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術手下有什麼拿的出手的人才?

他的出身不差,照理來說應該有賢明的人投奔他,但手下只有紀靈 閻象 楊弘還有點名氣,還有沒有其他人呢(另起爐灶的不算。。。孫堅之類的= =)


袁術是當時天下士人的兩大派系核心之一,一派是袁紹,另一派是他自己。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公孫瓚、陶謙都可以算他小弟。

更不用說直系小弟:孫堅、孫策父子。

袁術手下紀靈等人當時也被稱為名將,還一度打敗過關張。

但是亂世稱雄,一兩個人能打是沒用的。


主簿閻象進曰:「昔周自后稷至於文王,積德累功,三分天下有其二,猶服事殷。明公雖奕世克昌,未若有周之盛,漢室雖微,未若殷紂之暴也。此事決不可行。」

話說什麼樣的人吸引什麼樣的人,袁術手下自然是如他之輩,難得有個知道大勢所趨的明白人,可惜袁術並不理睬。

還有袁渙,也是個人才,只是袁術不知道如何發揮他的才能,提幾個細節:

劉備之為豫州,舉渙茂才。後避江淮間,為袁術所命。術每有所咨訪,渙常正議,術不能抗,然敬之不敢不禮也。頃之,呂布擊術於阜陵,渙往從之,遂復為布所拘留。布初與劉備和親,後離隙。布欲使渙作書詈辱備,渙不可,再三強之,不許。布大怒,以兵脅渙曰:「為之則生,不為則死。」渙顏色不變,笑而應之曰:「渙聞唯德可以辱人,不聞以罵。使彼固君子邪,且不恥將軍之言,彼誠小人邪,將復將軍之意,則辱在此不在於彼。且渙他日之事劉將軍,猶今日之事將軍也,如一旦去此,復罵將軍,可乎?」布慚而止。

《袁氏世紀》曰:布之破也,陳羣父子時亦在布之軍,見太祖皆拜。渙獨高揖不為禮,太祖甚嚴憚之。時太祖又給衆官車各數乘,使取布軍中物,唯其所欲。衆人皆重載,唯渙取書數百卷,資糧而已,衆人聞之,大慙。渙謂所親曰:「脫我以行陳,令軍發足以為行糧而已,不以此為我有。由是厲名也,大悔恨之。」太祖益以此重焉。

布誅,乃得歸太祖。渙言曰:「夫兵者,兇器也,不得已而用之。鼓之以道德,征之以仁義,兼撫其民而除其害。夫然,故可與之死而可與之生。自大亂以來十數年矣,民之欲安,甚於倒縣,然而暴亂未息者,何也?意者政失其道歟!渙聞明君善於救世,故世亂則齊之以義,時偽則鎮之以朴;世異事變,治國不同,不可不察也。夫制度損益,此古今之不必同者也。若夫兼愛天下而反之於正,雖以武平亂而濟之以德,誠百王不易之道也。公明哲超世,古之所以得其民者,公旣勤之矣,今之所以失其民者,公旣戒之矣,海內賴公,得免於危亡之禍,然而民未知義,其唯公所以訓之,則天下幸甚!」太祖深納焉。拜為沛南部都尉。

是時新募民開屯田,民不樂,多逃亡。渙白太祖曰:「夫民安土重遷,不可卒變,易以順行,難以逆動,宜順其意,樂之者乃取,不欲者勿強。」太祖從之,百姓大恱。遷為梁相。渙每勑諸縣:「務存鰥寡高年,表異孝子貞婦。常談曰『世治則禮詳,世亂則禮簡』,全在斟酌之間耳。方今雖擾攘,難以禮化,然在吾所以為之。」為政崇教訓,恕思而後行,外溫柔而內能斷。以病去官,百姓思之。後徵為諫議大夫、丞相軍祭酒。前後得賜甚多,皆散盡之,家無所儲,終不問產業,乏則取之於人,不為皦察之行,然時人服其清。

魏國初建,為郎中令,行御史大夫事。渙言於太祖曰:「今天下大難已除,文武並用,長乆之道也。以為可大收篇籍,明先聖之教,以易民視聽,使海內斐然向風,則遠人不服可以文德來之。」太祖善其言。

時有傳劉備死者,羣臣皆賀;渙以甞為備舉吏,獨不賀。居官數年卒,太祖為之流涕,賜谷二千斛,一教「以太倉谷千斛賜郎中令之家」,一教「以垣下谷千斛與曜卿家」,外不解其意。教曰:「以太倉谷者,官法也;以垣下谷者,親舊也。」又帝聞渙昔拒呂布之事,問渙從弟敏:「渙勇怯何如?」敏對曰:「渙貌似和柔,然其臨大節,處危難,雖賁育不過也。」

幾個片段完全勾勒出一個飽滿的形象,寥寥數語,哪個不是治世能臣之言,哪個不是忠義之士之舉,可惜袁術不懂識人,更不懂用人,袁渙發揮才能基本都是在曹魏了。


紀靈、楊弘、閻象、張勳、橋蕤這些文武官員水平可能不高但也是相當稱職的。像閻象和袁渙的事迹樓上已有珠玉在前,我就不獻醜了。

我補充一下,袁術的水平明顯沒有他哥哥袁紹高,時人對其評價不高。

蒯越:「袁術勇而無斷。」

孔融:「袁公路豈憂國忘家者邪?冢中枯骨,何足介意。」

陳登:「公路驕豪,非治亂之主。」

就連呂布都說:「喜為大言以誣天下。」

看來那句袁術當年拒絕袁紹那句「只知討董,不知其他。」還是很有名啊。

這就導致人才也未必往他那邊去,比如陳矯,就不響應袁術的徵召。陳矯最有名的就是他評價司馬懿的話「朝廷之望;社稷,未知也。」

還有一個人叫舒邵,是袁術手下,擔任沛國相,袁術給了好多軍糧給他,舒邵卻將全部軍糧給了饑民。袁術聽了要殺舒邵,舒邵說:「知當必死,故為之耳。寧可以一人之命,救百姓於塗炭。」袁術聽了很感慨,對舒邵說:「仲應,足下獨欲享天下重名,不與吾共之邪?」

都撲街到這種份上了,哪裡還有什麼人願意跟他混啊。

至於還有沒有其他的,我記得知乎有一個 @張懿是袁公路的謀士,不如請他回答一下。


謝邀。

題主忘了孫堅、孫策父子?


人才裡面的這個「才能」的屬性其實不是很重要。

荀彧投靠曹操,表示潁川荀家從此站在曹操這邊了。

劉表得到蔡帽,表示荊州蔡家站過來了,然後劉表才能擺鴻門宴開始殺人控制荊州。

諸葛亮出山,也是隱含著劉皇叔得到荊州幾個大家族的支持。

地方勢力的支持這個才是重要的。小說里人才一言興邦的段子看看就好。

在袁紹去冀州召集諸侯反董的時候,袁術回到袁家的根據地潁川南陽一帶,憑藉自己嫡子的身份得到了袁氏家族力量的支持,所以他才能對抗袁紹。他的人才基本就是袁家的門生故吏。


很多人有個誤區,就是因為某個人才能高,所以他才獲勝。事實上,戰爭的成敗有偶然因素,很多決策和賭博差不多。成王敗寇,贏家在後人眼中才能自然就高了

如果袁術親自掌握的軍隊太強大,導致孫家不敢反叛,而是繼續效忠,那麼一統天下後,孫堅孫策孫權都可以成為袁家開國大將

如果袁術勢力運氣好,正好趕上天災人禍使袁紹曹操敗亡,那麼《後漢演義》之類的小說可以將紀靈寫成關羽張飛級別,閻象寫成諸葛亮


所謂兵慫慫一個,將慫慫一窩,沒有好的主帥是很難出現一流的將軍的。一方面有能力的人會另投明主,另一方面袁術也不具備曹操那種挑選人才的眼光。類似的例子還有:陶謙,韓馥,公孫淵,張楊這些軍閥手下都沒有拿的出手的人才。公孫瓚手下雖有趙雲(最後投奔劉備)劉繇手下雖有太史慈(最後投降孫策),也都不能讓他們效力到最後。魏蜀吳人才鼎盛不光光與他們佔領的地盤大,人口多有關,曹操等都是很能挖掘人才的。而董卓袁紹馬騰(馬超)之流都因為是大勢力,再加上久經戰陣所以才能選拔出一批優秀的人才。比較特殊的是呂布陣營,雖然是小勢力但呂布本人身經百戰,也擁有一批能征慣戰的將領,雖然謀士也確實只有陳宮一人。


我覺得是因為袁術早早就歇菜了,所以很多他的人才在史書上沒有留名,要是袁術一統天下了,《成書》不得給紀靈他們每人都列個傳


抖機靈廚師,只有血水,安有蜜水


橋蕤啊,你們都忘了他,三國中最有可能是二橋父親的人了。袁術死後,部屬及其家屬都投奔廬江太守劉勛,結果劉勛被孫策搞定,歸順曹老大了,大部分人都被孫策俘虜,然後孫策和周瑜就分了橋姓的姐妹。關鍵孫策在袁小三公手底下的時候就和橋蕤交好……


孫策是在袁術稱帝後,才算正式脫離了袁術集團。


司法考試ing


孫策孫堅

主要是二五仔孫策不好


第一直覺紀靈。


如果徐晃當年自殺死節,可能這道題問的就是楊奉手下有什麼人才了吧。


周瑜 魯肅

「頃之,袁術遣從弟胤代尚為太守,而瑜與尚俱還壽春。術欲以瑜為將,瑜觀術終無所成,故求為居巢長,欲假塗東歸,術聽之。遂自居巢還吳。」

「袁術聞其名,就署東城長。肅見術無綱紀,不足與立事」


紀靈還好


我就記得大將紀靈...


驍將俞涉……


推薦閱讀:

如果郭嘉不死,他與諸葛亮司馬懿誰更厲害?
司馬懿和諸葛亮誰更厲害些?
槽點滿滿的《赤壁》竟是中國十年來最考究的三國電影?
三國時期各國君主稱號為什麼這麼複雜?
【三國】《火鳳燎原》外傳短漫《火鳳足球》

TAG:三國 | 三國演義書籍 | 三國人物 | 袁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