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幫助工作夥伴避免為自尊心而辯論?

之前看張小龍的ppt,有提到這一點,相信他是有感而發。自己在工作中,也遇到過這方面的阻力。很想聽聽大家的感受和建議


學會忘掉自我。

想想如果是和喬布斯一起討論問題會怎樣?請看下面的節選:

http://inventor-labs.com/blog/2011/10/12/what-its-really-like-working-with-steve-jobs.html

I can still remember some of those early meetings, with 3 or 4 of us in a locked room somewhere on Apple campus, with a lot of whiteboards, talking about what iMovie should be (and should not be). It was as pure as pure gets, in terms of building software. Steve would draw a quick vision on the whiteboard, we"d go work on it for a while, bring it back, find out the ways in which it sucked, and we"d iterate, again and again and again. That"s how it always went. Iteration. It"s the key to design, really.

One of the things about designing products that can come up is Ego, or Being Right, or whatever that is called. I"m not sure how this evolved, but when I worked with Steve on product design, there was kind of an approach we took, unconsciously, which I characterize in my mind as a "cauldron". There might be 3 or 4 or even 10 of us in the room, looking at, say, an iteration of iPhoto. Ideas would come forth, suggestions, observations, whatever. We would "throw them into the cauldron", and stir it, and soon nobody remembered exactly whose ideas were which. This let us make a great soup, a great potion, without worrying about who had what idea. This was critically important, in retrospect, to decouple the CEO from the ideas. If an idea was good, we"d all eventually agree on it, and if it was bad, it just kind of sank to the bottom of the pot. We didn"t really remember whose ideas were which -- it just didn"t matter. Until, of course, the patent attorneys came around and asked, but that"s a whole nother story.


張嘴之前想想這句話:「如果某件事情唯一的好處就是讓你有片刻的痛快,盡量不要去做。」

(在知乎頻繁出現的話)


使自己免於陷入愚蠢和暴戾就是最大的自尊。


關於如何幫助別人避免為了自尊心爭吵,我覺得這個話題有點難,待思考後再來回答。先扯點理論的,關於「自尊」。很久遠的一些整理,有點長。

「自尊」,英文叫self-esteem,即自我肯定: 自我感覺良好,並認許自我。

簡言之,自尊心就是因自身的價值,在群體中的地位而肯定自己、接納自己的體驗。 維護自己的人格尊嚴。在心理學上,自尊感是個體對自我形象的主觀感覺,可以是過分的或不合理的。

自尊心的體現有:自信,自愛,自負,自卑。

健康的自尊心就是能正確認識自我、又能正確認識對待別人的平衡心態。

心理健康的人自尊感比較高,認為自己是一個有價值的人,並感到自己值得別人尊重,也較能夠接受個人不足之處。

有強烈自尊的人深信自己應當保有快樂的心情,有權為自己的權益說話,相信自己有能力處理人生旅途中的種種困境。

健康的自尊心體現:

  • 自信,是建立在謙遜的基礎上,對自己的行為抱有成功的信心。
  • 自愛,是一種不允許別人侵犯侮辱自己。

自尊心過強就是一切以「我」為中心,對他人氣指頤使,只要求別人尊重自己,服從自己,唯我獨尊,卻不懂得如何尊重別人,不肯接受別人的批評。

擁有強烈自尊心的人:害怕失敗、害怕遭否定、害怕不完美……

自尊低落的人則認為自己無權為自己的權益挺身而出。這類人通常不喜歡自己,不尊重自己,甚至對自己持有一份強烈的恨意。

不健康的自尊心的體現:

  • 自負,是一種極端的自信,建立在自卑的基礎上,自負的人往往主觀地貶低他人或過分抬高自己來確立自己在自己內心中的位置。
  • 自卑,是自尊消極的一種,建立在自信上。現實與理想的差距往往是自己自卑的原因。

自尊的心理品質,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個體的外在環境中逐步培養起來的。

如何培養健康的自尊心:

- 正確認識自己的優點缺點

- 做一個誠實的人,培養自己的求實品質

- 學會肯定自己

- 從自身最脆弱的角度讓自己變的強大起來


我其實想得不是很清楚。

在工作中我有一個有意思的發現:當發生意見分歧時,和公司老闆本人辯論,他們常會痛快地承認「嗯,我想的不對」(當然表述可能不同);而他們手下的高管(職業經理人)有時卻經常會為了面子而一直爭執下去。

這個例子並不是特別有普遍性,但讓我想到,企業家本人之所以願意放下自尊,是因為他非常清楚,承認錯誤,做出正確決策,會給公司和他本人帶來實際的好處;而他手下的人,在辯論中輕易不願意服輸,是因為承認錯誤可能會讓個人威信受損。這其中是有利益計算的。

我的想法是,要弄清楚一點,辯論到底是為了什麼?是為了求知呢,還是爭一口氣,或者像訴訟律師一樣以此為生?如果為了爭一口氣,那不管有沒有道理,都不太可能放下自尊。但如果辯論是為了求得新知,對事情有更透徹的了解,那麼放下自尊、承認失敗就變成對自己很有好處的事情。

當自尊心讓自己變得更加封閉時,試一試「我錯了」這句話。

(在我回答後,問題進行了修改,增加了「幫助工作夥伴」。我非常理解,但也不打算修改答案,所以會稍微有些不切題)


對自己的錯誤坦白承認,對自己的正確據理力爭,並用這樣的行為感染他人。


我個人則傾向於保護自尊。

我以為自尊是一個人立於世的根本,因為自尊,我才努力做到自己的最好。在工作中,即使發現自己錯了,我也很難說一句:對不起,我錯了。年近不惑,我才僅僅學會停下來,不要繼續。

但題目問的是如何幫助他人。我的方法是,當我發現對方已經是在為自尊而戰的時候,我會停止,建議大家休息一下再議。因為很多人並不是不知道自己錯了,只是一時沒有辦法接受而已。


這個問題很容易變成基本歸因錯誤,當你這麼做時,你是把自己歸因為特殊情境的;當別人這麼做時,你把他歸因於他的本性、性格等。那就是犯了基本歸因錯誤。例如,當你產生辯論時,你是因為覺得自己已經思考清楚了整個邏輯,你是正確的;而別人辯論都是因為自尊心。

為了對題補充的:那麼如何幫助工作夥伴避免為自尊心而辯論呢?(這個問題太拿自己當乾糧了,難道為自尊心而辯論的都是別人,自己從沒這樣過?建議題目改成「如何避免工作上的辯論變成為自尊心而戰?」)

首先,與工作夥伴的辯論,你的辯論不應挑戰對方的自尊。諸如:「這麼簡單的道理你怎麼就不明白呢?」,「請你從公司/項目發展的角度思考!」,「沒法跟你溝通了!」,「你說的我都知道!但是……」。這樣的話,想必很容易在辯論或者是溝通的時候出現。這就已經把單純的討論,變為挑戰對方的自尊了,你這麼說別人,你覺得沒什麼,但別人說你時,你是否馬上有情緒爆發的衝動?

其次,與工作夥伴的辯論,不應假設對方的出發點。參考第一段說的,不要犯基本歸因錯誤。

最後,辯論本身就有對立、想讓對方屈服於自己的觀點的意思。不喜歡工作上進行這種非你即我的辯論。你可以交流溝通,這樣在雙方理解對方的角度的同時,還可以產生新的觀點,新的火花。


在明知自己對的情況下

先丟掉自己自尊

找找自己不對的地方

比如 情緒不好

讓你的 工作夥伴 把話說完

不是為了讓他拋棄自尊

是為了讓他出氣

是為了把他的見解聽全

事實上 如果他確實不如你 他會閉嘴的

他還沒閉嘴 說明他覺得他有道理


01

排斥vs容納

因為天性的差異,我們降臨到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厭惡,這無可厚非,但是你有沒有發現,似乎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卻似乎越來越容易去發現自己的生活中充滿了厭惡的東西,而越來越難以找到讓自己喜歡的東西,我們逐漸感慨生活太無趣了,太苦了,像一個圍城一樣不自由,似乎僅僅為了讓自己開心一些,就要費老鼻子勁,還費力不討好,好像讓歡喜一些,輕鬆一下,然而一切卻是那麼的難,那麼的難。

我們越來越清楚自己不想要什麼,卻也越來越難以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發現這一點的時候,真的讓人很沮喪。想起童年自由爛漫、無拘無束、沒心沒肺的時光,簡直感概一個人怎麼可以活成這樣。難道大人的世界、成年人的世界就真的意味著是如此束縛、無聊、充滿無奈和冰冷的規則嗎?

成人的世界跟孩子的世界確實不一樣,因為成年人的特徵是要學會自我負責,認識到這一點,是一個人走向成熟的標誌,但是我想說的是,僅僅意識到這一點,還遠遠不夠,意識到這一點,或許只是讓你能適應社會生活,不至於在社會生活中出問題,甚至取得一些小成績和小成就,但固守這一點突破不了這一點,卻也容易讓你活的不快樂。

見了那麼多人之後,我越來越發現,在這一切現象之後,是我們過多的內化了外界的標準,並且為了獲取外界這些看似優越的標準,而逐漸犧牲掉自己的天性導致的。

一句話,我們在生活中過多的使用了排斥原則,而不是容納原則。

而這導致的後果就是我們每個人都深陷於排斥的牢籠,深陷孤獨、懷疑與冷漠。我們互相指責,互不信任,相互攀比,相互看不起。

我們每個人都追求優秀和卓越,卻讓整個的生活陷入競爭和征服,所以我們緊張,我們不放鬆。

02

當我和世界的關係是建立在恐懼之上

使用「排斥規則」越多的人容易把自己的生活搞得很緊張,不放鬆,充滿壓力,

因為在這種人的潛意識裡,世界是個戰場:

「我必須哪一點足夠優秀(好)才有在這裡面立足的資本,我的安全感是建立在「我要強(好)」的基礎上,為此我必須要不停的進取,上升,我無法停止跟人比較,我害怕被別人比下去,被人比下去會讓我很沒有安全感。「

這種人很難跟人締結有親和力和親密的關係,因為或許他整個的自信都是建立在自己的優越之上,也或許他只能跟那些不如他的人比較親和,因為這樣的人對他的威脅很少,不會影響他的安全感,所以他防範的神經不用綳的那麼緊。

但這種親和基本是一種有限的親和,它更像是一種施捨。

潛意識裡覺得自己不夠好的人會過度使用這一規則,也就是覺得自己不如別人,然後在意識層面就會過度補償:我要比你們都好(強)。

一個人如果在早年習得了人是有高低貴賤之分,人並不平等的觀念,那麼他一定會過度追求高和貴,而避免讓自己陷入低和賤之中。

如果一個人早年曾經處於很弱的位置,他品嘗過過多因為弱而帶來的卑微凌辱和無助,他長大了就一定會避免讓自己處於那種位置。

他需要高高在上。

總是認為自己高人一等的人是沒法跟人有真正的親和力的,因為親和力意味著人人平等,這意味著需要把自己從優越之處釋放出來,敢於承認自己平凡、普通。

把自己當一個「神」一樣不食煙火和過於強大的虛化,本質上是因為對這個世界充滿排斥,而這種排斥的根源又來在於可能早年遭遇過排斥或者創傷。

所以,對這個世界,即便後來我也是愛它的,但是終歸我是不那麼信任它的,因為它創傷過我,甚至並不接納我。

其實把跟世界的關係建立在恐懼之上的人比比皆是。

或許,我們都是曾經被世界傷害過的人,終於有一天,我們獲得了權力,有了保護自己的能力,同時也有了傷害別人的權力。

或許,我們也不傷害任何人,但是我們彼此沒有信任,我們跟世界隔著距離,也就是跟人隔著距離。

當我們跟人接觸的時候,我們會習慣性的看到別人那些讓人討厭的地方,我們會經常表達出對這些特質的不喜歡,我們臉上掛滿了不喜歡,卻很吝嗇的表達我們喜歡什麼。

就像我們的心,充滿了批判,就越來越少接納。

所以當我們自以為很善意的指出別人的「不足」之處時,卻常常引發別人的反感,沒有取得我們想要的結果。

這也是很多人在管理或人際中出現的問題,總是關注別人的缺點,喜歡指出別人的缺點,希望別人改變。

其實關係的秘訣在於:你要別人表現出什麼品質,你需要首先信任他能表現出這個品質,然後鼓勵他表現這個品質,當他表現出這個品質的時候,及時的讚美他,強化他。

看上去是個很簡單的事情,卻是兩種價值觀的不同:前者是選擇恐懼,後者是選擇信任。

03

當我和世界的關係是建立在信任之上

信任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選擇。

因為我寫了很多關於原生家庭的文章,所以不想在這裡多展開。

很少人有圓滿的原生家庭,在成長過程中,有人缺愛,有人缺重視,有人缺認可,有人物質匱乏,有人缺自由......

也許正是這些不圓滿塑造了一個個如此不同的我們,也因此讓我們養成了不同的性格特徵和思維方式。

但是這些性格模式和思維方式不是不可以調整的。尤其是很多東西已經讓你痛苦,你卻不明所以時,你真的可以學一點心理學來幫助自己。

信任意味著當我跟一個人接觸,我會優先關注他的優點,用積極的眼光去看待他,我能看到他的過人之處,因為我敢於把自己跟他放在同一水平,我不害怕自己超不過他而顯得暗淡無光,我不害怕自己沒有價值感,因為我堅信人人都有獨一無二的價值,僅僅是這一點獨一無二的價值就沒人可比。

我們每個人也都是平等的,因為人人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價值點,僅僅也僅僅在這一點上,我看到了世界上真正的平等。而其他任何的優越之處,不過都是虛幻。

因為人生最大的平等在於人人都有相同的喜怒哀樂,相同的感受。這一點並不會因為你貧窮、富裕,是男是女,你是上層還是下層,是乞丐還是皇帝而改變。

當你不能承認別人的價值點,你也就無法接納自己,你就會固守著排斥規則,但是雖然你排斥外界成功了,但是你排斥自己也成功了,你在不接納自己的道路上又進了一步。

所以選擇信任別人,也就是選擇信任自己,相信我本真的自己足夠好,我不需要拚命抱住很多虛幻之物來裝飾自己,我踏實的站在大地上。

我不害怕被打敗,不害怕出洋相,不害怕別人看不起我,當我覺得哪裡做的不好的時候,我是可以提升自己的,而不是拚命維護自己。

當我們把自我看成是一個一成不變的僵化之物,而沒有把它看成是一個生命,可以成長的生命時,我們的發展就會受限。

催眠大師斯蒂芬·吉利根說不要像握著一把劍一樣握著你的生命,而要像握著一隻鳥一樣。

04

怎樣的信任是合適的

有的人會說不是我不想信任,但這個世界太亂了,沒看到前段時間的保姆滅門案嗎,太恐怖了。

那麼現在來談一下成熟的信任觀,你可以理解我這是種選擇:

第一,信任是一種選擇,不一定有回報,就是你選擇信任了別人,但別人不一定100%回饋給你信任(大部分人是能的),原諒一些人是總有能力沒有的,但卻不要因為這些影響了你的人生。

當這些人沒有反饋給你信任的時候,你是不是也會被他傳染,放棄信任,而成為一個不再信任的人?

很多時候我們對人的不信任感就是這麼建立的,「一次創傷,終生恐懼」。比如曾經戀愛受傷,就從此再不信任愛情。

遭遇過一次背叛,卻讓自己終生不幸福,遭遇過一次失敗,讓自己終生不再敢挑戰,是人類常犯的錯誤。

第二,當你選擇信任的時候,是為你自己做,而不是為別人,因為信任能把你從恐懼的牢籠里解放出來,因為你選擇了信任,你遇見美和心想事成的概率會大大增加,因為你敢於像世界發出你的喜歡和渴望,那麼世界就會有更多的機會來滿足你。

這些積極的互動多了,你跟世界的信任感會更加重。你就會更不容易緊張和焦慮,

不要把信任看成一種對別人的施捨,好像給了別人,自己會少些什麼,其實大多數情況下,種下信任,就會收穫信任,種下我想要的,就會收穫想要的,老傳遞厭惡,就容易收穫厭惡。

你給世界信任,世界就反給你信任。

本質上,世界就是你自己。

第三,當你不想要什麼的時候,不用老表達不想要,你只需要反向的看看,你想要什麼,然後把它表達出來。

也就是表達你的正向渴望。

人際關係的經營也是這個原理。

「我好想要一個整潔的家啊」

「我好想吃你做的飯啊」

「我好想你誇獎我啊」

.......

而不是這樣表達:

「你真懶,你怎麼不做飯」

「你整天板著個臉幹什麼」

「你這裡做的不好,你可以那樣做」

評判被人和糾正別人都是不信任別人的表現,也不是真的尊重人,真正的尊重是,我知道你現在做了這些,可是我好想要那些啊,我好想你能幫我做那些啊,

它的潛意識含義就是:我覺得你能行,我信任你,我渴望要這些,並且我相信一般情況下,你是會滿足我的。

嗯,當你潛意識發出信任的時候,別人一般都能接收到,他們就會真的就滿足你。

但當你潛意識發出不信任的時候,別人也能感覺到,他們會逆反,因此他們也就真的越來越懶,越來越板著個臉,越來越做不好,越來越不誇獎你。


先滿足TA的自尊心


我想我明白你想問的問題的意思,但我再以自己的方式表述一遍,以免產生誤解。

首先,與工作夥伴「辯論」的目的是什麼?

(1)證明己方正確或對方的謬誤?還是

(2)使雙方對某一問題的認識更加深刻?

or(3)就某一決定達成有效、一致的計劃?

相信不是第一種,因為在第一種的情況下,這一問題毫無意義,也沒有解決的辦法。

其次,既然目的是第(2)、(3)種,那麼為什麼方式是「辯論」?而不是「討論「、」商討」?(相信各位明白我不是在扣字眼)如果是辯論賽式的辯論,那麼是以戰勝對方為目的,自然這一問題也毫無意義,沒有解決的辦法。

再次,我們得明白「尊嚴」的作用,如同Raymond Wang在一樓所說「在辯論中輕易不願意服輸,是因為承認錯誤可能會讓個人威信受損。這其中是有利益計算的。」,而威信是驅動他人服從自己,做出符合自己意圖的行為的資源之一。尊嚴有其有用的一面,所以,從己方的角度出發,應在確保實現己方目的時,儘可能地減少對對方尊嚴的損害,而不是理解為(只要達到目的就可以了,別人的尊嚴損害什麼的無所謂)。

綜上,原問題我理解為「如何在目的為第(2)、(3)種時,不在討論無意中觸發工作夥伴的自尊心因素,而陷入無意義的爭論?」

前面分析了問題,也隱含了指導思想,現在說說具體的方法:

1,注意語氣和自己的態度。從原問題的「幫助」這一字眼,我猜測樓主也是個自尊心強烈or有傲氣的人,因為幫助這一詞本身就含有「居高臨下」的態度,所以我才把這一條放在最前面,這一條也尤為重要。這一條也有如下幾種:(不完全歸納,不過指導思想是:謙遜、宜人)

1.(1)不用諷刺,慎用歸謬。諷刺不用多說,除非你想激怒對方。我個人在使用「歸謬」時,常常不自主地就摻雜諷刺成分和優越感成分。

1.(2)千萬別有優越感。除非你想激怒對方。而且知識和信息儲備上的差異,有時候僅僅是因為興趣不同造成的,沒什麼好優越的。

1.(3)保持開放的心態。你也不會永遠是正確的,有時候,幾個水平差不多的人提出的不同方案都有其「不可替換」的優缺點,並不是對方錯了。

1.(4)注意語速和聲調,盡量保持平和。

1.(5)不要猜測對方的動機。

1.(6)如非必要,不要舉對方失敗的前例。

2,注意場合。在公眾面前犯錯會比獨處時犯錯其更讓他難堪,也更容易會為了自尊心而戰。所以除非是非常緊急的問題,不妨私下找其商量。

3,明確議題,梳理脈絡。要明白,語言是一個低效且有差異性的工具,你們倆雖然用的詞是一個詞,但互相理解的內涵差異非常大,比如:不妨問問你周圍的人對因果性和相關性的差異是怎樣理解的。我媽(一個永遠不覺得自己有錯的人)就某一問題和我爭論的時候,經常「想當然」地認為我的觀點是:XXXXXXX,有時候莫名其妙就怒了。所以明確你們的議題,並記錄脈絡(以便有據可查),是保持理性討論、平和的好方式。

最後,上面三種方法,遇到自高自大死要面子的人都是渣啊都是渣。


需要時刻關注自己的心態。

在討論中,一定要避免當智珠在握,將要佔據優勢上風或是內心深信「真理」站在自己一邊的時候,為了一時口舌之快而明知故質問、進攻、批評對方。這種心態的苗頭一旦出現,很容易會引發對方不顧一切的自我捍衛。

其實自己寬容度越高,越不嘗試去處處證明自己的正確,反而越容易影響對方,讓對方越容易放下對錯爭執,產生不必要的內耗。


經常遇到這樣的問題。

在我看來,在一件事情上,一個人準備的越充分,能力越夠,就越傾向於就事論事,也就越容易獲得別人的認同,對外界給予的「自尊」的訴求也就更低,越不會抱著自尊不放。換句話說,自尊是自己掙來的。

如果需要為「自尊心」而辯論,有兩種情況:一是辯論的對象脫離了就事論事的框架搞人身攻擊;二是自己從理性上的發言權不夠,自尊心被作為救命稻草。我的看法是,遇到前一種情況,無需辯論,或者趕快給對方個台階下,自己趕快抽身;遇到第二種情況,辯論也沒有用,應該反省自己——要麼提高自己參與辯論的砝碼(如樓上同學所說:自尊是動力的源泉);要麼遠離自己不需要的辯論,省下時間去干有意義的事情。

對我來說,不正視事情的基本面,不正視自身修為,只知道死命抱著自尊不放的人,完全沒有辯論的必要。反過來,如果我的「自尊」受傷,也一定會先從事情的基本面和自身修為上排查原因。

對於平級的工作夥伴,我傾向於在一定要在制定計劃時就把事情限定在明確的、可量化的邊界之內,剩下的需要感性判斷的東西就不會造成過大的不確定性和溝通壓力。

對於下屬,下達任務時就會對TA的執行能力和執行意願有數,不應該制定可能會傷及TA自尊的超現實主義標準。

對於神一般的大BOSS,一般人家哪有功夫來跟你辯論,傷你自尊啊!被傷了或者誤傷了還是先自省。要是果真遇到把自己的自尊看的比什麼常識都重的BOSS,那就早做別的打算把,此人註定靠不住。

總的來說,我欣賞真正把自尊當回事的人,懶得搭理把自尊當擋箭牌的人。


昨天剛因為這件事情被人教訓(不是在職場上) 。

昨晚在飯桌上說起有家小孩不愛吃正餐只愛吃麥當勞,一個長輩說:「那就告訴他過年麥當勞不開門。」 我很好奇地問:「過年麥當勞不開門嗎?」 然後我阿姨就在飯後說我讓人覺得愛抬杠,可是我真的只是想知道麥當勞過年開不開門好嗎!(←順求知道的人給我答案)

所以有時候這是個感知方面的問題,對方不是在維護自尊心,而是真的對某個你不以為意的地方很在意,在你眼中毫無意義的細節可能在他眼中意義重大。


為什麼要「幫助」呢?那是他的感受和選擇。他可能認為這樣是對的或有必要。人們總是喜歡把別人變成跟自己一樣的人。但這未必正確。重要的,是自己對他人的態度。至於避免爭論,務實的面對問題;先不否定他,當講到實際問題時說出自己的看法可能會好些。


這個人人都會,因為人們很討厭被否定的感覺。只不過有的人發現這樣做對自己一點好處都沒有,於是慢慢改進,結果不僅得到了周圍人的認可,認可多了,自己心態也更好了,於是形成良性循環。而那些不改進的人,每次都爭吵的不可開交,極大影響自己的身心健康,結果反而得不到周圍人的認可,形成噁心循環。

關鍵是認識自己,理性對待!


自尊是自我穩定的重要指標。自我是人格中的主要功能是協調人的各種慾望與外在約束間矛盾。一個人每天從起床到回到床上,所作所為絕大多數都是維持自我的穩定運行,每個人的清醒時間絕大部分都投入於此,每個人的絕大部分精力都投入與此,幾乎所說的每句話所做的每個行為都是圍繞於此。

這點可以總結一下,一個人每天都要完成的任務第一項就是打扮修飾自我,給自我描眉畫眼,添加各種珍貴的鱗片和羽毛,就和修真小說中的本命法寶修鍊一樣。這是每天必須完成的任務,不完成這些就不能完全投入到有效的創造性活動中去。

工作中的討論屬於創造性的行為,開展這種創造性的活動前提條件是這個人的自我受到肯定,或者此人在這個活動中自我有所收穫,有這種預期或者認識的前提下,人的主動性和精力會被充分調動起來。

在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自我受到肯定,自尊的維持是從事很多活動的直接報酬,這種報酬層次比較高同時也比較低:比起躲避生命危險的需要肯定要高級,比起為人類文明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來要低級些。 但是這是躲不開來。

如何避免為自尊心而辯論?從自己出發,每天三省吾身,要加強自我修養,學會寬容,要淡定,要不為外物所動,培養崇高的精神境界,遠大的生活理想等等

從活動組織來講,社會學中的頭腦風暴方法,心理學中的團隊心理諮詢的組織方法,還有商業談判方法都是很成熟的交換交流意見的方法,裡面有很多細節都設計避免團隊成員自尊傷害的原則和操作要求。


自尊后面是自利。

老闆之所以敢於認錯,是因為不會扣他工資(當然也有更多是死不認錯比如老毛)。而在辦公室政治嚴重的公司,平常的討論也可能變成日後被攻擊的小辮子。

所以,要讓同事間的討論不變味為辯論(辯論就是要輸贏,我認為不是同事間正常的交流方式),甚至墮落為互損的爭吵。關鍵是公司文化:鼓勵失敗,讚美進步。


關鍵是:當別人承認「我錯了」的時候,你不要窮追猛打得理不饒人。給對方個下台階,大家心裡都好受一些,以後工作起來合作就會更順利。


集盲聾啞於一身吧,自尊心這東西我丟不掉,但是好鞋不踩各種si好鞋踩地毯才比較划算吧,淺見。


推薦閱讀:

體制內工作,如何讓自己變精明,學會心安理得的為了利益拋下所謂的自尊和正直去做自己看不上的事情?
為什麼我特別容易受他人看法的影響?
低自尊的人,與人打交道時感覺不自在,而獨處時他們的狀態為何又很好?
父母經常責問「你還有自尊心嗎」,心裡很壓抑,怎麼辦?

TAG:心理學 | 自尊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