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為什麼沒有「充電插頭不拔掉就不能啟動」的功能?

看到新聞里說很多充電樁行為車主沒有拔充電插頭直接開走而損壞,而電動車增加這個功能的成本應該不會太高


GBT 18384.2-2015 4.2章節原文:如車輛驅動系統的車載可充電儲能系統可以通過車輛外電源充電,當車輛被用戶物理連接到外部電源時,車輛不能通過其自身的驅動系統移動。

--------------------

補充一下:我不大確定這條要求在18384的老版本裡面有沒有體現,2015版目前在過渡期,所以以後的車都是會有這個功能的。另外有朋友提到GBT是推薦不是強制,的確是這樣,但據我了解,這條標準不過的話是沒辦法拿到補貼的甚至不能上公告也就是說不能賣車的(如果有確定的朋友歡迎指出)

ps:本人在某純電動車企工作


上圖是一個常見的電動車的繼電器示意圖,正常充電流程是,先是close negative contactor----close pre-chare contactor-----close positive contactor

斷電的順序是open pre-charge contactor--- open no pre-charge contactor

任何時候BMS都應該檢查contactor 狀態,如果contactor open,汽車是沒法啟動的

BMS還會同時檢測(key on)打火信號和chager 信號,如果charge 信號是高電平,也就是說充電槍還插在 on board charger上時,汽車也是沒法子啟動的

題主所說的這種情況屬於該公司的軟體要求沒有做好,實屬不應該


只是不能啟動太低級了,應該像eva那樣你一踩油門啪地一下把插頭彈出去


對不起...

應該是方便以後插充電寶吧.........


我寫的程序已經在很多城市純電動公交上運行了。 你說的這個想法,就是幾行代碼的事。

據我了解,一輛電動汽車系統,由VCU(整車控制器)、MCU(驅動器)、BMS(電池管理)、CHG(充電介面)等部分組成,大部分用CAN通信實現實時控制。 只要不返回CHG脫離信號,MCU就不啟動,這個很容易實現,問題是,這個通信協議,是由不同廠家做的!有的問題不一定口徑統一,所以會有一些看似低級的設計。

話說某天,我坐在深圳的五洲龍公交上,我知道這批車就是我調的,深感責任重大,工作絕不能馬虎。


顯然是因為汽車加油口也沒有檢測機制吧。

慣性思維挺強大的

忘了拔油槍就開走,甚至因此把加油機拉倒的新聞也經常見到,但是汽車廠商也沒想起設計防呆裝置,其實很簡單啊,只要加油口監測蓋子有沒有蓋上就行了。


因為這樣就會有

1不看說明書

2不按操作流程做事

3做事注意力不集中

的沙 雕問

【為什麼我的車動不了了啊


有種功能,你做出來,只會有以下後果。

1、用戶不會說你好。

2、成本增高。

3、不會有人買新的。

你看iPhone充電線那麼愛壞蘋果什麼時候說要更新了。


很多人在加油站都不拔下油槍就走。。。主要是車廠沒想到會有人這樣。


因為車並沒有受到損壞,汽車廠商表示不心疼,不過說不定以後有人給你一個兩千刀的package,加上這個東西。


20世紀70年代,美國福特公司推出了平托車,這款暢銷車有一個巨大的安全隱患,它的油箱放在了後軸承的後面。所以一旦後車追尾,汽車極易發生起火甚至是爆炸。福特公司是知道這個安全隱患的,而且只要每輛車多花11美金,就可以解決這個設計上的毛病。但是福特公司通過計算髮現,福特大概一共生產了1250多萬輛平托車,如果每輛車多花11美金,那就是將近1.4億美金的成本;但是如果不花這11美金,根據以往平托車發生事故的概率,大概要因此造成180人死亡,180人受傷,燒毀大概2100輛車,按照當時的命價標準,福特公司需要平均賠付每個死亡者20萬美元,每個燒傷者6.7萬美元,再加上燒毀的平托車,福特公司預計需要付出4950萬美元。根據成本收益法一平衡,福特心安理得的將買了平托車的客戶送入了火海……


為了讓歐美大片中的主角在擺脫壞淫時可以直接帥氣的開走


因為這些車企未來要造eva啊(誤


產品的特性

有些可以歸為常識

有些可以歸為偏好

偏好往往受產品負責人的個人趣味,審美,品味影響,具有很大的隨機性,沒有絕對的道理的。

比如,老羅做的很多特性,可以不做,但做到了就是好樣的。

回到這個題目,要是我,我就會加這個特性。什麼?大家認為有更多比這更重要的特性?難道確定優先順序不是我說的算嗎?

堅決而低調的推進,深藏功與名。


我覺得這個是常識,我們從六年前第一台插電式車到如今十萬台,只要start火就會檢測充電槍的cc信號,不檢測不會讓車走的...


我做的整車控制器里有這個功能,只要充電槍沒拔掉,就一直處於充電模式,油門沒有輸出值,檔位為空擋,汽車怎麼走,除非自己推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