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上的時間顯示方式,如「15秒前」,「20分鐘前」,「1小時前」,是一個好的設計嗎?
01-25
每次看到這樣的時間,我總不自覺的先看看屏幕右下角當前時間,然後再去換算一次。
微博的首頁是一個按照時間排列的feed 列表,新的內容排在上面,對於用戶來說,查看新的內容是用戶上微博的動力所在。
如果用精確的時間顯示,要對比現在的時間才能區分出好友產生的動態有多「新」,而用相對時間的話,就能很方便的看出來。而且還會給用戶傳達一種「我們網站很活躍」的趕腳。對於不是很「新」的動態,不是用戶首要關注的內容,用精確時間就好了。
這樣的時間顯示用在【按時間顯示內容,內容經常更新、並且新的內容是其他用戶更新的動力】的網站或者APP中比較合適。兩人對話:
A:小明走了.B:什麼時候?
A:10分鐘前.我覺著1小時內可以用,多少分鐘前,超過1小時,就顯示時間而無日期,超過24小時再顯示日期。現有的方式里,單獨採用哪種都不好。人對時間的需求多是基於現在時間作為坐標系,但是人們大多數時候能對現在時間的精確度在10分鐘到半小時(感覺上,我也沒數據,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去查查),所以1小時以內,你告訴我說幾分幾秒發布對我來說,去感知它不如「XX分鐘之前」來的直觀,但是1小時之後的,就很容易通過準確時間去感知的,比如現在10:55,就很容易感知到8:30是什麼時候發布的,比2小時以前更清晰。總之,如果本著嚴謹的態度,很支持有資源的同學做一個用研,分享一下。
這種時間指向的意義是 【剛發生不久的新鮮貨!】
而不是告訴你事情的準確時間。
對我來說,更中文,更有人情味。
對新浪來說,這是一種淡化現實時間的做法,引導用戶把基準定位在時間流上。1、形式與情境
時間的顯示與情境相關,有些情境下需要對於時間的精確把握,比如淘寶訂單中的發貨時間甚至需要精確到秒,但有些情境下人們並不需要了解到這麼細的顆粒度,如前面有些朋友說的能夠判斷新鮮度即可
2、易於理解
在微博這樣的產品形態下,信息密集且很容易過期,使得人們對於信息時效的判斷更迅速,通過預先計算簡化對於時間戳的解讀3、語言與情感化@林進鑫 的例子很好,這樣的表達顯然更口語化,也使得產品語言更有人情味;相比之下一個精確的月日分秒則看起來更像是機械化的表達
其實不用推算的,你滑鼠停留的 15秒前」 這時間上就顯示發布日期了
這個是顯示怎麼說呢,對於一個比較活躍的網站來說。時間應該更精確一些,比如我自己的新站 (http://www.dev26.com )自己也寫了一個時間轉換方法,有的版塊更新特別慢比如有招聘的發的貼子好多都顯示成20天以前,還不如顯示成幾月幾號呢。但對於像微博啊比較活躍的論壇啊。這種顯示就非常有必要了 :
是個好設計。。。他增加了用戶之間有效時間的更新感覺。。。。和互動感。。
其實這種時間模式來自我們生活,我們在聊天和交流的時候往往會說 我一小時間在做什麼什麼 我10分鐘前在做什麼什麼 沒有人會說 我幾點幾分幾秒 在做什麼什麼 (記不住,也太冗餘) 所以 這種時間顯示格式就像聊天一樣。非常符合微博的模式,他就是讓他們在線互動,交流起來。
推薦閱讀:
※知乎問答的特點?
※陌陌每個用戶能上傳 8 張圖,為什麼不是更多或者更少?
※Q+ 的功能、使用體驗以及前景怎麼樣?
※如果新浪微博開始冷清了,會是什麼因素導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