人。好學生不代表好的身體和心理素質。他們有問題去找心理醫生的時候,心理醫生如果只能跟他們扯淡,不能實際幫助學生,學生為什麼要去找他們解決問題?

先寫到這裡吧,有時間在慢慢更新!


在下覺得你想問的其實是機會平均。


首先感謝邀請。

世界銀行《公平與發展: 2006 年世界發展報告》指出,公平性的基本定義是人人機會均等,享有「機會公平」,亦即一個人一生中的成就應主要取決於其本人的才能和努力,而不是被種族、性別、社會及家庭背景、或出生國等因素所限制,同時「避免剝奪享受成果的權利」,尤其是享受健康、教育、消費水平的權利。當然這個定義聽起來不可避免地帶有理想主義色彩,但是比起結果公平,機會公平被認為是目前實現公正的可行方式。

公平是政治的重要價值基礎,公共行政的根本目標在於公共利益,政府基本職能就是對利益進行社會性的分配。公共政策是政府進行社會性利益分配的主要形式。特別在中國當下,政策是資源調配的重要手段。所以承認政策對機會公平能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

當然在公平政策制定方面可能存在問題。其中最主要的表現就是利益的博弈,包括立法自身的利益訴求和相關的利益集團的利益糾纏。都可能使公共政策的公平性發生偏離。

那麼,假設政府官員都是廉潔正直,而政策都是以公共利益為導向,以下幾個領域的公共政策能較強地體現出機會公平的原則。

首先是在「成就取決才能」上。資源是有限的,要通過公平的競爭,比如依據公職和位置,而這些公職與位置應該在公平的機會平等條件下對所有人開放,比如設置同樣的標準線。拿高考來說,錄取線是重要的選擇標準,貫徹「分數下人人平等」的原則,雖存在弊端卻不能否認其起到的公平作用。相同的還有國家公務員招考政策等。在完善市場機制上,維護市場准入、分配過程的公平。良性市場強調充分競爭的市場環境,通過調節限制企業行為,比如出台反對不當競爭,反壟斷的政策如《反不正當競爭法》《濫用知識產權反壟斷規制指南》等來保障公平的市場競爭。

其次在「享受成果權力」的社會保障和民生領域,即醫療,社保,教育等,強調每一個人應該享有的基本權利。舉例說明,從表現上看,城鄉戶籍制度、地域的不同,而造成城鄉居民就業,社會保障上的不公平,甚至體現在生命賠償的數額方面。那麼關於統籌城鄉發展,消除城鄉雙軌制的公共政策就能體現機會公平的原則,例如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制度涉及到的2001年《關於全面清理整頓外出或外來務工人員收費的通知》《關於做好2002年農業和農村工作意見》和國辦2003年1號文件。2014年《城鄉養老保險制度銜接暫行辦法》實現城鄉養老並軌,上海市即將於2016年1月1號實施的《上海市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辦法》等。從領域上看,教育一直被視為「實現公平的最偉大工具」,基礎的九年義務教育是為了保證受教育的機會均等。《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救濟法》規定若公民無法滿足生存基本需求,能從社會得到物質幫助和服務的權利等。主要強調每個人都擁有不容剝奪的、平等的自由,這一擁有自由的權利與所有人擁有自由的權利是相容的。

關於公平的討論,就必須要安利一下《正義論》和哈佛大學公開課《公正——該如何做是好》,都涉及到之前知友提到的「無知之幕」。

題外話:

就像在討論「志願者是否更公益?」中提出志願者都是出於「自我滿足」的私利一樣,在哲學上或許是有意義的,但志願在這語境中就失去了原有的衡量價值和討論價值。如果只把公平簡單地定義為生而不公,「不可能的事」,公正也會失去它積極的導向意義。

第一次答知乎,見識和水平都很有限,希望沒有答非所問,再次感謝邀請。


就像各個答案提到的,考慮到人的自私性,大家參與制定規則的時候必然會傾向於保障自己的利益。所以羅爾斯在《正義論》中提出了無知之幕(Veil of Ignorance)的概念。在制定社會契約的時候,為了避免每個人都根據自己的情況來爭取利益造成不公,他假設說我們都返回到一個原初狀態,站在無知之幕之後,對自己的身份地位一無所知。在這樣的前提之下,人們無法判斷自己是處於社會上層還是底層,才可能制定出公平的政策,也就是一個會對社會最弱人群最有利的政策。在這個基礎上他提到三個原則,按重要性排序是:自由原則 (Liberty Principle), 公平機會原則 (Fair Opportunity Principle), 差異原則(Difference Principle)。

但是,這個假說可以說是無法實現的,就算人們通過無知之幕建立了一個公平的制度,並且通過差異原則進行合理的二次分配,那麼對於第二代來說是否是公平的呢?要維持原有的公平勢必會對私有財產權產生衝擊。


公平本身就是一個模稜兩可的詞。

什麼是公平?

一個人工作六小時,另一個十二小時,兩人工資相同,算是公平嗎?

再論,一人腦力工作六小時,一個苦力工作十二小時,兩個人工資相同,算是公平嗎?

做得多的自然覺得不公平,因為他付出苦力,做得少的也覺得不公平,因為他所有的成果都是為了苦力者可以得到解放。

公平與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劃分方式,而每個人都會把這條所謂公平的界限偏向於自己,如此說起來,那還有什麼公平可言呢?


機會不均等的根源在於社會資源分布的不均。

我們為什麼要擔憂經濟收入不平等的問題?按照自由市場派的觀點,我們需要的是「機會平等而非結果平等」,既然這樣,如今人人都有發財致富成功的機會,結果的不同只是由於個人能力、努力甚至運氣不同而造成的,不是嗎?

得出的觀點聽上去有點「瘋狂」:一個結果高度不均的社會,基本上也必然會成為和一個機會高度不均的社會。舉個美國的栗子:

1.機會其實並不均等

「全美教育統計中心」發布的一份研究顯示:那些考試成績處於倒數1/4,但家庭地位處在頂端1/4的學生,與那些考試成績處於前1/4,但家庭地位處在底端1/4的學生相比,讀完大學的概率更高。這告訴我們,美國社會趨近機會平等的觀念,明顯就是臆想。

該現象的原因不難理解,因為低收入家庭的子女通常沒有保險,他們更易罹患讓生活脫離正軌的健康問題。低收入與社會援助欠缺造成的營養不良,會有相同的影響。脆弱的社會保障體系使得發生在父母生活中的劇變影響到子女。美國的基礎教育質量參差不齊,同樣也屬於機會不均等。中低收入家庭為了讓子女「不輸在起跑線上」,負債送子女去學費昂貴的好學校,進而因為爭相進入好學校而大增的住房開銷,使其負債變得更重。

我們以為我們已經消除了社會階級的不平等,但是,經濟的不平等卻正在造就一個新的、隱形的不同等社會。

2.不平等導致國民生活水準得不到提升

雖然美國的經濟總量持續上升(人均GDP持續上升),但是,這些經濟增長的最大成果落入了一小群富人的腰包,而普通家庭尤其是中低收入家庭並沒有從中獲益多少,他們的經濟狀況並沒有得到多大改善。一個廣泛的中產階級是一國最珍貴之物,這從來都是個正確的判斷。

3.不平等損害社會與民主制度

美國政治的醜陋,很大程度上是美國收入分配不均的反應,高度不平等讓維繫美國社會的紐帶變得緊張,美國人信任政府與彼此信任的程度已有長期的下降趨勢。

資料——《美國怎麼了》(美)克魯格曼 中信出版社2008-10-1


公平,呵。

從小我們被灌輸的就是對人對事要公平。

和弟弟分享玩具的時候長輩說要公平,不能自己多拿。5分鐘以後弟弟的哭鬧我就被懂得了 你是哥哥要讓弟弟。

中考高考是最公平的競爭。所有老師都如是說。中考親眼看見前面的兩個學生傳答案直接抄卷子。高考與一個混子學校混考,被鄰座威脅必須要傳答案,最後我拒絕了可是我前面的女孩子被迫同意了。

等到大學,我準備了好幾天的班長競選演講,票數最後拿到第一。然後輔導員問了我和票數第二名一個問題,班級同學夜不歸宿或者有嚴重錯誤怎麼辦,我和他的答案不想贅述了,但是我贏得了全班的掌聲。本以為很穩的事,最後輔導員說第二名答的好然後他就成了班長。呵,後來我才知道他早送過禮。

又過了兩年,班級不記名投票黨員,每人投兩票。我對入黨並沒有什麼想法,但是我兄弟想了好幾年。無論成績,班級貢獻,人緣我覺得他無懈可擊。最後唱票投票結果出來,不算其他78個競選者,光我兄弟和一個默默無聞的學生票數45票比65票。競選失敗。呵那天到場投票的不到五十人。最打臉的事最後選完以後輔導員還正氣凜然的問有沒有同學有異議,有的話都可以說,沒有就散場吧。後來了解到這個所謂默默不聞的學生在我們輔導員身上花了幾萬請吃飯請小姐。

這些事都是真實發生的,我不想再去糾結這些事該怎麼處理,我現在只考慮怎麼守好自己的利益。

就這樣公平這個東西就一點一點死在我心裡。大概小時候我也是嚮往公平這個詞吧,呵。


捍衛自由市場


首先什麼叫機會公平呢?就是大家擁有一摸一樣相同的資源,那我們大家才有可能站在一個相對來說比較公平的位置,擁有相同的機會。然而這種可能性未免太不可能了。

前段時間看到香港的富豪給自己的小女兒花費幾個億拍了一顆藍鑽,當然不是扣扣終身鑽.......我就不期待公平這件事了。試問這個小姑娘未來所擁有的資源和機會豈是我們吃土人士可以妄想的?

我特別討厭關於小孩的起跑線的說法,沒有誰跟誰是站在相同的位置開始賽跑的,用跑道比喻人生更是太不貼切。

再說說我,去年寒假給一個廣告公司投了幾份簡歷都沒人理我,打電話過去就說不招實習生,今年寒假家裡為了把我從北京弄回來拖關係給我找了這家廣告公司,公司老闆告訴我他們從來不收九零後,但是畢竟有人走了關係那你就留下來吧。

我不知道佛家所講的眾生平等在哪裡,人沒有生而平等,最現實的例子,我們現在拿著手機刷微博逛知乎的總要比非洲難民生存的機會多得多得多啊……


只有人類文明達到一定的高度就能實現,所有的人都被機械取代,就可實現。現在在這扯什麼公平,搬磚吧,為社會主義建設出一點力,再過個十幾代差不多了,為後代


孔多塞和阿羅告訴我們,一切公平都可操縱,一切民主都是悖論


「機會公平」幾乎無法實現,但不妨把理想中的機會公平作為一個基本的理想坐標系,用于衡量目前的社會狀況與理想值之間的差距。這種理想值對改善現有狀況有著巨大的意義。


不太可能,可以參考老羅推薦的那本《異類》。


實現必須付出的成本太高。


教育


你生兩個孩子,你能保證做到對他們兩公平公正嗎?就算再怎麼小心也會有做飯不公平的吧。又更何況如此之大的社會。


推薦閱讀:

是否沒有輿論自由就意味著沒有民主?
如何看待復旦政治學教授唐世平「『隨機(田野)』實驗方法是個死胡同」的觀點?
為何動漫愛好者很多喜歡哲學或政治學?
在現代國家形成史,德、日、俄等後進現代國家都出現過從極端民族主義思潮到極權的過程,誘發極端民族主義的社會條件與文化心理在這些國家與社會有哪些相似之處?
政治學入門讀物哪本比較好?

TAG:社會學 | 政治學 | 政治經濟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