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網上會有那麼多心靈雞湯式的文章?這些都是誰寫的?為什麼他們又有這麼豐富的經驗?


感覺是大坑~ 我想說的東西終於碰到思路對應的問題了。題主么么噠。

首先說一下我對心靈雞湯的定義。是那種初讀上去文筆還不錯,似乎言之有物;但實際上邏輯破碎,對人們的日常生活沒什麼真正幫助的文章。分號前面的內容,我認為是文筆,或者說形式;分號後面的內容,我認為是道理,或者說邏輯。答案的中心思想是:我們的語文教學中對文學的重視往往超過對邏輯的重視,造成大家缺乏獨立思考的意識和能力,從而導致雞湯文學的盛行。

一進學校,我們就開始學習比喻、擬人、排比等等修辭手法,認識動作描寫,神態描寫,語言描寫,環境描寫……這些其實都屬於文學的範疇,我們想都沒想就用在了作文里,因為加入這些元素讓文章更生動具體。實際上更進一步,是為了讓文章的說服力更強。舉一些例子:小學生們仿寫的段落可能是描寫母親操勞的面容,寫得越操勞越好,無他,但實際上在以後的生活中,你會用到這個段落來寫文章歌頌母愛的偉大,或者批評獨生子女的自私;小時候抄寫關於花和美景的好詞好句,以後可以用來寫關於自然保護的文章,也可以用在言情小說里;剛認識排比句的時候覺得很宏偉讀起來很爽快,後來在生活中會發現演講家特別喜歡用排比句來增強氣勢,顯得自己的話有道理。

簡單概括就是:我們寫任何文章都是為了告訴別人道理,提出自己的價值觀,像我在知乎寫一個答案也是;而為了更妙地更好地包裝我們的思想,我們必須藉助於文學手段。淺顯如同使用寓言故事讓人更容易接受一個道理,深刻有如讀完晦澀的小說恍然明白作者的價值觀。缺少了文學的載體,空空地說一句道理,就算有理也無法流傳地廣,無法讓更多人相信。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我的思想不是很有思想,我的道理不是很有道理,那我是不是也可以用文學的手段,來掩蓋它?

答案是YES。

好比你和人理論的時候,明明你很有道理,但是對方說的每一句話都勢在必得的樣子,偶爾會胸有成竹地丟下一句「你懂什麼」來反駁你(此招長輩使用頗多)。實際上「你懂什麼」這句話真的什麼都沒說,甚至也很沒道理,但是外人看見這樣一個場面,心裡總會想那個更有氣勢的一方應該更有道理吧。這就是所謂包裝,所謂形式的力量。凶過頭別人就不敢欺負你了,哪怕你自己知道自己沒什麼後盾;文字寫得漂亮,大家也都會覺得「啊,這寫的應該有些道理吧」。

我經常在學校的作文中對此有所感悟。很多優秀的範文,我發自內心地覺得文筆真的不錯,但是說實在的並不覺得其中有什麼道理可言。有一種類型的例子我記憶深刻,就是全文文筆優美地提出了一個觀點(認真地提出,不帶諷刺的),打比方是「理想要適時對生活妥協」,但是偏偏結尾最後一句說:「不過,也或許不是吧。」 全文完。 好的,經常有人覺得這樣的文章餘韻悠長,引人深思……不過,這真的有道理嘛喂。

如果寫過國外essay這種類型的文章的同學,應該更有體會,因為我就是這麼體會過來的。對於初學者來說essay很死板,三段論,每段第一句話是論點,後面舉例子證明,全文三個論點來支撐文章的觀點。是很死,但是邏輯也就分分明明。這樣的文章,結尾如果再拖一句:啊,反面的觀點也或許未嘗不可呀~ 一定會死的很慘。提出兩面性是可以,但是提出了就要討論,不討論就來這麼一句是想幹什麼呢。文以載道,如果像剛才提到的範文那樣,我無論如何是不明白作者到底覺得理想要妥協呢還是不要妥協呢?

文章要引起人的思考不假,不過那是因為文章的考慮程度比大部分人更加深,所以能引起廣泛的思考和討論。甚至死板的三段論essay,寫得好的人也不用這麼死扣模板,但是邏輯是一定要存在的。我個人認為,從小過多地灌輸文學寫作技巧,加之判卷的時候老師時間不多,導致文筆好的文章更受青睞,這種教育和風氣讓大部分人在學會認真地構建文章邏輯之前就開始拚命背好詞好句,寫一些看上去很美但其實沒什麼內容的文章。其中包含看起來有道理實際上沒道理的心靈雞湯。(噢我終於又扣題了)

但我此刻又要引申了開去。我想大家一定見過這樣一種微博:九張圖片,美美噠,上面配文字,很小清新噠。不過這些文字,有時候有意義有時候也挺沒意思的。尤其是一些古風的文字,經常看起來有意思實際上沒啥意思。大家移步這個問題就夠了,我覺得 @鳳紅邪 分析地很棒:現在網路上流行的一些古風句子,在古代會不會狗屁不通? - 文學

我覺得這種東西吧和心靈雞湯是一個病,只不過雞湯可能著重在勵志什麼的。理論上所有詞不達意的東西我都覺得很雞湯。

好了終於開始論證獨立思考這塊兒了!碼字好累TAT 都看到這裡了給個贊吧~

最近《何以笙蕭默》很火,所以將就不將就的句子也很火。但是啊,我最近一個朋友髮狀態寫到:你是不將就了,但是對對方來說就是將就了啊。噢,我讀了感覺還挺打擊人的。不過道理仍然是有的。

不過好多人是不是想起了念念不忘的前男友然後覺得自己正在不肯將就的途中?……

申明一下,現在開始講的就是自己獨立思考的問題了,完全沒有從文學角度說《何以》怎樣。以後舉到的例子也都是。

這幾天爆出來陳赫竟然離婚了!噢,結婚了時候被他刷屏,離婚的時候還是刷屏。我另一個機智的朋友髮狀態說:馬上又會有一大波女生說自己再也不相信愛情了: ) 他說的好有道理因為今天早上我就看見兩個了。

這樣的例子太多了吧~ 很好找的。我知道很多人就是跟風說一下好玩,表達一下可惜,但是請相信在你們之中真的有人會為了別人家的戀愛分手而動搖自己的三觀。

說真的,正是這樣的人才會被雞湯洗腦呀。沒有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所以書上說什麼就是什麼。說努力就會有回報,OK,也不管路子對不對就一股腦努力了;說沿途看看風景吧,OK,明明事情還很忙卻慢下手腳了;說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陶冶性情吧,OK,西藏了……啊,誰曾告訴你登山時腳邊的風景會美過山頂上的盛景,誰曾告訴你不加安排就走的旅行是值得提倡的而不是顯得人沒腦力好衝動。如果有幸被人提醒,比如看了這段話然後覺得有道理,這些人就被拉回來了。可是獨立思考的習慣沒養成,下次再看到雞湯書上的一個新的觀點,又會去立刻相信。想到這裡,不覺得悲哀嗎。

甚至追求終點的風景和欣賞沿途的風景兩者並無對錯,可能雞湯傾向於說後者罷了,因為走不到終點的人比較多嘛,受眾群體大~ 如果一個人能清楚辨明這兩點,我認為他看心靈雞湯也只是因為他在看其中一面的說法罷了,雞湯對他毫無作用。

由於對文學技巧的重視,當人們看見溫柔精巧的語言,就傾向於相信她在講述有意義的事情。於是她背後的邏輯,鮮有人去獨立思考過後進行分析。這不僅僅局限在雞湯文,詞不達意空有美好外表的東西,都是這樣的。雞湯文被大量批判,人們有了警惕,而剩下的很多東西,仍然需要明眼人慢慢去破除。


題主能否貼幾個文章的鏈接作為例子?

以下文字內容,針對的是帶有個人經歷的那一類文章。

——————————————————

你的人生經歷可能在別人的眼裡都是雞湯,因為讀者沒有付諸實踐。

我這麼說可能有些不好理解。

當你經歷過一些事情之後,你會對一些事情產生一些思考,於是就想寫下來,並發表在網上,就產生了這些文字。

舉個例子。某個高考狀元根據媒體的請求,實事求是地寫下了他的經歷,並寫下了自己的感悟與想法。但是,這對讀者來說,雖然有實際指導意義,但在多數情況下只能是三分鐘熱度,因為,他是他,你是你。於是,類似於這樣的文字,會被一些人看作是「心靈雞湯」。

韓寒說過的那句台詞——「聽過很多道理,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就闡述了一個事實:別人的經驗與感悟,在你的身上起不到任何作用。

因此我覺得,這類文章本身沒有錯,而是讀者如何對待這類文章的問題出錯了。

如果你把這類文章當成故事來看,這就是一個文學故事。

如果你看了這類文章,並有所思考與收穫的話,將會給你帶來一個全新的思考視角。

如果你把這類文章當成方法論來看,這就有害了。

以上文字,只是我的想法罷了,可能會存在理解偏差或表達不清的地方。至於你們認為是分析還是雞湯,請君自便。


▼ 長久以來,我們被動的被愚人的宗教、道德、教育、雞血勵志心靈雞湯正能量潛規則洗腦成功強女干。

▼ 或主動的和宗教、道德、教育、雞血勵志心靈雞湯正能量洗腦成功後與其通女干交媾野合雲雨並很樂觀的自以為得到了高潮而心曠神怡神清氣爽。

▼ 我們不以為恥的反覆污辱我們自己。

▼ 我們給原本純潔的自己戴了太多的綠色帽子。

▼ 但願上帝保佑我們的暫時和永遠的不會被光天化日的太陽照到屁股。

▼ 原創手打,謝絕反評,歡迎轉發,功德無量。

▼ 阿門!哈哈哈哈哈!


我回答不了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喜歡雞湯這個問題,我只能回答為什麼網上會有那麼多雞湯以及誰寫的問題。

歸根結底兩個字「營銷」!

做微信的大概都會有這種體會,雞湯文特別容易被閱讀轉發點贊,於是為了推廣和營銷,為了KPI好看,大家拚命燉雞湯,互相抄雞湯,或者直接複製雞湯。不僅僅是微信微博,出版社也在不遺餘力燉雞湯,因為雞湯書好銷,書店樂意鋪。

至於誰寫的,那是千千萬萬無名寫手、文案、編輯,哪怕是打著某名人旗號的雞湯,十有八九也是槍手的手筆。這些無名寫手大多是靠文字混口飯吃的普通人,為了KPI挖空心思、東拼西湊。而在燉著雞湯的他們,多半是深深地厭惡著雞湯的,很少有以燉雞湯為榮的。

對了,現在是反雞湯更流行,其實就是雞湯的變種,萬變不離其宗。


高中議論文寫多了!


一種是米帝找槍手寫出來,破壞我社會主義和諧的。

一種是大齡剩女寫出來禍害,心智未熟的小姑娘的。


雞湯窮三代,勵志毀一生。

但是沒辦法啊,社會需要和諧,需要穩定,需要大家都相信一切生活都是美好的。你找個不賺錢的事你看有沒有那麼多人去做?

既然如此,為什麼非要追問經驗哪來的?作者是誰?心靈雞湯就要這口能暖我就喝,不能暖我就路過。。。。何必呢尋因問果???

不過真心的雞湯窮三代,勵志毀一生。成功不可能複製,少做白日夢,踏踏實實做人。


推薦閱讀:

你可以說謊,但你不能把我當傻子
耶魯校長認為教育最重要的目標,是要培養學生的這項能力
湘潭自殺母親:言說者和失語者所面對的不同世界
「冒名頂替綜合症」:總是自我懷疑,搖擺不定,是你嗎?

TAG:互聯網 | 社交網路 | 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