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說使用價值(效用)只有質的差別,為何效用學派卻對使用價值進行量的研究?

「作為使用價值,商品首先只有質的差別」《資本論》第一卷第一章商品的兩個因素

「物品之所以能成為用於交換的商品,原因在於商品恰好具有滿足消費者某些方面慾望的能力。」百度百科——效用理論詞條

效用理論與馬克思對商品使用價值與人的慾望滿足關係的不研究之間的關係是怎樣的?到底哪者是正確的?

看了張老師的回答,覺得把使用價值等同於效用確實不對。(不過題主覺得雖然二者不是一回事,但是之間還是有某種關係。)所以追加一個問題,實物向量這個概念應如何理解?


謝 @赤鳴 邀……

其實這個問題並不是那麼複雜……只是的確,即使是學習現代經濟學的人,往往大多數時候也沒有仔細梳理過這些概念……

在現代經濟學中,使用價值確實是被量化的,也確實不是效用,並且也確實與效用有關……

在現代經濟學中,對應著古典經濟學(斯密)的「使用價值」這個概念的,應是「總剩餘(需求曲線的積分)」這個概念,而不是「效用」,但我們可以發現,這個概念在相當程度上是與效用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的,可以計算出,一個人當失去某些東西(失去的不一定是「物」)的時候(實際上不只是失去某些東西的時候,因為價格上漲等因素造成的影響也可以用同樣的過程加以分析),用另一種東西進行補償,當這一補償恰好讓他「不賺也不虧」(達到了與失去之前相同的效用),也就是說,這一補償「不多也不少」的情況下,這一補償的量,就正好是對於使用價值的量化結果……

那麼,這東西為什麼能夠量化,這個量化的條件,就恰好依賴於總存在「不賺也不虧」的情況,也就是說,依賴於「任何兩個東西之間,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總存在一個不賺也不虧的交易比例(進行交易的一方當然不一定就是物)」,這恰好是一個現代經濟學的傳統假設(效用的連續性),而這可以說,是交易得以可能的根本……

這個假設是正確的嗎?……它是錯誤的,只是它是有用的而已,並且,在日常生活中,它正確的時候比它不正確的時候,總還是要多得多的……如果你還會過馬路買巧克力(而你不是所有時候都是如此),那麼,在「你的生命安全加上你的體力」和「一次買巧克力的機會」之間,就存在一個這樣的「不賺也不虧」的交易比例……如果你還會在女朋友的電話和遊戲之間做出不同的選擇,那麼在「與女朋友的關係」和「遊戲體驗」之間就存在這樣的一個「不賺也不虧」的交易比例(你總不能說這兩個都是物吧)……

當然,這一假設不是沒有缺陷……我們假定有一場比賽,比賽分為兩個分賽,在第一個分賽點數不同的情況下,第一個分賽的點數將決定排名,並且當且僅當第一個分賽的點數相同的情況下,第二個分賽的點數將決定排名……我們假定每個參賽者都把排名作為最重要的事情,在此時此刻,即使我們假定比賽管理方允許分賽點數進行交易,我們也會發現,在第一個分賽的點數和第二個分賽的點數之間,不存在這樣一個「不賺也不虧」的交易比例……

但日常生活中,尤其是我們時時刻刻都會「為了獲得一些東西而放棄另一些東西」的場景下,哪裡有那麼多類似於這樣的「不同分賽的點數」這樣的例子呢?……

當然,這一假設還有另一個缺陷,那就是沒有說明「真的相等」的時候究竟會怎樣……我們都知道,不會有人能同時做出兩個不同的選擇……這樣的話,這一假設就不再能用來描述人們的選擇了……這個時候,一個合理的應對手法(也是現在較為流行的應對手法之一)是,臨時加入其它變數(甚至是粗看起來完全沒有關係的變數,只要這個變數真實地影響了人們的最終選擇),使得這些其它變數也完全相同的情況是不再可能的(例如位置,兩個東西不可能在同一位置)……這樣,就能同時保留這個作為任何交易成立的基礎的基本假設,又能描述人們真實的選擇了……

注釋:

本文中關於使用價值概念的思想史總結來自於

Hanemann, W. M. (2006). The economic conception of water. Water Crisis: myth or reality, 61, 74-76.


馬克思經濟學中的使用價值絕對不是新古典等西方經濟學中的效用概念而是相當於西方經濟學中的實物或者實物向量。而新古典理論中的效用,反映的是某物對人滿足的一種尺度,對於研究配置資源而言,某一時間或者時段優先提供什麼物或者提多少此物,人的慾望能得到最大化的滿足。

 對於馬經而言,分析價值是剝離掉了使用價值(實物),而直接研究人支配人勞動的權力關係。因而價值概念在馬經那裡不是相對價格的概念,而是與總量相關的概念。

而新古典、古典經濟學中,與總量相關的概念是實物或者實物向量。

這就表明馬克思經濟學與經濟學研究的範疇就不同。

馬克思經濟學研究的是人支配人勞動的權力關係,並認為資本主義的金錢關係實際上就是這種權力關係的反映,而古典經濟學、新古典經濟學研究的是財富增長、資源配置。

如支配他人的行為(勞動)這就意味著權力,並且馬克思區分了人支配人權力關係上的勞動,及人與物的自然力演化關係上的勞動的完全不同。(即商品生產中勞動的二重性)

人支配人權力關係上的勞動時間,完全與技術生產率無關,只代表被驅使者的勞動不屬於自身,而任易屬於驅使者驅者,在這裡不涉及具體的實物生產,因而根本就找不到像新古典那樣的涉及生產具體實物蛋糕的邊際生產力。(比如我是資本家,我驅使一個女工1小時,我可以讓她用拖拉機挖土1小時,也可以讓她用鋤頭挖土1小時,還可以讓她去給我機場接客人花1小時,在這裡不涉及具體的實物生產,因而與技術關係無關,只代表她的行為不屬於她,而屬於我驅使的權力支配關係。而金錢價值關係就被認為是這種權力關係的反映。)

馬克思經濟學研究的是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一般利潤率均衡,而新古典經濟研究的是資源優化配置的瓦爾拉斯一般均衡,並宣揚市場均衡是瓦爾拉斯一般均衡

因而路數完全不同。按馬經的邏輯,古典經濟學、新古典經濟學統統可以歸為商品(貨幣)拜物教,物關係掩蓋了人支配人勞動的權力關係。


題主我不知道你學過中級微觀經濟學沒有。如果學過的話,而且是用的尼克爾森的教材的話,那麼在開頭幾章節裡面,書本會告訴你,西方經濟學的「效用」指的從來都不是「對慾望的滿足」等等一系列我們認知中的東西(當然他們有相關性,很多時候生活中我們也會直接用效用來指代滿足感),效用(utility)講的是人在針對不同物品進行選擇的時候的優先順序

什麼意思?有蘋果和橙子,你選擇蘋果,那麼蘋果就是你選擇的優先順序,選擇蘋果的效用高於橙子。如果有蘋果橙子香蕉西瓜,你可以選兩種水果,你選了蘋果西瓜,那麼蘋果西瓜的組合就是你選擇的優先順序。

你可以把蘋果西瓜的組合寫成效用為2,把蘋果橙子的組合寫成效用為1;也可以把蘋果西瓜的組合寫成效用為1.1,把蘋果橙子的組合寫成效用為1.05,這都沒關係,只要你在寫效用的時候能保證最大效用的那個蘋果西瓜這個組合,其他的水果組合提供的效用小於蘋果西瓜就行了,具體效用是多少並不需要在乎。當然,在存在很多人,存在一個巨大的商品體系,有N種商品組合的時候,你要保證你的邏輯要一致,不會出現邏輯矛盾。

換句話說,在你用效用表示一個人的選擇優先順序的時候,只需要保證你的效用的具體數字能夠邏輯一致地表示出你各種選擇的排列順序,例如A選擇高於B選擇,B選擇高於C選擇,那麼你給A賦值3,給B賦值0,給C賦值-1,就邏輯一致地表示出了這種排列順序了。

馬克思說的「作為使用價值,商品首先只有質的差別」,和西方經濟學中的量化「效用」,並沒有什麼矛盾。馬克思告訴你商品的使用價值只有質的差別,沒法說哪個商品能提供給你更多的使用價值;西方經濟學的效用學派則是告訴你,每個人有自己的愛好,但由於資源有限,人必須做出選擇,於是有人選了A,沒選B,A對於這些人的「效用」就高於B,西方經濟學並沒有告訴你這些商品的「使用價值」可以量化。

順便奉勸一下那些那些想借著題目批判現代經濟學的馬克思主義擁護者,麻煩你們先對西方經濟學有個基本的了解再來攻擊西方經濟學,連本科的西方經濟學知識都不了解,連現代西方經濟學是一門剝離倫理、道德觀念的「求實」而非「求善」的學科都不知道,連市場經濟中存在可以進行帕累托改進的地方都不知道,連西方經濟學早就承認了市場經濟制度並不完美,外部性幾乎處處都有這些基本的常識都不懂,就敢批判西方經濟學的理論體系,結果純粹就是樹個靶子自己打,我們一幫學西方經濟學的人在旁邊一臉懵逼地看。


資本主義的方法論就在於消滅(忽視)一切質的差別,代之以純粹量的差別,或者說把一切質的差別還原為量的差別,這是由其占統治地位的生產方式,由其生產剩餘價值的絕對規律決定的。如果說西方經濟學還可以被解釋為是為了維護資產階級的利益,那麼在科學研究上,還原主義的盛行就不得不尋找這種更加根本的解釋了(有待進一步探究)。分析這種現象產生的根源可以叫做歷史現象學。

《資本論》里馬克思就闡釋過這種現象,不過個人認為盧卡奇的《歷史與階級意識》是有意識提出了這個問題,但要論及這本書裡面包含的一些明顯的缺陷那就見仁見智了。


資本論中的使用價值是指實物的使用屬性,好比一枝筆的使用屬性是寫字,不同質物品的使用價值無法比較,比如說筆和紙的使用價值怎麼比較?兩者的使用屬性就是不同的,不能說寫字的使用價值比文字載體的使用價值高。

效用就我在微觀經濟學中所學到的,是指滿足人慾望的程度,而這個程度怎麼衡量的,就是通過實際價格和你預想價格(或者說可接受的最大價格)的差值來體現的(邊際效用遞減也可以用這個差值來解釋,比方說你吃包子,肯定是越吃越不想吃,那麼這個包子在你心中的價格或者說價值也就越來越低了),以這種價格差衡量效用大小就可以忽略實物質的差異,但是這其實是不對的,因為馬克思認為價格是價值的一種表現形式,價值通過價格反映出來,而價值代表的是勞動時間,通過實際勞動時間和你預想的勞動時間差值體現效用大小,怎麼也說不通啊。

歸根結底是因為兩者對於價值的基本定義不同,馬克思認為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的一切無差別的人類勞動,那麼價值量就可以用勞動時間量化,從而可以不管實物質的差異。而效用對於價值的定義就很籠統(甚至就沒有定義,市場價格決定商品價值量是什麼鬼?表現形式決定物質實體?這是根本上的邏輯錯誤吧)——價值就是有用的程度。然後通過價格來反映這個有用的程度,預期和實際的差值就是你"實際"收穫的有用程度(這個實際之所以帶引號是因為你收穫的有用程度僅僅是你覺得你收穫了這個多的有用程度,至少從價格差上你覺得你是賺了的,客觀實際上你是否獲得了這麼多的有用程度不得而知,因為價格並不能很好反映它所定義的價值),這個差值越高你的滿足感也就越高,效用也就越高。

問題就出在這個有用的程度是怎麼來衡量的?這個有用的程度能通過價格來反映出來嗎?這種主觀性這麼強的東西我覺得是不能通過價格來衡量的。所以我選擇馬克思對於價值的定義。


從來不存在什麼效用

效用作為一種測度不過是生造出來的東西,便於給一些不喜歡集合論的懶人用來實證罷了


題主,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任何一門知識自己不去做深入的了解,只是聽別人的一面之詞,最終害了自己,害了別人。

馬克思除了是搞政治經濟學研究的,而且最主要的出生是哲學家。你要搞清楚馬克思的資本論的話,首先不是在這裡聽一些高不成低不就的謬誤,被一些幼稚病患者毒害。從而去毒害他人。下面說正題。

要了解馬克思的思想,你必須具備一定的哲學基礎,所以你必須要研究(西方哲學史)。如果你比較懶的話不想去看書推薦你聽一聽(鄧曉芒)的西方哲學史,以及黑格爾的哲學的課程。在此之後入手馬克思哲學,復旦大學馬克思哲學研究學院(吳曉明)的課程。但是最好的還是是自己看書。這是系統學習的方法。

研究一個事物必須要了解這個事物這個對象的規定性。所以必須要有一定的前提,在有前提的基礎之上展開研究,才不會被沒有邊際的謬誤牽著鼻子走,那麼什麼是規定性?什麼是前提?規定性是(物的屬性,也就是物的存在基礎)。前提是(事物在一定邊界之內,事物與事物的關係)。

使用價值是什麼?使用價值就是物的屬性,例如,生命由於需要維持存在,而水就具備了生命需要的屬性,那麼生命就需要水,水的使用價值就是維持生命的存在。

效用是什麼?效用就是一個對象與另一個個對象的感知屬性耦合,以彌補主體對象的需求。例如,你感冒了流鼻涕,紙對你的效用就是擦鼻涕,擦鼻涕就是紙的效用,你上廁所完事後,擦屁股就是紙的效用。紙的使用價值就是(擦),紙的效用就是(主體對客體的屬性偶然結合)。你可以用它來做你認為可以做的任何事。這兩個概念是(同一個物的兩種性質,前者是存在屬性,後者是與客觀世界的關係運動)本就是一體。為什麼在某些人口中就變成不同的東西了?

量的研究,反應的是你對物屬性的需要度,依賴度,例如上廁所,沒有紙,是不是很尷尬?幾張紙對你來說是依賴度極高,但是你只要滿足了清潔的效用,你就覺得它不那麼重要了。

為什麼你會糊塗,迷惑?因為你被存粹一點邏輯都沒有的人忽悠了。因為忽悠你的人不考慮客觀世界,將問題的前提基礎全部拋棄,一個事物沒有根了,那討論,研究還有個毛用?那不就是想怎麼說就怎麼說?胡說八道都是有道理的。

商品(也就是某物的使用價值)我上一段已經解釋了。下面我們來說說人的慾望。也就是慾望的本質是什麼?要說人的慾望也就必須得搞清楚人是什麼?規定性是什麼?

人從生理層面上來講,是以(存在)為中心的,也就是活下去繁殖,因為人要運動有新陳代謝,就需要依賴各種外在的物質,以及各種外在的物質的各種屬性。以滿足存在的需要。這個時候外在客觀世界的物質的屬性能夠與人的感知屬性偶合的,就對人有使用價值。也就對人有效用。而人為了獲得物的使用價值就會產生運動,在原始社會,人尊尋叢林法則,在文明社會,人尊尋經濟法則。也就是說,你是個鞋匠,你不會生產蘋果,但是你需要蘋果,這個時候就是由於你生產屬性的單一,但是你需要其它物的屬性,也就是使用價值,以滿足你身體需要營養的效用。

精神以身體為載體,所遵循的規律也是一樣的。

任何事物都是相互依賴而存在的,都是有其規定性的。都是相對的存在。用絕對存在的立場去討論相對的事物,怎麼可能?要不是瘋了,就是神棍。

所以商品是什麼?商品就是物與物的屬性交換,商品就是人與人屬性的相互彌補。社會的本質就是所有人,所有物的屬性的總和。所以消除商品概念就等於消除人與人屬性偶合的機會。消除商品概念就等於消除了人與人之間以利己為主的互助紐帶,最終也就消滅了社會。

這是反社會型人格才做的事,或者一個傻子才做的事。這不是馬克思的原意,是有人曲解馬克思的理論。

題主要對馬克思主義哲學感興趣嗎?那就刻苦的系統的學習。要具備一定的哲學基礎,才能正確的了解馬克思。才不會被人用文字忽悠,才不會被某些無用的情懷洗腦。才不會脫離現實犯幼稚病。

望你早日脫離苦海,回頭是岸。


個人理解 的 馬克思說的 使用價值為:

聲明 一個 類型為 boolean 的 名稱為 使用價值 的變數

對 這個變數的 量的研究 是什麼?

——————————————————————————————————

效用學派的 使用價值 和 馬克思的使用價值 應該是兩回事吧


因為效用學派喜歡用粉筆泡水喝。


推薦閱讀:

馬克思主義的核心目的是為了奪取權力,還是為了大眾謀幸福?
政府官員為何不能是富人?
為什麼經濟越發達的地方政治越開明,政府的服務意識越強?而經濟越落後的地區越是腐敗滋生官員橫行?
如何用政治經濟學分析博彩業?

TAG:政治經濟學 | 資本論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