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者1號的飛行歷程?最終結果會是怎麼樣的?

飛行歷程最好能夠講明白它的飛行軌道,途徑哪些星球,如何變化軌道。旅行者會不會沒飛出太陽系就耗盡動力,或者宇宙惡劣的壞境使其零部件損壞而飄零宇宙。還有旅行者1號為什麼能飛這麼久?美國宇航局是如何與它取得聯繫的,靠無線電波嗎?現在美國宇航局是不是與它失去聯繫,或者快要與它失去聯繫了?預期旅行者1號能不能飛出太陽系,還是停留在太陽系邊緣?最樂觀的情況下能飛多遠,是人馬座比鄰星嗎?


近日,多家媒體發布了「美國"旅行者1號"飛出太陽系」的消息。昨天,北京天文館館長朱進表示,此說法系翻譯錯誤,旅行者1號照現在的速度飛,起碼要上萬年才能飛出太陽系。

太陽繫於何處結束,以及星際介質開始的位置沒有明確定義的界線,因為這需要由太陽風和太陽引力兩者來決定。太陽風能影響到星際介質的距離大約是冥王星距離的四倍,但是太陽的洛希球,也就是太陽引力所能及的範圍,應該是這個距離的千倍以上。

日球層頂

太陽圈可以分為兩個區域,太陽風傳遞的最大距離大約在95 天文單位,也就是冥王星軌道的三倍之處。此處是終端震波的邊緣,也就是太陽風和星際介質相互碰撞與衝激之處。太陽風在此處減速、凝聚並且變得更加紛亂,形成一個巨大的卵形結構,也就是所謂的日鞘,外觀和表現得像是彗尾,在朝向恆星風的方向向外繼續延伸約40 天文單位,但是反方向的尾端則延伸數倍於此距離。太陽圈的外緣是日球層頂,此處是太陽風最後的終止之處,外面即是恆星際空間。

  太陽圈外緣的形狀和形式很可能受到與星際物質相互作用的流體動力學的影響,同時也受到在南端佔優勢的太陽磁場的影響;例如,它形狀在北半球比南半球多擴展了9個天文單位(大約15億公里)。在日球層頂之外,在大約230天文單位處,存在著弓激波,它是當太陽在銀河系中穿行時產生的。

  還沒有太空船飛越到日球層頂之外,所以還不能確知星際空間的環境條件。而太陽圈如何保護在宇宙射線下的太陽系,目前所知甚少。為此,人們已經開始提出能夠飛越太陽圈的任務。

奧爾特雲(Oort Cloud)

  是一個假設包圍著太陽系的球體雲團,布滿著不少不活躍的彗星,距離太陽約50,000至100,000個天文單位,差不多等於一光年,即太陽與比鄰星(Proxima)距離的四分一。   理論上的奧爾特雲有數以兆計的冰冷天體和巨大的質量,在大約5,000 天文單位,最遠可達10,000天文單位的距離上包圍著太陽系,被認為是長周期彗星的來源。它們被認為是經由外行星的引力作用從內太陽系被拋至該處的彗星。奧爾特雲的物體運動得非常緩慢,並且可以受到一些不常見的情況的影響,像是碰撞、或是經過天體的引力作用、或是星系潮汐。

塞德娜和內奧爾特雲

塞德娜(Sedna)是顆巨大、紅化的類冥天體,近日點在76 天文單位,遠日點在928 天文單位,12,050年才能完成一周的巨大、高橢率的軌道。米高·布朗在2003年發現這個天體,因為它的近日點太遙遠,以致不可能受到海王星遷徙的影響,所以認為它不是離散盤或柯伊伯帶的成員。他和其他的天文學家認為它屬於一個新的分類,同屬於這新族群的還有近日點在45 天文單位,遠日點在415 天文單位,軌道周期3,420年的2000 CR105,和近日點在21 天文單位,遠日點在1,000 天文單位,軌道周期12,705年的(87269) 2000 OO67。布朗命名這個族群為"內奧爾特雲",雖然它遠離太陽但仍較近,可能是經由相似的過程形成的。塞德娜的形狀已經被確認,非常像一顆矮行星。

  疆界

  我們的太陽系仍然有許多未知數。考量鄰近的恆星,估計太陽的引力可以控制2光年(125,000天文單位)的範圍。奧爾特雲向外延伸的程度,大概不會超過50,000天文單位。儘管發現的塞德娜,範圍在柯伊伯帶和奧爾特雲之間,仍然有數萬天文單位半徑的區域是未曾被探測的。水星和太陽之間的區域也仍在持續的研究中。在太陽系的未知地區仍可能有所發現。

所以,現在根本不用討論旅行者一號飛出太陽系會怎樣,現在僅僅是飛出了八大行星系統而已。

我認為旅行者一號會在幾年或者幾十年內因為電池耗盡(現在他已經非常難以獲取太陽能了),一直飛,飛到哪裡恐怕只有上帝才能知道了。

飛到附近的恆星系的可能性非常小,因為在太空旅行中,極小的誤差會造成與目的地相差極遠。我記得有一個比喻,飛到最近的恆星系,相當於用槍在500KM之外射中一個蘋果。


他能飛那麼遠靠的是星球跳躍,在某個天體附近拚命繞圈,然後搜的一下遠去,沒啥大技巧,完全靠運氣的,電池沒電了就壞在那,一般會一直向某個方向飄,一不留神就撞上個小星星就over了,


推薦閱讀:

【T-128d】元旦——艙內視角
你在中國忙著賞月,卻總有人密謀著炸掉月亮
勇於探索敢於冒險的太空騎士-SpaceX
為什麼俄羅斯進步號貨運飛船,昨天墜毀了?

TAG:旅行者號 | 太陽系 | 航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