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量子力學的角度看,人類會不會自身並沒有意識?

題主學物理的,對生物不是很了解。想問一下,我下面的邏輯與神經科學某些已知結果有沒有矛盾?

假設可以用一個哈密頓量H0來描述人類的神經系統,求解對應的薛定諤方程,就可以將人類的意識態用其本徵態的疊加表示,而思考的過程就是意識態在神經系統和外界微擾耦合下的時間演化,思想的表達就是將人類的意識態用特定的測量算符(語言,行為)測量後的測量值。人類意識的複雜性只是神經系統的哈密頓量過於複雜的結果。所以人類並沒有意識。


我帶的一個研究生,一天跑來和我探討如何將混沌理論和遺傳演算法結合優化管網設計。

我問他蒙特卡洛模擬在matlab中如何實現。他告訴我沒聽過蒙特卡洛模擬也沒用過matlab,最後,我把他罵了一通,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請問提問者,您對量子力學研究有多深,邏輯與神經科學呢?如果沒有,多喝點開水,注意休息,過幾天病就好了。


有篇老早的論文,叫《more is different》,說的是不同尺度下有不同的規律,妄圖用底層規律完全解釋所有高層現象是徒勞。

意識明顯只出現在人類這一尺度,用量子力學去解釋它,就和從電動力學的角度解釋現代計算機運作規律一樣,理論上好像可以,實際上並不可能。


首先,意識是個文科概念,這個概念的特點就是隨著環境和場合所指代的東西可能是不一樣的。所以我不知道你這裡說的意識到底指的是什麼。就我個人認為,意識其實是一種模型,用肉做的模型。

人的頭腦里的思想也罷,意識也罷,每當你產生一個想法或者意識的時候必然對應你腦中的一些物質會發生變化。腦子其實是一個建模機器,所謂的想法和意識就是腦子的物質針對這個世界所建造的不同模型。他的本質與你平時建造的數學模型或者木頭做的模型本質沒有區別,唯一的區別是做模型的材質不一樣,腦子裡的模型是用肉做的,而且能發生各種物理和化學反應。

然後你提到量子力學解釋腦子裡的物質變化,量子力學是解釋微小粒子運動情況的,在極限情況下也可以推廣到經典情況,與經典力學是一致的。所以你一定要用量子力學解釋意識的形成,肯定是可以的。

但大腦中的意識的產生帶來的物質變化的量級其實是在宏觀的量級的,意識的產生需要很多細胞的參與,細胞本身就已經處於宏觀的量級了,很多細胞的參與就顯得更宏觀了,最微觀也就是分子水平,我猜測經典力學加點化學基本就可以完全解釋大腦的意識活動了。

模型的效率由什麼決定,以計算機為例,

用晶體管開關作為0和1,然後建造計算機,模擬世界,這是一個例子。

用電子的基態和激發態作為0和1,然後建造計算機模擬世界,這是另一個例子。

很明顯第二個例子在構造模型的時候用到的物質質量更少,體積更小。

如果人腦是一台計算機,這台計算機的計算單元是神經元細胞這個量級。而如果有量子計算機,其計算單元能達到量子級別,其構建模型的效率一定比人腦強。如果人類科技大發展,把生命建立在這種量級的程度上,這時候用量子力學解釋比較靠譜。

從模型建立的角度來說,我認為人其實無法完全認知世界的,我們目前所建立的模型是這個世界不完全映射,你想完全認知整個世界,必須建立整個世界的模型,而最完全的模型其實必然就和他所要模擬的世界完全一樣。除非宇宙的物質完全分成兩份,宇宙的一半是大腦,一半是世界,這時候可以完全認知,但這其實就是兩個宇宙。所以沒什麼東西能夠完全掌握宇宙,除了宇宙本身。

從這種角度上說,宇宙本身也是有意識的,物理規律就是宇宙的意識,春秋冬夏,花開花謝,日出日落,多麼有規律,星球運行,周而復返,多像人的植物性神經,也可以理解為星球量級的計算機。

所以人的意識是什麼,就是宇宙意識的一部分,就像大海泛起的漣漪,起了個名字叫浪花,說到底都是水。

意識就是信息流,信息流的載體可以是腦子,可以是星球,可以是電子,可以是電腦硬碟,所以你想解讀哪種量級的意識,就用哪種量級的物理規律。

最後提點建議,少扯量子力學,多讀點書,量子力學的概念都被用爛了,別啥都想往量子力學套。


根據馬哲 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反作用於物質,否定物質的唯心主義與否定意識的機械論都是錯誤的。

所以可證明 人類存在意識。

我說完了 誰支持 誰反對



是的,我認為人類只具有自我意識並沒有自由意志,也即是人類的意識是受控受限制的,有既定的軌跡去運行的,一如火車。


你錯了。你周圍的一切乃至宇宙都有可能只是個幻覺,也許是惡魔的迷惑或是駭客帝國中的電腦給你大腦輸入的信號罷了。因為我們所感知的外界一切都是靠大腦接收到的信號~~而我們唯一可以確定無疑的就是我們具有意識。我在思考本身是我唯一確定的真實存在!!!正如笛卡爾所說「我思故我在」。


這個是不需要量子力學就可以得出的結論。

只要承認物質第一性,那麼意識就是物質運動的結果,我們的自我不過是一種感覺。

但是把這種感覺叫做意識也是沒錯的。這只是定義的問題。

恭喜你,可以去看哲學書了。


人有三部分,心智意識系統,物質身體和你的存有/生命本質精華。心智意識有不同層面,意識,潛意識,無意識,量子意識等等。

想了解詳細探索意識、生命的真相,歡迎訪問http://desteni.org和http://eqafe.com,你要的和你想不到的答案都在這裡。


看了題主的問題,以及評論。有些想法,覺得不要把物理學與生物學硬攪在一起,沒有針對性,只是想到很多其他現象。

當前,有很多人,甚至是什麼什麼院的,什麼什麼大學的,知名人士,經常把量子理論與佛學搞在一起互相解讀,把生命科學情感意識與量子理論混為一談,真是反感的很。

首先,作為相對完整的認知體系,佛學,量子論都是相對完善,能夠自洽的。任何隨意的生搬硬套的對比解讀,都是極端的不尊重,至少是不負責任的。知識的作用是啟迪,濫用知識形同作惡。

其次,物理學與生物學,意識情感等有著很大不同。那就是,我們所處的宇宙時空,目前看來,還是趨向于于可以用統一的理論解釋的,時間也是單向性的。因而,物理學較為適合深度研究,越深越接近本源。但是,情感,意識,是個手提箱式辭彙,在不同的情況下代表不同的含義,採用一個完美的統一理論去解讀,往往是徒勞的。而情感和意識,可以細化為很多細小的思維過程(參見《情感機器》)。對它們的研究,更適合於廣度探索,適合細分。需要用各種方法研究情感與意識中不同的成分,不同的過程。

第三,談談當前比較流行,所謂的「跨界」。人類解決問題,通常會在記憶庫中搜索相應的常識,基於投資原則(The Investment Principle),用最簡單省力的拼湊組合方法來獲取新的功能。就像當年,萊特兄弟把摩托車發動機,木板風箏,風扇,傳動機構這些簡單現成的概念拼湊出了世界上第一架飛機。這種跨界思想,往往在解決問題初起時,很奏效因為成本低廉實現容易。

但是,就像計算機程序開發,我們總喜歡對原來的修修補補,或者額外添加一些小補丁,但到最後,軟體往往不堪使用,我們不得不另起爐灶。

對於跨體系的知識,我們習慣於簡單的「拿來主義」,臨時的解決當下問題,看似懂了,其實,隨著對這種廉價方式的依賴,我們會喪失自己的思考與創新。萊特發明的飛機,如果沒有深入的空氣動力理論,流體力學,航空電子,發動機,結構╱材料力學的深入發展,就不會有今天的現代航空。長遠的抄襲或簡單拼湊,就不會有長遠的突破。

所以,認真對待每個領域,即使跨界,也不要長時間留於表面的拼湊和對比。


題主不用糾結了,不久的將來人類就會用量子計算機去模擬人腦的量子態結構製造AI,到那個時候如果這個AI存在意識,就說明意識可以用量子力學解釋了,但那樣我估計人類紀元也快完蛋了,那種大腦的計算思考速度甩人腦幾十條街,對於基本物理的研究將更加透徹,說不定可以發現高於量子物理學的下一個層次的規則,再進行自我升級。這些都是我編的,哈哈哈哈哈哈,嗝~


世上的一切到一定尺度都是量子


量子糾纏和量子相干形成DNA的雙螺旋結構,同時也是構建脈衝神經網路的基礎結構。意識是量子多體系統的衍生表達。想知道人類面對AI為什麼哭泣?因為AI和人類同為數字生命。


有一個研究方向叫量子認知,給你個科普性的論文讀讀《The Potential of Using Quantum Theory to Build Models of Cognition》,還有就是目前的量子模型只是用到量子力學中的數學邏輯框架,比如在自然語言處理中A Quantum-Theoretic Approach to Distributional Semantics,最後就是物理學家其實也關注認知的量子效應,比如思考的時候神經與神經之間存在糾纏的情況,具體論文沒記下來,有時間補上。


別瞎研究意識的起源和本質,會瘋的。


神經是宏觀的東西 態是微觀的東西 回到了薛定諤貓


正如其他答主所說的,這是一個哲學問題。

我們可以試圖復刻一個大腦(哪怕原先的大腦在復刻時候被摧毀掉也沒關係),那這個大腦所產生的活動究竟算是一個單純的物理反應呢,還是一個意識活動呢?

或者再退一步,這次我們逐漸用一些替代品去替代一部分的神經,在這過程中我們不斷的對系統進行衡量,那這時候在這逐漸的變化的情況下,我們認為他的意識會怎樣呢?

這樣就可以逐漸退化到電腦了。

當然我現在也還沒回答問題……只是意識這東西吧,很難說清楚……從一隻貓到某個不定指的人到你到我,我認為這個對象有意識的可能性越來越高,而到了「我」則是確信自己具有意識的。可是事情不是那麼簡單的,我沒有任何決定性證據能讓我確信我面前的「你」能有意識而不是複雜的計算機而已……所以實際上我認為這兩者(意識演化和高度複雜的某個系統的演化)在外人看很多時候是根本沒有區別的……當然在自己看也可能是meta了一下或者就是創造個單詞「我」用來表達第一人稱的事情或者其他的什麼造成的假象……就像自由也可能只是「自由感」嘛。按量子力學,我們也只是隨機(符合概率分布)而不是任意(可以不按概率分布)嘛。(跑題了)

換句話說,這個問題在不同語義環境下有不同的答案嘛。我傾向於意識是對於某些物理過程的描述(雖然我們並不知道那物理過程是什麼順便我不喜歡衍生論),這樣至少給我們了以後我們能搞清楚這件事情的希望,可實際上╮( ̄▽ ̄)╭你怎麼知道你是人而別人就是呢╮( ̄▽ ̄)╭

(好像又跑題了……まいっか)


那就看你怎麼定義意識了,哲學的定義好像是否認量子,否認最小單元,那就是人有沒有意識和物質沒有決定性關係,嗯,這話不好說,反正就是扯意識是人獨有的,反正就是扯不出來根本原因

個人認同所謂意識是應激反應的集合,受到外界刺激→做出反應,這樣來說即是作為最小單位的神經元和量子理論近似

抱歉,對量子力學只有很簡單的理解,在地鐵上手機的倉促作答


謝邀,我沒有那麼多複雜的學問,我覺得意識從來就不是三維空間有的東西,他應該來自於更高維的空間,或許那裡有無數的意識能量場,而我們人類的意識,只不過是這能量場中的一絲碎片,與其連接,但我們身處三維空間,由肉體凡胎中吸取的能力所供養,而我們的意識確實與三維空間的交互產生了很多感覺,這種感覺在高位空間是沒有的,他們需要什麼?他們需要這些感覺,這些感覺在促進他們的生長。


意識是一種功能。神經系統是這個功能的物質支撐。

你將物質的存在做了一番分析,發現找不到功能的物質存在。

這樣來批判功能本身的存在,這個邏輯是有問題的。

儘管披上了科學的外衣,似乎很高深。但是本質是簡單的。

漢代思想家王充早就犀利的指出,意識與物質的關係是鋒利與刀刃的關係。

所以要明確:你說的沒有意識,是指功能的存在還是物質的存在?

如果混為一談就會攪亂思路。


問題是你怎麼定義意識呢。你把神經系統比喻特別複雜的H,可是你能控制自己想什麼呀,思考過程是H,「控制」思考路徑那是控制H,可是這份自己能夠操控H的行為難道就不是意識么?


時間都沒人搞得懂,卻有無數人對意識大放厥詞。

稍微用一下你學了十幾年的「邏輯」及「物理」,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1、世上若無電磁波這種東西,任你用電流搗弄,能像神一樣「創造」出電磁波來嗎?

2、同理,世上若無意識這種東西,任你用神經網路模擬,能像神一樣在一堆神經中「創造」出 意識來嗎

3、宇宙大爆炸時,宇宙中沒有生命,所以宇宙中毫無意識存在。幾十億年後,一些分子偶然組成蛋白質,再組成細胞,再組成生命,就這些蛋白質,在毫無意識的宇宙中,創造了意識,太偉大了,宇宙原無意識,是這些蛋白質創造出來的,我們要對身體無數的蛋白質致敬!

4、有人可能不同意上述推論。那我反問,若意識不是蛋白質創造的,那在蛋白質之前,宇宙之間存不存在意識,存在何處?


推薦閱讀:

漫畫 | 5分鐘看懂量子衛星的最新成果:千公里級的量子糾纏分發
關於量子力學(一)

TAG:意識 | 量子物理 | 神經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