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國和蒙古的野狐嶺之戰中,金軍失敗原因是什麼?

完顏承裕有哪些戰略和戰術上的失誤?金軍應該怎麼樣做才能獲勝?


軍事水平姑且不論,成吉思汗在這次戰爭中最厲害的是政治收買手段:

實力雄厚的汪古部世代給金國看北方大門,是金國北方防線的基礎,成吉思汗為了收買之,不惜送女兒、美女和財貨,許以世襲爵位和土地,成功把這個部落拉到自己這邊。汪古部熟悉大金北方軍情,引導蒙古軍南下,蒙古的入侵因此得心應手;

大金談判使者石抹明安是契丹人,對上級心懷不滿,成吉思汗巧妙地利用了這一點,不惜重金和官位,收買了石抹明安,石抹明安把金軍部署全盤托出。

在這種情況下,有心打無心,蒙古開地圖,大金一抹黑,成吉思汗怎能不贏?

更多內容,歡迎關注公眾號:wtt1316606212


說到野狐嶺之戰,許多歷史書都是這樣說的。在一個叫野狐嶺的地方,蒙古以10萬大軍,把金國30萬、甚至40萬、或是50萬大軍殺得落花流水。

類似以少勝多的戰爭,在傳統歷史上,那是多的去了,但它通常都是文學化的描寫。

這就好像文藝作品中,單挑十幾個、幾十個對手的高人多的是,但是在現實競技比賽中,敢說自己能單挑兩個對手的高人,好像也從來沒有聽說過。

毛、朱、彭、林、粟非常了不起,但是因為敵眾我寡,所以只能不停的轉戰、轉戰、再轉戰。於是從江西到了陝北了。

拿破崙很了不起,只因為在一個具體的戰場上,比敵人少了幾萬軍隊,就讓敵人打得接連失敗,並且接連被俘。

白起很不了起,趙括率領三四十萬大軍,白起也得率領三四十萬大軍,甚至還希望秦王給他更多的軍隊。

毛澤東打了一輩子仗,而且打了無數勝仗,最後總結出來的軍事精要就是,戰爭無它,在具體戰場上集中優勢兵力罷了!

說起具體戰場上,集中優勢兵力,這個好像很容易,實際上難的去了。至少老蔣也想在具體戰場上集中優勢兵力,問題是,老蔣在總兵力佔據絕對優勢的背景下,在具體戰場上,通常總是兵力處於劣勢。

對此,只要看一下解放戰爭中的三大戰役就可以知道了。

遼瀋戰役:我方70萬,國軍55萬。

淮海戰役:我方60萬作戰部隊,加40萬民兵;國軍80萬(一說是50多萬)。

平津戰役:我方100萬;國軍52萬。

要知道,這還是一個比較大的戰場上,在更體的戰役中,國軍的兵力劣勢就更大了。要知道,國軍總兵力占絕對的優勢,尚且無法在具體戰場上保持優勢,如果總兵力相當,更不用說了。

當我們相信,金軍可以用三十萬、四十萬、甚至五十萬大軍,把鐵木真不足十萬大軍堵在一個具體的戰場時,我們不妨想一想,三五十萬軍隊行動的動靜得多大,速度得多慢。更主要的是,以蒙古軍隊的機動性,以及鐵木真的軍事才能,怎麼會讓他們有機會和自己這樣打仗呢?

說起解放戰爭,如果用這種文學化的手法去寫,解放軍在遼瀋、淮海、平津歷次戰役中,恐怕也是動則10萬大敗敵軍30萬;20萬大敗敵軍60萬;甚至都有可能出現三萬大破敵軍30萬的事。

為什麼呢?因為只有這樣寫,才能最少的筆墨,讓有文化的或是沒文化的人,一眼就就知道毛主席用兵真如神,或是朱彭林粟很會打仗。

因為現代媒介比較發達,所以寫到軍史時,通常就不會這樣寫了。因為相關戰爭的每一個細節,只要你願意看,都可以找到大量的資料,在這種背景下,一個敢自稱熟悉相關戰爭的人,怎麼可能相信一個優秀的統帥,在具體戰場上動則以少勝多呢?

歐洲最著名的軍事典籍《戰爭論》,分析了大量記載詳細的戰爭後說,只要對方的兵力是己方的兩倍,再偉大的統帥,也會感覺無計可施的。當然了,這是指在一個具體的戰場上。[注]

[注]:由此可見,在目前的歐洲,即使最有才能的統帥,也很難戰勝擁有一倍優勢兵力的敵軍。如果我們看到,一倍優勢的兵力在天平上竟有比最偉大的統帥還大的重量,那麼我們就不應當懷疑,在一般條件下進行的大小戰鬥中,不論其他方面的條件如何不利,只要有顯著的數量上的優勢,而且無需超過一倍,就足以取得勝利了。

拿破崙,拿破崙也不行的,拿破崙兩次兵敗被俘,主要原因就是在具體的戰場上兵力比對方少幾萬人。

從這層意義上,所謂金國在野狐嶺之戰損失了三十萬大軍。應該只是金國在整個西京路戰場上損失了三十萬大軍。換而言之,這三十萬大軍,恐怕從來也沒有在一個具體的戰場上出現過。

所謂蒙古十萬大軍與金國三十萬、甚至四五十萬大軍,相遇於一個狹小的具體戰場之上,那就是不可能發生的事。

因為以蒙古軍隊有絕對高度的機動性,如果真可以發生這種事,蒙古軍隊的優勢又體現在哪裡呢?鐵木真用兵如神,又是從何說起呢?

這就好像,毛主席與敵軍開戰時,經常被絕對優勢敵軍堵在一個具體戰場上,還必須得與敵人死磕,那所謂的毛主席的用兵真如神,又從何說起呢?

在現實的戰爭中,誰也是想在具體戰場上擁有優勢的兵力;而且誰取得這種主動權,誰就容易取得勝利。對此,毛澤東軍事思想、實踐,已把它展示的淋漓盡致了。

而且類似的戰爭規則,在《孫子兵法》上也有簡單明了的介紹。總而言之,就是想辦法讓敵人分兵,而讓我們集中兵力使用。能做到這一點,我們永遠都可以眾擊寡;而以眾擊寡,就可以很容易保證勝利了。[注]

[注]:我專為一,敵分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則我眾敵寡,能以眾擊寡者,則吾之所與戰者約矣。

當然了,類似的戰爭規則,克勞塞維茨在《戰爭論》中,也闡述的非常清楚。總而言之,打仗就是想辦法,把最多的兵力集中一個具體的戰場上。誰能實現這一點,誰就更容易取得勝利。[注]

[注]:因此我們認為,決定性地點上的兵力優勢,在我們歐洲的這種情況下以及一切類似的情況下,是十分重要的,即使在一般情況下,無疑也是一個最重要的條件。在決定性地點上能夠集中多大的兵力,這取決于軍隊的絕對數量和使用軍隊的藝術。因此,首要的規則應該是把盡量多的軍隊投入戰場。

因為傳統史書對戰爭的記述比較簡單、而且充滿文學化的描寫,所以我們通常都認為,優秀的統帥就是可以在一個具體的戰場上,絕對劣勢的兵力大敗敵人,其實呢,這永遠是一種錯覺。

拿破崙牛到天上了,在具體的戰場上,兵力只要比對方少了幾萬人,就有無力回天的感覺,所以兩次被敵人俘虜。

毛澤東牛到天上了,在具體戰場上,兵力只要處於絕對劣勢,也只能一再運動、游擊,甚至為了擺脫敵人,只能長征兩萬多里。

蒙古軍隊最大的優勢,就是擁有高度的機動性。一枝軍隊擁有高度的機動性,絕可不能在一個具體的戰場上,用絕對劣勢兵力與敵人死磕的。

換而言之,金軍敢把軍隊集結在一個地方,蒙古騎兵就會四處攻擊他不設防的地區;如果金軍敢把軍隊分散開使用,蒙古騎兵就會不斷攻擊金軍落單的軍隊。

事實上,所有軍隊與蒙古人作戰時,最大的困惑就在這裡,因為人家的機動性太強,你的軍隊再多,通常也只能疲於奔命,因為你指望蒙古軍隊堂堂正正的和你打仗,那你等著吧。

「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這種游擊戰原則,蒙古人太熟悉了。它不把你折磨的筋疲力竭,再與你作戰,那也實在對不起人家軍隊強大的機動性。

總的來說,古代因為媒介落後,為了讓有文化的人、沒文化的人迅速理解某個人用兵如神,只能在兵力上大作文章。

總而言之,某某以十萬軍隊大敗敵人五十萬大軍;甚至是以八千人大敗敵人三十萬;更有甚者是以五百人大敗十萬敵軍。

這種內容看的多了,我們通常以為,古代的統帥都是死腦筋,總而言之,就跟現實的約架一樣,大家都率領一撥小弟,在一個約定的時間,到一個約定的地點當面鑼對面鼓的打仗。

而最後的結果,優秀的統帥總能率領少數人馬,在一個約定的時間,到一個約定的地點把人多勢眾的敵人打敗。

更有甚至者,甚至是高級將領,單槍匹馬沖入敵陣,挑翻對方的最高指官,於是取得一場戰爭的勝利。

最後我們扣一下題。

金軍的失敗,從軍事上看,大約是因為它是既得利益者,所以它背負的包袱太多;在這種背景下,它處處設防,則處處薄弱;兵力集中一處,則遍布不設防的地區。尤其是面對蒙古那種度機動的隊伍,這種缺點會被無限放大,最後在一個廣闊的戰場上,兵力雖然處於絕對的優勢,但是在具體的戰場上,則處處陷於被動之中。

從這層意義上,金國的軍事失敗是無解的。除非立國百百的金朝,行政效率依然可以與蒙古汗國相匹敵、或是金國的軍隊機動性可以和蒙古軍隊相匹敵。問題是,金國在這兩個方面顯然差得太遠了。在這種背景下,統帥的能力再強,似乎也是無力回天的。


所謂野狐嶺之戰,貼吧早就撕爛的話題,而稱呼野狐嶺之戰,本身就是個誤解。

準確地說應該是野狐嶺-會河堡之戰,戰事先後發生在2個地方,野狐嶺和會河堡(川)。而僅就野狐嶺之戰的規模來說,是非常小的,而戰事的主戰場是在會河堡(川)。

為什麼說野狐嶺之戰規模小,原因很簡單,野狐嶺地方狹窄,兵力數量多就無法展開,而《金史》記載【以勁兵七千遇大兵】(注1),說明在金軍出現在野狐嶺的規模,才約7000人,而大規模戰事發生在之後的會河堡(川)。

(注1)金史卷一百三十二:大安元年,授世襲謀克,復知大興府事,出知太原府,復為西京留守,行樞密院,兼安撫使。以勁兵七千遇大兵,戰於定安之北,薄暮,先以麾下遁去。眾遂潰。

1211年8月,金蒙雙方首先相遇在野狐嶺,小規模戰事或許有,但並沒有發生激烈交鋒,金軍據說【不敢拒戰,退至宣平】(注2)。

然後9月(注3),金軍主帥完顏承裕由於【畏怯】,而又繼續南走,結果在會河堡(川)被蒙古人趕上,金軍潰敗,據說完顏承裕僅僅是脫身而已,此戰導致居庸關失守,而金首都中都(北京)也陷入警戒狀態。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金本紀》強調的敗仗也是最慘的會和堡之戰,在金軍【敗績於會河堡】後,進而【居庸關失守】。

(注2)金史卷九十三:八月,大元大兵至野狐嶺,承裕喪氣,不敢拒戰,退至宣平。縣中土豪請以土兵為前鋒,以行省兵為聲援,承裕畏怯不敢用,但問此去宣德間道而已。土豪嗤之曰:「溪澗曲折,我輩諳知之。行省不知用地利力戰,但謀走耳,今敗矣。」其夜,承裕率兵南行,大元兵踵擊之。明日,至會河川,承裕兵大潰。承裕僅脫身,走入宣德。大元游兵入居庸關,中都戒嚴。識者謂金之亡,決於是役。

(注3)金史本紀第十三:九月,千家奴、胡沙敗績於會河堡,居庸關失守。

不過《聖武親征錄》記載蒙古軍隊在野狐嶺大敗金軍,可還是強調在【復破忽沙軍於會合堡,金人精銳盡沒於此】(注4),也就是在會合堡才殲滅金軍主力,其先前的【大敗之】,可能帶有吹噓性質。

(注4)聖武親征錄:金人以招討九斤、監軍萬奴等領大軍,設備於野狐嶺,又以參政忽沙率軍為後繼......明安來,如所教,俄策馬來降,上命麾下縛之曰:俟吾戰畢問之也。遂與九斤戰,大敗之,其人馬蹂躪者不可勝計。因勝彼,復破忽沙軍於會合堡,金人精銳盡沒於此。

至於金軍兵力多少?各種吹比的金軍有幾十萬軍隊,看看就行了。

在金末,金軍往往是【一千戶所統不及百人,不足成其隊伍】(注5),千戶不滿百人,說明缺額很大。而元朝方面史料對金軍的兵力記載,也是數字不一。《元史太祖紀》里金軍數量是【率兵三十萬】(注6),而《元朝名臣事略》則是【金軍號四十萬】(注7)。

出現這個【號】字,就說明金軍數量水分很大,而既然號稱四十萬,那就很有可能不滿10萬了。

(注5)金史卷四十七:今之軍法,每二十五人為一謀克,四謀克為一千戶,謀克之下有蒲輦一人、旗鼓司火頭五人,其任戰者才十有八人而已。又為頭目選其壯健以給使令,則是一千戶所統不及百人,不足成其隊伍矣。

(注6)元史太祖紀:帝破昌、桓、撫等州。金將紇石烈九斤等率兵三十萬來援,帝與戰於獾兒嘴,大敗之。

(注7)元朝名臣事略卷一:時金軍號四十萬,陳於野狐嶺之北。

而前炮黨將領,歷史學家李則芬,就從其軍事專業角度,質疑過金軍參戰兵力的規模,實為誇張。這場戰事說穿了,就是金軍從野狐嶺一路撤退(逃竄)至會和堡,可能在野狐嶺也打了一仗,但肯定是在會和堡被蒙古人打的慘敗,之後蒙古人甚至進入居庸關,而金中都戒yan。

最後,歡迎關注我的歷史專欄:

修正漢末三國和一些歷史的偏差zhuanlan.zhihu.com圖標


淚痕的回答在這次會戰的描述上,基本是扯淡~

大兵至野狐嶺,承裕喪氣,不敢拒戰,退至宣平。縣中土豪請以士兵為前鋒,以行省兵為聲援,承裕畏怯不敢用,但問此去宣德間道而已。土豪嗤之曰:「溪澗曲折,我輩諳知之。行省不知用地利力戰,但謀走耳,今敗矣。」其夜,承裕率兵南行,大元兵踵擊之。明日,至會河川,承裕兵大潰,承裕僅脫身,走入宣德。

-----金史卷九三 完顏承裕傳

用流行台詞來說,就是:

河南開封,河南開封,大金倒閉了!大金倒閉了!完顏承裕吃喝嫖賭,貪污(三十萬人的)軍餉,帶著小姨子逃跑了!我們沒有辦法,拿著武器鎧甲抵工資。原價幾十貫、上百貫的軍器,統統十五貫,統統十五貫!完顏承裕你不是人,我們性性苦苦被你幹了大半年,你還貪污軍餉,你還我血汗錢,還我血汗錢!!!!!!!

淚痕在文章腦補了一大堆什麼集中兵力,什麼機動性,自己生吞活剝了戰爭論和孫子兵法的一點字句,就開始學咱家的套路,搞戰役組織分析了?

連基本史料都沒好好摸過,腦補是搞不好的!就你這樣還開研究院?

來,把這個盤子給好好接了嘛!

奇言共欣賞,疑義相與析(一)

你不是很恨咱家嗎?這是一個把咱家趕出知乎的好機會,不要放過啊!

二更

朱子語類:評岳飛、秦檜、淚痕諸人物

朱子評淚痕

問:今知乎上有人名淚痕,與眾論獨異,如何?

今天知乎上有個叫淚痕什麼的,他的看法非要和其他人都不一樣,這種人怎麼樣?

曰:欲為文,需多看文字,多進學。某尋常看文字都曾疑來。每一次看透一件,便覺意思長進。不似他人只依稀一見,謂其不似,便不復看;不特不見其長處,亦不見其短處。此人看文字卻只摸得些渣滓,到有深意好處,卻全不識!聽說也寫得三五個字,還是不進學的末路。

(想寫文章,要多看其他人寫的文字,多用心學習。我尋常看文章都反覆思考推斷。每一次能看透一件事,便覺得對事務的理解又進了一步。不像其他人,只是隨便看看,覺得不是那麼回事,就不繼續思考了。這麼干不僅僅不能學習別人的長處,也不知道別人的錯誤在哪裡。淚痕這個人看文章,都是些文字上的渣滓,真正有深意的重點地方,他全沒看懂!聽說他也寫過一些文章,還不是根本沒有知識的後進的東西。)


首先分析一下蒙金雙邊的形式:蒙古雖然軍隊人數少,但久經戰陣,戰鬥力強悍。又有成吉思汗、木華黎等優秀的將領指揮,簡直如虎添翼。反觀金朝,雖然軍隊數量龐大,但普遍戰鬥力不強,而且還有一個平庸的將領完顏承裕,取勝的機率很小。

野狐嶺之戰中,金方的思路是利用山地限制蒙古騎兵的機動性,這本沒有錯。但金朝的防禦工事是在幾個月內倉促建造的,並非難以突破。如果能建成像後來南宋防禦蒙哥的合州釣魚山那樣的防禦工事,或許還有一線希望。

其次,防線過長,導致軍力分散,難以相互策應。一旦蒙古軍隊突破一點,整個防線就無用武之地。就像二戰德國從阿登高地突破,法國苦心經營的馬其諾防線就失去作用。


我覺得淚痕這個說法有瑕疵,古代的戰爭,很多時候都是在假打,畢竟軍人也是人,雙方軍隊派出去的斥候很多時候,是相互知道的,相互認識的,並不會真的碰上就弄死,斥候是兵王這不假,但是如果雙方的斥候見面都是你死我活的態度,那麼這些兵王也是不夠消耗的。

從這個意義上說,誰都知道在具體戰場集中兵力的重要性,那些統帥,無論能力如何,打了敗仗是要砍頭的,這一點他們很清楚。兵法的原則大家都知道,但是就是做不到。

在冷兵器時代,十萬人並不能真的打敗三十萬人,冷兵器時代,五十萬人也並不能真的完全弄死一隻二十五萬人的軍隊,軍隊是由人組成的,最終還是要打政治戰爭的。作為一個統帥,並不能真的逼著自己的軍隊去硬拼送死的,隨便找冷兵器時代任何一個時代的統帥,厲害一些的統帥養得起大約不到兩萬的親兵,差一點的統帥,也就3000人,其他人,是你的隊友,但是在逆境的時候,你並不能保證這些人能絕對執行你的命令的。

如果皇帝逼的急,給的政策又少,而成吉思汗逼的不那麼急,給的政策有多,那麼私底下的串聯,然後去打假仗,假裝勝利假裝失敗就都是可以的。

底層軍官也是人,並不是給皇帝賣命的,成吉思汗也需要許多的人口來協助打仗的,國民黨正規軍也需要大量的地方民團的協助的,只要談好價錢和政策,並不是不可以商量。即便地方給的政策是只殺一定級別的軍官,其實也很好操作,只要讓他們假裝死一次就可以了。

那些做老大的人,其實心裡都清楚。但是都很有分寸,有些人必須弄死的,肯定要弄死,有些人不怎麼重要,完全沒必要,可以放過的,畢竟這也是自己的下屬弄錢的機會。

要是你鐵了心的要把所有人全部弄死,你就算手上有100W的軍隊,也不夠你消耗的。

成吉思汗是屠城很多次,也搞了很多的京觀,蒙古人的數量就是那麼多,一片草原能夠養活的人口在生物學的極限就是那樣的,看看今天外蒙的300W人口就知道了,如果成吉思汗真的完全拒絕接收其他民族的人,那麼,成吉思汗根本打不出草原。

金國是滅亡了,但是許多人搖身一變就成了蒙古人,加入晚一點的就色目人了。

所謂集中兵力,誰都會去做,但是做不到就沒辦法。皇帝逼的太急,自己的人又都不想死,正好敵人那邊又有政策,自然就串聯了。

國軍打不過共軍,不是某些人的能力不行,也不是軍事素養不行,完全就是搞串聯的能力遠遠低於共軍。共軍確實是能打仗的,但是一個人也當不了兩個人用,木棍代替不了機槍打炮。

我看到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只有德軍和蘇軍是硬拼,只有美軍和日軍是硬拼,其他的都是政治戰爭。包括德國攻打除了蘇聯烏克蘭以外的國家,其實也都是按照政治的思路來打仗的。

皇帝或想要打一場硬仗,其實手上可用的軍隊並不多。

金軍失敗的根本原因是政治上已經失敗了,即使軍事上能夠彌補一些,但是軍事始終彌補不了政治。比如越南戰爭,美國投入了大量的軍隊和資源,美軍連落葉劑這種三光政策都搞出來了,愣是失敗了,我們和蘇聯的支持是一方面,但是北越早就串聯了南越的大多數人,美軍面對這種情況,能做的,要麼跟北越妥協,至少部分的承認北越共產主義政府,這一條被否定。要麼直接佔領,不服就殺,這需要至少二十年以上的時間,還是被否決,要麼直接殺光所有越南人,這個也會被否決。美國人想要的結果是扶植一個像西德那樣的政府,可以頂在越南,美國的那些決策者早就想好了,只是執行失敗了。

美國在越南贏得了幾乎所有的戰鬥,但是還是輸了戰爭。因為在政治上就已經輸掉了。

美國在歐洲方向,有德國這樣的國家在前面頂著,這是政治上的勝利,但不是美國的政治上的勝利,而是德法在政治上的勝利。

南越的吳庭艷試圖從美國手裡獲得類似德國的權力,但是失敗了。

漢奸也是人,也有正常的智商。軍事能力超強,的確可以碾壓敵人,但是如果你沒有做好吞併敵人的土地或者殺光所有敵人的準備,還是沒用。

在軍事實力相當的情況下,政治鬥爭就是決定性因素。

在軍事實力差距巨大的情況下,你處理不了政治鬥爭,也得不到最終的勝利。

蒙古成吉思汗的軍事實力並沒有強悍到屠殺金國的程度。但是史書上記載的蒙古人十萬還是擊敗了三十萬金國人,因為金國在政治上已經失敗了,現在這個果實,宋軍無力摘取,蒙軍就去摘取了。

淚痕老師在研究政治過程上是一流的,但是軍事上就差一些。

王朝末期,並不是沒有精兵,王朝末期的軍隊的戰鬥力並不是下降到一塌糊塗的程度。

正好相反,王朝末期,軍隊的戰鬥力,軍事人員的素養比王朝中期還要強很多的。

金國並不會缺少能夠抵抗成吉思汗的軍隊,游擊戰爭這種東西,長期當兵的人,都知道,但是明確提出來作為光明正大的政策的只有毛主席。

淚痕老師在心底里不敢完全相信政治大于軍事。也許淚痕老師能夠寫出政治為什麼大于軍事,政治憑什麼能夠大于軍事的文章,但是淚痕似乎沒有當過兵,也沒有很詳細的了解當各兵種的日常生活和當兵的過程,戰鬥的過程。這不是淚痕老師的缺點,畢竟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有限,任何一樣東西,只要深入研究,甚至只是深入的收集資料,搞清楚基本的概念常識,都是一件費時費力的事。


呃,在這個問題上嫖相開始懟淚痕國師了

不過我說句話, @經略幽燕我童貫 老師,其實淚痕只是答偏了題,倒也不用激動,淚痕開篇的話還是正確的,不能把野狐嶺大戰簡化為四十萬金軍和十幾萬蒙古軍在野狐嶺打了一仗。

寬泛點來說,野狐嶺之戰範圍從桓、撫三州到宣德州,野狐嶺只是其中比較有強度的一戰,而且金軍的總潰敗發生在澮河堡。

先上地圖,看圖說話

這是金朝西京路的地圖,該路是中都(北京)的西北屏障,管理該路軍馬的是西京留守司,此外,為了邊防,金朝還在北方設立了三個招討司,其中西北路招討司就在蒙古入侵首當其中的桓州

為了統籌邊防,1211年初,金朝設立宣德行省,著手加強防禦

金朝在金熙宗時代割讓二十七團寨後,在北方邊境一度屬於棄療狀態,金世宗時代著手恢復北方邊防,但是由於契丹人屢屢叛亂,大量契丹人組成的乣軍颭軍被遷往上京內地,北方無人可守,只能藉助草原部落,比如汪古部的力量防禦

金章宗時期,完顏襄受命討伐塔塔爾部(鐵木真就是在這一戰做了大金的苟),回來後再次加強了邊境的防禦,修復鞏固了金長城:界壕

到了蒙古入侵前夕,金朝大致有幾隻力量:汪古部、契丹部組成的颭軍和乣軍,這些人勇猛能戰,在五年前抵抗南宋開禧北伐的戰爭中表現出色,但是金朝政府對其比較防範;鎮防軍,從猛安謀克中挑選出來當值的常備軍,在北方分為更戍軍和永屯軍;猛安謀克,女真人的兵民合一組織,每逢戰時,金軍就在猛安謀克當中點集,但是金末兵事荒廢,臨時拉出來的猛安謀克軍人戰力堪憂;募軍,金章宗時代開始實行募軍制,但是我看過的資料很少,情況不明;威捷軍、武衛軍,這是金朝鎮守首都中都的軍隊,也經常被派往邊境作戰。

累了,等會再說


本人怯懦,畏懼蒙軍野戰能力,加上大軍每日耗費巨大,誤取分兵屯駐山口、掘壕固守、平均分配兵力的戰法,寄希望於每部金軍藉助工事分別抵擋蒙軍攻擊,最終蒙軍糧盡而退。然而蒙軍已不是從前只知佔小便宜的匈奴,未作全線攻擊,集中兵力、不怕犧牲先破金軍一點(烏沙堡),金軍既然一線布防,一點被破等於後勤線整個被蒙軍輕騎兵滲透,未敗之軍恐懼被切斷後路不戰自亂,導致血崩式潰敗,主將偏偏還不敢收攏敗軍據城自保,在高機動性的追擊下幾乎全軍覆沒。

解法嘛...有,可以採用端平年間曹友聞第一次陽平關之戰的戰法,分兵一半據守高地,伏精兵於谷地,待蒙軍圍攻要塞時趁夜急進,偷襲蒙軍後背,自軍佔據山間小道俯攻,步兵居兩翼騎兵居中,用豬突猛進加狹窄地形抵消蒙軍機動性,守軍出兵夾擊。這是山地作戰、沒精銳騎兵的前提下擊敗蒙軍良方,雖然沒法全滅高速運動的蒙軍,但至少可以令其受挫退兵。

如果有個人武藝優於蒙軍的重騎兵,可以考慮在山道上正面決戰,集中兵力破蒙軍任意一翼,卷擊中軍,蒙軍即自行崩潰。不過當時這種騎兵只有埃及有。

總之基本不可行,主帥是個軟蛋,行軍萬一猶豫或遇上阻擊,一旦被察覺分兵,以蒙軍機動性也可能在野外將金軍反包圍,到時比歷史更慘。

別信什麼平地決戰,蒙軍此時有重騎兵,大軍師久無功還每日流水價花銀子,就算僥倖打贏回去皇帝也把你踢死了。


淚痕的觀點:蒙古軍戰力爆表,以少勝多,大破三十萬金兵記載實不足信,因為根據blablabla,所以這種記載不符合戰爭常理

童經略的觀點:你看這史書記載,再經過XX考證,野狐嶺實際和蒙古打的人只有七千金兵,至於三十萬人啊,早跑了!不存在什麼野狐嶺蒙古大敗三十萬的事情,看懂了嗎?這才是歷史范,解決問題so easy,哪裡不會點哪裡!由此可見,淚痕是個那啥

兩個人觀點其實根本不衝突,童經略反而有力的佐證了淚痕的觀點,那就是這種記載實不可信,有文學誇張的成分。區別是一個用軍事一般規律推導,一個搜山檢海找資料。

這是兩個人的特點也是兩種對待歷史的思路,哪個好呢?


「趁韃靼人戒備鬆弛、消息閉塞,出其不意派輕騎偷襲,殺他個措手不及。」 就是不聽忠言。

1211年 (金大安三年,元太祖六年)二月,元太祖親率蒙古大軍從漠北出發,三月,兵臨金西北撫州境,伺機突破金防線,奪取撫州。值此時金如夢方醒,遣平章政事獨吉思忠 (千家奴)、參知政事完顏承裕 (胡沙)將兵進駐撫州。

獨吉思忠入撫後,即組織軍兵加固西北部長城界壕,烏沙堡 (今河北張北西北)即為當時所築之重要邊堡。當時,獨吉、完顏對此還算是賣力的,雖顯倉促,最終還是完成了邊堡、撫州、野狐嶺三線據險設防的部署。但獨吉思忠等在著力完成部署同時,又犯了過分相信和依賴邊堡之防禦能力和過低估計蒙古軍進攻能力,驕傲輕敵的錯誤,竟致「不設備」。是年七月,元太祖遣先鋒哲別率軍突然對烏沙堡發起攻擊,金 「烏沙堡之役,不為備,失利」。

接著,「大元前兵奄至,取烏月營 (今山西大同東北,內蒙興和附近)。思忠不能守,乃退兵」。金連失烏沙堡、烏月營二險要之地,衛紹王永濟乃 「獨坐 (解除)思忠,詔承裕主兵事」。八月,「千家奴,胡沙,自撫州退軍,駐於宣平 (今張家口市西南)」。(《金史》卷十三 《衛紹王傳》)蒙古軍遂進佔撫州,稍事休整,旋即發兵野狐嶺。

金完顏承裕主軍事退守宣平後,以「金兵號四十萬,陣野狐嶺北」。八月,成吉思汗麾兵野狐嶺,大戰遂開。野狐嶺地勢十分險要,易守難攻。蒙古軍左萬戶木華黎曰:「彼眾我寡,弗致死力戰,未易破也」。 率敢死士,策馬橫戈,大呼陷陣,第一天傷亡慘重,第二天組成敢死隊沖人陣中,成吉思汗指揮大軍接應,越戰越勇。在日落天昏之時,金國40萬大軍,敵我難辨,自相殘殺,自相踐踏。金兵潰逃,元兵緊迫,殺得「伏屍遍野」。秋風乍起,戰馬悲鳴。刀光劍影,兇險慘烈。金兵損失殆盡,屍橫遍野,血流成河。金將完顏承裕退至今南忻屯附近之會河堡(《中國歷史地圖集》為會合堡),再次被元軍圍殲。蒙古大軍破城後,燒殺搶掠,廢宮為墟,雞犬勿留,會河堡也被付之一炬。沿河堡寨禾田被毀,生靈塗炭,十室九空。這場戰爭除完顏承裕脫身逃至宣德(今宣化)外,金兵全軍覆沒。

《金史》云:「會 (澮)河堡之役,獨吉思忠·承(裕)沮喪不可復振,金之亡國兆於此焉」。


野狐嶺戰役金軍策略是對的,只能依靠地形優勢阻擊蒙古騎兵。如果不固守,選擇「半渡而擊之」?別鬧了,金軍早已漢化許久,蒙古騎兵擅騎射,沒有有利地形機動性相對於騎兵為0的情況下,步兵幾乎就是天然的經驗包。

畢竟金軍是守勢,縱使兵力眾多也要分配布防,發揮不了優勢。如果要挑金軍的毛病,那就是組織度、兵員素質、聯絡速度等等都跟不上。沒有在獾兒嘴戰況惡化到不可挽救地步前及時調度增援,這才導致防線被撕開缺口整個戰線崩盤。

非要談金軍怎麼贏?那麼我想金軍首先得有完顏阿骨打抗遼那時猛安謀克制下的而且作戰能力不亞於蒙古騎兵的騎兵預備隊吧。總之,軍隊增援、調動速度都得跟得上蒙古人才行。

然而... 在當時鐵木真統領下調度如一續費一個世紀外掛的蒙古人面前,即使如此...也難...


自大大意,疲於應戰,地理位置不恰當,兵力分散不協條,天時地理人和盡不佔。要想贏:天時,不應疲於應戰,先應以防為主,做好充分準備。地理,幾十萬大軍不應在野狐嶺作戰,行動不便,宜於分割,不宜排兵布陣,應選擇平原。人和,士氣不足,疲於應戰,懼怕蒙兵,應畜養體力,振作士氣。在此三點下功夫,主要失敗個人意見是在人和,士氣不足,疲於應戰,所謂狹路相逢勇者勝。


實名反對嫖相 @經略幽燕我童貫 的答案,已經舉報+沒有幫助,不謝,我知道你早拉黑我們這些「淚痕水軍」了。

請題主和所有答主仔細看看嫖相的答案,都說了些啥?通篇就是攻擊淚痕,還自娛自樂搞了一個所謂的朱子評淚痕,跟他的粉絲一起高潮,這也叫答案?

哦,不好意思他還真複製粘貼了一段不知道從哪裡弄來的書頁,都不願意自己手打,直接截屏,牛吧?不過拜託嫖相,仔細看看你複製粘貼的文字吧,中心思想不就是一句話?野狐嶺的金軍只有七千,主力早跑了,七千人數量這麼少,當然打不過蒙古軍了。這不是在證明淚痕的正確嗎?淚痕的中心思想,不管你怎麼歪曲打滾,其實就一句話,多兵之旅必獲勝(拿破崙),任爾幾路來我只一路去(努爾哈赤),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毛澤東),你是在給淚痕送炮彈啊!

各位題主答主和吃瓜群眾看清楚了,嫖相到底是什麼樣的大V,是技能點都在知識上,還是技能點都在營銷上,還是技能點都在罵人上?

我說句實話,不過實話都難聽。知乎之所以墮落成今天這樣,就是因為嫖相這樣不好好答題還整天罵人的大V太多,還得不到清理!


一將無能累死三軍,望風逃竄的統帥,給他什麼部隊都會輸


一句話,命


路人實在是看不過眼,我只想吐槽一句傳說中的淚痕大師 @淚痕春雨 ……又是這個道理,又是那個規律的,然後野狐嶺之戰呢?你倒是具體說說野狐嶺啊?!人家 @王陶陶 @大內義興 @經略幽燕我童貫 最起碼一個個的具體說了點那場戰役的具體史料,然後分析討論了一下……你洋洋洒洒這麼多字,道理再對,然後野狐嶺呢?

哦,『最後我們扣一下題』,然『大約』?!


@淚痕春雨 淚痕春雨對野狐嶺之戰的細節隻字不提,不知道的還誤以為他對整個戰爭了如指掌。

整個回答的邏輯就是:戰爭就是「集中優勢兵力」、「以眾擊寡」,以少勝多通常是傳說。

如果有以少勝多的戰爭案例,淚痕春雨根本不用看細節,也能輕易將之否定。一般套路就是:要麼是具體戰場上的兵力有問題,要麼是雙方士氣相差懸殊,要麼是雙方將領水平相差很大,要麼雙方武器水平有代差。當有人舉出確切的以少勝多的案例,淚痕春雨和他的粉絲們就祭出終極絕招:

難道你親眼看見了?這類記載毫無疑問可信度不高。

淚痕春雨論戰爭,就是這麼個路數。因為他對戰爭根本不懂,無法就細節展開,但他自以為找到了「集中優勢兵力」、「以眾擊寡」兩條金科玉律,然後就敢品評古今中外所有「以少勝多」的戰爭。

淚痕春雨品評歷史的套路大致相似,自認為找到了「人是被利益驅動的」、「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兩條金科玉律,就敢品評古今中外歷史了。

這幾條金科玉律確實不大好直接反駁,反駁哪一條都有足夠的防線退守轉進。然而淚痕春雨不能一直在天上飄,總得落到地面上來。一旦他開始談論細節,就是各種錯誤不斷。令人無語的是,淚痕春雨和他的粉絲都認為細節是小事,再多錯誤的細節都是小事。


推薦閱讀:

元朝封禁蒙古草原嗎?「類似清朝封禁東北」為什麼?
為什麼元朝皇帝的聖旨是白話?
元滅宋金西遼西夏吐蕃大理、清滅明蒙古準噶爾和日本侵華有什麼區別?
蒙古騎兵 PK 金國騎兵,到底誰的作戰能力更強?

TAG:元朝 | 歷史戰役 | 成吉思汗 | 金朝女真 | 中國古代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