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的邏輯需要可行性和合理性么?
題主在建築學院學習,但是最近的學習都讓題主有一個深深的疑問:好多學生作業有一種為了達到一個酷炫拽特立獨行的設計概念,而為此建立一個設計邏輯的現象。當然,有一個設計的邏輯來推演一個設計是可以讓你的設計有根據的,但是這種自己建立的設計推演邏輯就合理么?就是對的么?總有一種為了讓設計合理,而創建一個設計邏輯的感覺。各位大大怎麼看
設計邏輯 ≠ 敘述邏輯 ≠ 評價邏輯
這三個邏輯估計題主搞混了吧。
設計邏輯,或者說設計過程,本身有沒有邏輯其實並不重要。雖然有的人喜歡1+1=2這樣來做設計,但是不可否認的,有的人的設計結果就是來自於靈機一動的靈感或者本能的選擇,這部分其實並沒有邏輯可言的。能解決問題了,就是設計。至於是不是好設計,另說。敘述邏輯,目的是為了闡述你的設計,更大程度上是說服別人你的設計更好。這部分就是lz混淆的設計邏輯,有的人的設計邏輯跟敘述邏輯是重疊的,但是大部分是不重疊的。敘述邏輯僅僅是為了更好的說服別人你的方案更好,因此,如果甲方是理性的,就要編一個科學嚴謹的因果推理邏輯去說服甲方;如果甲方是感性的,就要編一個或高大上或無下限的故事去忽悠他們。很多人吐槽設計師是搞忽悠的就是在這點上,因為敘述邏輯就是為了甲方而變的,為的是把設計賣出去。同一個圓,對同學可以說這是個你愛吃的大餅;對老師說這是圓周率π的物象表達;對土豪甲方說:啊,這是花好月圓,美滿團圓... 這種無下限的忽悠,也就是lz吐槽的原因了吧。
評價邏輯,或者說是評價體系,是超脫於前兩者而去回歸場地需求進行的評價。一個專業的人士評價一個設計,本身就是從多方面去評價,而不是被敘述邏輯誤導著去評價。比如最基本的,從一開始就要看設計定位是否合理,再看功能,路線,採光,通風等等是否合理,再深入評價材料,建構,節點等等。高階點的,看每個設計步驟是不是有亮點,美不美觀,經不經濟,對場地帶來了什麼新的價值,設計表達有沒有可圈可點之處等等.. 總之,評價邏輯,跟前兩者並不一致。我覺得作為專業人士,這三個邏輯還是不要弄混的好。------------------------------------------------------------------------------------------------------------------------------------------還是想吐槽下題目{設計的邏輯需要可行性么} 這句話,第一次看還真有點看不懂.....感謝@謝竹君 邀請。問題比較大,試做片面的回答。
我的結論:因為「邏輯」與「可行性」是不同維度的東西,所以設計的邏輯跟「可行性」沒有直接聯繫。評價一位建築師是否高明、一個方案是否出色,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它是否有一套自洽的、鮮明的邏輯。
舉個簡單粗暴的栗子。一個項目國際招標,同一個甲方同一個地塊,十位頂尖大師一定會帶來十個不一樣的方案,十個方案圍繞各自的邏輯自圓其說,孰優孰劣?沒有一定的標準。相信十個方案都在不同程度上戳中了甲方的需求點,只是最後中標的一定是戳的最准最用力的那一個。
由此可知,建築師的主要的意義就在於「建立邏輯」——提出問題,以相應的邏輯解決問題。建築師的專業水準基本取決於其發現問題、以完整邏輯解決問題的能力。
回答完畢。
多句嘴:上學時「建立邏輯」能力更強的同學,工作後綜合水準更高是大概率事件。
不請自來。占坑待續
同意上面同學觀點,設計邏輯和敘述邏輯是兩回事。但是我認為不存在所謂的「判斷邏輯」,對於方案的評價是基於評價體系得來的,評價體系本身並不是絕對客觀的,很多時候談不上什麼邏輯,所以和前面兩者並不是並列關係。
先說前面兩個,設計邏輯的目的是由現狀場地條件,經過設計師的觀察,思考,最終得出解決問題的設計方案的過程,設計邏輯是一個「過程」
敘述邏輯則是通過圖紙或者其他手段來說明你的設計是什麼樣子的,你是怎樣通過分析和思考來得到這個結果的,已經這個設計是怎樣解決既定問題的。敘述邏輯是呈現的是一個結果。
這兩種邏輯的目的完全不同:一個是得到合理的解決問題設計方案;一個是試圖說明你的設計方案是合理的,最優解。
理論上來說,如果設計方案本身是成功的,那麼你的設計方案會是聯繫這兩個邏輯的關鍵點,但是事實上敘述邏輯的自圓其說要遠遠比通過設計邏輯得到一個切實合理的設計方案要容易的多。
中國人普遍很聰明,也很機智,所以很多設計師會選擇更簡單的辦法來打到自己的目的,與其花費大量的精力去思考,分析最終論證出一套合理成功的設計方案,不如隨便水個東西然後通過圖紙來自圓其說來得實在,做過設計的都知道,畫圖要比出方案容易多了,於是便出現了設計邏輯和敘述邏輯根本不搭邊的情況。並且很多時候,我們只要做到用「酷炫的圖紙」,通過「看上去完美的邏輯」,來敘述一個誰都不知道是什麼屌東西的「理念」就足以打動老師or甲方了,至於設計,除了最後的使用者,誰關心設計本身呢?反正使用者氣得罵娘的時候大家的錢早就到手了~
當然還有些時候情況並不是像上面說的那樣無恥。
無論是「設計邏輯」還是「敘述邏輯」,這裡的「邏輯」二字是名詞,都僅僅是一種「過程」,而這個過程本身並不一定合乎「邏輯」。
舉個誇張點例子,我的設計過程是這樣的:
A(我認為煤球是白色的),所以B(我把煤球放在了桌子上)。這個設計邏輯本身是客觀存在的,因為我就是這樣思考,並得出的結論,但是這個設計邏輯本身有著很嚴重的缺陷,首先命題A就是偽命題,其次由A無法推導得出B。這兩種問題在我們平時的設計邏輯中最為常見:論點錯誤過程無邏輯性。作為一個從小就生長在建築學家庭的人,我認為小的時候做設計談談邏輯互相吹吹牛還是可以的,但是現實中要想把思維理順還是有難度的,沒有深厚的功底是不行的。而且作為一個建築學的學生就要有面向未來學習的勇氣,拿著中學的或、且、非的思維基礎去談邏輯簡直就是笑話,建築是複雜的設計,最簡單的建築其功能也有多個維度,不是簡單的思維過程能表述的,起碼也得研習下各種抽象的思維方式才能整合出一套嚴謹的邏輯。—————————————————————————————————————同意樓上說的「敘述邏輯」。不過個人覺得就是忽悠。能騙一個是一個。不如我的甲方那就是牽著鼻子隨變玩弄,他不懂那就得靠我。比我強的甲方我騙不了,當然人家也不需要我的方案——比我強嘛。—————————————————————————————————————當然。所謂「邏輯」不過是西方文化的幼稚執念。人腦的連接方式是何其複雜?而我們的語言體系又是那麼稚嫩。人腦只有在處理自己不熟悉的事物的時候才會反映出這種幼稚的行為。大腦真正處理信息的內容我們是感知不到的。如果你是一個訓練有素的建築設計老手,你的設計邏輯大約80%都是抽象的。從造型到結構,從表皮到室內,從空間到實體、從經濟性到社會效應等等,所有的關聯都應該深深刻在自己的腦子裡,而不是一個一個去現用現想。如果做不到,那就是經驗不到位。如果要讓你去描述自己的抽象邏輯你該怎麼辦?必然是無法描述,因為抽象邏輯是不需要語言關聯的。但是你就是能做得比別人好看炫酷、用著舒服、省錢,那你就贏了。於是建築師就是一個需要巨量積累的職業。廣納糧,緩稱王。沒事多看書提升自己的知識程度、多體會服務對象的心理情境這樣你就可以隨變抽逼把那些知識面不如你的老闆忽悠的服服帖帖的。。。。。。
……我其實想說
好多學建築的同學都喜歡去拚命的思考,你可以用你自己的方式去走,假如你討厭那麼炫酷的方案,你看你在方案上能到極致么?
因為西學的關係,很多人一定講求因果關係,邏輯關係,而很多邏輯關係只是形式上的,不是充分必要的。這個時候最好看到,你要做的事情的核心是什麼。或者哪些是你真正在做的。不要陷入言語的陷阱。
還有一點,建築作為實體,從你的推演到後續步驟,不是能完全對接的,簡單說,想法和形態之間有條溝脫離邏輯的設計只能稱為奇思妙想,
一個關於腦洞的公眾號。病毒視頻、創意短片、趣味圖文。創意界的魑魅魍魎,腦洞的開拓者。禁止無聊。這裡的一切不一定有意義,但都是有趣的:玩也PLAYEAH
據我所知,你所說的「可行性」,是土木工程專業知識。
設計有分為應用設計與藝術設計,前者實用,後者走心。一般的商業用途的設計,都是應用設計,基本點在於實用,而好看屬於附加值,但不能厚此薄彼。
學生時代的設計,一般無法接觸到深度的實用需求,所以為炫而炫在所難免,通常也炫不到哪裡去,一般老師也就看個態度。所以這方面不用多在意。
而設計的邏輯其實很單純:這樣好用么?這樣好看么?這樣符合需求么?這樣就好了么?有沒有更好的呢?粗爆一點說,就是想人之所想,也想人之不曾想。可用性可行性當然是重要的不過還不完全,難點在於到位,這很難把握需要實際經驗支撐。過度設計和設計不足都不太好。
其他的比如闡述設計理念等屬於營銷手段和策略,學生時代這方面經驗不夠最多算忽悠。
如果你自身是一個受過教育、有邏輯的人,那麼你的「感性」的設計其實都是在潛意識裡都有著邏輯支撐,只是很微弱、難以察覺,那麼要花功夫的是找出這條潛在的邏輯,豐富它,細化它,達到銜接好理念與設計的效果。記住:存在即合理
這是培養忽悠能力的基礎。
作為一隻前行者,設計從來是沒有邏輯的,就算是有N多種分析理論數據指標表格支持的設計,甲方也不一定會接受。建築設計最大的要求就是能賺錢。儘可能的用最小的地賺最大的錢。如果涉及到政府部門的設計,呵呵,市長喜歡中原風啊!書記要求中軸對稱啊!領導就要大露台啊!邏輯········少年,多享受幾年在學校的自由的表達自己情感的設計時間吧。「邏輯」只是讓別人信服你的設計的手段,表達你的設計追求才是你的設計目的。
感覺更應該是 設計師要有發現場地超級重要問題,並能提出看起來超級好的解決方案的能力。。。而所謂的設計邏輯只是為了服務前面的。。
我在大土澳買了個公寓樓花,剛交房。其中卧室有一正面大落地窗,但是暗的只要不是正中午,大晴天,進去就看不清人臉。因為窗開向一個非常小的樓間距,然後窗上是超過兩米的懸挑。然後窗外面1米建了個1.8米高,全圍合的牆,而且所有室外材料是幾乎全黑色調的,沒有任何反射。哦,玻璃用的還是黑色加30%高反射。
手機隨便測了測,室內光線常年20lux左右。印象中國內規範有什麼地方有卧室0.75米工作檯面要求是100lux吧,你們來感受一下有多暗。
然後我寫了封郵件給那個開發商,說你的卧室太暗了,我不認。
然後,開發商讓建築師給我寫個詳細的回復。該設計師,耗時一周,給我寫了個洋洋洒洒一整頁的回復。從他們的窗地比已經達到了多少,這個房子的設計理念是什麼什麼什麼,什麼現代人啊,單身啊,隱私啊,該地區文脈啊,來解釋那些詭異的懸挑,監獄一樣的牆,和黑色調。
我就把他告了,還沒開庭,到時候看看法官認不認建築師的邏輯吧。
如果為了給自己所做出的平庸設計博彩而硬去建立一套邏輯,也許會有人因為欣賞這獨一無二的邏輯而勉強接受設計方案,但這彷彿回到應試教育的圈套中,給這道題目多點附加分,但違背了設計的宗旨:美好,創新,進步。想做設計和熱愛設計的人,請用心用自己的天馬行空去做自己認為合理,認為美好的東西,給我們的生活多一點美。(一個設計專業學習者)
推薦閱讀:
※現在國內真的比國外好么?
※蟲享|山地公園設計
※獨家教程 | 國外效果圖既視感,教你「4步」打造!
※蘇園別裁——題記 | 姑蘇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