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第三極》紀錄片是一種什麼體驗?
已邀請《第三極》紀錄片總導演曾海若老師來分享,也歡迎參與拍攝的其他老師們不吝分享。
導演闡述:尋找第三極紀錄片第三極 發佈於2015年3月29日 15:32
什麼是第三極?有很標準的答案。青藏高原,它是全球隆起最高的區域,是世界屋脊,因而是南極、北極之後的第三極。還可以順著這個思路,做更詳細的解釋,它的冰川,海拔,溫度等等方面。
但是,我們拍攝的不僅僅是標準答案里的第三極,而是關於人,或者說,關於第三極上的生命的故事。 第三極是世界屋脊。但是很少有人居住在屋頂。有高處就有低處。就像我們在很多高原的山上,從山頂到山腳,可以經歷四季,可以經歷寒帶溫帶亞熱帶甚至熱帶。
我們稱之為「大地的階梯」。
於是就有了本片的基本思路。什麼樣的環境,對應什麼樣的人。
於是我們看到了差異很大的人類生存。 比如從珠峰直線距離不到一百公里的地方,我們拍攝到在懸崖的采蜜人。我們當時請的岩壁攝影師。它距離大概三米左右,被盯了無數個包,當時已經眩暈噁心,但他還是堅持下來。晚上回去在身上拔了一百多根刺。
這個故事,發生在比較低的海拔,2000米。
在人類能居住的最高處,5100米,我們拍攝了藏曆新年之前,人為了保護羊群,經過漫長冰面的故事。為了表現極端環境下的生命狀況,我們使用了冰下潛水。這是一種非常危險的潛水方式。首先是氣壓,潛水的時候,相當於在0海拔的狀況,然而一出水,就直接上到五千。對於人的血壓是個極大的挑戰。第二,冰厚八十公分,冰潛只有一個小小的窟窿,也就是說,人不能像平時潛水的時候那樣,隨意起降,必須找到那個洞口,如果找不到,就麻煩了。第三,就是寒冷,零下二十度,再颳風,從水裡一出來什麼東西都結冰,人是突然面對致命的寒冷和致命的氣壓。不過,我們的冰潛師總是主動說,再來一次。
我們開著車希望跑遍每個階梯,但是跑完十萬公里,才意識到,還應該跑一百萬公里,或者更長。在漫長的旅途中,我們印象最深刻的,是草原,這是藏族文化的基礎,也是最有生命合作精神的地方。在各種各樣複雜的氣候環境中,與其它生命合作,是第三極的一個特徵。這種合作,是充滿歡樂的,我們稱之為「生命的共舞」。
我們拍攝了兩個小孩與賽馬之間的故事,哥哥和弟弟都熱愛賽馬,他們家有一匹十二歲的老馬,是一匹很傳奇的馬。在草原上,賽馬節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騎手大都是七八歲的小孩,但是親兄弟之間,只能有一個去參加。有人哭,有人笑,但是成長就這麼自然發生了。小孩騎著老馬去比賽。這是一個有點兒殘酷,但溫情的故事。
我們拍攝人與羊的故事,藏獒的故事,氂牛的故事,藏羚羊的故事,小狼崽的故事,黑頸鶴的故事等等。我們想說的是,人與動物之間,不是簡單的給予或者獲取,是一種相互依存,激發,並且深入到信仰層面。我們稱之為「共舞」。
還有幾個主題,關於土地,關於森林,關於青藏高原的水,都是在講不同的環境,造就了不同的人。
但這一切,只是表面的現象。很多人去西藏,是要去體驗神奇,神秘,甚至神話里的東西。
說實話,我們也偶然能見到。但是漫長的一年的拍攝,是在日常的生活中度過的。 我想,如果去獵奇,我一定會陷入到一個虛假的幻影中。就像每次拿書本里的那點知識去跟農牧民們核對,他們總是憨厚一笑,說,沒聽說過。我有時候會很小心地對別人說,我在西藏一年,看到的最多的,不是神奇,是熟悉。
對,恰恰是熟悉。是一種魂牽夢繞但又在醒來時滑落的東西。
那是蘊藏在日常生活中的東西。
善良,熱情,微笑。忠貞,但不矯揉造作,幽默而不低級趣味,胃口好但不揮霍浪費,愛孩子卻不過分強求,為家人賺錢但不會常年在外打工。
我每次去藏族人家裡,他們都不停地說,喝口酥油茶,好喝的很,喝了就踏實了,一天有精神。在我們的生活中,產品一定要多樣,慾望一定要得到無限的滿足。但是在那裡,一杯酥油茶可以喝一輩子,而且永遠會從中得到滿足。
每當這種時刻,我的心很像站在高山之巔的感覺,輕盈,寬廣,目光也因而可以長遠。
我想,何必糾纏於一座山是否最高,一條河是否最大,為什麼不去關心你的心是否最善良,最平靜,最純潔無暇。這就是我們最後找到的「第三極」
推薦閱讀:
※和周星馳近距離接觸是一種什麼體驗?
※生活一地雞毛:胡遷,願你下輩子成為一俗人!
※VR電影中如何引導觀眾的視線&注意力(讓觀眾看導演想讓他們看的地方)?
※聊聊導演思維
※當演員或者導演真的需要天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