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鯗是一道杜撰的菜嗎?

茄鯗的烹制方法合理嗎?如果按照書中所寫方法炮製,做出來的茄鯗符合現代人的口味嗎?

以下是《紅樓夢》不同版本對茄鯗做法的描述:

賈母笑道:「你把茄鯗搛些喂他。」鳳姐兒聽說,依言搛些茄鯗送入劉姥姥口中,因笑道:「你們天天吃茄子,也嘗嘗我們的茄子弄的可口不可口。」劉姥姥笑道:「別哄我了,茄子跑出這個味兒來了, 我們也不用種糧食,只種茄子了。」眾人笑道:「真是茄子,我們再不哄你。」"劉姥姥詫異道:「真是茄子?我白吃了半日。姑奶奶再喂我些,這一口細嚼嚼。」"鳳姐兒果又搛了些放入口內。劉姥姥細嚼了半日,笑道:「雖有一點茄子香,只是還不象是茄子。 告訴我是個什麼法子弄的,我也弄著吃去。」鳳姐兒笑道:「這也不難。你把才下來的茄子把皮簽了,只要凈肉,切成碎釘子,用雞油炸了,再用雞脯子肉並香菌,新筍,蘑菇,五香腐乾,各色乾果子,俱切成釘子,用雞湯煨乾,將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嚴,要吃時拿出來,用炒的雞瓜一拌就是。」劉姥姥聽了,搖頭吐舌說道:「我的佛祖!倒得十來只雞來配他,怪道這個味兒!」.....

鳳姐笑道:「這也不難。你把四五月里的新茄包兒摘下來,把皮和穰子去盡,只要凈肉,切成頭髮細的絲兒,晒乾了,拿一隻肥母雞靠出老湯來,把這茄子絲上蒸籠蒸的雞湯入了味,再拿出來晒乾。如此九蒸九曬,必定曬脆了,盛在磁罐子里封嚴了。要吃時,拿出一碟子來,用炒的雞瓜子一拌就是了。」劉姥姥聽了搖頭吐舌道:「我的佛祖,到得十幾隻雞兒來配他,怪道好吃。」


我做過,全成了爛茄泥。茄子的質地顯然禁不起這樣折騰。


http://www.360doc.cn/article/11068795_313434759.html

是王熙鳳杜撰哄劉姥姥的,書上茄鯗的做法實際上不符合一般烹飪常識。也是碰巧想到這個問題,剛在網上找到的答案,一起分享一下~

說茄鯗

2013-09-10 | 燕趙閑人 | 轉藏(2)

《紅樓夢》里寫了很多菜肴,卻不寫它們的烹飪方法,唯有第四十一回中的「茄鯗」,不僅細膩地介紹它的製作過程,還把它的主料、配料以及味道等等都描繪了一番,真是詳盡之至。由於菜名和製法都新奇別緻,因此引起廣大《紅樓夢》研究者和愛好者的興趣,大家都想嘗嘗這一異味。可是據周汝昌先生說,有人真的按照王熙鳳所說的去如法炮製,結果做出來的「茄鯗」並不好吃(見《學人談吃·紅樓飲饌談》)。又據親口品嘗過北京紅樓宴中「茄鯗」的鄧雲鄉先生說,他的感覺根本不是《紅樓夢》中所寫之物,而是「宮保雞丁加燒茄子……」(見《紅樓風俗譚·「茄鯗」試詮》)。

我在上海、揚州、台北也吃過紅樓宴,遺憾的是「茄鯗」難求。為此,我曾訪問過幾位廚行的高手,問他們能不能試製「茄鯗」。他們讀了《紅樓夢》中的這段文字,個個面有難色,都認為這種菜不但沒有吃過、燒過,聞所未聞,而且從烹飪常識來判斷,也不可能有這種稀奇古怪的菜。

現在,我不妨把這段文字抄錄於後。戚蓼生序本是這樣寫的:

鳳姐笑道:「這也不難。你把四五月里的新茄包兒摘下來,把皮和穰子去盡,只要凈肉,切成頭髮細的絲兒。晒乾了,拿一隻肥母雞,靠出老湯來,把這茄子絲上蒸籠蒸的雞湯入了味,再拿出來晒乾。如此九蒸九曬,必定曬脆了,盛在磁罐子里封嚴了,要吃時拿出一碟子來,用炒的雞瓜子一拌就是了。」劉姥姥聽了,搖頭吐舌道:「我的佛祖,到得十幾隻雞兒來配他,怪道好吃。」

庚辰本是另一種寫法:

鳳姐兒笑道:「這也不難。你把才下來的茄子把皮籖了,只要凈肉,切成碎釘子,用雞油炸了,再用雞脯子肉並香菌、新筍、蘑菇、五香腐乾、各色乾果子俱切成釘子,用雞湯煨乾,將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磁罐子里封嚴,要吃時拿出來用炒的雞瓜一拌就是。」劉姥姥聽了搖頭吐舌說道:「我的佛祖,到得十來只雞來配它,怪道這個味兒。」

比較這兩種不同版本的文字,可以看出,戚序本的整個操作流程是:茄子去皮和穰子→取凈肉切絲→晒乾→上蒸籠蒸使雞湯入味→再晒乾(如此九蒸九曬)→裝入磁罐子里封嚴→吃時拿炒的雞瓜子(雞丁)拌。這種製法合理的地方是它符合「茄鯗」這個名稱。因為「鯗」者,乾魚或臘魚也。這在我的家鄉浙東沿海一帶最為常見,如黃魚鯗、明脯鯗、鯽魚鯗等,其製法是將活魚剖開,去內臟,用鹽腌過,在陽光底下晒乾,使它失去水分而耐久藏;要吃時,先在溫水中泡軟,然後入鍋加佐料進行烹調。我們從南宋錢塘人吳自牧的《夢粱錄》卷十六中可以看到,當時杭州市場上有「鯗鋪」,所列各種海味、魚鯗,蔚為大觀。所以茄子切絲蒸熟,使雞湯入味後晒乾,這確是鯗的製法。雖然「茄鯗」之名未見著錄,但「瓜鯗」(瓜干)、「筍鯗」(筍乾)是確有此說法的。唯戚序本的「九蒸九曬」無疑是誇張之詞。試想茄子絲蒸了曬,曬了蒸,反覆九次,而且要曬硬曬脆,可能嗎?這正是它的不合理處。

再看庚辰本的工序:茄子去皮→取凈肉切成丁→雞油炸→摻入配料→雞湯煨乾→香油收→糟油拌→裝入磁罐子里封嚴→吃時用雞瓜一拌。如果照此辦理,這裡的配料(雞丁、香菌丁、蘑菇丁、五香豆腐乾丁、乾果丁)多於主料(茄子丁),簡直是大雜燴。而且五香豆腐乾和乾果均不適宜於用煨法加熱,也影響雞味。再有,用雞油炸、香油收、糟油拌,也顯得煩瑣而油重。所以要說不合理的話,庚辰本實際上比戚序本更甚。

這裡附帶說說「糟油」,這是從甜酒釀(古人稱作「甜糟」)中提煉出來的油脂,可以使用於冷拌、熱炒等葷素菜點,有酒糟的特殊香味。清顧仲《養小錄》記載了它的製法。袁枚《隨園食單》也說:「糟油出太倉州,愈陳愈佳。」如今江蘇太倉仍有糟油生產供應,以糟油拌茄子確實別有風味。

「茄鯗」到底是干臘腌漬的冷拌菜,還是現炒現吃的熱炒菜?根據我們家鄉的情況,屬於「鯗」「干」之類的食品,一般都可以存放很長的時間,而吃的時候則需要進行再加工,即加熱加上配料製成熱菜。但按照以上所述,放在瓷罐里貯存的「茄鯗」,當然是冷的,應是一盆冷盤。然而,為什麼吃的時候又要與炒熟的雞瓜子一拌?這顯然也是不合理的地方。

由此可見,小說畢竟不能當作菜譜來讀。說穿了,這段說得天花亂墜的描繪,無非表現王熙鳳幽默風趣,口齒伶俐。一方面誇耀賈府豪華闊綽,烹事精細,不同凡俗;另一方面哄騙鄉下佬劉姥姥,跟她開開玩笑,讓她驚奇得瞠目結舌,以博眾人一笑而已。

但是,話又得說回來,如果認為曹雪芹編造的「茄鯗」全無根據,憑空捏造,那也未必盡然。他一定有所聞,有所見,有所嘗,然後才在生活原型的基礎上調侃誇飾,加醋添油。所以我們不妨在古代食譜中找一找與「茄鯗」相似的茄製品,也許從中可以得到一些啟發。

茄子可以做成保存本味的茄干,這是貯存茄子的一種最簡單的方法。宋浦江吳氏《中饋錄·談茄干方》記載:

用大茄洗凈,鍋內煮過,不要見水,掰開,用石壓干,趁日色晴,先把瓦曬熱,攤茄子於瓦上,以干為度,藏至正二月內,和物勻,食其味如新茄味。

茄子可以腌漬加工,使它別有風味,這有多種製法,如《中饋錄·糖醋茄》:

取新嫩茄切三角塊,沸湯漉過,布包榨乾,鹽腌一宿,晒乾,用薑絲、紫蘇拌勻,煎滾糖醋潑浸,收入瓷器內。瓜同此法。

又如《中饋錄·食香瓜茄》:

不拘多少,切作棋子,每斤用鹽八錢,食香同瓜拌勻,於缸內腌一二日取出,控干。日晒,晚復入滷水內,次日又取出曬,凡經三次。勿令太干,裝入壇內雲。

又如《中饋錄·鵪鶉茄》:

揀嫩茄切作細縷,沸湯焯過,控干。用鹽、醬、花椒、蒔蘿、茴香、甘草、陳皮、杏仁、紅豆研細末,拌勻、晒乾,蒸過收之。用時以滾湯泡軟,蘸香油炸之。

又如清朱彝尊《食憲鴻秘·蝙蝠茄》:

霜天小嫩黑茄,用籠蒸一炷香,取出,壓干。入醬一日,取出,晾去水氣,油炸過,白糖、椒末層疊裝罐,原油灌滿。油炸後,以梅油拌潤更妙(梅油即梅鹵)。

總之,茄子善於吸收各種鮮味,是一種可塑性極強的大眾蔬菜。所以除了能烹調出許多口味清醇、咸甜均宜的佳肴外,我們的祖先還發明了各種貯存和腌漬加工方法,使它四季咸宜而各具異味。如果我們排除小說中的一些不合理的誇張成分,誰能保證江寧織造曹家絕對沒有這種特殊製法的「茄鯗」?


這個茄鯗很有名了,的確有人嘗試做過,但結果如何呢?

如果按照曹雪芹的原筆原意來複制,做出來的是一攤爛泥。

做不成爛泥的,一般是自己進行了加工改良,工序或原料與原著比發生了變化,算不上是書中的原菜了。

那麼什麼是茄鯗呢?

更確切說,什麼是鯗?

查找字典,發現鯗的常用義有:

1.剖開晾乾的魚:~魚。

2.泛指成片的腌臘食品。

很明顯,茄鯗應該就是茄子做的腌臘食品,所以鳳姐說的腌制晾乾工序是必不可少的。

也可以據此判斷,茄鯗應該是一道小菜,下飯佐餐用的,就這麼一道小菜,倒用十幾隻雞配它,可見賈府的奢華了。這也許就是雪芹的寫作目的。

可為什麼照書上會做出一堆爛泥?跟腌臘的風味茄子毫不沾邊呢?

也許是曹公跟大家開了個玩笑,就像那個冷香丸,大家都知道一個甲子輪迴都未必能配齊那些原材料,但這個茄鯗玩笑太過逼真,把大家都唬住了。

也許不是曹公想唬大家,而是王熙鳳璉二奶奶在作弄劉姥姥,讀者和劉姥姥一樣都傻傻地信了。。。

也許是貧窮限制了大家的想像力,沒有見識過國公府的氣派和豪奢,所以至今做不出這個原版的茄鯗。


正巧在家演戲了一下這道名菜的做法,拿來拋個磚:

翻看《紅樓夢》戚蓼生序本是這樣寫的:

鳳姐笑道:「這也不難。你把四五月里的新茄包兒摘下來,把皮和穰子去盡,只要凈肉,切成頭髮細的絲兒。晒乾了,拿一隻肥母雞,靠出老湯來,把這茄子絲上蒸籠蒸的雞湯入了味,再拿出來晒乾。如此九蒸九曬,必定曬脆了,盛在磁罐子里封嚴了,要吃時拿出一碟子來,用炒的雞瓜子一拌就是了。」

庚辰本是另一種寫法:

鳳姐兒笑道:「這也不難。你把才下來的茄子把皮籖了,只要凈肉,切成碎釘子,用雞油炸了,再用雞脯子肉並香菌、新筍、蘑菇、五香腐乾、各色乾果子俱切成釘子,用雞湯煨乾,將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磁罐子里封嚴,要吃時拿出來用炒的雞瓜一拌就是。」

兩個版本,流程、用料各不相同,讓人無從下手。看戚蓼生的序本,略有下廚經驗的小主兒一定發現,茄子去皮切絲後,經過九蒸九曬,必已軟爛如泥,最終呈現的應該是一壇茄子醬。而庚辰本序本中,雖沒有曬茄子的步驟,但換用炸的方式讓茄子變得干,使之後雞湯煨煮更易入味,還能保持茄子原有的塊狀,從菜形上來說,略勝一籌。我們便以此為藍本,假裝風雅一回。

食材 Ingredients

準備時間: 15MIN 烹飪時間: 15MIN

| 主材 |

茄子……450g

雞腿肉……100g

香菇……20g

青椒……1隻

冬筍……1/2隻

芝麻……少許

| 調料 |

生抽……2勺

酒釀……2勺

香油……1勺

糖……1勺

鹽……1/2勺

| 步驟 |

切 丁

茄子去皮後切丁,加半勺鹽浸泡在水中。其餘主材全部切丁備用。▼

雞肉切丁,用蛋清和澱粉給雞丁上漿。入油鍋煸炒待用。▼

② 炸茄丁

雞皮放鍋里炸出油,用小火炸,以免燒焦。茄子放入雞油中微炸片刻(5-7分鐘),撈出。▼

③ 翻炒

茄子瀝干油份後,依次加入除芝麻以外的所有主材,加入生抽、糖調味。▼

出鍋前加入酒釀、香油拌勻。最後撒上芝麻。▼

不用入罐封存就已經是道可口的小菜了。

TIPS

? 茄子事先浸泡鹽水可以防止變黑和產生澀味,稍後烹飪中也不會那麼吸油。

更有 滴油不粘,照樣做出軟糯醬香的茄子 的方法歡迎翻閱


前兩天看到一個節目,其中有一段是周嶺先生談茄鯗。周先生說到一個有趣的事情,剛摘的茄子和新筍並不是一個時令的蔬菜,在沒有反季節菜的清朝或者更早的朝代,這菜大概是杜撰的


杜撰的菜!

我本著科學探索的心態反覆做了幾次。雖然不能說全盤複製那麼嚴謹,也算照足了要求。實際上口感很膩,茄子很爛。

曹公估計就是想清水煮豆腐,告訴你真的有錢人是多麼講究。

不過後來寶玉挨打後炒著吃的小荷葉小蓮蓬湯我倒是覺得是真的。口味應該清淡。還反映出他們作為大戶人家的「講究」。


推薦閱讀:

茄子怎麼切啊?
茄子蒸著吃好吃嗎?
茄子餡餃子能做的好吃嗎,怎麼做好吃?
家常炒茄子怎麼炒少油?
一品湘的茄子豆角為什麼那麼好吃是不是有什麼特殊工藝?

TAG:美食 | 烹飪 | 紅樓夢小說 | 茄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