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香港工業化的進程, 似乎沒有怎樣剝削窮人?

Zhihu上的工業黨人總是提出, 工業化進程必定需要剝削農民剝削窮人, 某程度上把人命當成柴火一樣燃燒也沒有關係

那為什麼香港的工業化及相對的和平, 至少沒有怎樣把人餓死。 而且工業黨人往往會認為, 後發國家或者地區 ,唯有一個強力的政府才可以推動工業化, 但是英治時期港英政府好像不怎樣去管這些事情, 工業黨人 會怎樣解釋?

為什麼香港不用餓死人也可以工業化?

為什麼香港不實行計劃經濟也可以工業化?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看你的行文用詞應該是香港人,這樣的話我多說幾句,認真回答,權作交流。

不要因為剝削理論是Karl Marx 提出,因為他是左翼;就因人廢言。這裡不深入探討他是怎麼定義剝削和剩餘價值。

事實上,香港在50年代至70年代發生了大規模的工潮和罷工,最著名的就是六六年九龍事件和六七事件。

應該沒有工業黨人會提出只有計劃經濟,如果有也不用在意。目前的共識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工業化國家是英國(它不是計劃經濟),在馬克思的歷史階段論也認為人類社會必須經過資本主義才能進入社會主義,而資本主義的發展是伴隨高度工業化進程,而工業化帶來剝削和階級兩極化,最終引發無產階級革命。

如果有一個自稱工業黨的人不清楚這一點,那你又沒有必要跟他討論了。朋友,打稻草人是對健康良性的學術討論毫無幫助。希望你不是在釣魚。


先佔個位,實際上我對香港的歷史,只是局限於香港長期是英國租借,以及近代現代的繁榮。

所以我需要先做一些查證。

這些是香港工會的一些歷史 。

實際上在1920年到現在罷工運動不斷。

其中很多工人只是希望能夠生存下去,但是依然遭到鎮壓。

關於香港農民我實在無能為力,找不到香港早期的農民的實際情況。

實際上,香港的發展和我想的差不多。

香港的地理位置優越,英國人早起對於香港的航海業,造船業,海上貿易的扶持很多。

國內內戰國民黨戰敗以後,大量的資本家逃到了香港,為香港提供了資本,而大量的難民,也為香港工業發展的初期提供了廉價勞動力。

總之,香港的發展實際上不能與大陸發展工業的初期相比,與改革開放更加相似。

你問我剝削了沒有,那肯定是剝削了。香港的底層生活一直都是非常困難。


「香港工業化」本身就是個偽命題。

根據知乎另外一個回答:2010年香港工業產品佔總產出的比重就只有7.7%,09年的新加坡還有24.3%。

根據百度文庫里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某人寫的《香港產業結構及轉型的分析》,香港製造業是從50年代以後開始發展的,到80年代開始萎縮。

50年代香港三產的佔比高達79.7%。到80年代整個二產飛速發展的時期,三產佔比最低仍然超過60%。而且香港的製造業主要以「紡織、成衣、電子等勞工密集型工業方面」為主。

1980年三產佔比67.1%,1997年就變成了85.2%,2001年是86.52%,2013年是92.9%,相信在2017年這個數字還要高。

就這麼一個以三產為絕對主力的城市,談什麼工業化?

另外香港那些住鴿子籠的市民是否就不算人了?


答主太可愛了,還記得那首半斤八兩嗎?


數典忘祖形容你很合適,有些事不是你沒經歷過就沒有。


請問你怎麼理解:剝削二字,說文解字剝即剝皮,吃蘋果時去皮,豬、牛剝皮後可是好東西、削有些吃的東西去了皮還不能吃,就需要去筋,我的理解很誠實,


還是那句話,香港能發展成今天的繁華,是因為她背靠大陸這個巨大的市場,香港是大陸改革開放以前唯一的對外窗口,港英政府只是在承諾香港97年回歸大陸後起到了順水推舟的作用。你說香港工業化過程中沒有剝削,那你怎麼解釋現在很多香港人都擠在幾平米的小房子裡,以香港的繁榮為尺度,他們不算貧困人口嗎?何況,以香港的體量談工業化,不覺得有點滑稽嗎,香港才多大多少人,香港連水電都是廣東輸送過去的,談何工業化?


香港有過工業化嗎?不是一直以貿易和服務業立足嗎?香港應該沒有工業化需要的資源、土地、人口和配套的工業體系。


推薦閱讀:

百年滄桑之大國崛起的歷史邏輯
李登輝有何底氣說出台灣不是香港這樣的話?
在香港浸會大學(HKBU)讀書是怎樣一番體驗?
為什麼大陸越來越富強,港台卻越來越敵對?

TAG:香港 | 工業 | 經濟學 | 政治經濟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