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一寄主的生物對於生態系統來說有什麼樣的正面作用又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
比如蚊子這種生物,在很多海島上根本沒有咬人的蚊子(但是有類似的植食性物種),生態系統和附近大陸也沒有太大差別啊。
還有一些寄生單一大型哺乳動物的比如龍線蟲之類,都是其他地方沒有生態系差別也不大的物種。
首先,如何定義寄生,寄生是指一個種寄居於另一個種的體內或體表,靠寄主體液、組織或已消化物質獲得營養而生存。寄生物可分為:1、微寄生物,在寄主體內或體表繁殖。2、大寄生物,在寄主體內或表面生長,但不繁殖,也就是說該類寄生物只有部分生活史階段是在和寄主關聯的。此外,還有一些寄生物表現的特徵遊離於標準之間,如擬寄生物(如一些昆蟲在另一些昆蟲身上產卵,導致寄主死亡)。
對於寄生這種種間關係來說,寄主不會理所當然的讓寄生生物寄生,動物的免疫系統會做出反應,並且也會進行類似於清理毛髮等行為來清除寄生生物的感染。植物則會通過分泌一些化學防禦物質,進行PCD等。這就要求寄生生物要有強大的繁殖能力和發達的生殖器官,用個體數目來彌補受到的損傷,也就是說寄生生物基本上是一種R對策的生物.
個人認為,寄生關係類似於捕食關係,寄生物對寄主就類似於獵物與捕食者。寄生物會帶來感染、疾病甚至是死亡。寄生物的增多會導致寄主的死亡,使寄主數目下降,寄主數目下降又會降低寄生物傳播擴散的幾率,而反過來限制了寄生物的數目。因此,從長遠來看,寄生物對寄主的傷害越小,其後代傳播與繁殖的機會會相應增多,而如果寄生生物在寄主體內生活的過程中能為寄主提供相應幫助,對自己後代的發展也會有更好的幫助,因此,寄生關係會有逐步向互惠關係轉換的趨勢.
至於寄主,自然應該是潛在的寄主越多越好,單一寄主帶來的風險我認為有:1、如果單一寄主受環境等因素的影響突然消失,寄生物也必定受到波動。2、寄生單一寄主,寄主很容易對寄生物進行抵抗,有可能不斷產生新的抵抗機制,隨著世代數的增加,寄主對寄生物的免疫力會越來越強,會使寄生物的存活越來越難。由此,單一寄生物的出現,也許並不是刻意而為,不過是概率比較小的巧合,也許出現這種現象的環境條件是比較封閉的環境中,類似於小島,很少出現外部環境來的物種交流,在有限的物種中,對於該寄生物,只有一種適合其寄生的生物,而該地環境又比較穩地,所以就使得這一寄生關係得以留存,而該寄生生物與寄主之間也必定存在類似於捕食者和獵物之前的動態平衡的關係。也有一種可能,就是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寄主與寄生物之間已經演變為了專一的互利共生的關係,兩者需要相互支撐才能夠生存下去,菌根真菌和植物之間的互惠關係便是一個很好地例子。
最後,關於對生態系統的作用,我覺得,這一關係的存在也許對生態系統有正面作用,就如菌根真菌和植物之間的互利共生,植物是生態系統中重要的角色,可以說是類似於經濟基礎的作用,促進植物的繁榮,明顯是很好的;寄生關係也可能對生態系統是有害的,如果寄主是群中的建群種或關鍵種,而寄生物又是會導致寄主大量死亡的,雖然寄主和寄生物之間會存在類似於動態平衡的關係,但一旦寄主死亡數量超過閾值,也許該群落的崩潰就無法挽回了,但這種非常不好的正反饋應該發生的概率不會很大,畢竟生態系統是一個經過長期動態變化達到平衡狀態的系統;但寄生關係也可能是冗餘的,對於一個龐大複雜的生態系統來說,無論是寄主還是寄生物,不過都是過客,就算他們都消失了,也不會對生態系統帶來任何影響,他們到頭來也許也不過是碰巧出現了,而又碰巧還沒有消失罷了。
附張蛔蟲切片
AM fungi這個題目沒看明白,你是說特化的單一寄主性的寄生動物,對寄主及其棲息地構成的生態環境扮演了什麼角色嗎?
首先,你要明確一下寄生的類型,是生理性寄生還是社會性寄生。
兩類中都各有更細的分類生理性寄生可分出體內寄生,體表寄生,終生性寄生,還有多循環寄生,社會性寄生中還可以分出營養寄生,客居寄生,還有鳥類的孵化寄生,膜翅目若干昆蟲的奴役性寄生,等等在生態學意義上,可以把【寄生】理解成一種特殊的【捕食】。
套用特化的狹食性掠食者-獵物的覓食行為模型,來推導單一寄主的寄生蟲-寄主模型。1.餵養捕食者,完成食物鏈循環。
2.傳播疾病,幫助各種微生物完成生活史。這都是正面作用。不要總以人類的角度去考慮好壞。------------------------------------------------------------///發現題目改了…生態系統這麼宏觀的概念,請不要以一個物種的角度去理解。沒有什麼角色不角色的,就像少了一個人對全人類的影響一樣。還有負面正面的作用,也是人為評價,存在即合理,不要想太多。不合理的會滅亡的。生態系統是針對人類而言的概念,對於地球上的大部分生物及地球本身而言,人類同樣是不帶來任何益處的害蟲。提問被修改了,我覺得題主的問題在於以人類視角過於糾結萬物的意義,對於宇宙來說,人類又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呢。因為實在太過渺小以至於什麼角色都不扮演,就單純扮演自己而已。存在的即是合乎理性邏輯,滅絕了也依然合乎理性邏輯,即便生態系統的重要部分缺失了,依然會自我調節再次完成閉環。偶爾運氣不好全滅掉之後,也沒啥意義。
謝邀,然而知乎第一次受邀居然是我完全搞不懂的東西。。。只能說抱歉了。。。
謝 @芝士喵 邀。表示贊同 @dolphin G ,他回答此問題的思路是正確的。一、問題主幹提取問題可以簡化為——種間關係如何影響生態系統?二、定義與闡釋生態系統:簡單說來是一定區域內生物與生物、環境(生物、非生物)關係的集合。有點抽象,但是其表明:種間關係和生態系統不是一個層次上的概念。可以認為生態系統包含了各式各樣的種間關係。三、正面回答問題
- 增加了物種多樣性、遺傳物質多樣性,這是生態系統未來不可估計的資源;
- 佔據一定的生態位空間,增加了生態系統生物量,增加了生態系統物質能量循環鏈長度,提高生態系統物質和能量利用率;
- 其將寄主佔據,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寄主被別的寄生生物入侵可能性,促進了寄主的進化,促進生態系統的演替;
- 或者落井下石共同毀滅助寄主更快地淘汰,讓出寄主原來佔有的生態位,給別的物種繁榮的機會,促進生態系統更新。
3、4也就是說,生態系統自我進化,自適應,自調整。2種種間關係對於生態系統乃九牛一毛,種間關係的正面效應或負面效應生態系統可以接受、忽略、抹平影響。
2016/01/07占坑,改日補充。蚊子是地球保護者,為了清除地球最大害蟲——人類而生。吸幹人類血,重塑生態圈!非人類生物共和國萬歲,世界非人類生物大團結萬歲!
謝邀 /抱拳
一、單一寄主的生物對於生態系統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起到了什麼樣的正面作用?
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蚊子以消費者的角色存在。
起到的正面作用,籠統來說就是調節生態平衡:
1. 調節生物數量的平衡
2. 提高生物質量
就像狼與鹿的關係:狼吃掉鹿,鹿才不會過度繁殖,把草吃完;狼吃掉的通常是老弱病殘,體質強壯的鹿的基因得以延續。
蚊子等一些單一寄主生物,在作為消費者的同時傳播著傳染病,如瘧疾,通過這種方法減少生物數量,避免過度繁殖;蜘蛛,蝙蝠的存在也會限制蚊子的過度增長。
當然,蚊子並不是唯一調節要素,就像老虎也可以吃鹿,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保證了生態系統強大的調節能力,所以我們還能存在。
以上都不考慮人的因素,因為人類實在是太強大了…..
二、
「比如蚊子這種生物,在很多海島上根本沒有咬人的蚊子(但是有類似的植食性物種),生態系統和附近大陸也沒有太大差別啊。」
對於海島上蚊子咬人的問題:
首先,海島上沒有咬人的蚊子,可能就不存在蚊子,因為沒有合適的生存條件,蚊喜歡把卵產在清水中,如果海島上沒有水坑就不能繁殖了,更不用說海島的氣候系統因素了。
然後,雄蚊是植食性的,不吸血。雌蚊在交配後必須吸血,這樣卵才能發育成熟。
海島和大陸的生態系統的差異是存在的,海洋的水的因素會產生很大影響,如:海島的降雨量一般會大於陸地的;海島陸地面積小,水陸熱力性質差異也會顯著一些。
現在就想到這麼些
必有紕漏之處,多多指教 /抱拳
謝 @芝士喵 邀。表示贊同@嚴令斌的回答,在生態系統中的有自己的特定生態位,作為食物鏈里的一員,雖然是單一寄主,但捕食者並非單一,一種寄生者缺失會有其他種的寄生者出現補充生態位的空缺。
題主問題的題目和內容似乎並不相符:題目問的是單一寄生物種對生態系統的正面作用,而內容則是問的為什麼會在一些獨特生境中,存在一些特有寄生物種。對於前者,我個人認為這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其存在必然適應當地獨特的生態環境,但不代表一定對其生存的生態系統有某種意義。就像某些人的存在,不一定對社會有意義,但還是存在。對於後者,可能與地理隔離有關,具體的原因可能需要專門的進化生物學相關人員才能解釋。
對「維持生態圈的現狀」有幫助,因為沒了它生態圈就不是「現狀」了。但你要說沒了它整個地球生物界就崩潰了走進湮滅了那就未必,我們熟悉的現存物種有相當一部分其實起源迄今也就幾十幾百萬年,什麼概念啊,相當於幾個小時啊。歷史上的災變突發性短期內毀掉分布廣泛物種的例子也屢見不鮮,現在的地球也並不缺少生物,生物體系太堅強了,少掉誰都能繼續轉,雖然可能因為連鎖反應,台上轉的演員整批換掉了。
我們強調保護現狀,是因為這個體系太複雜,一旦改變,結果不可預測,而我們對現狀已經適應得很好了,要改去適應新常態有付出巨大成本的風險,所謂if it ain"t broke don"t fix it。蚊子統治地球,人類只是他們的食物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