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宜家廣告「輕鬆慶祝每一天」?


首先亮明觀點:

有沒有性別歧視?沒有。

有沒有傳達不良觀念?有。

傳達了怎樣的不良觀念?催(逼)婚。

有人說這廣告就是性別歧視,請辨析以下3個案例:

22歲應屆女大學生小吳,身高155,求職中。

HR1:你的身高太矮了,與我司優質的形象不符,不予錄用;

HR2:你的年齡太小了,我們認為你缺乏與人溝通的經驗,另謀高就吧;

HR3:你是個女生,我們的工作節奏快、強度高,你不合適。

都是女生求職碰壁,但不都是性別歧視。最好的區分辦法就是性別對調。

HR1,160的男生來了也是轟;

HR2,22的男生去了也是拒。

「催婚」這事,廣大男生不也深受其害么。所以哪來的性別歧視呀,不存在的。反「單身歧視」、反「催婚」、反「不結婚就是loser」的傳統觀念我都能忍,反「性別歧視」我真是覺得腦子不太好使了。

結果這事就是一大批「女權鬥士」集體發聲互捧臭腳,宜家家居迫於壓力道了個稀里糊塗、不明不白、重點錯亂的歉。

還有一些連女權這個重點都抓不住的

誰在生活中還沒說過幾句威脅的話呀,當媽的這麼大一閨女說不認就不認了的能有幾個?你們這種人是不是朋友之間開個玩笑都得跟外交官似的琢磨半天?

這想像力太豐富了吧,從哪看出來的跪舔?女孩爸媽在極為有限的空間里努力為女兒製造環境,拋開「催婚」這一點,就這份心和這份力堪稱好爸媽了吧?合著姑爺頭一回上門丈母娘老丈人就應該拉著個臉,一副「瞅我幹啥」「瞅你咋地」,那樣就不跪舔了唄?


跟性別歧視無關,女主角換成男性,這條廣告照樣應該遭到投訴,因為它對不同的生活方式連起碼的尊重都沒有


這個廣告展現了功利的親情關係和壓抑的家庭氛圍,這一點很真實。

父母能幹脆利索的擺好碗筷,營造燈光氛圍,布置好假花,這點很不真實。


不管是從歧視大齡單身女性還是歧視單身人士,這廣告都是不對的,是冒犯了宜家的目標客戶。

結果看了某些評論,現在最讓人覺得噁心的倒不是廣告了,而是哪些罵別人敏感、玻璃心、開不起玩笑、政治正確的人。即使我現在非單身,我也覺得這樣的廣告很不舒服。其他單身人士難道還必須覺得這個廣告很好很符合他們的口味么?

還有,捫心自問,大齡單身女青年因為大齡未婚不是遭受更多來自社會和家庭的壓力么?其他女性覺得這個廣告有性別歧視,這又怎麼不可以了?那又何必挖苦微博上某些女性過於敏感?


這是因為翟欣欣的事,讓婚戀網站的廣告策劃跳槽去宜家了么。。。。


原文發表在微信公眾號:赤彌

今天宜家在微博上做出聲明,為宜家家居的廣告「輕鬆慶祝每一天」而道歉,微博原文:

這件事的起因是因為宜家前段時間剛出的一則廣告,廣告故事梗概是:

一家三口在吃飯,氣氛有點微妙。

「媽」

「再不帶男朋友回來,就別叫我媽」

然後門鈴響了,男朋友來了,爸媽欣喜若狂,趕緊換了餐桌上、客廳里的布置,女兒和男朋友坐在沙發上,旁邊還有人圍觀。

最後出現一句話「輕鬆慶祝每一天」

視頻版請戳:https://m.weibo.cn/2110909584/4165942009919317

廣告出來後不久,就有很多人在宜家微博下留言:

「你們這個廣告做的挺讓人失望的,憑什麼不帶男朋友回家就不要再回家?我不想結婚不行嗎?」

@赤鸞妖刀

「今年,已經2017年了」

@Ash_zxcvbnm

「這個廣告有多噁心呢?我媽看到之後直接嘲笑了我」

@辣筆小心

「來自女權標杆之一國家的宜家竟然也能做出這種廣告」

@mc-SiD

宜家在今天的聲明下面也回復了:

「非常抱歉我們的廣告帶給您這樣的誤解。男女平等是宜家一貫倡導並與中國社會共同分享的文化和價值觀。宜家也鼓勵和接納不同的生活方式,這在宜家的產品設計和家居解決方案中有充分的展示。不論是與家人、孩子共同居住還是自己獨立生活都值得尊重。」

並表示:

「我們已經與各播放平台進行了積極溝通,將廣告撤下。個別播出平台可能需要一些時間調整,我們會儘快撤下所有廣告。」

當然也有人評價:如果這個廣告男女性別換一下,你們就不會這麼反感了,所以男女不會平等

我並不認同這種說法,這個廣告的重點並不在於男女平等,而是自主的生活狀態。每個人都應該有選擇自主的生活狀態的權利,有的人喜歡兩個人在一起,有的人喜歡孩子,有的人喜歡獨身。

在一個以異性戀婚姻為主流價值觀的社會中,其他不符合異性戀婚姻的價值觀(開放關係、獨身主義、同性戀、雙性戀)本就很難得到相對的公正和支持,在年齡達到門檻,卻在異性戀已婚體系之外的人,很容易受到攻擊和排擠。

任何時候,人類需要的都不是單一文化和單一價值觀,我相信宜家並不是要在廣告中「歧視」單身群體,但是作為一個電視廣告,顯然不太合適。

我能明白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平安、開心的生活,我們也都聽過「我是為你好」這句老話。確實,爸媽經過的事情更多,都希望能為孩子找到最優的路線,但是父母對孩子最大的饋贈可能就是讓他們「做自己」。

很欣慰的看到身邊有孩子的朋友們都表示,會給予孩子最大的自由和最小的干涉,希望他們成為他們想成為的人,可以做自己。

也很開心我的爸媽對我每一個想法的支持,讓我最大限度的做自己,因為有這些支持我才能使現在的我。

希望在以後能看到更開放、更多元的社會形態,而不是再不帶男朋友回家,就別叫我媽。

http://weixin.qq.com/r/zjvdxVbETAszrRKm927c (二維碼自動識別)


我想知道,批判這個廣告有歧視女性的人是個批判廣告審查尺度的人是同一批么?

我是真的好怕這種政治正確的發展趨勢。


有人說這個廣告是性別歧視,我覺得完全沒有啊,把女主角換成男性這個廣告的惡意一點沒有消減,因為它歧視的是一個族群,即大齡單身人士,無關性別。


自從10月14號,在北京衛視看到這個廣告之後,我每天都回去宜家官方微博上留言抗議。一直到今天,10月24日,宜家發了一個聲明。在我看來是不疼不癢的聲明。說一下我看這個廣告的第一感受,內心火辣辣,生怕在我身旁的父母,對我開炮。那一刻我就想趕緊跑,離開我父母的實現,並且真想掐死宜家設計這個廣告的人。腦袋是不是被驢踢了,才會想出這種創意。

宜家的產品特別好,位於京津冀地區三四線城市,去北京一定回去宜家轉轉並且要去宜家餐廳。你們理念棒棒噠!但是什麼會有這種,觀念呢!沒男朋友就該受歧視,帶了男朋友回家皆大歡意。不能忍受…那要不要拍一個 男的抄起宜家的凳子打女的,來表現一下,看凳子真結實。贊同微博上的這位


答主覺得宜家的這則廣告還是不錯的,或多或少喚起了中老年消費者的共鳴(父母看完表示認同)說明這則廣告有效的刺激到了目標人群,但是目標人群卻沒有發微博的習慣,反而非目標人群看完高x了一大片,微博投訴balabala.

宜家的反應算挺及時的,馬上撤下了廣告,不過諸多女權人士表示覺得還不夠,覺得道歉不痛不癢。私以為,這件事情,類比下吧,不一定恰當 ↓ ↓ ↓

又不是給你吃的,關你毛事?

最後,答主想說一句「被動單身≠獨身主義,結不了婚≠不想結婚,請不要再用好聽的辭彙來逃避現實」

在中國與主流文化相悖,卻渴望世界溫柔以待,所謂「堅強的信念」卻極度依賴外界和他人一遍一遍的幫助自己自我暗示、自我加強?

匿了~


輕鬆慶祝每一天,的確不符合。

但說歧視剩女的,是不是有病?

難道宜家拍廣告,還要拍個「不帶女友回來別叫我爸」的男性版,你們才滿意?

我國什麼時候也到了像美國那樣,

過去對黑人不好,現在一位黑人出了一點事直接波及到各個膚色?

反應過激,什麼事情都要有個度。

在現在的中國社會,不管男的也好,女的也好,到了一定年齡了,被爸媽催婚的,大把。

不是你們女性被這樣對待而已,我們男性也會面臨這樣的情況啊。

宜家現在出的這個回應也是,只說男女平等是宜家的價值觀,不提及是否認可父母催婚的事情。

至於很多人倡導的多元化文化,我想反問,你們所謂的多元化文化,是不是就是各自一個圈子,然後相互鄙視,嘲笑對方落後?如果是這樣的多元化,那還有什麼意義?

真正的多元化,是允許發出各種各樣的聲音。宜家拍攝了一段催婚家庭的場景,又怎麼了?

宜家逼你結婚了么?不,是你媽逼你結婚。而你討厭逼你結婚的媽。

關宜家什麼事情。另外一說,買宜家產品,跟什麼獨立女性品質女性沒什麼關係。

人格獨立、思想獨立、經濟獨立,這三個,齊了么?齊了的話,也不會傻傻呼呼攻擊這個廣告,以為自己是顧客很厲害了。


仔細看了廣告。結合這條廣告再結合宜家近期的活動宣傳,宜家主要想通過這條廣告表達當家中突然來客人時,可以利用宜家的產品輕鬆迎接客人。宜家選了一個詼諧的話題:被催婚族突然帶對象回家。而一些觀眾卻把重心放在了父母催婚上面,尤其是一批大齡單身青年,因為廣告赤裸裸反應了他們真實的催婚生活,引起他們不爽,這點宜家確實考慮不周全,有錯。

但是,我十分不贊同不理解網路上一部分女性的看法,把這則廣告視為性別歧視。

現實中無論男女都會出現父母催婚的情況。(包括我媽催我找女票。)試想如果宜家拍攝一則以男性為主角被催婚的廣告,反響會這麼強烈么?再何況,通過觀看宜家以前的廣告,大部分都是以女性為主角。只能說社會上一部分女性時刻綳著「性別歧視」的神經,時刻準備舉起性別歧視的大旗。說白了,就是自認為在各各方面都低男人一等。思想可怕。

最後,作為一名宜粉,希望那些舉著性別歧視大旗說要脫宜家粉的人,請再也不要去宜家商場。看到你們,覺得噁心。


個人覺得這個廣告並沒有貶低女性,問題是出在近幾年來普遍存在的現象上:催婚。

我們把廣告中的女生換成男生,我想在許多家庭中,也會同樣被父母這樣對待。

「你今年不帶回來一個女朋友,就別想叫我媽。」這樣的話已經屢見不鮮,每個人身邊都有這樣的男性。如果廣告主角是男性,難道我們要說這個廣告疑似貶低男性?


這幾天,宜家因為一則廣告而惹上了大麻煩。

相信不少人已經通過各種渠道「欣賞」到了這則廣告。

(圖片來源網路)

在這部30秒左右的廣告中,一位中國母親告誡女兒:「再不帶男朋友回來,就別叫我媽。」隨後鏡頭一轉,女兒攜男友出現在客廳,女孩父母喜笑顏開,用宜家家居將餐桌布置一新,最後打出字幕:「輕鬆慶祝每一天。」

宜家的本意是想藉助一個有共情的反轉事件,展示如何將普通客廳一秒切換成一個充滿慶祝氣氛的客廳,遺憾的是,它選擇了一個令人反感的故事——父母催婚。

廣告播出之後,有不少網友稱,宜家最新的電視廣告讓人很失望。很多人認為「再不帶男朋友回來,就別叫我媽」這句台詞很不恰當,是對「剩女(leftover women)」的歧視,稱廣告傳遞了不恰當的價值觀。

(圖片來源微博)

網路上大多爭議的聲音,認為宜家作為一個世界性的品牌,宣揚一種「沒男/女朋友就不準叫媽」的價值觀的行為非常不妥。在輿論的壓力下,宜家火速道歉:

(圖片來源網路)

其實,宜家並不是第一個因為廣告而在中國惹上麻煩的公司。

在今年的7月20日,一則奧迪品牌二手車的廣告以婆婆「檢查」新娘為主題,被指物化女性、性別歧視,引爆社會輿論。奧迪速度撤回廣告,並於今日發表了《致歉信》。

(圖片來自奧迪微信公眾號截圖)

廣告中,一位中國婆婆衝上婚禮台,拉扯新娘進行了一系列捏鼻、揪耳、看牙口等「驗貨」行為,然後做出「OK」手勢,最後彈出奧迪二手車頁面,旁白「重要決定必須謹慎,官方認證才放心」。廣告播出後,引起了網民眾怒,有網友認為廣告不尊重女性,把新娘比作「二手車」是一不敬,婆婆像挑牲口一樣「檢查」新娘是二不敬,間接傳達出的整容女性或「不完整的女性」是劣質品的觀點是三不敬。

(奧迪二手車廣告視頻截圖/圖片來自網路)

汽車廣告為了追求其商業利益及社會效應,常常將女性作為其廣告的主題。除了此次將女性比作「二手車」的奧迪,寶馬、賓士、公羊道奇在之前都有過類似的廣告。

  曾經引發眾議的寶馬二手車的廣告以「You know you are not the first.(你知道你不是第一個)」為廣告語引發噱頭,配以一位疑似裸體的性感女郎的照片,主題是「寶馬官方認證二手車」。此廣告被指觸犯到女性貞操的道德底線,性別平等、女權等迅速成為熱點話題,也有不少網民表示對這樣的廣告「非常反感」。

(圖片來源網路)

曾引起爭議的寶馬二手車廣告,以「You know you are not the first one」為廣告語引眾怒。

而公羊道奇的早期廣告更是大膽火辣,以「Need we say more?(一切盡在不言中)」為廣告語,配以一位年輕美女和一位六旬老翁的結婚照,隱喻不論年紀多大的老翁,只要有錢有車,多年輕貌美的女性都泡得到。廣告把女性冠以「物質、拜金」的名頭,引導輿論錯誤的價值觀,引發了女性的強烈不滿。

(圖片來源網路)

公羊道奇早期推出的汽車廣告,配文「Need we say more?(一切盡在不言中)」,把物質女性的形象與豪車聯繫在一起。/圖片來自網路

  而最具視覺衝擊的當屬賓士的8安全氣囊廣告,滿屏由四位女性的乳房拼接傳遞出柔軟、安全、舒適的感受,藉此向觀眾保證賓士安全氣囊的柔軟性、安全性。然而由於視覺感官過於強烈,這則廣告被不少網民指出情色意味,認為廣告商把女性當成玩物,借女性身體刺激和滿足觀眾(男性為主)窺探與玩味的慾望。

(圖片來源網路)

賓士的8安全氣囊廣告把女性的乳房借喻為「柔軟」之意,被不少網友指出利用女性身體吸引眼球,廣告頗具情色意味。

除了物化和歧視女性,還有不少廣告中了「種族歧視」的雷區。

(廣告片段,中國女孩將黑人青年塞入洗衣機)

兩年前,一則宣傳「俏比洗衣溶珠」的廣告引發國外媒體和網友聲討,美國媒體BuzzFeed稱,這是「2016年最具種族歧視的廣告」。 在這則視頻廣告中,一位黑人青年走近一位中國女孩並試圖與她調情,中國女孩突然將這名黑人男子塞進洗衣機。一陣滾動洗滌後,黑人男子被「洗」成了一位黃皮膚男孩。

(圖片來自網路)

和上面這些廣告相比,宜家的「逼婚」廣告,似乎沒那麼「嚴重」。因此,也有人認為把這則廣告上升到「歧視女性」「歧視剩女」的維度「有點玻璃心」。

那到底網友是不是「玻璃心」呢?

當然不是。

其實,宜家廣告上的場景每時每刻都在上演著,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每年都關於催婚的新聞都層出不窮,此前有一則新聞稱,河北一名女子被母親逼婚,無奈之下報了警,在民警的勸說下,母親才作罷。

更有小夥子為避免被春節相親,租女友回家過年,只為陪爸媽吃頓舒心的飯。

《中國逼婚現狀報告指出》指出逾七成受訪者曾被父母逼婚,25至35歲的青年壓力最大,被逼婚率高達86%,女性被逼婚率比男性高6%。

我們這一代人,大多都趕上了獨生子女政策。於是,父母開始擔心你從小孤苦伶仃,長大無依無靠,老年孤家寡人,死後孤魂野鬼。

你努力尋求精神上的獨立,但這些在父母眼裡都不重要,他們關心的是,你畢業之前絕對不準早戀,但你最好一畢業就給他們生個二胎。

就是這種觀念上的差異,讓兩代人的情緒越來越對立。父母越是強行把「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價值觀來灌輸給子女,子女的反彈就越大。宜家的這則廣告恰好戳到了廣大剩男剩女這一痛點,也難怪有那麼多人站出來吐槽和抨擊。

在這裡,套哥的觀點是:

關於婚姻和家庭

每一種選擇都值得被尊重

你可以選擇結婚生子

你也可以選擇孤獨終老

你可以選擇只談戀愛不結婚

你也可以選擇只結婚不生小孩的丁克一族

請任何人不要以「愛」之名,綁架別人的幸福

以上~


單身是一種生活狀態。父母威脅性的催婚本身就是一種符合常理但是錯誤的行為。

我不覺得這則廣告涉及性別歧視,但是說抗議的人是玻璃心的,可能很享受父母「你不結婚就別認我這個媽」「你不結婚,作為你的父母我會很丟人」這種言論吧。

不好意思,你願意潦潦草草地因為父母結婚,我們還想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

無論主動還是被動的單身,我們都願意去享受單身生活。


看了廣告覺得沒什麼不對的地方啊。

現在很多家長都會催婚,包括對自己的兒子和女兒。

女性面臨著被老媽催婚,

男性到了一定年齡,如果沒有女朋友的話,也會被老媽催啊。

我覺得廣告挺正常的,沒必要引戰。


有些人就是玻璃心,明明反應一種社會客觀實在就不樂意了,你倒是先去改變你們爸媽的理念啊?說的就是你,家庭偶像劇哪一部沒有催婚催嫁,你們看的不亦樂乎津津有味,現在又跳出來叫了,哈!哈哈!


在下認為,大家是完全沒有必要炮轟這則廣告的, 理由如下:

1,我同大多數人認為這則廣告本身不出彩。但這並不是說廣告本身存在重大的失誤,父母的表情神態切換應該是運用誇張的效果並作為一個亮點呈現的,卻給大家造成了:這是一副多麼醜惡的嘴臉 的錯覺。宜家本身也並非在抨擊或者嘲諷獨身人群(這裡我認為某匿名用戶提到的:「被動單身≠獨身主義說得非常好),之所以會引起誤解,其一是因為廣告策劃之初,對於這種容易吸引大家目光同時也容易吸引口水的話題敏感度不夠,或者說只顧著預期其效果而忘了其可能引發的結果;其二則是完全低估了在人生這個遊戲里,一部分「獨身」玩家玻璃心的易碎程度和一部分表達欲過強的選手熱衷於跟風,挑刺兒和批判的熱情。

2,宜家的道歉聲明真的很給面子了,建議大家差不多行了。人家只是拍攝了一段廣泛存在於我國家庭的瑣事,想以此來貼合大眾的生活,卻被網友們瘋狂地扣帽子。你罵宜家泄泄憤覺得很ok,還表達了自己某種「正確」的觀念,是的,你同時還是站在大多數人的角度,你在為大多數人「討說法」(嗯,你真棒!)但是大多數就是對的嗎?是當下扭曲的虛假的自尊心重要?還是發聲之前多問問自己是不是自己太敏感了更重要?罵夠了,差不多了,公關出來對著大家賠笑,私下卻罵死了Bi了狗的廣告部門,我覺得這種局面很和諧,甚至說覺得世界就該是這個樣子,但是我知道我不該這麼覺得.....


其實沒什麼可看待的

大家越來越喜歡把一件件事情拿出來說

其實就是大家對越來越多的事情越來越苛刻了


現在的政治正確都這麼上崗上線了嗎,哪怕就是普通的客人傳統禮儀不一般都是熱情對待?和性別有什麼關係?反過來不是一樣的?宜家這事不應該低頭,還是感覺背後一群XX太招黑,有了這次道歉以後破事會更多

等帶田園女權回家不好好捧著的時候又會說你們重男輕女了


推薦閱讀:

守望D.VA
被多個同性好朋友騷擾,該如何繼續處理與他們的關係?

TAG:廣告 | 感情 | 宜家家居IKE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