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標題黨」?
01-25
有時感覺自己寫的還不錯,卻沒人賞識,可是只要你把標題寫的夠響,不管內容如何,卻總是會被別人發掘,心裡感覺不舒服,不希望自己成為標題黨,但又想讓大家看到自己。
標題起得好和標題黨不一樣
題主起個契合內容的標題就可以標題黨是指和內容完全不一樣了 屬於欺騙了
另外你看知乎日報 不就是給原題主起個新的標題嗎?文末有彩蛋哦~
去年的一個時候,我突然卸載了手機上面的所有新聞媒體APP,因為標題黨太多,我覺得我每天花時間耗在了不必要的閱讀上面。後來想了想,我做了個實驗,長達一年的試驗。那時候年少,哈哈剛剛寫知乎,請忽略我裡面的回答,只看點贊量的數字。
通過搜索我突然發現,同一個問題有不同問法,但是其實歸結起一個回答可以終結很多問法。我就把同一個回答(有些甚至文案都沒有修改)複製粘貼到不同的回答。 可以看到,同一篇文章,最高的點贊可以達到160+,而同期發布的最少只有3.而他們的不同其實歸結起來也只是問問題的人困惑不同,問法不同。
這裡我分為兩個角度來寫:1.用戶:標題是製造疑問和懸念的手段,引起人獵奇或解疑慾望 看過金字塔原理這本書,記得裡面說過,你要先製造別人內心的疑問,別人才會有興趣追根溯源下去。 而標題也是,現在的搜索引擎都是由詢問者內心自發出疑問,如果這個標題恰好是很多人的困惑,那麼就會引起別人看的慾望。那麼相應就會提高閱讀或者訂閱量。2.運營:當標題轉化率變成KPI的時候,利益會驅動現在很多公司都在打流量和轉化率的主意,而閱讀量自然成為KPI的一個考核標準。
對於推送而言,現在很多推送消息的app或者網站,後台都會有很多演算法,而這些演算法大多是根據用戶瀏覽情況和轉化情況來進行推送。我會告訴你只要是涉及流量的平台(電商也是,搜索引擎也是,內容社區也是),想做好的基礎步驟里,就會繞不開標題優化? 而去研究標題優化的人就發現了,獵奇的文章最容易吸引人。究根到底,是用戶的選擇導致了運營者的選擇,而運營者只是推波助瀾地擴大了影響。所以經濟學上有時候說用腳投票也不是好事。因為到最後可能大多數消費者或者用戶的選擇可能是不理智的。 包括知乎和微博這種內容社區,很多看起來是自由職業者的知乎上面的大V也好,小白也好,都是想要運營好個人品牌或者做平台廣告的主意(哈哈哈其實我也超想做個個人品牌的),他們作為一個自由職業者,可以說閱讀量和粉絲量等於他們自己的隱形KPI。3.平台:利益所在,睜隻眼閉隻眼
也可以說,這是互聯網的規則,就像經濟學說的,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在主導,而標題黨的凈化,也只能看平台或者監管者的意思,也可以說像經濟學說的有一隻看得見的手。當然,更多時候平台是不願意的,畢竟這也是平台的利益所在。4.自身:閱讀習慣決定了看的內容的質量 而作為小白用戶的我們,對於這種個人已經沒辦法改變的環境,能做的也只能是改變自己的閱讀習慣。畢竟,既然無法改變,何必為這種既定的事情添堵呢?覺得有影響到自己,大不了行使自己的用戶權利,離開平台,倒逼平台來監管。 而如果你說離不開,哈哈,那隻能說,自身就是標題單的推波助瀾者,又何必來責怪這個現 象? 5.關係圖 互聯網的邏輯很多時候是繞不開用戶行為的,只是大部分用戶的選擇最後被成倍放大了,導致了一種泛濫。而一些不軌者也利用了這趟東風作弊,也擴大了影響。說到底,這是用戶自己的選擇,但也可以說,不是用戶的選擇。哈哈,我覺得這個邏輯說得通。 然後是,你們應該猜對了,我用這個回答又做了一個試驗,放在知乎搜索關鍵詞為「標題黨」的不同回答,過段時間看看效果吧~ 如果是被 文初的「文末有彩蛋」吸引過來的孩子,恭喜你,完美成為「標題黨實驗」的驗證用戶哦~猜到結果是這樣的彩蛋的同學,謝謝你完整走完套路哦~網路時代,特別是自媒體時代到來的毛病。解決「標題黨」的辦法,除了平台方自行凈化,或者引起讀者嚴重的不滿所導致的行業自律。但是就目前看來,這兩種辦法都是天方夜譚。自媒體的特點除了草根,另外一個就是無需負責任,沒有權威性,於是怪力亂神,只是為博眼球,罔顧質量。題主堅持不當「標題黨」是件難能可貴的事情,特別在這種浮誇到吹彈可破的時代里,是一股清流。堅持下去,哪天被人發掘出來,那是何等的驚艷。
題主主要感覺自己寫的比那些標題黨要好卻無人關注,我也有那樣的感覺,做mad(二次元剪輯)明明比別人特效要多花費時間要多卻因為名字沉了,因為內容不夠熱門沉了。 現在大眾的時間都比較緊,更重要的是 現在的信息量太大了 較少的人會花時間看沒法第一時間吸引其注意力的東西。所以吸引注意力便成了第一要義,內容反而成為次要的。 另外大多數人都是未成名狀態,大眾關注度有限,關鍵還是得一炮打響自己。現在的社會風氣就這樣,答主經驗知識有限,望後來人講的詳細點。
推薦閱讀:
※文章自動生成標籤的演算法分析與實現
※誰有有意思的分割線?可以分享嗎?
※為什麼我看完一本書或者一篇文章之後,沒有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