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階邏輯在知識圖譜的知識推演中作用,如何獲取一階邏輯? 華盛頓大學的Sherlock系統誰用過?

推理規則的獲取是個比較大的坑,咋整?


簡單的本體推理(DL-Lite)對於知識圖譜還是由於的,舉個例子,http://Zhishi.me中加入一些disjointness聲明後可以發現很多不一致,即某個entity同屬於兩個不相交的concept,見:

Yanfang Ma, Huan Gao, Tianxing Wu, Guilin Qi:
Learning Disjointness Axioms With Association Rule Mining and Its Application to Inconsistency Detection of Linked Data.CSWS 2014: 29-41

另外,關係的functionality聲明也可以用於檢測不一致。

通過subclass, domain, range,可以對知識圖譜做補全。用關聯規則挖掘就可以做出來了,見AMIE的工作。我們正在做這方面的研究,很快可以發布一個系統。

當然,要做到一般的規則的學習還是很難的。


推理規則一般都是人寫的。

之所以有知識圖譜,就是對推理的反動。在2001-2012年之間,語義網的研究特彆強調推理。但是推理的成本很高,所以在工業界的實踐中,逐漸就把推理廢棄了。

大部分的推理任務,是可以轉化為圖上的查詢的。所以在實操中,不必要引入一套複雜的推理機機制。推理機是很強大,但是大多數工程師掌握不了。所以SPARQL rules或者neo4j的查詢也就夠用了。

一階邏輯系統在實戰中也比較難以駕馭,通常會用描述邏輯或者邏輯編程logic programming。基於過程語義的規則系統比較實用,如 RIF PRD。


個人有同感.在開始學語義網的時候,它的推理功能的確驚艷.但其推理性能過慢和推理結果未必是匹配需求,的確給人的學習熱情澆了冷水.經過摸索,個人覺得語義網適合於知識圖譜的描述和管理,可以用上推理機對知識本身進行一定的完整性約束.至於知識的發揮作用,我期待是在專家系統和推薦系統上用到.在專家系統中可以用上一定的規則,為了性能更多的是模糊和近似上的處理.以上是純屬個人觀點,求大神斧正.


感謝鮑總和漆教授,鮑總的查詢即推理和漆教授的disjoint思想都是很實用的。查詢即推理,要滿足KG足夠OK,能cover所有要推理的連接點,且表達充分;disjoint還是好做一點。作為探尋讓KG可以掌握自然界一般規律還是有很多路要走。

前段時間也做過一些嘗試,包括PRA和Tensor network,感覺都不夠滿足自然界規律,都是從KG到KG,而KG的知識本身就不夠完善,退出來的結果只能實驗室用發發paper可以。embedding的方法也失去推理的本義,用向量空間表示來推理關係和實體,得到的結果局限性很大。

鮑總可能會遇到的例子:

知識:工行異地跨行轉賬收手續費5%

問題:從北京工行轉長沙招行,5000大概要多少手續費?

這個題查詢和disjoint,以及embeding等都沒法解釋,所以一階邏輯還是得有的,就看怎麼抽以及表達。


元關係是一個近乎哲學的概念

需要人為規定 通過結構化數據或者文本挖掘獲取

清洗也是難點


推薦閱讀:

《西部世界》的 AI 太老派?也許平凡而努力的人工智慧才是真實的未來
十年語音磨一劍,思必馳正式開放四大 DUI 子系統,要 all in 物聯網
28 天自制你的 AlphaGo (5) : 結合強化學習與深度學習的 Policy Gradient(左右互搏自我進化的基礎)

TAG:人工智慧 | 知識庫 | 大數據分析 | 知識圖譜 | 計算機網路在管理信息系統中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