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如何找到國外互聯網公司的工作並拿到offer,最終移民國外?

本人學曆本科,畢業後這兩年一直在國內一家大型互聯網公司做UI設計(網頁重構、交互設計、也做一小部分視覺設計)。想通過出國工作的方式最終移民國外發展,想直接出去工作而不是出國讀書再找工作的方式移民,理想目標地有:紐西蘭、澳大利亞、美國。請問人在國內如何找國外公司的工作並獲得offer,是否要雅思or托福成績還是口語ok就行,獲得offer後憑什麼身份/簽證出去工作,最終如何能得到外國國民身份? 關於自己未來的路,也看過很多人說出果並不一定好,想趁年前還沒被孩子、房子、車子套住前趕緊去實現自己一直以來的理想,即便有可能出去發現國外生活並不適合也不怕我相信那段經歷也會是我人生最重要的一部分之一,懇請知情或有經驗的童鞋能百忙之中抽出一點時間提供一些信息幫助一下,萬分感謝!


我寫過很詳細的,自己看:

Cat in Chinese: 赴美工作常識(Part 1

Cat in Chinese: 赴美工作常識(Part 2

Cat in Chinese: 赴美工作常識(Part 3

Cat in Chinese: 赴美工作常識(Part 4


謝 @wingben cheung 邀

只熟悉土澳就說說土澳吧。國內想要直接找到澳洲的offer基本上概率和買六合彩差不多。

試想一下:如果你是HR,看見一個沒有social connection,linkedin寫不出個讓HR能看一眼的經歷,就算想skype面試,還要考慮翻牆是否能穩定鏈接的外國人。能被發offer那一定是要麼真愛,要麼確實是這個人稀罕到不可或缺的程度了。目測以題主的條件,差的還是有點遠的。雅思就不說了,4個7的水平也不一定能保證談笑風生,但起碼說明有個基礎在。連這都沒有還談口語ok,大概是自欺欺人吧。

至於移民,如果真達到了能off-shore拿到offer的大牛,公司大概也不會在乎立刻就給提供僱主擔保457簽證的。歐洲/美帝的不少人才就是這麼來澳洲的,但不少願意留下的不願意受僱傭限制,反而依靠自身條件走獨立技術移民。當然也有隻打算在澳洲拼青春飯,最終回國的。那拿什麼簽證也就無所謂了。對於國人來說,大概都是只在乎那紙身份吧?所以,說到底如果自己自身條件足夠:25-32歲,5年以上的相關經驗,雅思4個7起,最好4個8,就直接走獨立技術登陸了才開始考慮工作offer的

PS:PR只是個起點,人生的一次重啟,遠不是牆內想像的福利支票簿一般,那種心態來了遲早要後悔


首先題主的語言表達需要提高一下。


程序猿GG可以看看知外君寫的DIY技術移民的文章,不一定要先找到工作再過去吧!

知外君在之前《澳洲技術移民躲坑篇》用過一張圖同樣適用在程序猿GG上面

你的英文好嗎?

首先評估你能不能辦澳洲技術移民,先看你英文好不好。

如果你英文水平只能寫出以下程序,知外君建議你就不要考慮了。

男:for(;;)

printf(「I Love You!
」);

女:for(;;);

printf(「I Love You Too!
」);

據說這段程序是一個凄美的愛情故事。

目前澳洲技術移民基礎英語要達到雅思4個6或以上分數,大概是大學6級英語水平吧!

你的EOI打分夠嗎?

好!如果你的英文已經非常OK,

你可以先做一件事情,

評估一下自己有沒機會辦技術移民。

這個事情叫: EOI打分。

簡單來說,EOI就是澳洲移民發布的一個官方打分表。

你根據這個打分表打分夠60分就有被邀請的機會。

當然移民局會從高分開始錄取,據知外君了解目前程序猿GG們EOI

打分到不了

65

技術移民澳洲這個事基本也就沒什麼戲了。

詳解EOI打分表

(可加知外君小助手星辰,微信號lydia20161222索取完整打分表)

首先這個打分表分為以下七大部分

一、年齡

關於年齡知外君溫馨提醒:

  • 打到60分就有獲邀機會,從年齡最高打30分來看澳洲最喜歡身強體壯的年輕人。

  • 年齡是按周歲算的,而且以你實際收到EOI邀請的那天為準。

二、英語能力

關於英語能力知外君溫馨提醒:

  • 證明英語能力不一定只考雅思,澳洲還可以考托福、OET(職業英語,如護士就可以)、PTE(目前挺流行的)。

  • 澳洲承認3年以內的英語成績。

  • 還有一些朋友會問A類和G類雅思的區別。簡單來說,A類(學術類)比G類(普通類)難,程序猿GG只需要考G類即可。

三、澳洲境外+澳洲工作經歷

關於澳洲境內外工作經歷,知外君溫馨提醒:

  • 工作經歷,澳洲境內和境外的可以累計加分,但最高只能得20分。

  • 所從事的職業需要屬於職業清單列表內(計算機當然在列表裡面,具體的表可以找知外君小助手星辰要哈),且通過移民局指定評估機構的職業評估。

  • ACS(針對計算機和通信)類職業評估會減工作年限從而減分,如果有澳洲ICT相關學歷就不用扣減。(這個知外君會專門講)

  • 計算機類不需要考雅思可先提交評估。

關於扣減工作年限

(這就是中介覺得自己有價值的點,知外君拿出來講講)

影響職業評估機構ACS(澳洲移民局指定計算機和通信相關職業評估機構)

扣減年限有三大因素

  • 首先說一下目前國內計算機類專業的申請者年限至少扣2年起。

  • 然後知外君再給一個表

四、學歷

關於學歷知外君溫馨提醒:

  • 學士和碩士分數一樣。(某些人優越感受打擊了)

  • 有畢業證無學位證判定為降一級。(本科畢業但拿不到學位按專科算)

五、澳洲學習

關於學歷知外君溫馨提醒:

  • 合計2年學習的定義是92周的學習,一般來說不少於16個月,不一定是全日制,但必須是英語授課,語音課程不能計算在內。

  • 語音課程和遠程教育不算在內。

  • 核心是必須有2年要呆在澳洲境內授課。

六、其他因素

關於其他因素知外君溫馨提醒:

  • 社區語言(NAATI)非常難考,水平相當於雅思7分也是。主要考點是口譯和筆譯,偏向翻譯類考試。在北京和上海設有考點,每月一次。

  • 在澳洲偏遠地區學習和居住是可以加分的,包括:南澳、塔斯馬尼亞、西澳(除珀斯及周邊地區),北領地、維多利亞(除墨爾本)、昆士蘭(除布里斯班和黃金海岸)、新南威爾士(除悉尼、紐卡斯爾、中央海岸、卧龍崗)。可提供提供相關住址證明,信件等。 PS:知外君不太建議走這條路,確實偏遠地方學習+澳洲學習累計可以加到10分,但需要你付出兩年的時間。兩年時間政策說變就變,還是會存在很多不確定的風險。

  • 配偶加分表裡的條件必須同時滿足,而不是滿足其中一條或幾條。

  • 關於配偶職業在SOL/CSOL列表上的加分其實也有區分,知外君做了一個表

搞清楚大表和小表後,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

  • 關於專業課程(簡稱PY),是為澳洲境內留學生準備的一個一年的實習性質課程,要申請專業年課程,一般需要持有485簽證或者橋簽證(同時澳洲工程師協會的專業年課程也可以開放給476簽證持有者),在澳洲學習最少2年(18個月課程)的學士或碩士學位,雅思4個6,通過職業評估。PS:知外君認為如果不是為了學習去讀還是為了移民去讀還是存在政策變化的風險。

寫到這裡整個EOI打分表和注意事項也解釋差不多了。

知外君舉個實際案例

富仁、31歲、雅思考過4個6、軟體開發專業、在IT公司做程序猿9年、無澳洲工作或學習經歷、目前單身。

分數沒到65分,沒啥希望。

如何努力?聰明程序猿看了知外君關於EOI打分詳解後,自然就會自己定製計划了吧!

但知外君建議是,這個事情還是要趕早。

年齡一旦過了32,又會被扣掉5分了。

好了,今天的《知外君手把手教程序猿們DIY技術移民-自我評估篇》就寫到這裡了。

程序猿GG們,能不能辦技術移民你們心裡有數了嗎?

下一期知外君將會進入DIY澳洲技術移民的實操階段,敬請期待。

同時應廣大網友要求,知外君澳洲技術移民DIY社群正式開營。(中介請繞路)

每周DIY乾貨課程、同路人經歷分享、知外君面對面訪談。

不想找中介的,快到碗里來。

另外誠邀1-2名想DIY澳洲技術移民程序員GG和知外君一起,

深度參與到DIY技術移民的每個環節中。

知外君將會竭盡所能幫助你成功,而且先聲明知外君不收取任何費用哈。(第三方費用、政府申請費用由申請者承擔。)

社群和應邀都可以私信給到知外君,謝謝。

知外君友情提醒:出國要理性。

想聽更多客觀出國經驗和知識,歡迎關注本人公眾號:千里知外


@Cat Chen 的答案用shadowsocks都上不去,我轉載內容到這裡啦。

2013年5月26日星期日

赴美工作常識(Part 1 - 簽證)

在《面試體驗:Facebook 篇》的最後,我提到了我會寫文章來介紹一下如何申請美國職位,以及拿到 offer 後入職前後都需要做些什麼,那我們就先從到美國工作所必須的簽證說起吧。說到簽證,還是要先免責聲明一下的,因為我不是移民律師,所以我只是按自己的理解來說,如果真的碰上了法律問題你還是要去諮詢律師的。

能夠讓你到美國工作的主要簽證無非就是那幾種:H、L、O。對於想要從中國直接應聘美國職位,那最常見的就是通過 H 簽證了,其中只有 H–1B 是跟你有關係的。

由於 H–1B 的配額是跟美國的財年掛鉤的,所以我們必須先了解美國財年是如何計算的。美國的財年都是從上一自然年的 10 月開始算的,所以 2014 財年就是從 2013 年 10 月開始到 2014 年 9 月結束。H–1B 允許在財年開始前提前 6 個月提交申請和進行審批,所以對 2014 財年配額的申請最早可以從 2013 年 4 月的第一個工作日開始提交。然而 H–1B 還是要等對應財年到了才生效,所以就算 2013 年 4 月 USCIS(移民局)通過了你的 H–1B 申請,你還是要等到 2013 年 10 月才能簽約並且開始僱傭關係。

H–1B 的配額有多少?不考慮將來移民法案改革的話,最近幾年的數字都是:65,000 個普通名額,加上 20,000 個美國碩士名額。前者適用於任何具備學士學位的人,後者只適用於具備美國碩士或以上學位的人。如果配額用完了怎麼辦?那 USCIS 就不再接受這一財年的任何 H–1B 申請了。如果 4 月第一次統計已有申請數量時就超過了配額呢?USCIS 會通過抽籤來決定哪些人能夠獲得配額。美國碩士先進行 20,000 個配額的抽籤,抽不中的人會跟普通人一起再進行 65,000 個配額的抽籤。

智利和新加坡跟美國簽署了自由貿易條款,使得這兩個國家的公民可以申請 H–1B1 簽證。智利有 1,400 個配額,新加坡有 5,400 個配額。如果在一個財年當中這些 H–1B1 配額沒有被用完的話,下一個財年就會轉變為任何人都能申請的 H–1B 配額。此外,在大學及非盈利研究機構工作的人不受配額限制。因此,每年獲得 H–1B 簽證的人數是多於 H–1B 配額總數的。

申請 H–1B 唯一需要的就是你的學士學位證明。如果沒有的話,你需要證明你積累了相當於一個學士學位的工作經驗,換算公式是:每 3 年全職工作經歷等同於 1 年全職在讀經歷。也就是說,如果你有 2 年本科學習經歷,你需要 6 年工作經歷。如果你完全沒有本科學習經歷,你需要 12 年工作經歷。工作經歷還不是能夠直接換算的,要求你能證明其積累的經驗等同於一個學士學位。具體操作起來沒有人能夠保證申請成功,只是你的材料越有說服力,負責申請的移民律師越有經驗,就越可能成功。

如果你是快要畢業的大四學生,但你還沒有學士學位,你就需要學校開出一張證明來說明你預期能夠拿到學士學位。如果你拿不到這張證明,然而你也無法在 H–1B 配額用完之前拿到學士學位證明,那你就會錯過這一財年的 H–1B 申請。據我所知去年北大和清華都有人因此而錯過 H–1B 的,所以提前了解好學校的態度很重要。

如果你拿到 offer 後真的拿不到 H–1B 簽證,那接下來怎麼處理就要看公司的安排了。對於大公司而言,靈活方案會比較多,例如可以安排你到其它國家或地區的分支機構工作滿一年再到美國來。這時候就需要用到 L 簽證了。L 簽證要求你先受雇於跨國公司的海外分支機工作構滿一年,但這期間如果有需要到美國出差的話用 B–1 簽證也是沒問題的。如果是高管或者經理,可以申請 L–1A,否則只能申請 L–1B。如果你確實很厲害,例如在博士就讀期間發表過很頂級的論文,可以讓公司嘗試為你申請 O 簽證。O–1 簽證的前提條件是 USCIS 審批承認你是傑出人才。

說了那麼多,對於還沒開始申請美國職位的人來說唯一有意義的信息就是注意 H–1B 周期。在經濟不好的年度,你什麼時候申請問題都不大,反正公司招人少,所以 offer 發得少,但只要有 offer 都有 H–1B 配額。但在經濟好的年度,配額可能很快用完,甚至需要抽籤,所以你最好在 2 月中拿到 offer,留下一個半月給律師準備申請材料,然後 4 月第一個工作日就把材料遞交上去。往前反推的話,你最好不要晚於 1 月初開始面試。

還沒有護照的人,就不要把這件只需要 ¥200 但必須回戶籍所在地才能辦的事情拖著不辦。如果你順利獲得了到美國(或者香港、新加坡等分支機構)面試的機會,你就要用護照去申請簽證(或用港澳通行證去申請簽注),到這個時候才跑回戶籍所在地申請護照就會浪費不少時間。再去面試所需的商務旅遊申請簽證就有可能就會錯過關鍵時間點。

跟工作簽證有關的事情,我能想起來的就這麼多了。接下來寫什麼?還沒想好。什麼時候寫?不知道。初到加州的人都會發現周末可以出去玩的地方實在是太多了,所以沒什麼心思來寫文章。

2013年7月9日星期二

赴美工作常識(Part 2 - 申請)

在《Part 1 - 簽證》的評論中有人提到,說我還沒說如何申請職位就說簽證的事情了。一方面,簽證的周期決定了你申請職位的時間,錯過關鍵時間點的話就可能錯過重要的機會。另一方面,傳統意義上的「申請」其實不是我的強項,而我個人的做法可能對大多數人來說是不容易實踐的。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我在找工作時有兩件事情是絕對不做的:

  1. 大量投簡歷給眾多公司
  2. 為面試做任何應試準備

我找工作基本上靠內部推薦,所以我是不會投簡歷給眾多公司的。這不僅僅是因為內部推薦會使得公司更重視,還因為我需要了解一家公司是否適合我。一家公司如果沒辦法吸引到我身邊跟我志同道合的好友,那麼它對我的吸引力也相對有限。(我選擇豌豆莢的時候就是因為我認識裡面不少人,並且這些都是我信任的人。)通過認識的人,我可以了解到這家公司的文化以及前景,這對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對於面試,我從來不嘗試通過應試的方式來準備。我覺得我懂什麼由我的興趣來決定,沒興趣的事情我沒必要通過機械訓練來假裝懂,有興趣的事情我會研究清楚你喜歡跟我討論什麼都可以。這使得我能通過的面試都是我真正喜歡並且勝任的工作。當然,這不意味著面試前不能鞏固一下自己已經掌握的知識,因為有些自己很感興趣的事情一段時間不接觸也會生疏,如果你拿我兩年前的技術文章來問我很可能我也說不清楚細節。

把前提條件說清楚了,我們就可以進入正題了。

名聲

聽說過 Google PageRank 的人都應該知道,PageRank 的核心思想是把鏈接當做投票(或是論文中的引用),你的頁面被其它頁面鏈接的次數越多,那些頁面自身的 PageRank 越高,你的頁面的 PageRank 也就越高。同時,在做關鍵字匹配的時候鏈接的文字比你頁面內容的文字更重要,如果有一個 PageRank 很高的頁面鏈接到你的頁面且鏈接文字是某關鍵字,就算你的頁面內容完全不包含這個關鍵字也能用這個關鍵字搜索到你的頁面。簡單來說,你說你是誰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別人說你是誰。

基於同樣的道理,其實你在簡歷上說你做過什麼並不重要,至少沒有你想像中的重要,真正重要的是在別人怎樣說你。(簡歷的問題後面再說。)所以最簡單的方式是去 Stack Overflow 上面回答問題,和去 GitHub 上面參加開源項目。

Stack Overflow 的門檻相對低一些,只要你敢於用英文和別人交流就行。問題並不比各種中文技術問答論壇要難,可能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難度在於理解問題和用英文說清楚自己的答案。對我來說,通常看 10 個問題只有 1 個是可以回答的——有幾個是問題質量太差而不值得回答的,有幾個是不懂所以無法回答的,有幾個是已經有很好的答案不需要重複回答的。如果你閱讀問題的速度太低,建議還是先通過閱讀技術書籍來提高,否則挑選問題的速度會很低。在挑選到合適的問題後,你就可以答題了。Chinglish 不重要,但寫完一定要檢查一遍避免犯低級錯誤。

GitHub 的話,要對一個項目作出貢獻先要對它有相當的了解,所以門檻不低。我曾經見過有英文文章推薦一種很好的切入方法:找一個你感興趣的知名開源項目,然後尋找它缺乏單元測試的地方,嘗試幫它寫單元測試。這會驅使你去研究待測代碼,因為如果你不知道這些功能的邊界在哪裡,你是沒辦法寫單元測試的。寫好單元測試就發 pull request,一般對方是不會拒絕的,因為這絕對是純粹的貢獻,不會跟項目主導者所設想的項目發展方向有任何衝突。如果代碼本身就寫得完全不可測?那你就可以動手重構代碼,讓它變得可測,這同樣會驅使你去研究代碼。

簡歷

我偶爾會收到陌生人的簡歷,一部分是讓我幫忙推薦給公司的,另一部分則是讓我對簡歷提出修改建議的。我發現大多數人的簡歷都會包含過多的信息,結果就是重點不突出。

要寫好簡歷,首先要理解別人是怎麼讀簡歷的。如果現在有 100 份簡歷放在你面前,要你挑 10 份還可以的,以及 1 份特別出眾的,你會怎麼讀?可以很肯定的是,你不會把這當做考綱中的必考內容一頁一頁仔細讀。你會先抽樣一部分粗略看一遍,以便確定這些簡歷的基準線在哪裡,然後才能確定那 10 份的期望是多高,那 1 份的期望又是多高。接著你以那 10 份的期望為篩選標準來看這 100 份簡歷,達不到期望的直接扔掉。有可能你最後剩下 15 份,你會再看第二遍並且扔掉 5 份;也有可能你最後剩下 8 份,這時候你憑記憶把接近這 8 份的另外 3 份找回來,再扔掉 1 份。最後,你從這 10 份裡面挑明顯好的 1 份出來。

可以說,這 100 份簡歷裡面有 8 份是毫不猶豫能夠留下的,有 85 份是毫不猶豫可以扔掉的,剩下的 7 份才是需要仔細閱讀對比的。如果你的目標是成為那少部分人——直接通過的那少部分,而不是讓人糾結的那少部分,那你就應該分析清楚自己的優勢在哪裡,並且只提能夠證明這些優勢的重點。多餘的信息沒必要提,提了只會降低信噪比。

為了適應人的閱讀習慣,必須注意一下排版,引導讀者的視線從上往下看,並且突出關鍵字。入門的話,讀一下《The Non-Designer』s Design Book(寫給大家看的設計書)》就足夠了。前端工程師可能經常接觸到網格式布局,其實道理書中也說得很清楚,就算你不理解的話你按照這種方式去設計簡歷也會發現可讀性更高。

最後,現在主流放英文簡歷的地方應該是 LinkedIn。很多美國公司都會購買 LinkedIn 的服務來搜索簡歷和聯繫潛在的候選人,所以就算你已經有了很好的個人網站最好還是在 LinkedIn 保存一份簡歷副本。

在上述一切準備就緒之後,就可以接觸公司了。找人內部推薦,或者在公司網站上傳簡歷,其實都可以。值得提醒的是,如果你有計劃要找人內部推薦,就先別自行上傳簡歷,否則推薦可能被視為重複上傳,最後系統有可能不承認這是推薦。

關於申請我能想到的就那麼多了。前期工作做得足夠好的話,可以省掉後期臨急抱佛腳的麻煩。不要等到想換工作的時候才想辦法證明自己的價值,要時刻保證自己的價值以便在想換工作的時候就能換工作。

2013年8月4日星期日

赴美工作常識(Part 3 - 英語)

在《Part 2 - 申請》的評論中有人問英語要達到何種水平,以及如何提高。其實英語也不是我的強項,只是剛剛好做到能夠溝通而已。由於我在知乎上回到過一個類似問題,我就基於那個答案簡單說一下吧。

Aa

首先,你要能脫離中文和翻譯,純粹地使用英語來思考。很多英語單詞短語是沒有對應中文翻譯的,就如同很多中文字詞是沒有對應英文翻譯一樣,然而這不妨礙你在使用中文時使用這些字詞傳達意思。同理,很多英文單詞短語你不須要知道他們對應的中文翻譯,只要你能夠使用它們傳達意思就行了。有時候你只需要感知一個辭彙所傳達的形象或者是感覺就可以了,你甚至不需要能夠解釋清楚它是什麼意思。例如說,中文裡面常見的「屌絲」和「hold 住」,讓你解釋或許你也無法用簡單語言解釋清楚,但這不妨礙你使用它們傳達信息。

接著,你需要把你小學時候學習語文的過程重複一遍……沒錯,這是最痛苦的階段,也是最多人堅持不下去的階段。很多人認為自己已經完成那個人生階段了,成年後再學習新知識就應該使用更「聰明」的方法,提高效率減少痛苦。其實這種「聰明」的方法是不存在的,有時候已有經驗還會拖你後退。如果你在學會游蛙泳幾年後再學游自由泳,你就明白我說什麼了。我在蛙泳能輕鬆游 1000 米的時候,學習自由泳還是從掙扎著游完 25 米開始的,然後把目標提升到 50 米、100 米、150 米、200 米……花了幾年時間才能輕鬆游 1000 米。

在我自由泳游不動的時候,或者是在我覺得自由泳會被鄙視的時候,我就會放棄然後改游蛙泳,這就是拖後腿的地方。同理,在你可以輕易放棄使用英語的時候,其實你的英語學習效率會比你的小學語文學習效率更低,因此你應該預期更大的投入和更長的時間才能達到同樣的效果。如果你預期「聰明」的方法可以減少投入或者縮短時間,那麼你一定會失望,然後你就會拒絕和放棄。給自己設置正確的期望是很重要的第一步。

Bb

在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之前,你還需要有一定的單詞量。辭彙量就如同一個訓練效率基數,並不是說辭彙量少就完全不能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而是訓練效率低而已,因為你需要同時面對訓練內容和不懂的單詞。

話說你小學和中學總共用爛了多少本新華字典?顯然你也必須在英文字典上花費同樣的功夫吧。因為中文翻譯沒有用,所以一本英英字典就足夠了。我中學時候用的是 Collins Cobuild,版本貌似是 Learner』s Dictionary,重點在於例句足夠多。因為我說過了,理解一個單詞精確的意思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知道怎麼用它。閱讀足夠多的例句可以讓你感受到這個單詞在不同的上下文下表達什麼意思,之後你再看到這個單詞就可以通過類比例句來理解它的意思,當你想表達跟例句相似的意思是也可能用這個單詞。

Cc

在有了一定的單詞量之後,就可以練習聽說讀寫了。因為這是寫給對美國科技類職位感興趣的人看的文章,所以我所選擇的方法都是跟工作領域相關的。

:可以從聽 podcast 開始,因為免費的同時又不妨礙你做其它事情,成本極低。如果你使用 Mac 或者 iOS 的話,直接使用 iTunes 訂閱就可以了。科技類的 podcast 相當得多,而且也相當地專業,因為科技領域的節目是最先嘗試通過 podcast 傳播的。我從大學開始聽的 TWiT (This Week in Tech) 已經由當年的一個節目發展到現在二十多個節目的網路。如果你願意花錢,則可以考慮直接去 Audible 買書來聽,使用 TWiT 的優惠碼 可以先免費獲得兩本書,然後每個月 $23 兩本書。

:這估計是一個人最難自己訓練的。你可以找找自己身邊有沒有 Toastmasters 的活動,有些大公司(尤其是外企)會有自己的 Toastmasters 組織,否則找自己所在城市的組織也可以。如果你已經在外企工作,可以考慮加入一個跨國合作項目,每天工作進度會議必然要用英語來進行,這足以強迫你每天使用英語思考然後表達,就算只是十分鐘的會議。

:現在上 Amazon 買 Kindle 電子書已經如此方便,使用 iOS Newsstand 訂閱電子雜誌如此方便,我覺得這已經成為了最容易訓練的項目。我一般會在 Kindle 上買一些暢銷書來看,這是由於暢銷書之所以暢銷是因為寫得足夠吸引的同時保證易讀性,這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閱讀產生的疲勞。如果你喜歡看小說的話,暢銷小說應該是易讀性最高的,因為你甚至不用去思考,只要一直追劇情就可以了。

:上 Stack Overflow 或 Quora 回答問題是很好的方法。相對於寬鬆的命題作文而言,回答問題的目標跟明確,要麼你能回答要麼你不能回答。你不能回答的就直接跳過,你可以回答的就應該嘗試把你的思路解釋清楚。因為你不是漫無目的地寫一些你並非真正在乎的題目,所以你不用太過刻意去準備回答所需要的素材,你只需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表達上就可以了。

Zz

最後回到開頭的問題上來,就是要達到怎樣的水平才算是足夠。我覺得能夠溝通就足夠了,意思是你的自然語言表述能力不能比編程語言的差,凡是你能寫出來的代碼你都能用簡單的語言說清楚。有可能你的思路繞了一個大圈才找到了結果,這就如同一個改完又改的程序,但別人其實只需要看到你最後重構過的版本。所以無論你想得有多複雜,在使用自然語言表達出來時最好是一個簡單清晰的版本。如果你暫時做不到,就需要培養 awareness,知道自己哪方面做得還不夠好,然後不斷再練習中刻意調整。

2013年9月23日星期一

赴美工作常識(Part 4 - 面試)

最近跟同事討論面試的事情比較多,所以就綜合大家所說的列舉幾條面試建議吧。這些建議是針對中國候選人應聘美國職位而寫的,但適用範圍可能更廣。假
若你實際的實力是 X,面試官感知到你的實力是 Y,這些建議既不能讓你實力暴增(X++),也不能讓你展現超乎實際的實力(Y &>
X),只能幫助你避免由於溝通問題而造成的實力不被發現(Y &< X)。

當做討論而非考試

儘管面試有個「試」字,但在真正好的技術面試其實不是一問一答的考試,更多是如同同事之間的技術討論一樣,從比較糟糕的解決方案開始做優化,直到做到大家都可以接受的程度為之。這個觀點在《理想的技術面試過程》中也提到過,在這裡就說一下具體應該怎麼做。

首先你要自信,不能覺得面試是公司對你的單向選擇,其實是同時包括你對公司的雙向選擇。有些心理學上的技巧可以讓你顯得自信一點的,例如說在公司大
堂等待的時候嘗試深呼吸和伸展一下四肢。由於人的心理狀態和身體語言是互相加強的,所以如果你使用自信的身體語言,你就會無意識地被「誤導」以為自己確實
自信,不過這正是你想要的效果。(如果你想更多的了解什麼身體語言表示自信,可以去找本身體語言方面的書來看。)

然後你不要高估題目的難度。有些人可能被 Google
中國的某些面試官虐待過,覺得越是好的公司題目自然越難,但這其實是中國應試體系的思維方式而已,題目難度不是篩選出少數人的唯一手段。就好像同事問你問
題一樣,問及的事情有可能是你完全沒做過的,你就憑藉常識來提供一些基本的判斷;也有可能是你深入研究過的領域,你可以說出很多細節和難以遇見的問題。面
對後面一種情況,假設你說的都是對的,面試官會很開心;面對前面一種情況,面試官會讓你說出更多細節,或者問你哪裡還能繼續優化,這時候你就知道你的答案
和已知最優答案還有差距了。(有些 Google
面試官會在你給出該問題業界已知最優解後仍然問你能不能繼續優化。)所以千萬不要一開始就假設題目很難,覺得給出一個沒有優化過的答案很丟臉。

英語說慢一點

很多時候人一緊張起來,說話就會越說越快,在有點口音的情況下只會讓對方越來越難聽懂。在對自己技術自信的基礎上,同時也需要對自己的英語表達能力
自信。其實語法或者辭彙有點問題,說話有口音,這些影響都不大,只要對方能夠聽到關鍵辭彙,意思還是能明白的。有時候可能雙方都要多說幾次「excuse
me」和「what is it」才能問明白對方的意思,但只要最後問題能討論清楚,那你至少還是讓面試官了解到了你的真實實力。

代碼要易讀易改

這個問題來源自某人的一句評論:

有 ACM 背景的人往往在面試過程中都很不介意寫全局變數,但我更期望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案就是一個函數,所以實現細節都在內部解決。

其實「全局變數」不是重點,代碼的易讀性和可維護性才是重點,而這往往是 ACM 或個人項目所缺乏的訓練,這種問題尤其容易出現在編碼能力很強但很少跟人合作的人身上。

對於 ACM
而言,只要程序能運行代碼怎麼寫都沒所謂,反正代碼的生命周期也就是幾個小時,無論是否通過幾個小時後你就不會再去閱讀或者修改這段代碼了。這種訓練使得
寫 hacky 代碼缺少懲罰。但在實際工作當中,任何 hacky 的代碼都會引入新的 technical
debt,最終肯定是你以及你的同事承擔。你寫下的第一個版本,可能要在代碼庫中停留幾年才有人完全推倒重寫,這幾年內不停地有人在上面做修改,你需要保
證在這個過程當中大家都還能明白這段代碼是幹什麼的。

如果你把面試官看做同事,那麼你寫的代碼自然是要經過他 code review 的。不要為了追求高性能而寫出很難讀的代碼來,面試官讀不懂就判斷不了代碼的正確性,性能再好也沒有用。你寧可先寫下來最清晰可讀的版本,如果面試官說需要優化性能時再做優化。

其它參考資料

我暫時能想到的就這麼多了。此外推薦 David Wei 的《面試矽谷創業公司:請把面試官當成你的同事》。


基本沒可能,因為你目標的這幾個國家更需要電焊工和水管工而不是前端開發和UI設計。

你唯一的機會是10年以後財務自由,賣房移民。


據我了解,沒實踐過。大概米國的道路如下:

國內直接投簡歷拿到offer也不是沒有可能,但是是比 選擇出國留學+拿offer來講 是困難不少的。

語言這個不是留學,夠用就行,考不考托福隨你,但是以拿到offer來說,語言應該是基本的不能再基本的門檻了把?

拿到offer出國應該是工作簽H1B,但是人家願不願意幫你辦 還是要看是否 是大公司 +有多需要你,這個你懂了。如果專業不相關好像也不行。不是STEM好像也不行。

工作簽是6年最長,這期間1年之後可以申請綠卡,需要抽籤,每年大概50%?

大概就是這樣。


從理論上來說是可以在中國直接投簡歷去申請offer的 但是實踐起來就很困難了 我就說美國吧 其他國家不了解 就在本國畢業的留學生來說 找工作也很難 我記得當年我去Job fair 幾乎所有的公司招聘條件都有寫了 只招公民和綠卡 當時能夠主動寫出辦理工作簽證吸引外籍人士的就是CS專業或者其他IT相關專業的 我當時掃了一下 程序員居多 具體什麼要求我也沒看 因為我不是這個專業的 但是美國的H1B只能簽一年 也就是說你工作一年以後就必須再次參加搖號簽證 如果你不幸沒被授予簽證 你就只能回國了(這個是發生過的 不僅僅是理論) 所以很多學生會選擇較大的公司就職 因為公司越大 他能被受理的H1B就越多 你留下的幾率就越大

我還記得當時西門子的HR跟我說過 不要因為你是外國人就不投簡歷 因為只要公司欣賞你 想要用你 簽證不是問題 所以個人因素還是最重要的 一家公司要用你 你在火星他都會把你辦過來 公司想要你 你走都別想走

其實你可以關注一下你想去的公司 找准職位 然後大膽的投簡歷 他們對你有興趣 自然會聯繫你 當然 找工作時主動活 你要主動 建議題主去看看別人找工作的經驗 外國人很看重經驗 leadership 你的個人價值 團隊精神

這個過程很困難 甚至有點不可能 但是去試試總有50%的機會


就美國的情況而言,做UI是沒有機會肉身翻牆的。別的國家不了解

另外出國工作是不看英語證書成績的。能通過全英面試是唯一的要求。


推薦閱讀:

常用職業評估機構
IT 計算機什麼專業方向適合移民澳洲

TAG:互聯網 | 出國 | 互聯網公司 | 技術移民 | 國外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