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英文閱讀對英語母語者來說仍是「大問題」?

絕大部分有海外留學經驗的人都知道,衡量某門課課業負擔的一個重要參數就是「閱讀量」,在syllabus中通常以「每周xx頁的閱讀」來表示。對母語者來說,一門每周40頁閱讀的科學課通常會被認為是比較重的閱讀負擔,每周150頁閱讀的文科類學科課也會被認為是大閱讀量課。更詳細一點說,一個英語母語者大概要花上7個小時才能把30頁左右的科學類課本理解閱讀。

然而,作為漢語母語者,我相信大部分人閱讀中文大部頭科學書的速度都要比上述的快,200頁的文學小說甚至兩個小時就能看完。

也就是說,同樣作為母語者,英語母語者在英文閱讀中的表現與漢語母語者在中文閱讀中的表現有所差異。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異呢?


英語的問題:

1.語法複雜。

相比較漢語,英語有性、格、數、時等變化,使用較多虛詞,辭彙的組合必須嚴格符合語法順序。由於這種複雜性,對語言的學習和理解變得較為困難。實際上,英語在語法上的複雜是大多數字母語言普遍存在的,有些語言比英語還複雜的多,比如德語。相對而言,英語是一種比較年輕的語言,在博取眾長的過程中,英語的語法已經演化的比較簡單了。不過仍然比漢語複雜的多。當然不能說就一定是語法簡單的語言就更好,複雜的語法在表達的規範性和準確性方面有其優點。

2.辭彙。

這才是本質問題。首先說說漢語,使用漢語的人日常使用不超過3000個漢字,再使用這3000個漢字組合成各種詞語,而由於這種組合性,只要掌握了這些漢字,詞語的學習容易的多。而英語辭彙並非基於這種組合性。

比如willow是一種tree,但是你第一次見到willow這個詞的時候無法得知這一點,也就是說你遇到生詞了。如果在漢語里,假如你從沒見過"柳"這個字,但你一看到「柳樹」,就馬上就把一個生詞變成了一個熟詞,即使你只看到一個「柳」字,由這個「木」字邊你也能知道它是一種植物。這種現象在英語中普遍存在,因此造成辨識困難,同時也造成辭彙量龐大。

由於詞形變化、外來詞等原因,英語辭彙量數量驚人,如果你換一個不同領域,你會發現全是生詞,這才是真正的隔行如隔山。中國的大夫要用獨特的大夫體來防止病人讀懂藥方,洋大夫們就沒必要那麼麻煩了,就用正常的字體就能保證你絕對看不懂。這也是為什麼國外的專家那麼多!

中國有很多小學生看《紅樓夢》、《三國演義》什麼的,但英語國家這比較困難。很多人只有上過幾年大學才能保證大體上看懂一份普通的報紙而不會遇到太多生詞。

3.失語症和失讀症。

據一些相關報道,英語國家的人較容易得失語症和失讀症,患病比例比中國高的多。而他們的治療手段居然是——學漢語!


看專業文章的閱讀速度....

相信有人跟我一樣,看完全不懂的東西特別快吧


如果能夠做到不在腦中逐一「讀出」英文單詞,就能大大提高閱讀速度。即做到一眼看好幾個辭彙。

對於漢語母語者,漢字的形態和漢字的讀音沒有那麼強的聯繫,訓練自己不在腦中「讀出」漢字比較容易。而看到一個英文單詞,就像看到了它的音標,很難控制自己不在腦中讀出它。


普遍問題,跟是不是英語沒關係。文字是人類獨有的,反射形成在進化樹上比較晚,海量的閱讀量對任何語言都是巨大挑戰。英語已經算好的了。


推薦閱讀:

「小黃車」火到國外之後丨經濟學人精讀
一個輕鬆積累3000單詞的閱讀方法
雙語閱讀《小王子》:生而有情 念念不忘
學習俄語忘了英語,這可咋整??

TAG:語言 | 英語 | 留學 | 英語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