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社的俄羅斯數學教材翻譯質量如何?
哈哈,這個問題我可以說幾句了,俄選這套書我買了將近20本……雖然基本上都沒怎麼看……
(好吧,這其實是我幾乎所有的書我放書是按同學科地放一堆的)大致說基本比較熟悉的吧,譯者我都基本上記不得是誰了(一下很多東西都是憑印象的,請輕噴,畢竟放寒假回家了嘛……)先說和物理相關的書
《連續介質力學》譯者是李值,好像是北大的耶。國內應該是做流體力學的元老了吧(個人猜測),反正國內的和流體力學有關的教材俄系的好多都是他翻譯的(《自然科學問題的數學分析》,這本書好坑講量綱分析都講了大半本書……主要是看到卓里奇的名字上……然後當然是華麗麗的朗道五《流體動力學》了,其實本來這本書的譯名是《流體力學》的,但是後來譯者考慮到什麼什麼blabla的(譯者畢竟也是在莫大的數力系混過的,據說其實流體力學包含的內容其實比流體動力學更廣,所以書名譯成這個更合理啊……),這個細節可以看出譯者還是很用心的哦……)雖然這些書看著很慢,但絕不是翻譯的原因……(你懂得,自己太渣了而已)然後就是我最愛的《經典力學的數學方法》(學校給我拍照我都是抱著它的哦……)譯者是齊民友,他的名字也經常能見到,無論是譯者(不得不提他另外一本譯作《數學分析八講》,也非常棒,挺喜歡的……),或是作者,還是各種工具書詞典編者校者……畢竟是從事了多年的教學工作,文風當然是很親切的……而且還有很多良心注釋……《理論力學》這本也是很棒的,看了朱照宣同志的理論力學上冊後就跑去看這個了,然後第一章就給虐得長跪不起……李俊峰譯的,朗道《力學》的譯者也是他(所以我朋友才會給我開玩笑說,你看的力學都是李俊峰「寫」的哦……)這兩本書基本上都是看完了的,馬爾契夫的還好,數學內容多,文章少,朗道里文字闡述還是比較多的,字一多我就有跳過去的衝動,沒有仔細看過……總的來說還是可以接受。接下來說說動力學和微分方程的書《非線性動力學定性理論方法》我是看著作者長得那麼像藍翔畢業的萬磁王就手賤買了下來……譯者叫金城桴(好文藝的名字……)好像是在荷蘭某研究所工作的,華章的小黃書裡面有本《微分方程與動力系統》也是他翻譯的。感覺翻譯地一般,可能是趕時間的緣故吧。當然,看不懂可能不是翻譯的問題……《偏微分方程講義》……好吧,每當我翻開這本書的時候我就會想起為什麼我這麼久一來我連第一章都沒看完……這和翻譯無關……倒是對俄羅斯大媽留下了心理陰影……幾何方面……《現代幾何學》看得我想噴……真的,不多說什麼也許是自己當時連張量是何物都不清楚吧……總之看起來感覺好奇怪不知道是作者還是譯者的問題……幾何入門還是推薦《微分幾何與拓撲學簡明教程》不僅量小,而且感覺親切多了……代數的話
《代數學引論》柯斯特利金明顯可以感覺到是一個惡趣味的人,但是他看得玩笑被翻譯過來後,比如說第二卷開頭,你們感受一下……反正這種翻譯的話很容易把人繞暈……不過還好,全書文章內容不多。分析的書那就太多了因為分析的書基本上都是大牛寫的,內容本來就很好,加上文字並不多,所以基本上不成問題。說了這麼多,我個人觀點,再強調一次,數學教材嘛……看不懂基本上和翻譯沒有什麼關係(那我上面的豈不是全是廢話了……)我看過下面這麼幾本書:卓里奇的《數學分析教程》第二冊,大一看的,覺得很多語句不通,並且總是在一些typo上卡住,果斷換了英文版看,頓時舒暢了很多。科斯特列金的《代數學》二,大一下學的,學完考了高等代數的期中考,全年級不超過五個上90分的,我是其中一個。阿諾爾德《經典力學的數學方法》,大三學這門課看的,當時需要看附錄關於流體力學的拓撲方法,齊民友先生的表述又看不懂了,果斷放棄看了英文版。
俄羅斯大媽的《偏微分方程》。我是正兒八經把Evans的書看了一遍的,回頭才看出這本書的精神,才能做到無視譯者奇特的遣詞造句和自製的名詞。
柯爾莫戈洛夫的《函數論與泛函分析》。學過泛函後看著玩的。這本書翻譯得還算良心。現代幾何學那幾本書我就沒打算看中文版,直接看了英文版。書中作者之一的學生是我老闆,告訴我英語版翻譯得還算良心。要我評價這些書我還不夠格。但是毋庸置疑這都是些好書。翻譯水平的話我就不用多說了吧。再講個故事。大四那年做過一段時間的翻譯編輯,在一家很不錯的科技出版公司。負責的當然就是各類數學書籍的翻譯和編輯。據帶我的主編說,基本上譯者都是掛個名字,交給手下研究生做。至於這伙研究生的水平,呵呵。。。我見過把哥廷根翻譯成阿根廷的,少年你要敢說你是數學系的我保證乾死你。。。另外請百度朗道十卷中彈性理論那本書為啥召回重新翻譯了。俄語人才缺乏,譯者學術水平不到位,學風態度不嚴謹,這些都導致了一個結論:讀不懂俄語,那就把英語學好了讀英譯本,走投無路再去看中文版吧!我只看過經典力學的數學方法那本書的中譯本,怎麼說呢,本來俄國人的寫書風格我就不太喜歡,翻譯成中文就更不適應了。。因為他的寫法並沒有定義-定理這種明顯的清晰的框架,很多都是作者在解釋直觀的想法,所以看起來覺得很啰嗦,中譯本排版是個很大的問題。我覺得英譯本比中譯本好。
答主高一看微積分學教程的之前時候語文還是全班第二,看完後就變成了全班倒數。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怎麼寫文章怎麼奇怪。
我只說我看過的。。。
前面有不少吐槽卓里奇的,其實,雖然卓里奇翻譯很爛,但已經夠良心了。沉下心並不比其他教材難讀多少。
柯斯特利金的代數學引論第一卷翻譯的很好,第二卷翻譯的簡直不忍直視,第三卷還沒看。
2015.11補充第三卷還好。
我悄悄告訴你個秘密至少其中幾本都是英譯中,不是俄譯中
我覺得馬爾契夫的《理論力學》翻譯的還不錯,中文成書的體系嚴格規範:展示力學問題,然後數學語言描述,引出定義定理,然後展開論述 精讀過的那套書只這一本,力學也算進數學裡吧,畢竟和數學關係更緊密...
李俊峰老師翻譯的《理論力學》相當不錯(李老師是在俄羅斯莫斯科大學讀的PHD,上學期有幸聽李老師講 動力系統與控制,就是用的這本教材,作為國內理論力學領域的泰斗級別的人物,翻譯水平加上他的理解程度,的確給了我不少啟迪,特別是分析力學部分和穩定性理論)
(補充 李俊峰老師所翻譯的郎道的力學卷也是相當不錯)我學過半年俄語。現在看不懂專著,但能慢慢念下來。私以為,搞科學,尤其是基礎科學,學學俄語有必要。而且俄語和拉丁語一起學完全可以。
如果英文不錯的話,其實看英譯本好得多。漢語跟西方語言差異極大(比如說沒有從句,導致翻譯過來怪怪的;名詞動詞僅僅從詞法上經常很難區分,這經常導致費解甚至誤解,等等),除非再創作,否則讀下來感覺怪怪的,極容易誤解。至少要跟英譯本對著看。
關於《現代幾何學:方法與應用》的第一卷我有一個疑問。在中譯本中,這一卷小標題的翻譯是「曲面幾何、變換群和場」,我看的英譯本(也就是 GTM 了)是 The Geometry of Surfaces, Transformation Groups, and Fields. 所以說英譯本的標題是有歧義的,也可以指「曲面,變換群和場的幾何」。
到底是哪個呢?我傾向於後面一種。比如說,第二章的 14 小節 Transformation groups as surfaces in N-dimensional space, 還有第六章 The Calculus of Variations in Several Dimensions. Fields and Their Geometric Invariants, 這兩個地方的意思應該是把變換群和場當作幾何對象來研究(前者是李群,有流形結構,後者則是某個纖維叢的截面)。這樣來看,中譯本的翻譯不是很妥當。
當然,我不會俄語,也沒有找俄語版的小標題是什麼。或許在俄語中,由於複雜的變格,就根本不存在這個歧義了。這樣這個問題就完全解決了。
-------------
我還看過的這個系列的書有 Zorich 的數分,Kostrikin 的代數學引論第一卷,還有 Shiryaev 的概率。Zorich 的話個人感覺本身的錯誤就很多,不過中譯本的質量的確沒有英譯本高,有時候中譯本看不明白,去看英譯一下就明白了。Kostrikin 我感覺排版太亂了,翻譯上倒沒有問題。Shiryaev 的概率的話,我沒什麼特別感覺,因為主要都是看公式,然後腦補文字內容,所以感覺和英譯的差別沒有太多。就買了一本,現代幾何學,翻譯的太爛了,句子狗屁不通,而且排版也渣
我有一本希洛夫的《線性空間引論》,不著急,慢慢讀的情況下,覺得還可以。
樓上太過泛泛而談,這裡給點實例。實變函數論 (豆瓣) 這本書按說是良心譯作了,只要校對認真,放在當下絕對是精品。但前一段時間,博士數學論壇有位網友給出了一份勘誤,各種失誤(包括數學內容以及排版相關)多達150多處。
大二看過施利亞耶夫的概率,書挺不錯的但是翻譯的不好,錯誤太多。大一的時候學微積分,看了一段時間的卓里奇,第一感覺是數學物理關係好密切啊 。本寶寶比較渣只學微積分B,所以大一主要細讀過菲赫金戈爾茨那三本微積分學教程。老師強烈推薦的,看了那本書感覺微積分學的毫不吃力。還看了龐特里亞金的常微分方程,應用性很強,感覺蠻有意思的。另外還看了馬爾契夫的理論力學,因為我們學校工科生理力用的都就是李俊峰老師的教材所以發展馬爾契夫的書蠻不錯的哈哈哈。
那幾本幾何方法和英文版相比不忍直視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