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專業人士看來,紀錄片《迷失的家園》製作水準如何?是 800 萬預算微電影的平均水平嗎?

此片在微博上得到很多名人推薦。

相關問題:「導演喬喬」是誰?有什麼背景?為什麼能爭取到大量一線名人為其發推薦微博?

下面似乎是官方文宣:

迷失的家園:喬喬 ,北京電影學院畢業。5年來他賣掉車和房,花費800餘萬,拍攝了2000多個小時的自然生態視頻素材,剪輯成一部12分21秒的公益微電影《迷失的家園》,全片沒有一句旁白,影像衝擊視覺,音樂震人心魄,看後令人潸然淚下。


不了解內部,所以不能確定是不是炒作,但單從這12分鐘的片子來說。先不提花了多少錢,就從片子本身來說。

真是——糟糕!糟糕透了。

導演一直在努力的呈現一些比較有視覺衝擊力的奇觀,旨在引起觀眾的同情,其實也算是另一種的道德綁架了。這不是要不要旁白的問題,這樣全程的殘像或者是有人捕撈(一會細說),表明導演真的很心虛,似乎在說:真的很慘啊,真的很慘啊,大家快來看吧,看看誰還比這要慘啊!

倘若他真是有2000個小時的素材,最終只是剪除這麼12分鐘的慘象的話,根本沒有必要花這麼長時間去拍,特效方面不是很懂,但看不少人說調色都有問題,電影學院的聯合作業都不會存在這種問題,而他們的花費最多也就30萬。這個做法真的和喜歡把狗血的情節當做戲劇衝突的國產電視劇沒有什麼區別了。

假如真的有這麼多素材。花了這麼錢,導演就不能多費心想想更為優秀的表現方式嗎?現在的做法是最為基本最為本能的,對觀眾的影響不會太久,基本是看過 嘖嘖嘖幾聲就忘的事。

找一段我覺得最糟糕的。

扔炸彈,或者別的什麼東西,看起來像是要炸魚!

用一隻鳥起身,再坐下接,表明這有鳥蛋。

這塊已經出現問題,有人就會疑問,炸彈呢?為甚不爆炸?難不成不是防水的?看來國貨不能信任啊!

boom!!!!!終於爆炸了,並且是一個單獨的爆炸的鏡頭,還他媽用了升格,升格!!這個短短12分鐘里的不少段落都有了升格,導演是有多擔心情緒達不到央視排比句。

4,鳥被嚇跑,後面還接了兩個鳥受驚的鏡頭。

看來炸彈還是有效果的。

5,突然出現一個人去偷鳥蛋了,在看的時候我女友提出了覺得偷鳥蛋很正常之類的言論。

且不說個人道德觀的問題,這組鏡頭的邏輯已經出現問題,這麼看導演是要說:一個人用炸彈嚇怕了鳥,然後去偷鳥蛋。

真的有提這些壞人智商捉急。

好,現在再考慮一個問題,他用了幾個機位在拍?

假如一個的話,第一個鏡頭的人扔完之後,就的馬上搖過來拍爆炸,明顯1 和 3 之間的環境基本沒有關係。既然這樣,那為什麼不直接用一個全景去表現這些東西,那樣會更真實和震撼,剪開之後反而會顯得有很多貓膩,具體我就不細揣測,太惡毒。

假如用兩個機位在拍,800萬啊,兩三個機子同時拍,都不叫事兒,問題還是機位,找的都相當糟糕,沒有一個能把他想說的事兒說清楚。但是又捨不得剪掉。既然玩脫就剪掉,2000個小時的素材就缺這一炸彈嗎!

就算是他最像表現的殘像,也沒找到最好的辦法。

上面這些是看了三分鐘的內容寫的,為了嚴謹些,又重看了一遍。

才發現,噢,原來是講生態環境污染的問題,很多人轉發時也都表面是 自然生態視頻。

問題又出現了,既然是生態問題,個人看法: 好些段落都已經跑偏了,看來導演是真捨不得素材啊。

而且60%的動物都是,近景推特色,近景推特色,有些甚至是靜態圖像的推,哪怕放一個全景也比這樣要好,既然說生態,動物死只是最人性的地方,整個環境才是重點,死動物只應該是其中的一環。

有兩處城市景觀的橫搖的節奏是這樣的,升格——降格——再升格,真的把客觀二字糟踐到底了。

總結問題:

1:素材基本沒看出取捨,只把導演自己覺得好(準確來說是視覺驚奇)的東西堆上去。

2:鏡頭語言糟糕,機位的擺放只能說把事兒說清了,有些甚至不能。(羚羊撞鏡頭的那段真是混蛋)。

3:這玩意兒你怎麼花了800萬!!!!!!

我努力減少個人喜好的批判,盡量只說呈現出來的片子,輕噴。

順手再推薦一個關於動物的紀錄片,也是北電的學生拍的。

他只是喜歡動物,為拍這個一年365天,320多天都在動物園。這部片子花多少錢我不記得了,反正是很少,基本都花在了動物園門票上。機器用的是sony的190p ,基本是一個幾年前就淘汰掉的東西,音效是他自己在家裡浴缸里錄得。

是拍北京動物園拍的,去過的人,你們能看出來北京動物園的痕迹嗎?

視頻封面北京電影學院2010屆紀錄片畢業作業《動物園》視頻


800萬不會只是被12分鐘花掉了。

他說有2000小時的素材,那如果剪一部院線長度2小時的紀錄片,是1:1000的素材比,這個比例相當奢華了。為什麼不剪呢?

我們老師教拍紀錄片時,說大家最好保證1:20的素材比,也就是說一小時的片子,後面要有20小時的素材撐門面。紀錄片製作的靈魂步驟是剪輯,剪輯的一方面是篩選,這樣的比例能保證你的篩選,有一個起碼的量的基礎。這是一般情況,也有1:1比例的紀錄片。

所以按常識,導演肯定會剪一部、甚至兩部長片出來,否則他對那2000小時沒個交代。現在這12分鐘頂多是撓痒痒吧。

當然我對他的長片難有什麼期待。

就這部短片而言:

第一,鏡頭運動存在很大問題,導演用了大量的推和拉,給人一種強制抒情的感覺,作為以自然為對象的紀錄片,這種做法人為地鎖死了觀眾的視覺焦點,反而給人一種脫離整體環境、脫離自然的感覺。不能認同導演的方法論。

第二,竟然還時不時剪一些靜態圖片進來,並且用疊化過渡,並且繼續推,這些圖片直接切斷了整部短片,如同你看電影看一半突然切進來一張劇照。這一做法讓作品的檔次進一步淪為了電視宣傳片。

第三,剪輯讓人摸不著頭腦。

剛剛說了,紀錄片製作的靈魂步驟就是剪輯,因為整部片子的內在邏輯是在剪輯中形成的。我見過的國內一些好的獨立紀錄片導演,他們在剪輯上花的時間常常是拍攝時間的四到五倍,比如一個星期拍完,回去剪上一兩個月,這是正常的。因為剪輯太難了。所以我也能理解這位導演的難處,畢竟2000小時的素材,從哪兒開始剪?根本是一團亂麻!

就目前的結果來看,讓人失望。比如2分鐘開始,一人往水裡扔炸彈,一隻孵蛋的鳥,一人偷鳥蛋——這三處事物是什麼關聯?完全看不懂,空間關係太詭異了。比如4分鐘左右,先是一些船舶的畫面,隨後接死去的魚類,這兩者間有因果關聯?還是什麼關聯?5分鐘左右,那些遊客的畫面,有什麼作用?6分鐘里,那隻鳥,為什麼突然就死了?這樣的跳躍性有什麼意義?7分鐘左右,為什麼突然跳到羚羊的正面?是表演移形換位還是怎麼?

這些還僅僅是讓人無法理解的銜接,讓人無法審美的銜接就更多了去了。

第四,就不說前面的配樂多糟了,結尾配的《我愛你中國》,這種小聰明也許會贏得一部分網民的歡心,但縱觀全片,導演在此所做的迫不及待、毫無來由的諷刺,和之前苦心營造的慘兮兮的風格之間反倒形成了巨大的斷裂,可謂得不償失。甚至有嘩眾取寵之嫌。

以上的評價,對事不對人,嚮導演的製作精神致敬。


1、以飛鳥作為轉場,貌似應該是以飛鳥的視角來紀錄,但是這是一個上帝視角

2、很多鏡頭拍攝的不錯,小篇幅的鏡頭語言能夠讓人看懂作者的本意,但是有些地方過於「灑狗血」,為煽情而煽情,比如六分十九秒到六分四十秒,那一隻籠中鳥的死亡,沒有全景的交待,看不出來一個完整的環境,它是真的被困住籠中?是什麼樣的生存環境呢?在動物園裡嗎?沒有交待,只有從虛到實的鐵絲網,意味著鳥在鐵絲邊,然後它又莫名其妙的死了,怎麼死的呢?生老病死?籠中寂寞?沒有交待。這是沒有旁白的弊端,鏡頭語言必須要達到大師級別才有資格剪除旁白

3、這不是一部微電影,也不算一部紀錄片,作者的悲憫心懷很令人稱道,但是我覺得如果把這些素材剪輯成獨立的n個公益片,或許更合適,也更能發揮作用。比如開始部分做成打擊濫殺鳥類,第二禁止污染水源等等

4、瑕不掩瑜,開始做了就比沒有開始動手的人強無數倍。800萬預算我覺得不至於,航拍的話,六角分鏡器一天的價格不會超過一萬

專業拍野生動物的器材我不太熟悉,這也按天結算,但是整體打包租用的話怎麼也不會超過400萬吧。這部作品後期製作的成本很低,沒有任何電腦特效,也許有幾個鏡頭調過色,但是都屬於基本的視頻剪輯,我這台破電腦上的Premiere勉強就能跑動。當然,整個攝製組人吃馬嚼,衣食住行也都需要成本,也包括宣傳成本在內吧,800萬足足足足夠了


後期製作粗糙

如果五年時間花800萬的人是我,只要沒有刀架在脖子上逼著趕緊出片,就絕不會出現這種渾渾噩噩的片頭

畫面語言差

最大的問題,敘述能力差,通篇沒有用邏輯和結構支撐起來

不看導演本人微博的話,幾乎沒人能理解砸鳥蛋是怎麼一回事

阻礙羚羊前進的綠色欄杆是限制了動物自由,還是保護它不被遠處疾馳而過的汽車撞到?答案是後者,可導演用鏡頭把觀眾思維往前者上引,製造對立

配樂糟糕

建議看聞克推薦的北影導演畢業作品,感受下配合觀眾呼吸的配樂和環境音

那種讓人感覺逼仄的音樂和每三分鐘轉鏡時就會出現的詭異鳥叫,實在是太少見了。


看了開頭覺得還不錯,往後看,發現,原來這片是把一件事反反覆復用同樣的手法說了一百遍……

我覺得他的立意是很好的,保護環境保護家園是非常重要非常應當的,但是表現手法上還有些欠缺。

用文學評論上的話來說,他這不是悲劇,是慘劇。

悲劇是戲劇中最偉大的一種,悲劇是莊嚴崇高的,悲劇要表現出衝突、理想和抗爭,不像慘劇那樣是一味慘慘慘哭哭哭死死死血血血,那樣是沒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的……

而且他這完全沒有起承轉合啊。紀錄片不應該是素材的堆積,紀錄片也相當於講故事,應該有個內在的脈絡。

即使鏡頭湊不出什麼脈絡,配樂上也是可以體現出脈絡的。這一點可以去看看國外遊戲大作的宣傳片。遊戲宣傳片往往難以避免是遊戲畫面的堆積,但人家就可以拍得很有起承轉合很有故事感,除了人家鏡頭剪得好之外,配樂也功不可沒。他這片的配樂我就不說什麼了,最後的《我愛你中國》居然還是平安版的……

順便說一句,下面這個鏡頭我覺得跟 86 版西遊記里的一個鏡頭好像……囧


呵呵,看到很多人站著說話不腰疼的人在這裝學者,比數據,不得不令人覺得好笑.拍片子這件事,是典型的知易行難,真正動過手去組建劇組拍攝的人都能體會到,那種辛苦,絕不是你坐在電腦前打打鍵盤,敲敲數字就能相比的.

先說說視覺水平.紀錄片不同於劇情片和先鋒電影,在拍攝的時候沒有很好的照明或者攝影設計,大部分情況下是以記錄為主要目的而不是表現.拿劇情片的製作來看待一部紀錄片是荒謬的。至於有人說為什不多機位拍攝等等問題,這個和製作團隊有關係,至少從片子的鏡頭上我們看到了離城市生活很遠的場面,見識到了在城市之外的廣袤土地上,環境正在發生著怎麼樣劇變。我相信每一個身心健全的人都能從中感受到這一主題,至於你覺得導演手法幼稚或者想法不成熟,這也都正常。沒人說過砸很多錢就能讓菜鳥變成大師,這是經驗的積累,是片子之外的事情。就片子本身,我相信大部分人能感受到的和導演要表達的是一致的,導演在表現過程中也儘力地做到了真實、客觀。

再說說製作團隊的問題。很好笑的一個問題是,很多人以為八百萬就是花在拍攝上面了,完全不考慮製作經費和人員花費。試問,你和你的人員、機器跑到一個荒山野嶺的地方,不需要花錢嗎?拍攝存儲費用哪裡來?設備的費用哪裡來?交通差旅的費用哪裡來?拍攝必須的裝備費用哪裡來?人員僱傭的費用哪裡來?劇組的吃喝拉撒睡開銷從哪裡來?後期剪輯要不要租用設備?很明確地說,這些費用統統是包括在製作費用當中的。為什麼電影拍攝都儘可能地在一個短時間段內集中拍攝完成?很簡單,每多一天,這些亂七八糟的製作開銷就多一天,因此時間越短成本越節省。諸君再看看這部紀錄片拍攝的時間跨度有多長?這段跨度里,每一天的拍攝都有其費用包括在裡面。如果中途停了一段時間,你重新組班子起來又是一筆錢。而且涉及到人力、心力,能堅持這麼久遠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而且因為拍攝題材的原因,我相信劇組的生活水平也不會好到哪裡去,風餐露宿、有時候還要冒著危險。說什麼一邊拍一邊旅遊的想法是何其可笑的,就算你導演想旅遊,其他的人呢?劇組其他人就心甘情願等著你?

最後說說大家的疑問。八百萬是一個很大的數字,尤其對於個人而言。我相信導演喬喬能走到今天,他的家境也算是殷實的,否則窮苦人家的孩子你想拍都拍不了。有人願意捨身聚焦環保事業是非常好的事情,但這麼一筆製作費用卻讓很多人陷入陰謀論的怪圈。我的看法是,之所以會花這麼多錢,也許是因為他的團隊不夠專業導致,也許是因為他是在一個人打拚所致。一個好的製片對一個劇組來說有多麼重要毋庸再提,好的專業的團隊效率更好合作起來更順利這也是肯定的。但是一個人要去做這些事的時候,可能就會缺少這些條件,為了達到你的水準,你不得不花更多的錢買單。如果把這個題材交給nhk去做要花多少錢?交給cctv呢?我相信也許並不會更少,但是做出來的東西可能會更好。

12分鐘或許不長,但是誰說長片才是標準,短的就不好?這是一種膚淺的認識和判斷。每一個創作者在對待自己的作品時都是矛盾而無助的,我想導演喬喬也許也想剪一部在大家普通接受範圍內的有一定敘事特徵的紀錄片出來,也許有其他的很多想法……但他最終選擇了如今的版本,這也是創作中不可缺少的步驟。最後不客氣地站在所謂的【道德高度】說一句良心話,導演喬喬沒讓你花錢去電影院看,也沒想討好誰,他花的不是納稅人的錢,他自己負責,不需要對任何製片公司負責。所以也沒有必要指導別人應該怎麼創作或者應該怎麼花錢。


450W能做出《舌尖上的中國》。

這800W是5年導演攝像錄音燈光場務吃喝玩樂的費用吧。


這是最正常的炒作了----5年來他賣掉車和房,花費800餘萬。(認真點就是數據造假)


這個是今天偶然想到的。

由於長刷微博,紀錄片剛出來我就看了,當時任志強,阿拉善什麼環保機構,都曾經轉發過這個片子,至於評論確實如題住所言,官方評論。

初看之餘,亦不覺得具有視覺震撼力,也不覺得音樂如何如何。換句話說,國內外好的背景音樂千千萬,實在不敢苟同評論中的那句話:影像衝擊視覺,音樂震人心魄,看後令人潸然淚下。這真的不是高級黑嘛?O(∩_∩)O哈哈哈~我那是笑哭了,嚇尿了,好么?

但是當時只是覺得評論有些誇大其詞,如今細思恐極。

現在我就從一個觀眾的視角來說書對此片的看法。

一:我對幾位力挺這部片子的人說幾句。這部片子,立意確實很好,保護環保,花銷很大,如果卻如你們所言,也確實很用心在做。但是有很多問題,你們在文中也提到了,回頭我會一一的來進行反駁,不服來辯!!

二:我對幾位從一些鏡頭和視角以及畫面和剪輯來批判這部片子的人來說,對,你們說的很對,非常之垃圾,除了立意好以外。但是idea這個東西,這年頭最不缺,所以,整個就是非常之垃圾,以及垃圾到極致。

好了,吐槽玩,我在觀眾的角度談談。

首先,5年來他賣掉車和房,花費800餘萬,拍攝了2000多個小時。

第一點,@李青如果把這個題材交給nhk去做要花多少錢?交給cctv呢?我相信也許並不會更少,但是做出來的東西可能會更好。

這句話說的很對,在觀眾的角度,你要達到宣傳的目的,為啥不去做出更好的東西,還是只是為了博取人的眼球?

「哇,錢花的好多啊,哇,好努力啊,哇,這麼年輕,哇,還關注環保,挺時尚啊!」(這裡面補充時尚一詞,一個年輕的導演,現在中國,基本上想出一些比較上檔次的東西,ps:個人愚見,那些什麼青春期,上位之類的垃圾電影就不要拿出來顯擺了,每次一聽到這些詞,我打心底噁心。基本有兩塊,一個是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的真實和一些直面社會底層生存現狀的題材,例如賈樟柯;另外一個自然就是環保,你想,當今企業家,那個不關注環保,你不關注,會被罵的好不好?會影響企業形象好不好?雖然有些人確實不在乎)

好吧,雖有惡意揣度之嫌,但事實確實如此。而且我對媒體的宣傳是保持懷疑的,一是錢的數量,二是拍攝時間。

第二點:@簡單那些說這部片子不好的人,他們是沒看過初級導演拍的電影,不知道電影難拍,其實,喬喬作為一個年輕導演,在我們國內,能拍出這樣的短片,已經實屬不易了。大家不要把喬喬的短片和你們平時看的IMDB的高分電影做比較。

看到這裡,我就笑了,前段時間,微博上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話:努力,從來就不是什麼拿得出手的特長。作為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黨的我,不得不說,哎!!!!

努力,這個時代誰不努力,抗日神劇,為了手撕鬼子,還要做特效呢!他不努力嗎?他為了與以前的抗戰片不同,竟然打破物理學的鐵則,人比子彈速度快,他容易嗎?不努力嗎?這得多奇葩的導演才能想到這樣的情節?

所以說,這個觀點壓根就是毫無意義的。還是800萬,5年,如果僅僅是努力,那就是很垃圾,你知道嗎?5年,已經夠一個團隊打造出一個千萬級的市場和規模的公司,我想,最近關注微薄的人,都該知道那個用500強的心態來賣水果的大學畢業生的故事了,當然這二者沒有可比性,因為這部垃圾電影竟然連一點積極的正面的東西都沒有帶來,人家賣水果,好歹還創造了GDP,改善了自己以及自己家人的生活水平。可視這部影片達到了影片本身的目的了嗎?吸引眼球,哦,這倒是做到了。

然後,我就要來吐槽這部片子本身了。

這部片子,沒有帶來任何的具有積極意義的東西,你以為將一些碎片拼湊到一起就是電影了,就是微電影了,你以為找一個大家沒怎麼聽過的音樂,去了唱詞,就是一首震人心魄的音樂了?扯淡吧,你。

從頭到尾,完全沒有高潮好不好,這裡的高潮當然指的是那種具有強烈的震撼感,全身雞皮疙瘩,看完後,點上一支煙,於窗前,看著月光沉思:看來,是時候為環保做點什麼了。

有嗎?完全沒有好不好!!從頭到尾,我就是跟著那垃圾的音樂,一直在想,我操,這導演打算幹什麼?800萬環遊中國嗎?還是打算用5年的時間來鍛煉自己的野外生存能力?這尼瑪,不得不說,真奢侈!

借用我原先的評論,如果有人說是因為國人都不關注環保,那就請你閉嘴吧,說的就跟你不是國人,不是人似的。你要用電影來表達一定的理念,就一定要要具有被人所認可和接受的東西,同時這些東西又是跟書本,圖片及其他形式所帶來的視覺和精神上的衝擊是不同的借用官方評論:影像衝擊視覺,音樂震人心魄,看後令人潸然淚下。你要是產生不了這種效果,就不要怪人們不接受和認同影片本身。

如果我們僅僅是要獲得關於環保的知識,我們完全可以有很多其他不同的選擇,看書就行了,為什麼一定要覺得你這個電影如何如何牛逼,好像我們不覺得你牛逼,我們就很傻比似的。這是現代版皇帝的新裝嘛?

這他么是道德綁架好不好?這是我們最不恥於的事情好不好,也是我們當前最反對的事情好不好?

所以,作為一個觀眾,我不得不說,按照宣傳所說,800萬,5年,你拍出來如此垃圾的東西,你還不如用這些錢,這些時間,去蓋幾所希望小學,去全國各地印發傳單,去街頭巷尾散發,這絕壁比你這個破電影,所帶來的效果要好得多的多。

當然,如果一開始,你就是打算博個眼球,放個屁,那你就當我前面所說的是放屁好了,畢竟這時代,你做什麼,與任何人無關,對吧?

哎,突然想起,我初中時期,我們寢室的一個孩子,半夜為我們朗誦的那篇文章:天生有錢,沒辦法!!!


這部紀錄片,恰好我看到了,導演只是想告訴大家生態災難。


背景音樂用到了《貧民窟中的百萬富翁》里的一段,歌曲名字應該是叫做Latika。請問版權問題解決好了嗎?


估計名人轉發是因為環保概念,畢竟這個才符合正確觀念,和電影品質無關。


2013-06-06鏘鏘三人行 喬喬為拍公益紀錄片《迷失的家園》賣房賣車-20130606鏘鏘三人行

看完這期大家再吐槽。


八百萬是一個很大的數字,尤其對於個人而言。我相信導演喬喬能走到今天,他的家境也算是殷實的,否則窮苦人家的孩子你想拍都拍不了。有人願意捨身聚焦環保事業是非常好的事情,但這麼一筆製作費用卻讓很多人陷入陰謀論的怪圈。我的看法是,之所以會花這麼多錢,也許是因為他的團隊不夠專業導致,也許是因為他是在一個人打拚所致。一個好的製片對一個劇組來說有多麼重要毋庸再提,好的專業的團隊效率更好合作起來更順利這也是肯定的。但是一個人要去做這些事的時候,可能就會缺少這些條件,為了達到你的水準,你不得不花更多的錢買單。


以一名死理性宅的角度看,後半部分並不說明問題,可能是感性缺失引起的。最後的城市畫面完全不明所以。炸鳥可能暗示建設中嚇走後斬盡殺絕


這片子的問題在於,沒有故事。或者說沒有好編劇。紀錄片也不該是逮到什麼拍什麼吧。基本的色調、取景都有問題的話非專業人拿個DV也能拍。如果說有2000小時素材還做不出一個至少通順的故事的話只能說明一開始拍攝目的就很模糊,所以就相當費時費錢了。


以為開頭就由淺入深,越看越發覺無力和平庸


那些說這部片子不好的人,他們是沒看過初級導演拍的電影,不知道電影難拍,其實,喬喬作為一個年輕導演,在我們國內,能拍出這樣的短片,已經實屬不易了。大家不要把喬喬的短片和你們平時看的IMDB的高分電影做比較。

另外,電影的好壞很難比較的,每個人的愛好不一樣,品味也不一樣,但是爛片卻很容易看出來,爛片要麼劇本差,要麼剪輯不流暢,要麼演員演得假,要麼燈光假,要麼錄音效果差,很多很多,這部短片還是很不錯。作為一個小成本短片,喬喬知道如何省錢去拍一部看起來不是爛片的短片,因為他把這些爛片因素規避掉,不要對白,不要演員,減少使用現場錄音,等等。

這部短片沒有八百萬,最多五十萬,因為這部電影最主要的花銷是劇組吃喝拉撒和各地跑的費用和攝像機的費用,燈光不花錢,演員不花錢,剪輯估計也是喬喬自己剪輯,也不花錢。音樂這塊,就不好說了,如果是好友技術支持,這塊的錢也是可以省的,要是買版權的話,估計,也會花個萬八塊。大致就是這樣。

最後,沒拍過短片的人,不要瞎評論。


我是個電影愛好者,不是專業人員。 我的看法是,可能製作人是真心花了大錢去做了,但是就片子本身而言,真心不好。 鏡頭呆板,內容零散重複,配樂也挺糟糕。個人覺得不值800萬。


先不評價整個片子的專業性,就說這2000小時的素材和800萬元的花費,如果屬實的話,我覺得導演是吧絕大部分錢用在了到處旅遊和其他與影片無關的花費上了,但從片子看,感覺不值


推薦閱讀:

我收藏的一些藝術紀錄片
20部震撼人心的紀錄片|私家推薦
剛剛看《意志的勝利》里剛開始希特勒閱兵時路過一個雕塑,一個老人抱著兩隻鵝,請問這個雕塑是一個故事嗎?
請問《上訪》這部紀錄片?

TAG:紀錄片 | 微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