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男孩教他縱橫四海,生女孩子讓她健康快樂,這種教育理念科學嗎?

  • 縱橫四海是指讓其有抱負,有追求,並多學有意義的東西,引導其去做其能做到的最好的事,做最優秀的自己;
  • 健康快樂是指順其自然,讓其身心健康,快樂每一天。

這種教育觀點會不會是錯誤的?重男輕女?

或者談談對孩子的培養有什麼好的理念?

明年孩子將出生了,經常聽人說到「帶「小孩的苦惱,確實用一個」帶「字來形容陪伴小孩子的成長或許將那種辛苦表述比較準確,但是如何與小孩一起成長,我倒是覺得並不能簡單用一個」帶「字,怎麼克服自己的辛苦,然後用正確的方法去觀察、培養、去引導或許比較好?

當然,有人可能沒有看完問題就開始道德批判了,比如以下的回答方式因為不是題主想要的,所以就請不必勞煩動手寫了。

  1. 你只想到培養,你關心過他自己想要什麼了嗎?(我問的是在他年幼期需要人給予一些可能將來有點作用的某種教育,畢竟不是哪個孩子生下來就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2. 別來問這兩個哪個好,哪個都不好,讓他自己選。(同上)
  3. 你根本不懂教育。(是不懂,所以來提問,所以切題回答吧。)
  4. 縱橫四海和健康快樂是一種非常非常抽象的表達,指的因為這樣的培養理念而出來的方法,而不是既定的培養目標,這兩個詞在這裡都表示一種教育的某種大的方向和方式。舉例來說,縱橫四海是指大氣、包容等品質,那麼,培養這種品質,我覺得就不能太嚴格,定太多規矩,對錯誤進行嚴厲的批評,相反,容許犯錯,容許去闖去試。就像有的父母怕小孩子溺水,嚴厲禁止和小夥伴去遊戲,有的父母允許,有的父母不但允許,還自己去參與,方式是不同的,第一種嚴厲禁止的教育理念,如果同樣體現在生活當中各種細節上,不準玩泥巴,不準玩手機,不準大聲說話,不準不洗手,不準……那麼,我覺得這種教育理念較難培養出大氣的品質的,反而更容易唯唯諾諾,注意,我說的是較難,而不是不可能,我知道父母的教育其實起到的作用是有限的。而健康快樂,則注重培養女孩子「愛乾淨、東西及時歸位、每天進步一點點、記住別人的名字、不隨便議論別人、不亂動別人的東西、換位思考、善於傾聽、學會分享」這樣的一些細節上的品質。參考這個問題:兩三歲的孩子很調皮,教育他不聽怎麼辦?兩個問題結合起來看,那麼,我的問題就很明了,我問的就是,比如二三歲小號非常調皮,這個時候,是約束?是教育?是不犯原則性大錯即當場不嚴厲制止?


我父母生了兩個孩子:哥哥和我。但是父母很一視同仁,從來都是告訴我們:如果你認為什麼是對的,那就去證明給我們看,如果你想要什麼樣的生活,那就自己去爭取,但是前提是先學會做人(這個「人」,不分男女)。

他們好像沒有過「男孩子就應該如何如何,女孩子就應該如何如何」的論調,至少我沒從父母那裡聽過。


我的名字還挺切題,「劉」是取「流」的諧音,「百川」取自《長歌行》,和在一起簡單說來就是樓主說的「縱橫四海」的意思啦,當然還有引申出的珍惜時光。

我也問過老媽,名字取的這麼波瀾壯闊,你們期望這麼大,我鴨梨山大哦~而且萬一我要是個女孩,總不能也叫這個名字吧?

老媽說,女孩也會叫這個名字。無論男女,我們都對你有期望,但是你的路是自己做出來的,你不是我們生命的延續,你也不用背負太多壓力。父母當然希望孩子能成就些大事業,但是哪有那麼多騎著白馬凱旋的英雄?站在旁邊激動地為英雄鼓掌吶喊也不錯啊~

至於樓主題目那句話,我覺得簡單的理解成互文也挺好的~


我覺得是聰明孩子縱橫四海,笨孩子健康快樂。和性別無關 :)


樓主說的有一定道理,我的理解是你認為現在養孩子主要是要從小灌輸一種男女的社會分工不同的觀念:男主外,女主內

男主外女主內,也就是男人縱橫四海支撐財力,女性隨遇而安相夫教子,的確在歷史上無可挑剔,但是目前社會的發展逐漸淡去了男女過去社會分工的形式。現代社會中與人溝通的工作變得更重要,已經基本與那些需要長久的體力和意志力的工作一樣重要了。女性在社會工作中佔據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而且女性在判斷力、遠見、和學識上並不比男性差,這一點是不可逆轉的,所以男主外女主內似乎正在走向過去時。

從另一方面講,現在社會分工的變遷過快與家庭生活相應的調整過慢產生了一些衝突,比如女性縱橫四海和經濟獨立後對男性依賴大大降低,而男性並沒有完全意識到社會分工的悄然變遷而仍然試圖將家庭重擔交給女性,從而容易產生離婚和家庭不和睦的情況。

個人感覺把罪歸給任何一方都太過偏淺。社會分工的變遷永遠會快於家庭生活的調整,因為社會分工在資本主義和開放經濟下是日新月異的,而家庭生活的模式相對是固化的,這並不是任何一方的錯。所以現在女性會怪男性不夠有能力有魄力;而男性會怪女性不夠賢淑和體貼。

在這種經濟割裂和扭曲人正常家庭生活的大背景下,培養孩子本身就是個大問題,更別說如何去培養。很多孩子都出生或成長在單親家庭,從小就受到各種各樣父母鬥爭帶來的痛苦,長大後也會餘波未平。所以,首先要解決的是家庭和睦的問題,所謂家和萬事興絕非空談。

家庭和睦的根本就是合理調整夫妻的職責,女性雖然經濟獨立,但也需要提供一些家庭溝通上的橋樑作用,畢竟女性在溝通上比男性的能力強;男性雖然本身不太樂於顧及家庭,但也應適當回歸,體味照顧家人和打理家務的樂趣。只有家庭和睦,培養的孩子才能有相對正常的社會功能。最可怕的莫過於一個國家超過半數的孩子都產生於單親家庭,這對整個社會的未來的穩定都會產生影響,造成惡性循環。

至於對孩子的培養,我覺得男女沒有區別,很多時候孩子會繼承父母的性格和為人。如果孩子道德敗壞,罵他之前要先檢討自己。一些最基本的東西,比如行善不作惡,誠實,體諒他人,培養興趣愛好,樹立良好的榜樣和夢想,對男女都適用。


1、這樣的觀念算不上重男輕女,也說不上科學不科學。但很有可能內含了某種性別上的偏見。

基本上我們的社會,就是由很多個類似於此的偏見組成。而我們可能並沒有意識到。

2、觀察我們當下的社會觀念,就會發現:人們總是傾向於對男性的要求更多一些,而相應地,對女性的要求就沒有那麼多。

而題主提出的縱橫四海,看起來顯然要比健康快樂的要求更多。(對前者的定義,題主用了兩行,而後者則只有一行。)

作為一個男性,我會覺得這就是一種性別偏見。憑什麼人們總是認為男的就應該縱橫四海頂天立地之類的,憑什麼我們男的就都得硬撐著堅強,假裝可以搞定一切,而從來不敢表現出自己的軟弱無助。而女性的女權主義者也對此有不同的意見,不信,你可以看看艾瑪·沃特森的演講。

3、有一種很流行的觀點是男孩窮養女孩富養,可能和題主的觀點有近似的地方。但也有不同。

相似的地方,可能在於二者都是出於某種非常古老的傳統觀念。這種觀念可以上溯到遠古社會人類男耕女織的生存境況。因此,這種觀念(先不管具體的細微差別和不同的操作方式)其實比我們想像的更加根深蒂固。同時,其到底科學不科學,也並不是如我們想像的那樣顯而易見。

(前面有答主自以為擊破了題主的邏輯,其實不然,因為題主所持的是一種源於遠古的觀念,而不是一套邏輯。邏輯有問題,可以輕鬆擊破,但觀念問題就沒有那麼輕鬆了。)

不同的地方,則在於《男孩窮養女孩富養》被寫成了擁有一整套理論體系的書籍,而題主的提法,則只是一種直觀的念頭。因此,在定義上顯然很不嚴謹。這是導致大家批判的核心原因。

4、但我要說的是,男孩窮養女孩富養這種理論本身就含有一定程度的性別偏見。所以,像《男孩窮養女孩富養》這樣的書,我是絕不會認為它是嚴謹的教育類書籍的。為什麼類似這樣的書這麼多?不是因為它多麼符合教育的準則,而是因為它更符合大眾的心理。

而且,我一直覺得,教育類書籍應該是專業而嚴謹的。不應該用一些容易引發誤讀甚至誤導的標題,也不應該你抄我我抄你,大家都寫一本書。然而你隨便搜一下男孩窮養女孩富養,就會發現類似的書鋪天蓋地,泛濫成災。它們大都擁有雷同的名字,卻有著不同的作者。

這樣一窩蜂地抄襲重複,你讓我相信他們是真的在認真地研究教育的問題?


生男孩還是女孩都要縱橫四海、健康快樂。這就像男人溫柔貞潔也是好品質,女人勇敢堅強也是好品質。美德與成就都是超越性別的。


如果女兒以縱橫四海為樂你是許呢還是不許呀


樓下小孩子們還在玩耍嬉鬧,,,我發現女孩兒在奔跑,在主導,甚至在爬樹,男孩兒在追隨在喘氣。如果男女有別,估計各位應該考慮教女孩兒縱橫四海,教男孩兒健康快樂了。呵呵,,,


我們人類的老祖宗,男的在外面打獵,女的生孩子帶孩子,所以樓主這種想法還是很自然地。

不過,父母往往高估了自己對孩子的影響。

兒童大腦的類型,大部分在出生前就已經決定了。而性格方面,主要還是父母自身的生活方式會對孩子有長期影響,這是決定性的。

從書本上來的教育理念了解一下就可以了,不必太糾結。


因材施教,因人而異吧。跟孩子本身有關係,但和性別無關。


實名反對一切基於性別的區分教育。真正愛孩子的父母,尊重孩子的個性和選擇,而不是一味輸出自己的價值觀。


我覺得,你不要用培養,而是用引導。西方的教育思維是,天性論,即每個人都是不同領域的天才,我們對孩子需要做的是引導,引導他走向屬於自己的領域。同時,引導這個詞,也表明,孩子不是你生命的延續,而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過客,他不是你未完成夢想的繼承者,而是他自己夢想的實踐者。引導他成長,到了一定時候適時的放手過自己的生活,他有他的路,你只需負責把他帶上路。


聽了王佩瑜的老生唱段,我覺得女孩子也可以縱橫四海。


遙記得語文上有種修辭手法叫做「互文」………嗯,我想就是這樣~~~


個人先給樓主點個贊(非贊同)。感覺好多答案為了反對而反對,生怕別人不知道他對孩子獨立人格的認可,對人權自由的尊重,倒不如題主來的開放,平和。

下面正式回答問題。

後天的性格習慣選擇的養成都和先天成長環境脫不了關係。人類幼年期(題主明年才有小寶寶)自然屬性更重,對我們的社會尚未形成辨別和選擇能力,需要家庭的引導,勢必打上父母教育的烙印。

另外,子女教育也肯定會受性別的影響,這也是社會的需要,但不是指題主給孩子規劃的那樣。庄老師說的,應該是針對孩子教育中共通的問題,比如人格獨立,但這和子女性別特性區別教育並不矛盾吧。

最後是建議:保持這種開放式的心態,給孩子更多的選擇,也給未來更多的可能,基礎素質教育和健全人格的培養才是家長最該操心的。

只是討論,言語唐突冒犯之處,望見諒。


男孩女孩都應該健康快樂。願不願意縱橫四海,這要看他/她自己。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