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和段的區別是什麼?在排版軟體中如何分段?

使用 AI 排版,怎樣進行分段操作?怎樣把幾行文字轉化為幾段文字?

文字是使用文字工具直接複製粘貼的。


「行」是外觀表現,而「段」是語義邏輯。

------

2015-1-10 更新:

但是設置段前距時和行距一樣了

——針對提問者在評論中提到的這點,補充一下行距、段前距、段後距的關係。

如圖,字型大小大小是 12 pt, 行高是16 pt. 紅色和綠色的四段文字分別賦予了兩種段落樣式——前者段前距為 0,段後距為 10 pt;後者段前距為 10 pt,段後距為0。在這幅圖中,段和行的區別,應該是很容易能看出來了吧。

在排版當中,比起行距,行高 (Line height 或 leading) 是一個更為常用的概念。行高界定了每一行文字佔有的總高度,真正反映了一段文字豎向的視覺節奏如何——而行距,僅能描述文字之間的「白」。行高 = 字型大小大小 + 行距。附圖的右半部分闡明了這一關係——每一行黑色條的高度等於字型大小大小,而黑色條之間的白色間距為行距。

而段後距和段前距之和,構成了段距。為文欄位落之間插入段距,是區分段落的一種方式,但並非唯一的方式。像是大陸出版書籍中常見的,段首縮進兩個漢字寬度(「段前空兩格」)、而段間完全不插入段距,也是常見的方法。是否有段距並不是區分行與段的準繩,段距的有無、多寡,完全取決於你如何設置段落樣式。

至於為何區分段前距和段後距,則是為了更精確地調控排版效果。比如下圖的段落間標題,應當分別設置段前距和段後距來調控其與上、下文段的間距。

所以,段前(後)距與行距不是一回事,與行高也不是一回事。會產生這樣的疑問,恐怕還是對行、段這兩個概念沒有理解好。如我最初的答案提到,「行」是外觀表現,而「段」是語義邏輯。

區分段落,是行文必須的要求。文字在概念上應當是流動的,在多數情況下不應該使用「行」去限制(當然,詩歌等特殊的文學形式則另當別論了)其視覺表現。而一個段落的文字會有多少行,和這段文字的長度、以及這段文字的容器大小有關。一段文字,有可能會在一行內寫完,也有可能折行。甚至,在一行中存在多個段落也是有可能的,只要使用某種方式來在行內標記段落的區分——在歷史上就有過這樣的分段方式。[1]

回車 = 換行這個觀念,很容易讓人將文字的視覺樣式和語義混為一談。無論是使用 Word 之類的軟體進行文字處理,還是使用 InDesign 和 Illustrator 這樣的軟體來進行排版,按下回車,就是告訴軟體,你要在這裡另起一個段落。而一段文字應該如何折行,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下,應當交給軟體根據文本容器的寬度來判斷。除非你有特殊的樣式要求,否則不應自己換行——而且,此時應當使用「軟回車」,這樣,新起的行與上面的行仍屬於同一段落。最後,順便提一下修改後的問題——

AI排版中怎樣分段?怎樣把幾行文字轉化為段落文字?

如上面提到,在 AI 中分段,直接使用回車鍵就可。而一段純文本文字如果分了行,那麼粘貼至 AI 里的時候,軟體就已經自動將換行視作段落區分了。

------

[1] Type is Beautiful - Jan Tschichold 關於段首縮進的講義


在排版軟體中,「行」和「段」的區別通常是行尾的控制符不同(分行符 / 分段符)。

Illustrator 中,在文字輸入狀態下直接敲擊 Return(回車),可進行分段;換行但不分段的快捷操作是敲擊 Shift + Return(常稱「軟回車」)。

另,與 Photoshop 類似地,Illustrator 的默認文字工具,輸入的是「點狀文字 / 點文字」(point type)。在「文字」(Type)菜單中,提供有「點狀文字」和「區域文字」(area type / paragraph type)之間的轉換操作。


題主已經基本告別自行車了


看詩人咋想的


行和段,是指日語的語音拼合表,段是母音,即ア(あ),イ(い),ウ(う),エ(え),オ(お),日語一共五個主母音,且長短音是純粹的長短之別,而非音位之別,所以日語母音也就是五個因素,在假名中合稱五段。

行是指輔音,即 カ(か),サ(さ),タ(た),ナ(な),ハ(は),マ(ま),ヤ(や),ラ(ら),ワ(わ)加上拔音ン(ん),一共十個輔音合稱為十行,和母音一起統稱為五段十行。

我不是沒看清問題,但我就想這麼回答,別問我為什麼,任性?不,我是紅領巾。


推薦閱讀:

「視覺補正」是什麼?
我這一張ppt做的好糟糕,怎麼修改?
Word基本功訓練
版式設計的「個性」體驗,視覺語言如何刺激你的感官?

TAG:設計 | 排版 | 字體排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