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汽車設計過程中要製作 1:5 油泥模型?


為什麼要做油泥模型?

為了推敲造型設計。

為什麼要做1/5的油泥模型?

除了學生基本沒人做1/5的油泥模型,公司會做1/4以及全尺寸的油泥模型。

為什麼公司要做1/4的油泥模型,不直接上全尺寸的?

因為汽車行業還是窮逼多一些,大家都要省著點錢花啊,歐洲幾十年工作經驗的油泥模型師老頭子時薪七八百大洋(RMB)啊,你讓他做個1/4的他一天就做出來了,要做全尺寸的要整一個星期還不止啊。油泥也是好幾百大洋一斤啊,1/4的比你體重還輕,全尺寸的比你全家還重啊。大家先做五六七八個1/4的挑挑選選,等老大們主意拿的差不多了再整兩個全尺寸的,最後一次性敲定啊。再說那幫設計師畫的圖亂七八糟,直接上全尺寸的油泥模型簡直是浪費時間啊,得先整些個1/4的讓他們理清混亂的三維思路啊。

那既然要省錢省時間,為什麼。。。不做1/5的模型?

因為。。。1/5的模型太小了,理不清設計師們的思路啊。。。

那為毛不做1/3的?

。。。。。。。。。。。。。。。。。

我還真做過1/3的。但是。。。全尺寸除以3常常不能整除啊!!!5米的車變成1.666666667米啊!!!這麼鬧心,所以大家還是放棄吧。

以上。


據我所知比例模型的話1:4比較普遍,差別不大,1:5就是很多細節比1:4簡單平面化處理。

原因很簡單,就是探討設計循序漸進過程中的一環。

草圖被初步選定之後只是肯定了這個theme的發展潛力。3D上的驗證和推敲只是進一步的過程。畢竟平面效果階段很多效果和細節也許只是想像或者視錯,也許在現實中並不存在,需要實體3D來驗證(參考視錯圖,現實中不存在的可以在視覺上被認可)。從感官上來說,2D效果圖也不能直觀地給人整體比例,stance和各種線面關係感受的評價。一個真實的3D模型可以通過不同角度觀察和推敲一根線在空間中是否完美無死角。

做模型花錢,大公司可能一次會選2-8個潛力方案來做模型,成本上時間和錢都不值當的全做1:1模型,1:5/1:4的比例模型就是在全尺寸模型之前的一個初步篩選。淘汰其中不值得繼續的方案,篩選出1-2個可以進行全尺寸模型的製作進行更全方位的發展。 我也見過一些小公司比例模型階段採用數字模型內部探討,實體直接做全尺寸模型展示給客戶,這裡展示意義大於探討意義。但是數字模型在屏幕上的感官傳達相對於實體模型是很有限的,只是節省成本的權宜之計。

咩。


謝邀。這個問題可以分兩部分來回答:

一、為什麼要做油泥模型?在數字化設計越來越成熟的今天,實物模型(油泥模型為主)在汽車設計行業依舊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因為實物模型比數字模型來得更直觀,更真實,也更有方便進行造型上的推敲和細微調整。代價就是成本太高,上面各位前輩已經充分吐槽過了。

汽車設計,尤其是外形設計,有一個很重要的但也很微妙的評價元素,就是整車的volume(中文應該翻譯成 體量感?容積感?求高手翻譯)。比如說車身上的這個曲面是應該往外鼓一點點還是內收一點點,那根曲線應該往上調一毫米還是往下兩毫米,這種非常微妙的變化,可能帶給我們對整車的形面感受就會非常不一樣,或者結實飽滿,或者端莊優雅,或者動感十足。這種在油泥模型上反覆的來回調整,也是設計的一個很重要的優化過程。這些過程很難在數字模型上實現。

上面是寶馬5系GT的油泥模型製作照片(BMW Concept 5 Series Gran Turismo: design images),第二張左一是寶馬現任設計總監Adrian van Hooydonk先生。

二、至於為什麼要製作1:5的模型,這個,,,其實現在很少有人做這種比例的模型了吧?具體原因我也不知道,可能是流行趨勢?學生的話基本都是做1:4的了,企業可能還會做1:2,1:2.5和1:1的模型。

話說我們以前有個項目,做過1:10油泥模型的o(╯□╰)o


大家都尼瑪說對了,不過我認為前期也沒必要用全尺寸的,一個是資金,主要也是浪費時間呀!我們已經用的算是車企能用的最便宜的油泥了,貌似一塊幾十塊吧。一個1:1的車要用一噸左右的油泥,另外要用很多聚氨酯泡沫,聚氨酯泡沫一立方几千。油泥模型師最一般的月薪一萬以上,有點小名氣的一個項目下來最少要20萬,大概一兩個月左右。好了,大家自己算吧。老外油泥模型師都不說了,尼瑪都要住五星級,按天收費。


應該是1:4吧,至少我沒見過1:5的模型,不過不排除尺寸很大的車會做1:5的模型(這麼一說,隱約記得做過1:5的.....),很多原因其他人都說了,就是前期階段比例模型已經能說明問題,而且尺寸小,對模型師來說便於快速的修改,對設計師來說在控制線條方面或者貼膠帶也有優勢。還有一點,就是比例模型可以輕鬆的獲得頂視。我來說下別的原因,原因一(人力):一般來說做一個1:4的模型,需要兩個模型師,而做一個1:1的模型至少至少需要3個(這個人數還是在已經銑削好的情況下,從搭架子開始的話估計要6個人以上),一般國內規模的studio要開一個項目的話,既然有這麼多設計師,對應的一般至少做4,5個模型吧,另外還有內飾,這裡說一下 一般內飾只做1:1模型的,一般一個也要3個人。全部做1:1你算算要多少模型師,而且studio不止同時做一個項目。。。。你全做1:1油泥這就要命了.....原因二(物力):現在為了提高效率一般先做quicksurface然後上銑削平台,這個東西可不便宜也佔地兒 而且要專門的人來操作,如果一個項目同時開工4個的話。。。。這得多大的模型大廳。。。。另外這麼多車型要改款。。。至少再加4個。。。。想像下,一個studio一層大廳這麼大,國內studio規模的話設計師又不可能一兩百號人,那這studio的建築外形應該像個航母一樣吧....哈哈,把我摺疊了吧。還有一點,做四個1:1的話光烤箱得至少10個吧。。。。不然根本供不上用啊。


謝邀,貌似1:4更常見一些,當然1:6也有。

油泥模型目前還是檢驗從效果圖到實際效果最直觀有效的途徑,是數字模型等無法代替的,這裡就不再多強調油泥的意義了

既然要檢驗真實世界的設計效果如何,肯定越接近真實1:1越好,但模型越大,也就意味著工作量越大,所以為平衡效率,前期一般會從小尺寸的1:4做起

正規設計流程中,每個項目都會經過三輪以上的方案篩選。一般1:4是第一批油泥篩選的比例,然後越接近後期模型的比例越大1:2,最後再到1:1。1:4時一般會是6-8個方案,1:2時一般是3-4,1:1時就兩個了,當然這個不一定了,因項目而已,好像有印象Laferrari是9個1:1來選……真是給跪(這個記不清了,如果說錯了請指證)

再回到1:4說,因為是第一批從手繪到油泥的轉化,一般會由設計師親自上手完成,油泥師最後修一下,以便更好的表達設計師本來的設計效果

第一次知乎回答完畢,謝謝


1:5模型主要就是為1:1模型製作前做鋪墊,最主要的就是可以節約時間和成本呀。

再粘一個:一般 比例模型的作用是將所選用的效果圖立體化,一般做1~3個。做比例模型是為了體現和修正效果圖中未能表現出或尚未明確的部位,是進一步明確車型概念的重要環節。實體模型可以使產品的特徵更真實化、鮮明化。在模型製作過程中可同時進行設計目標、結構、生產性方面的分析研究。在滿足設計要求的前提下,可對模型進行改進以完善汽車外觀設計。


推薦閱讀:

為什麼日產汽車的天線那麼長?
在國內,機械設計方面的工作有前途嗎?

TAG:汽車 | 汽車製造 | 汽車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