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國日常購物的稅為什麼不和價格分開表示?

感覺把稅收和價格分開可以更直接的感受到產品的價值和其中國家從中抽取的稅的比重


客觀的講,我們國家的稅不太好標註。

日本的所有商品,都清晰的表明了稅收的多少,日本最主要的稅種是消費稅,統一為商品售價8%(以前為5%),這是直接稅,計算很方便,簡單。

中國的稅收,不太好標,還不僅僅是稅率的問題,更是稅收種類的問題。

我們國家稅收大部分是間接稅,其計算方式是比較複雜。另外,我們國家稅收種類多,不是一項就能表示的。

比如,酒店餐飲業,不僅僅有5%的營業稅,還有城市維護建設費,教育附加,所得稅等等。

你去加油,加油站除了繳納上述的稅收外,還有燃油稅。

你去商場買東西,商場要繳納上述稅收以外,你購買的商品還要繳納增值稅。

如果你買的是奢侈品、化妝品、煙酒等需要徵收消費稅的商品,除了上述稅收,還要繳納消費稅。

於是你去超市買了一包10元的煙,列印出來了稅收項目可能是長長的一串,一年下來,紙張都要多用多少。中國很多落後地區,電子收銀都還沒有實現,你讓商家把稅標這麼細,還讓不讓人活了?

至於消費者的情緒問題,我認為在設計這項制度的時候,他們壓根就沒有考慮過

當然,你可以說可以合併成一個項目嘛,就叫稅就完了。但這樣的話,你會發現在不同地點買不同的商品的稅率完全不一樣,消費者對稅收還是一筆糊塗賬,失去了在發票上標明稅收的意義。

當然,本人不懂財務,以上例子可能有很多錯誤,歡迎指正。


前面的答案說了那麼多,其實說到底,中國稅收到底高不高,稅和價到底是否可以分開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相當一大部分的中國人的公民意識是很薄弱的,而我們的政府不僅不倡導,更是有意於去遏制公民意識的普及。

縱觀現在中國九年義務教育的課本,「中國」這兩個字幾乎在99%的情形下都是以民族國家的形式存在的。沒有人會去教我們的學生什麼是現代的民主政治,國家和納稅人之間的關係,公民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為什麼被賦予,為什麼要設公檢法三個部門,為什麼要有律師。以至於你會發現即使在大學裡,整個社會上本應是受教育程度最高的人,他們中的相當大的一部分都沒有什麼公民意識。

我在高一的時候,在整個地級市最好的重點高中,跟同學爭論某個有關政府行為的問題的時候,即使可能是在同齡人中成績最好的那10%,在15,16歲的年紀,仍然有人拋出「如果沒有party你哪來的飯吃?」、「你吃的東西都是國家給你的」這種言論。由此可見天朝人民的公民意識有多麼差。

你會看到即使寫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里的民主,自由,平等,法治甚至都是不可談論的敏感詞。甚至有些人的自我審查開始蔓延至談論這些問題的人是怪胎,傻X的地步。對於還剛剛開始有公民意識,政治思想萌芽的小孩子來說,你可以想像他們在日復一日的帶著民族主義傾向的愛國教育里如何迷失。在一個公民權利得不到保障,大多數人連他們有什麼權利都不清楚的社會裡,你覺得稅價分不分開標又是否重要呢?


說實話,我一直想不明白像美國這種流轉稅是銷售稅和消費稅而非增值稅的國家,商店也只能告訴你最後零售時的稅款,你怎麼知道自己對商品的全流程負擔了多少稅?

而且估計最後零售的商家也不應該能知道,想告訴你都不能。

如果我國商品標價價稅分離,最大的可能是朋友圈流傳不要去商場超市買東西,他們的稅率是17%,去街邊小店和社區小賣部買吧,他們的稅率才3%甚至有些偏僻的地方月銷售額低於三萬還免稅呢-_-||


都說不問『是不是』就問『為什麼』是耍流氓,可都已經知道『是不是』了,還要問『是不是』就有點畫蛇添足。

所以我修改了題目,下面開始回答。

如果把價格與稅分開,那每個人都知道自己就是納稅人,對政府部門的發聲的聲調就會高上些許;

如果把價格與稅分開,以中國人這種怕吃虧的性格,看到這麼高的稅款,就可能會開始考慮怎麼把這些稅降下來。如果沒有降下來的辦法,就會不停的追問把稅款花在什麼地方,總之就是一堆的『麻煩』。


很久以前看過一個談話類節目,說的好像就是北京部分商城試行過價稅分開列印到小票上,但很快被叫停,反對多的竟然不是上層面,而是普通民眾,因為他們認為納稅是商城的事,不能讓百姓分攤,所以從某方面來說,這條不適合中國國情


如果超市標上稅前和稅後價格,那是自找麻煩,會不停的有老頭老太太投訴,說稅應該是商家付,不應該讓消費者承擔。

————————————————————————

評論中 @徐單恆 說:那是習慣的問題,與本題無關。。

怎麼可能無關?標上稅前稅後,顧客不滿更多了,面臨的投訴跟多,還有比這更直接的不願主動標註的理由么?

評論中 @邵易 說:其實商家付和消費者付對市場平衡沒影響…

老頭老太太不在乎你說的平衡。


跟稅輕稅重根本就沒關係。就算稅率降低到比日本還低的5%(姑且不討論稅收結構差異)。

以我國民眾目前連為人工服務付費的意識都很淺薄的情況下

理解繳稅與自身的相關性就更加扯淡了。

一件衣服標價105,可能很痛快就買了。

但是標價100 稅5 可能罵罵咧咧就放下了。

基本與稅負輕重無關。

什麼時候個人所得稅當真能夠自行申報,稅改可期。


看了那麼多回答,似乎都在發泄情緒和抖機靈。

拋開政府主觀的原因不說,客觀原因主要有三個:

1.不需要啊!

因為我國真正能夠算上價外稅_百度百科的,也只有增值稅,所以之前很多人說有見到過稅額和價格分開開的發票應該都是增值稅票。而其他稅種在國內都是價內稅,所以不存在分開列的必要。

再說,公民稅收意識水平還處於一個較低的水平,你就算寫明白了,人家來一句:」別扯這些有用沒用的,告訴我我要付多少錢就行了...「,你這不是白費功夫嘛。

2.做不到啊!

我國稅種繁雜,要完全列明商品中的稅額,也是如天方夜譚一般。如果要做一台這樣能夠完全細分稅種、稅目的稅控機,不知道又要富了多少人。另外即便西方發達國家,也只是標明了消費稅而已,而在我國消費稅又是價內稅,故也不需要標明。

3.沒必要啊!

稅收是法定的嗎?書上這麼說你信嗎?目前18個主要稅種中只有3個是以法律形式確定的,增值稅、營業稅、消費稅都是以暫行條例形式確定的,連個法律都不是,扯那些分不分列有意義嗎?

最後,也可以參考一下:中國的稅負真的很高嗎? - Ueberich Wang 的回答

以上


這個問題換從一個角度來說,其實也反映了我國稅收宣傳做的不到位,導致人民稅收知識缺乏和納稅意識不強。如果此時將日常的購物稅向其他國家那樣和價格分開,將會給營造一種過去買東西不交稅而現如今要交稅的錯覺。這個政策的執行上就有了難度。

相比我國,美國的稅收宣傳工作就做很到位。不僅在學校會專門開設課程,而且各州也會下血本的進行稅法知識的宣傳普及。民眾的納稅意識增強了,自然就有了徵稅氛圍。

P.S. 就在碼答案的時候,我才知道我國還有一個稅收宣傳月這個東西(⊙?⊙),而且就是本月。


對於增值稅,凡是開發票的商品或貨物等等,都是價稅分列的,因為這個稅種既可以量化,也能輕易和商品配比。

其他稅種餛飩不清,比如所得稅,你在彙算清繳之前根本不知道交多少,而且是企業自行負擔的,根本沒法體現和配比在每件商品上。


有的商店也有標啦,順德麥德龍就有標明,不過這是我第一次看到,挺驚奇的。


這個問題看似簡單,但得從歷史上找原因。

為了滿足一個國家穩定的運行,需要大量的資源。但資源如何收取,向哪些階層收取很有講究。大部分時候國家資源是夠用的,隨著社會的發展,舊的財政制度維持不下去了,需要進行財政改革。進行財政改革有時候財政問題就解決了,有時候就動搖了國家的根基,而歷史上不乏這樣的案例。

導致法國大革命的1789年三級會議,實際上就是中央政府的財政危機,這種危機在法國歷史也不是第一次爆發了,久病成痾,根源在路易十四那,路易十六接的是個爛攤子,蓬巴杜夫人對路易十五說「我們死後,將會洪水滔天」。真是爺賣崽田不心疼。其實細讀歷史,路易十六找到了解決的辦法,但手段不夠,結果人頭滾滾。在這我也真服了,法國歷史上每次都是中央沒錢了,開會向大家要錢。本來目的是為了解決政府的財政危機,結果國王沒了。

北美十三塊殖民地的獨立口號是「無代表,不納稅」。也是中央向殖民地徵稅的問題所引發。為了解決帝國的軍事支出,國會通過了印花稅法案,結果這幫唯利是圖的商人就不幹了。

美國建國神話之一的波士頓傾茶事件也類似。

來自百度百科的資料:1773年,英國政府為傾銷東印度公司的積存茶葉,通過《救濟東印度公司條例》。該條例給予東印度公司到北美殖民地銷售積壓茶葉的專利權,免繳高額的進口關稅,只徵收輕微的茶稅。條例明令禁止殖民地販賣"私茶"。

東印度公司因此壟斷了北美殖民地的茶葉運銷,其輸入的茶葉價格較"私茶"便宜百分之五十(人們飲用的走私茶占消費量的十分之九)。便宜的價格打壓了本土的茶葉銷售,而導致很多的走私和本地種植的茶葉商人無法生存,美國茶葉價格被操縱,北美生產出來的茶葉銷售受影響。

中國稅收歷史上一個重要的觀點就是「官山海」,就是通過對稀有資源的壟斷進行資源的收取。西漢的《鹽鐵論·貧富》:「食湖池,管山海」也是這一思想的繼續。就是說國家收取資源的方式最好是民眾感受不到,用壟斷資源的經營來收取資源。

回到這個問題上來,我引用西西河的萬里雲中虎的一段話:

「這主要是來源於我黨我軍是從萬惡的舊社會中決裂出來的,對稅收制度的反感與生俱來。黨的領袖毛澤東自童年起就對苛捐雜稅深惡痛絕,以消除舊制度為己任。再加上蘇聯老大哥的經濟專家長期向新中國的年青學子們灌輸「非稅論」。所以,建國初期, 除了周恩來鄧小平陳雲等極少數人還保留一分清醒, 絕大多數領導的觀點是應該取消稅收制度,以國有企業利潤上繳以代之。這樣一來,既可持江山之牛耳,又可免蹈李自成「打大戶」之復轍,上溯官山海遺風,下效蘇維埃精神,一舉四得,遂成數十年制度。「

舊的財政制度維持不下去了,新的財政制度要上馬,為了大家的幸福感,需要偷偷摸摸把錢給收了,所以你知道那麼多幹啥,想造反嗎,也是為了社會的長治久安。

舉一個不恰當的例子,商品的售價不會列出原材料多少、人工多少、利潤多少一樣,我就賣這個價,我就收這個稅,嫌貴你到便宜的地方去買好了。

現在我國以間接稅為主,直接稅為輔,大家都嗷嗷叫說個稅受不了了,真要改成和美國一樣,你們的小心臟受得了嗎?


看不下去了。

事實就是:如果一個普通老百姓去超市購物,完了後收銀台給了小票,然後老百姓覺得比較貴重或者他本人需要報銷,可以去服務台開增值稅普通發票,增值稅普通發票上就是價稅分離顯示的!!!

至於為什麼小票上不顯示稅金,是因為小票僅作購物完畢後雙方核算校對憑據使用,哪部法律硬性規定小票一定要顯示稅金了?顯然國情和常理理應如此,根本不需要去找個理由。

如果不說購物小票而是說標價牌,敢問哪個大神走遍全世界100多個國家後來拍拍胸脯說世界上基本上除了中國,其他國家都是價稅分離標識價格的?那個jesse chan 的傢伙的最高票的答案下都有人說至少美國都不是如此。然而這也要被無腦公知拿來噴我們自己的國家?

然而這裡居然也有很多公知抓住這個問題都能噴到政府、噴到共產黨,瞎扯什麼自由、民主、平等、人權、云云。我靠,他媽的連點基本的財稅常識都沒有,至於覺得自己抓著點什麼所謂共產黨的「劣跡」就在這裡瞎噴嗎?難道這個國家什麼都能被你們這幫無腦公知噴嗎?

當下中國的執政黨固然也有些不完善的地方,我不反對批評性的建設性的噴,但請無腦公知至少噴的有點水平點。抓住這個梗來噴政府,也能瞎扯一大堆自由民主人權是不是太那個什麼了點?


我算過:一個煙,消費稅和增值稅佔了六成。

後來一想呀,我寧願自己不爽也不能讓拱匪爽了,就戒了。

不知道某匪有沒有這方面的考量.... 哈哈


和樓上很多答案一樣,正解就是中國人對日常購物時價稅合計的價格根本沒有概念。

比如我父母這一輩,他們主要是通過電視新聞來了解我們所謂的「公民意識」,而CCTV會告訴你:因為成本上升了,因為行業黑心集體漲價,因為消費者哄抬物價……總之,他們不會告訴你裡面是含了多少稅,這些稅對物價的影響有多少。以前看過一個新聞,說某地消防局捐款給XXX,要大力表揚云云。難道連捐的是納稅人的錢都不知道嗎?有沒有權利捐這些都不知道嗎?不是的,他們知道,是大部分讀者不知道而已。

還有很多粟子,比如最近在準備注會的稅法,教材對價稅合計的解釋是:因為中國消費者習慣了價稅合計的購買價,你分開列示人家反而不習慣,為了方便中國群眾,我們還是合一起好啦~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


所以Apple Store買產品都標註所含增值稅,每次看到動輒上千的增值稅價格,讓人感慨原來價格都貴到這裡來了,美帝企業家滿滿的惡意 。


這是因為存在兩大基本假設:

1. 世界上只存在兩個國家:中國和「外國」(或者叫「別的國家」)。其中,「別的國家」大部分時候等於美國。

2.世界上只存在一種稅:「」就等於消費稅。注意美國,也就是「別的國家」,各個州消費稅不一樣(而且州內不同商品稅率也可能不一樣),所以必須標註清楚。

綜上所述,中國日常購物的「」不像「別的國家」那樣和價格分開表示。


身在國外,每次買東西都要把價格和稅算一遍加起來算總價。真是麻煩的不行,告訴我總價就行了我交還不行嗎→_→。

稅率是多少了解一下就行了(反正高低你都要交),分開來寫的這麼麻煩也是挺惱火的。

這跟公民意識沒什麼關係,你具體去追究這些稅款用做什麼了才叫公民意識。買東西難道不是只看需要支出多少錢就行了么……


我不知道你看沒看過以前的歷史課本,說那個時候收稅叫「什一稅」,就是說十抽一,據說是封建社會的嚴重罪狀之一。所以當我第一次知道某朝的消費稅率是17%還加上一堆的城建費,教育附加費等等,你懂那是一種什麼感受嗎?


因為會降低購買慾,銷量會下降啊。

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要對內需抽鞭子呢!(內需:請鞭撻我吧。嚶嚶嚶)

銷量下降的結論是有實證的,忘了什麼實驗了,反正很多很多老師說過很多很多遍。(我是稅收專業啦啦啦)


寓稅於價,稅加在價格里,從齊國管仲的年代起就這麼做了。

《管子·國蓄》:「民予則喜,奪則怒,民情皆然。先王知其然,故見予之形,不見奪之理。」


我去,就天朝那種恐怖的稅收,如果把各種明的暗的稅都打上去,會嚇死消費者的,會影響社會穩定的,老百姓會造反的,你當統治者是傻子嗎?


吃個飯還不給發票就可以少收點錢呢


一條煙一千塊,九百五的稅,一部手機六千塊兩千塊的稅,一個十萬塊錢的包包六萬塊的稅,一部二十萬的SUV十二萬的稅~你信不信明天就有人造反~


我網購的電腦配件都讓開發票

商品價格和稅錢都是分開寫的

前幾天買了一個路由器

稅率17%

到手價=商品價格+17%收率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作為學生黨,買了一個450的雪花秀氣墊粉底液,如果當我收到發票的時候發現上面寫了

消費稅135元(沒錯,化妝品的消費稅是百分之三十,我就算買了一個大寶的口紅還要交稅,真心心疼)

增值稅65元 增值稅是價外稅,稅率為百分之十七

再去掉轉嫁到消費者身上的城市維護建設稅了呀,營改增之後的銷售貨物提供服務的增值稅巴拉巴拉的

對了,如果是進出口的話,還有百分之四十的關稅

我買一個450的化妝品,交了200多的稅,再扣除發給員工的工資,企業的利潤等等,那不是讓消費者知道了成本可能只有100多嗎?

那你還會去買嗎?

不過不過在發達國家,基本上都是會把稅賦比重在發票中列出來,對於中國來說,可能是全民納稅的意識不夠吧


好不容易找了張發票po上來結果題目改了..

講真,現在國內連價內稅價外稅流轉稅的概念都沒普及,更何況還有小規模納稅人和一般納稅人的區分,增值稅減免優惠政策balabala一大堆,讓部分小商家怎麼在發票上分別標明價稅么…至於樓上很多說消費稅附加稅等等的,那都是由商家承擔噠

平時使用普票和專票的上面肯定有價稅分開標註的,卷式發票也越來越多商家開始使用下面這種啦

某位答主說的很對耶,公民權利的覺醒不在於一張發票上是否分別標明不含稅價和稅額,而在於gov把稅款用到了什麼地方,醬~

已經跑題了的原答案……

現在卷式發票已經開始價稅分開標明了誒


你聽過新聞聯播說納稅人仨字了?


我國稅收太複雜了


有的電商在發票上計算了稅額,比如王×井,算得上是價稅分開標註了

然而我拿到發票的時候大喊了一聲 卧槽!百分之十七啊!

————————————

稀里糊塗交了那麼多GFW建設費


說了這麼多答案什麼共沸,什麼公民意識都是胡扯,最主要的問題是根本做不到!

如果按照西方的方法上稅需要全國級別的互聯網連接,要連接到每一個小賣鋪,連農村的小賣鋪也要連上,銷售用的機器要特殊的直接跟稅務局連接的機器,每一筆銷售額必須直接上報稅務局。不說機器的購買和維護還有網費多少錢,就說這麼做的話,全國的

所有商販全都把這個機器擺在檯子上,然後跟顧客現金結賬不走機器不交稅那是肯定的…

所以還不如直接收一筆營業稅得了…賣的多賣的少懶得去查了,反正你也不說實話…

ps.中國的食品什麼的稅都不高啊,只收了公司一筆,最後一級是沒收稅的。

pps.中國煙草稅也很低啊,國內萬寶路連稅兩百人民幣一條吧,沒學西方給你把稅提到一百二十刀一條呢


因為商家不能指望所有顧客都學過經濟學


圖片侵刪。


因為稅的基礎不一樣啊。

價外稅是以價格為基礎的,增值稅是參考了原價與現價的基礎。

假設一個東西進價50,賣價70,價外稅是對70塊徵稅,增值稅是對20塊徵稅。但看這個看不出什麼不同,再假設一個東西進價50,賣價51,那麼就有區別了,價外稅征51塊錢部分,增值稅只收1塊錢部分,那按說價外稅會比較高。假設一個東西進價50,賣價500,那麼增值稅和價外稅基數就差不多了,但是增值稅稅率高啊,所以這樣就顯得不合適。

綜上,價外稅是明的,固定比例的,而增值稅針對暴利與微利是有所不同的,這樣看看也沒有明顯哪個好哪個不好,而且公開增值稅數額會反映出進貨價等涉及商業秘密的事情,大家都不希望嘛。

ps:1有人說煙草,這個不對,咱們國家征消費稅的東西不多,就是煙酒化妝品奢侈品,買大米絕對沒這事。

2增值稅的最終負擔者是消費者沒錯,但是增值稅在不同階段是不一樣的,企業規模,所在地政策都是影響稅率的因素,同一產品在不同渠道不同廠家生產出來稅是不一樣的。


蘋果良心就添加了


這麼多年了,個稅的免徵額都能說是起征點,商品價稅分離標示豈不是一大堆人嚷嚷亂收費嗎


據說營改增之後可能會有零售稅來增加地方收入是嗎


利於維穩,跟新聞聯播幸福感保持一致。不然,讓居民們知道稅都成這樣了,還不天天散步啊


不堪重負外加火上澆油 一個不健康的市場推行這個東西確實很難,國家推行的低價中標對這個難道就沒有影響?在公開招標里的控制價就低於市場價,還要不要人活了!必須壓縮一切能壓縮的成本才能生存,那你這個稅在我面前也屬於可以壓縮的對象。別怪人人漏稅,加重你的工作負擔,想想其他人也得生存。


你當我TG傻啊


忍不住回答。

首先說現象,去過四川和長沙的大型超市,超市小票就是發票,只是沒有強制推廣而已。只為為什麼而不問是不是的行為都是耍流氓……

然後說制度。稅務局有種東西叫做「冠名發票」,有一整個申請印製冠名發票的流程,已經就是小票和發票合一的意義,比如你交給運營商交電話費,客運站買的車票等等,都是發票代替了小票的功能。

此外!在此基礎上,超市已經有很多在使用卷式發票,已經在逐步代替小票。


各位去開一張增值稅發票,上面明明都寫了商品金額是多少,稅是多少。


營改增了,完全可以


北京亮馬橋凱賓斯基蛋糕店,稅費分開


貴陽有的超市實現了,我是第一次遇到


哪怕不分開標價,只需要價格後面用括弧加寫含17%的消費稅,你們猜猜會發生什麼。


在天貓蘋果,或者耐克的旗艦店裡買東西,給的發票把稅單獨寫出來了


中國人民的智商還不適合這麼做吧


看了看其他答案,就自己知道的事情簡單的說幾點吧。

首先為什麼不把稅和價格分離。像其他回答說的一樣,中國公民對納稅意識還是比較淡薄的,甚至是反感的。自古以來,對稅收來說都是帶著有色眼鏡看待的,從孔子的苛政猛於虎,也是說的苛捐雜稅導致民不聊生。包括李闖王不納糧等,很多歷史典故,稅收在其中扮演的角色都是反面的。所以中國公民對稅收的稅痛感很重,所以分離價稅更加增加了稅痛,不利於社會穩定。

其二,價稅分離也是分稅種的,不是所有稅種都是價稅分離的。稅種可以分為價內稅和價外稅。舉例說明,消費稅就是價內稅,也就是稅款是直接納入價格之中的。而增值稅則是價外稅,按理說應該價稅分離,但是為什麼沒有分離,跟之前說的稅痛有關。但是在核算的時候,增值稅是要價稅分離計算的。那麼為什麼會存在兩種不同種類的稅收呢?

簡單的說,就是消費稅是調節稅,具有調節社會剩餘價值的用途,消費稅主要對奢侈品或者對環境,人身不利的東西來徵稅,主要用途是,誰掙得多,誰擁有的社會資源多,就對誰多收稅,起到調節社會整體資源的效果。而增值稅性質不同。所以增值稅不是價內稅。從今年五月一日開始,全面實行營改增。

營業稅5%增值稅17%,從字面意思看,稅收大大增加,看到其他答案中也說,買東西要到小店買,稅收比較低,按照小規模來計稅3%,可以少交很多稅。其實這個概念是完全錯誤的。

增值稅的17%稅率徵收對象跟營業稅的徵收對象是完全不同的。舉例說明,一個東西你進貨90元,賣了100元,按照營業稅來計算,你的營業稅是按照你的營業額來計稅100×5%=5元,而增值稅則是針對你的增值額,也就是你賺到的錢來徵稅(100-90)×17%=1.7元。所以光看稅率來亂說話的人只是斷章取義而已。而小規模計稅的時候,不能抵扣進項稅,也是100×3%=3元,也比營改增之前要低。

由此可見,不是稅收政策增加了稅收負擔,而是中國公民的稅收意識還沒有達到美國等發達國家的水平,中國公民更願意聽聽門口大爺大媽的閑話然後順從的罵兩句街,也不願意靜下心來學習學習充實自己。由此可見,價稅分離是個趨勢,但是,路會很長,就像中國一樣,在走向發達國家的路上,還要很長的時間。


從今年五月一號開始全面營改增,以後你們拿到的發票上面會顯示稅率和稅額。


這個事要從管仲說起


偶然看到了,說一下自己直觀的感受好了。如果分開寫了,直觀上會感覺,挺貴的…在曼富圖的天貓店買過一個三腳架,寄來的發票上寫著稅款…呃,瞬間感覺貴了很多→_→

如果沒記錯的話,直營的蘋果也是這樣的…


那中國人發現自己其實是養政府的咋辦呢?

何況,這稅還是世界前列,又沒啥福利。


進攻是最好的防守


這是黨國的問題,體質的問題,不過我們民眾也習慣了


買東西另外繳稅與給小費一樣本來都不是好規矩。


從昨天開始,餐飲發票 「價稅分開」


並不想讓你意識到你就是納稅人,大多人根本就不知道他所有買的東西都是交了稅的。政府怕你意識到自己原來什麼東西都給國家交了稅,然後你就會對國家有更高的要求。


你們這些刁民反了你了!都明示了我們怎麼吸血!


機票倒是反過來的,外國標總價,中國標票價+稅費。


正事都不做的人,會自找麻煩的事就更不會做了。


這樣「我是納稅人」的意識就會持續萌生髮展,那不就不好管理了? 麻煩一大堆。


因為那樣的話你就會清清楚楚地知道你交了多少稅,你的生活成本中稅佔了多大的比例。


推薦閱讀:

金稅三期系統目前運行狀態如何?征納雙方各有什麼看法?
給父母換套房子住,需要額外交的費用有哪些?
iPhone這個增值稅怎麼這麼高?
我剛開公司,沒賺錢要交稅嗎?

TAG:稅務 | 稅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