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這樣的言論,所謂地產營銷在對比其他行業時,無論在創新程度、客戶把握的精細度上等等都有欠缺,那我想知道,各類做營銷的同學們,這其中的區別為何?可借鑒的為何?


1.我認識的那些策劃們,天天在絞盡腦汁想還有什麼新的花樣?但是在營銷策略上,他們的成本很大,牽扯到很多人很多錢,你要是把盤做死了怎麼辦?這樣的結果他們承受不起。所以更多的是從吸取以往成功的經驗,這樣就帶來一定的滯後性。也因為如此,戶外這種最穩定的方式是必做的。派單這種方式也很受歡迎,例如 泰盈模式 的各種改良版。

2.層層決策,但是最後的決策者,也許連互聯網是什麼都不知道,或者以為網路營銷就是打硬廣啊,拿些通稿當軟文發強姦用戶啊, 跟他說那麼多,最後還是通不過,因此,還不如一開始就老老實實的。

3.地產銷售實際上是很濃縮的銷售,就比如售後服務,簽了合同就不想再搭理客戶了。但是整個地產營銷則是非常專業的,因此他們關注地產多過關注其他新的事物。

4.地產營銷針對的群體一般年齡都偏大,而且針對範圍廣泛,因此一些客戶接受度並不高的新事物,對於地產營銷來說效果並不好。或者說要做好更難。也正是範圍廣,所以精細度就不足了,更多的是產品的精細度。

5.講究調性,一些「雜七雜八」的東西他們看不上。

6.但是其實,地產營銷是走在前面的,例如微博案例中的萬科紅很經典吧,有哪個行業能做到那樣的轉化率?還有萬科蝸居戶型的傳播,萬科那篇偽飛機稿,萬科的樓盤APP。好吧,全是萬科,然後接下來的事情就是,大家一哄而上了。

7.很長一段時間,市場好啊,弄個圍擋做個廣告就能賣光,所謂營銷沒那麼重要了。


說到創新,各有地域特色,不象產品一個兩個廣告全國放,這個東西地域性太強了。針對主要都是區域客,尤其剛需強勁的今天,周邊客戶和外地投資客越來越稀少,所以有創意也要看當地市場接不接受,而對當地市場更為了解的甲方往往有自己獨特的想法,在雙方權宜之下,出來的東西就很可能不倫不類。當然,最後當地客戶能接受,就是最好的,在銷售壓力下,出不了很新的東西是很正常的,循規蹈矩有保障,創新就稱為次要選擇。


因為我們賣的不是一般商品,而是家


201711125

長的帥的,不需要扮演暖男,就可以追到大部分的姑娘

20140517

看到這個問題,之前主要從產品方面略有思考過。營銷根本對象是產品,比起其他行業來,地產的產品一來特質化嚴重,同樣的區域只是位置稍稍有點差別,最後產品形式就完全不同,以至於營銷時無法做法大規模的普及性推廣,當營銷費用控制下來時,能玩的營銷花樣就不多,在這有限的營銷費用中,客群結構或者說出資人結構更加分散,價值觀敏感點迥異,分解到每類客群上的營銷費用更少,創新度不可能太高,當然這裡面還有一些現實因素。至於客戶細分,一個區域若干項目,大家誰都不認識誰,樣本數據量就很不足,若是若干項目中有分為幾類項目,那樣本數據更是少的可憐,怎麼細分?先想想怎麼把規模提上去,在大量同質化項目的情況下,創新性營銷以及客戶細分產生的費效比才會提上來。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魅族科技「魅族致 280 萬粉絲」的微博?
品牌也有「人設」么?某音樂APP告訴你
做有機蔬菜的多利農莊現在的盈利情況如何?盈利點在哪裡?他們的客戶分類、分層情況如何?
薅羊毛的極致,擼出500萬
如何成為大牌品牌推廣或品牌公關?

TAG:市場營銷 | 房地產 | 商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