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買到一本真正的好書?(別說每個人對好書的定義不一樣)

現在的出版物太多了,眼花繚亂,求指導怎麼挑選。最好能針對不同類型的書籍作出相應回答,謝謝。


作為現在各種電子書橫行,依然喜歡紙質書的偽文藝悶騷小青年的這些年的買書經驗。

指導,人生類:諸如心靈雞湯,卡耐基類的書或者書名,直接無視,我們畢竟不是那些年還在懵懂好忽悠的初中生,高中生了。而且那些除了讓我們更加的「遲鈍」以外(或者傳銷培訓)沒什麼積極意義。

傳記類:推薦看一些已經沉澱下來的人的傳記,一些傳記的內容偏向於這個人的,而不是他的職業的,像什麼《我在google的XX歲月》《我見證facebook的XXXXX》《為什麼,微軟XXXXX》,一般這些人的傳記都是在自己離開這些牛逼公司以後,因為在公司的時候自己沒讓什麼人知道,或者讓大眾知道,現在離開了想讓自己那些金光閃閃的過去再發光發熱,一般都一些傲嬌和碎碎念.特別不推薦看那些積怨已久。劉同的《誰的青春不迷茫》這本35RMB的書,只有書名值幾毛錢的書,裡面的內容還不如小學生寫的,至少小學生寫的我明白他表達的各種積極向上,愛國情操,,,他,呵,呵呵(借用老羅的笑來表達一下),而且我很不明白的諸如豆瓣等一些列網站上對此書的評分蠻高,是怎樣的一群讀者,難道節操真的都淪陷了嘛。其實我還蠻感謝這本書的,我沒看完,除了書名我看完了,我看這本書的時候當時的我也蠻迷茫的,或者說是抑鬱的,看了裡面的幾篇後,看不下去了,突然覺得他那些唧唧歪歪都可以大言不慚,我覺得自己比他有意思多了,然後就差面朝大海來句「努力 奮鬥」!

技術類:此類書籍,只要你看,都會有收穫的。不管多麼爛的編程類書籍,你看完不管學了多少。」Hello XXXX!"這個命令你還是能寫出來的。技術類的書籍就是要看你自己在什麼層次然後選購就好。

詞典類:像什麼十天教會你XXXX,30天讓你流利說XXX,一下子吃撐胖子的事情,我們都明白的,如果止步於問問廁所在哪裡,沒啥問題,如果是想系統的學習,還是買本正規的按部就班的來。

我喜歡看一些有意思的書,不管什麼類型,我喜歡看那些不一樣的東西,最近在看《上帝擲骰子嗎(量子物理史話)》和《哲學家都在幹了些什麼》不要被書名嚇住,這兩本書都是用詼諧幽默的故事給我們講那些晦澀知識,這不是專業領域的書籍,看完你也會了解一些簡單的理論,蠻不錯的!

-------------------------其他人再補充吧----------

我個人不看什麼職場類的書籍的,我覺得有一個正確的三觀,必要的堅持和原則,一定的能力和學習的步伐就好,那些什麼職場讓你爾虞我詐的,什麼職場三十六計的,扯淡。我覺得出此類書的人在職場肯定不如意,而且這些內容也沒幫到他們。


提問者既然問到買書,我就理解為你已經決定了自己想要讀什麼,只是在茫茫書海中找不到適合自己的那一本,對如何才能選一本好書不得其法。

作為一個書蠹,我倒有些經驗與你分享。我很負責任地告訴你,選書是門學問,不會選書就不會讀書。怎樣才能選一本好書?答案是四個字:名家好社

名家,就是優秀的著作者、譯者、注釋者以及編者、整理者。

好社,就是優秀的出版社,及其相關的出版發行公司。

如果有人給我展示他最近讀的書目,我必然不會僅憑書名判斷他的讀書品味如何。就如同我們在判斷一個人的道德品質時,不會單單從他所說出的話來下結論一樣,而是著重看他做了什麼,行為要比言語可靠得多。因此,選定好的著作者,好的出版社很大程度上反應了你的水準如何。

同一本書往往有不同出版社的諸多版本。涉及到國外著作,還有翻譯問題。不同出版社的譯者往往不一樣,就算是譯者一樣,內容也可能是有所修改的。所以,對於國外書籍來說,翻譯的好壞對閱讀是至關重要的,勘校、裝幀、印刷、排版、紙張通常居於次位(好的譯者往往簽約有一定實力的出版社,此類次要因素會在出版社考慮範圍之內,不必擔心),這時你應該留心看譯者。從另一方面來說,一本名著存在多個譯者的情況,如果幾個譯者的水平不相上下,就應該對比不同譯者的特點。比如《基督山伯爵》,最早通行的是人民文學出版社的蔣學模譯本,蔣先生根據英文版本翻譯而來,譯文明白曉暢;我看的是譯林出版社的鄭克魯譯本,至於上海譯文出版社的韓滬麟、周克希譯本也不錯,因為這幾位譯者所根據的是法文原著,也是著名的法國文學翻譯家,翻譯更加原汁原味。

對於國內著作,選書主要看出版社。如果你讀了大量書籍,而這些書籍里甚少有中華書局、上海古籍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三聯書店、商務印書館、上海譯文出版社、嶽麓書社等出版的書,會讓我這小書蠹暗暗失望的。好書不一定由名社出版,但是名社往往出版好書。以上我所列舉的出版社,對應著我國近600家出版機構里刊行古典文學,外國名著,現當代文學、生活類、辭書工具書、學術著作的翹楚。鑒於我國圖書市場供大於求的現狀,同一本書可以有二十多個版本在同時發行,漫步於書海之中的你通常有「亂花漸欲迷人眼」的感覺。這時候,選擇好社可以避免你在「多則惑」的困局中掙扎,因為出版社裡優秀的編輯們已經替你做出了良好的選擇:使你不亂花錢、看著放心、和人聊起書來有共鳴、獲取準確的知識、受以深邃的思想。七年前當我站在書店的櫃檯前買《紅樓夢》時,擺在我面前的有兩個版本,一個是嶽麓版:以夢稿本為底本,同時參校程甲本、程乙本以及庚辰本,並附有舒蕪先生所作前言,紅樓夢人物關係表,大觀園平面示意圖;另一個因為時間過得太久,當時沒有一起買回家,故而將出版社給忘記了,總之不太出名,書內有章回的注釋、插圖、沒有前言。這些年來,我對整本《紅樓夢》架構和思想的把握,都是基於舒蕪先生那篇文章的精彩分析之上。想來若沒有書社編輯們精心挑選,便沒有結識這樣好文章的緣分。

總之,選擇「名家好社」,這一點不是對每一本書都適用,但養成這個習慣後,你會形成一種「本能」,最大限度地提高選對好書的概率


我就單說小說一類。

第一步:上豆瓣查一查評分

豆瓣讀書頻道,一般讀過人數在1000以上,評分在8分以上的,都是好書。豆瓣讀書可以根據標籤分類查找,你就只找「小說」好了。

第二步:選准文字風格(選作者)

如果你不是專業的文學研究者,只是愛好的話,完全可以只看自己喜歡的文字。任何一本小說,你在網上試讀,看兩頁,大概2000字,兩三分鐘足夠看完,你就能看出這種語言風格你喜歡還是不喜歡。文字風格大多沒有絕對的優劣之分,在任何一種風格中,都有好作品和差作品。

選擇文字風格的同時,是在挑選作者。一般而言,同一個作者的小說,文字風格是基本一致的,除非前後期有比較大的轉型。

第三步:擴散閱讀範圍

當你喜歡上某個作者之後,可以看他推薦的一些東西。很多小說作家,在一些隨筆中,會講自己喜歡的另外一些小說。比如余華,在隨筆中會推薦卡夫卡、博爾赫斯、川端康成等等。

——————————————————————————————————————————

關於第二步,我舉幾個例子,這些都是我自己很欣賞的文字風格,越寫在前面的越喜歡:

劉震雲《一句頂一萬句》:楊百順他爹是個賣豆腐的。別人叫他賣豆腐的老楊。老楊除了賣豆腐,入夏還賣涼粉。賣豆腐的老楊,和馬家莊趕大車的老馬是好朋友。兩人本不該成為朋友,因老馬常常欺負老楊。欺負老楊並不是打過老楊或罵過老楊,或在錢財上佔過老楊的便宜,而是從心底看不起老楊。看不起一個人可以不與他來往,但老馬說起笑話,又離不開老楊。老楊對人說起朋友,第一個說起的是馬家莊趕大車的老馬;老馬背後說起朋友,一次也沒提到過楊家莊賣豆腐也賣涼粉的老楊。但外人並不知其中的底細,大家都以為他倆是好朋友。

這是典型的劉震雲後期風格,包括《一句頂一萬句》《我叫劉躍進》《我不是潘金蓮》,都是一樣。主要特點是短句非常多,經常使用對比、並列等手法,來講述同一件事情。

馮唐《萬物生長》:現在,三里屯、工體附近,酒吧很多,三五成群,佔了幾條街,一家沒位子可以遛噠到另一家。入夜,東大橋斜街左右,楊柳依依,煙花飄搖,各色婦女倚街而站,多數不象本地人士,或薄有姿色,或敢於曝露,也分不清是賣盜版VCD的,還是賣雞蛋的,或者索性就是雞;其實,酒吧區變紅燈區,就象警察變成地痞一樣容易,只是一個時間問題或外人看他們的角度問題。我過去在這一帶上的小學和中學,那時候沒有這些酒吧,只有賣汽車配件的,匪聚中紡路,把偷來的車拆開在各家出貨。要是那時候有現在這些東西,我肯定會變成一個壞孩子,我有潛質;媽媽回憶,我三歲時就知道親比我小一歲的妹妹,還是那種帶口水的涉及舌頭的濕濕的親,是個淫胚。我從小學讀到博士,兼修了個工商管理碩士,一身經世濟民的本事,現在爭名逐利,津津有味。但是那個淫胚沒有發育成淫賊,留在腦子裡象一個畸胎瘤,有牙齒有頭髮有陽具,難以消化。我曾經盤算把我老婆教化成個蕩婦,這樣就能合法地擺平腦子裡的那個淫胚。我搜羅了《肉蒲團》、《如意君傳》、《燈草和尚》、印度的《愛經》、亨利?米勒的兩個《回歸線》、英文原文的《我的隱秘生活》、《FannyHill》、《尤利西斯》、《查太萊夫人的情人》以及新近幾期的《閣樓》,我老婆英國語言文學科班出身,英文、古文的功底都不錯。幾次逛紅橋舊貨市場,我斂了些密戲圖和磁質的密戲玩偶,前前後後、左左右右,各種姿勢都有,舊貨販子講古時候當生理衛生教材、教具用的,姑娘出嫁之前,媽媽從箱子底翻出來給女兒看,免得尿道和陰戶都分不清,讓親家笑了去,說沒有大戶人家的風範。但是想想只是想想,我把所有搜羅的材料都鎖進公司的保險柜里,和我的假帳和黑錢放在一起,體現相似的性質。

這是馮唐一貫的文風,非常貧,喜歡炫耀自己讀過的書,喜歡用大量的排比,喜歡用大量逼真的心理描寫。

余華《在細雨中呼喊》:1965年的時候,一個孩子開始了對黑夜不可名狀的恐懼。我回想起了那個細雨飄揚的夜晚,當時我已經睡了,我是那麼的小巧,就像玩具似的被放在床上。屋檐滴水所顯示的,是寂靜的存在,我的逐漸入睡,是對雨中水滴的逐漸遺忘。應該是在這時候,在我安全而又平靜地進入睡眠時,彷彿呈現了一條幽靜的道路,樹木和草叢依次閃開。一個女人哭泣般的呼喊聲從遠處傳來,嘶啞的聲音在當初寂靜無比的黑夜裡突然響起,使我此刻回想中的童年顫抖不已。

這是余華早期風格集中體現的一本小說,之後從《活著》開始,文風有所轉變。主要特點是句子較長,比喻層出不窮,具有明顯的新文藝腔,但又符合中國人的語序。

遲子建《白雪烏鴉》:霜降在節氣中,無疑是唱悲角的。它一出場,傅家甸的街市,有如一條活蹦亂跳的魚離了水,有點放挺兒的意思,不那麼活色生香了。那些夏日可以露天經營的生意,如理髮的,修腳的,洗衣服的,代擬書信的,抽籤算命的,點痦子的,畫像的,兌換錢的,賣針頭線腦的,擦皮鞋的,不得不收場,移到屋內。不過鋦缸鋦碗的,崩爆米花的,照舊在榆樹下忙碌著——他們的活計中有炭火嘛。不同的是,他們倚靠著的榆樹,像是一個萬貫家財散盡的破落財主,光禿禿的,木獃獃的,沒剩幾片葉子了。這時節,彈棉花的和賣柴的得寵了。彈棉花其實就是讓死去的棉花再活過來,它們蓬鬆柔軟地還陽後,女人們就得抓緊給家人做棉襖棉褲了;而賣柴的呢,卻是讓活生生的柴,熱辣辣地死去,化為煙和灰。柴草鋪那些腳力過人的小夥計,挑著沉甸甸的擔子,走街串巷的,把柴送到飯館、茶坊、客棧、妓寮、澡堂子和戲園。到了冬天,那裡的紅火,是靠它們燒起來的。

這篇小說是我偶然看到的,一見之下,非常難忘。其語言風格有明顯的口語化(語氣詞眾多),但讀出來的時候會覺得說話十分講究,因為其擬人和通感修辭很多。

王海鴒《新結婚時代》:何建國出身農村,不是城市近郊,比如昌平懷柔之類,是典型的農村:山東沂蒙山區。小西媽曾帶醫療隊下過鄉,太知道那種農村是怎麼回事兒了,因之堅決反對女兒的這樁婚事。可當媽的說下大天兒來,女兒就是油鹽不進,且理由充分:我是嫁給何建國,又不是嫁給何家村。他們那兒窮鄉僻壤滴水成冰吃糠咽菜沒有文化歧視婦女一家子蓋一床爛棉被跟我有什麼關係?我又不去那兒住。我自己掙錢自己花,從來沒想過要佔人家什麼便宜。說完還不忘批評媽媽兩句:窮怎麼了?窮不可恥,可恥的是歧視窮人。把媽媽氣得說話聲兒都哆嗦:你是不想去窮人家住,你怎麼不問問人家要不要你去住?你是人家媳婦,你以為你不想去人家那兒就可以不去?還有,你有沒有問過人家想不想上你這兒來住?公婆見兒媳天經地義,人家有這要求,你能說不去就不去?你去了,能說滴水成冰歧視婦女一家子蓋一床爛棉被跟你沒關係?你是沒想占人家便宜,可人家對你有什麼要求你知道嗎?人家省吃儉用勒緊褲腰帶供出一個兒子來,可不光是為了給你做丈夫疼你嬌你寵著你,人家養了二十多年,是要回報的!

王海鴒作為一個編劇,文風更加貼近生活,這些話直接放到電視上當對白念出來,完全連一個字都不用改,這也是水平。

再舉個反例:

郭敬明《悲傷逆流成河》:

弄堂里瀰漫起來的晨霧,被漸漸亮起來的燈光照射出一團一團黃暈來。

還沒有亮透的清晨,在冷藍色的天空上面,依然可以看見一些殘留的星光。

氣溫在這幾天飛快地下降了。

呵氣成霜。

冰凍三尺。

記憶里停留著遙遠陽光下的晴朗世界。

裝逼而蛋疼的氣息難以掩蓋。


1)文學名著,經過幾百年時間洗禮的好書。外國譯著要注意出版社和譯者。

2)


看書評,看豆瓣評論,看出版社,求具體推薦:對一專業人士好的書未必對你好,對一小學生好的書也未必對你好。

實戰。買的讀的借的好書爛書多了,自然分辨力上升。


買到一本真正的好書,很難。

原因:1、市面上的書琳琅滿目、讓人眼花繚亂。什麼人都願意出書,也敢出書。2、出版市場亂象叢生,渾水摸魚的太多。當在書店裡徜徉,看到滿眼的勵志成功學、外語速成法、健康養生之道、還有萬年暢銷的菜譜和化妝美容書,我就忍不住哀嘆:這些書賣出去,費買家讀者的鈔票;賣不出去,費人類的紙張和樹木!

本人一次機緣巧合,代筆了一本英語口語速成書,前後花了不到一個月時間到處複製粘貼刪改而成,交給編輯校稿,不到幾天就回復說沒有問題。後來竟然看到這本書出現在亞馬遜上,署名是個外國人名,封面設計不錯,全書彩頁。一看評論竟然有好評,而評論的內容是紙質好,彩頁漂亮……忍住沒吐血。只能說包裝的像本書,而內容絕對是漏洞百出。我不知道什麼人會買這本書。但總覺得是禍害讀者……

這樣的事情我了解清楚以後再沒做過,但是後來了解到人家的出版工作室一直在擴大,聽說他們工作室的人甚至用一周時間翻譯一本外國作品就印書上市。質量可見一斑。一般出書的方法是:出版社列出要出書目的種類、書名或者大概目錄,接下來交給個人負責,個人再到處找人拉人編書。一般給編書的人六七本參考書目,然後各種抄寫和套用,一般都是一個月時間截止。

這應該只是我接觸到出版行業的冰山一角吧。

以後再看到書店裡滿滿當當的書架,心理總覺得質量不可靠。再看到開頭說的那些勵志成功學、外語速成法、健康養生之道、菜譜和化妝美容書,都會心生反感。

以上只說了避免爛書。

針對題目,做以下回答。

針對不同領域的書:

1、文史經典。文學、歷史的經典著作一般買了不會錯。需要考慮的是,編者對原著作做的注釋。如果要讀外國原版書,找經典即可。要讀譯著的話,就要格外注意譯者和出版社。譯林、人民文學出版社、譯文都是譯著比較好的出版社。

2、專業書籍。各個學科領域內的經典好書,可以看相關領域的推薦。來自老師、同專業領域的前輩、同學的推薦是最靠譜的渠道。

3、管理、經濟、心理。現在一般暢銷排行上很多這些分類的書,在我看來,還是看作者和出版社,此外最重要的就是評價。

買書不多,謹以此作為答案。算是拋一塊最笨拙醜陋的大磚塊~~


還真別說,每個人對好書的定義不一樣~


現在的有的書簡直不能用好與壞來形容了,簡直就是一坨屎,遠遠看到了都覺得臭不可聞。你本來想看點書吃點精神食糧,充實一下內心,結果凈在那裡吃屎了,你說噁心不噁心?讀書,首先要做的就是把屎躲開。怎麼做呢?說一個最快速的方法吧。看標題。

文章的質量和品味,從標題就可以判斷。標題太長,說明作者缺乏提煉概括思想的能力,認

為字越多越吸引人,跟開雜貨鋪一樣,認為品種越多顧客越多。標題中帶感嘆號,說明作者

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表達能力,類似於一家廚藝不好的飯館,用大喇叭來攬客。喜歡把作

者名字寫在文章前面,(更有甚者會把自己的那張大臉印在封面),看起來好像是在出賣色相,而不是在用心寫文章,就如同廉價酒店裡

塞在門口的失足婦女小卡片。

這種書就別買了。因為它們是商品,不是書。它們的價值是好不好買,能不能吸引到腦殘粉,而不是有沒有思想價值。

剩下的能吃的東西裡面,有爛菜葉子,有新鮮蔬菜,有肉,有鮑魚海參,這些怎麼吃呢?只能是根據自身情況。

讀書的目的還是想更清楚的認識和了解世界,不是娛樂。說白了,就是找答案。以找答案為目的讀書,那麼深度自然會越來越深。這是停不下來的。所以只能根據自身情況,挑自己能消化的吃,然後,一點一點向上進階。


一般來說你覺得可以信任的人推薦的都不錯。比如很多作家在自己的書里也會寫到很多書,如果你覺得這個作家還行,那他提到的書你就可以去買。


對自己有用的一切書都是好書。


我想各種閱讀獎項,特別是公益類的獎項,會形成一定的「好書」。


1看各類書籍排行榜中的書。

2排行榜中自己喜歡的書的作者記下來,讀他的其他作品。

3讀書的過程中上網搜索相關信息,會從相似作者或者同類比較再或者別人的討論觀感中獲得其他讀書的信息。繼續找來讀。

4重新返回到排行榜中選擇之前不太喜歡的書再讀一遍然後重複以上步驟。


我僅僅以個人經歷來說說如何來買一本爛書:

1)盲目跟風

在某一段時間內非常流行的,比如&<虛實之間&>,又或者&<誰的青春不迷茫&>,當時就是沖著那種熱乎勁,衝動買回去看了之後,感覺完全不是我自己喜歡那種風格.看完了完全就留下一種空白感.

2)明星效應

很多媒體在一段時間內炒出來的書,熱烈推薦過的,自己都沒有去好好讀一下書的前面的那些內容(一般來說在亞馬遜都有試讀的功能),然後一著急就直接付款了,這就跟衝動的買衣服一樣,剛開始看外表還好,等買到了回家完全就沒有穿一次,擺在那裡.

3)急於求成

可能你是想快速的在獲取一個領域的知識,所以對那些"21天學會XXX","7天學會XXX","XX課學會XX"的書很關注,等你真正的抱回去之後,這些書除了教了你一些陌生的名詞之外完全就不能讓你深入到這個領域(沒有任何的一個領域是可以一蹴而就的)

下面是個人的買書之前的準備工作.

1)檢索各大排行版

2014年上半年圖書銷售排行榜

豆瓣圖書 Top250

像這些書單裡面的質量稍微高一點

2)關注和你興趣相投的人的書單

你可以嘗試讓你的朋友推薦一些比較難忘的書給你看,這些書相對來說比較適合你的口味

3)去各種讀書小組裡面去看看別人的書單.


拿出一下午時間去書店


找一本好書,遠不是為了省幾個錢,更重要是減少精力和時間的浪費,最關鍵是讓自己的三觀免受荼毒。

如何挑選一本好書?你面對浩如煙海的書,總會嘗試問自己這個問題。現在的文盲不再是不認識字,而是沒有基本的「信息辨識」能力。

當年我上一門「基因、疾病與健康」的通識課,那老師要花一整節課的時間來教「如何辨識一本好書」,他把這當成必備技能來要求我們,可想這有多重要。

可何為「好書」?

這定義真的可謂是因人而異

你說經典是好書吧?是好書,時間證明了它的價值。但它真的未必就對你有價值,所以我看到別人有一條很直接的標準:對你有用,就是好書

「在對的時間讀對的書」,那就可以稱得上好書。沒必要非要憋著把世界名著讀了,很可能時間不對,讀了吸收不了還浪費時間。

像《紅樓夢》四大名著中最有價值的經典之作,我也是等到了大四才去讀,時間對了,自然可以理解其中的「微眾塵」的世界。如果小時候,被逼去讀,那估計就是個三角戀的故事,遠不能發揮此書的價值。

好書,你都確認了它的價值,但現在讀不進去,那暫且放一放,某個時機來了,記得拿出來讀讀。

選好書該注意什麼?

這隻能作為參考,不是絕對的標準,畢竟是「選擇」是主觀的,最後的過濾器是你的「認知」

一:印數,印次和版次

一般多次再版、多次重印、多次印數的書,更大可能是好書。絕大多數的經典,往往都是一版再版的,消費者最好還是通過「錢」票選了它的價值。

有些書儘管還是第一版,但已經重複印刷了很多次,也說明該書的受歡迎程度。但反過來說,暢銷和受歡迎,卻未必是好書。

二:豆瓣評分、書評

這個評分主觀性很強,而且新書往往不在其中。但其中可能獲得高分的,一般還是受了重重考驗

一般要買書,也會查看,如果1000人評分的,能上得了8分的,還是很值得看的,感覺就有點像「大眾點評」。

當然,看書評很重要。一般書越好,往往會有越好的書評。同時書評也會幫助你了解這本書的大致情況,有利於做出判斷。

三:參考書目、參考文獻

像做科研的,一直很重視參考文獻。書也同樣的道理,特別是非虛構寫作的書,越是有豐富和詳細的參考文獻,而且引用的文獻都是高質量的,說明作者很認真在寫書。

比如,KK三部曲,三本大部頭最後的參考文獻,都是一大堆的。這個細節,也能幫你篩選出比較靠譜的書。

四:整本書的細節

現在流行:主要看氣質,對選書來說也是如此。封面(顏值)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體現了出版方的用心程度

翻翻兩頁,看書里的目錄、排版、標註、插圖、頁碼,如果是好書,書里的細節都會有精心設計過。拿在手裡摸一摸,書頁的紙質和裝訂,都會體現是否用心。

質量一般的書,出版方也很少會花太多心思在所有的細節上。花花綠綠的,就如各種動圖橫飛、顏色紛繁的微信文章一樣,一看就覺得是「假的」。

好的書籍裝幀往往並不花俏。大師級的設計往往是有共性的:簡潔,樸素,卻又讓你明顯體會到高雅的質感。

五、可靠的推薦

一個是看出版社,靠譜的出版社有自己的品牌,他們會認真做事來維持形象。比較靠譜的出版社有:

中華書局、三聯書店、商務印書館、中信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譯林出版社、二十一世紀出版社……

一個是看作者,如果一個作者寫了大量的優秀作品,而且他的思想很值得學習,那可以嘗試跟蹤某位作者的動態。作者靠譜了,那內容自然好說。

最後一個是看推薦人,那些高認知的人推薦的,而且是在序言、後記里,認真寫推薦的,那就可信度很高。這些人為了保持自己的高品位,不會隨便幫別人寫序。

不要相信腰封上的話,也不要相信腰封上的人,其中90%都是商家的商業行為。我記得有一朋友一拿到新書,就會把這些東西都丟入垃圾桶。

《如何選擇一本好書》-逍影歌

關注「恰好同行」(ID:qiahaotx)想獲取更多詳細的信息。

工夫在書外,思考生活,我會經常分享讀書、生活、踐行的各種心得,為你賦能,助你成為自己喜歡的樣子。


各人的喜好不盡相同,(我還是說了)小波說要有趣,所以不要為了讀書而讀,如果你不知道你對哪類書籍感興趣,那就讀萬(bai)卷書,不求甚解。讀的多了自然而然就會發現你喜歡什麼書,什麼書在你看來是好書了。圖書館裡那麼多書沒人看,太可惜了。你要好好泡它,天天泡。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