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感覺知乎上的提問和回答越來越沒有意義?

如果是,你認為是什麼原因,知乎團隊應該採取什麼措施?

1.可不可以考慮對答案的字數、格式進行一些強制要求。

2.或者給用戶加「差評」呢?

3.或者給提問者一些選項:提問者可以選擇只接受20字以上的答案,只接受答過此類問題的人得回答。

註:不限於這幾條,只求廣開言路


針對第一個問題,我來說幾句:

1、所謂的「高水平」問題,基本上總量是有限的,所以隨著時間的發展和問題越來越多,可能看到所謂的「高水平」問題會減少。

2、如果每一個問題都是所謂的高水平,那麼受眾真的會被局限——記得有一個問題是說我們都是小人物。是的,正因為咱們多是小人物,所以出來的多是小人物的大眾問答,符合客觀規律和現實。

3、當所有問題都是高水平了,反而就看不出什麼是真的高質量了;只有比較,才能突出高低。

4、少一些抱怨和吐糟。千萬不要因為身邊的大多都到處吐痰自己就跟著吐痰,大人物就要堅定自己只看高水平問題、只做高水平回答的方針。

5、MD,最重要的就是我這種瞎扯淡的人多了,抱歉了知乎!!

------------------------------關於知乎團隊怎麼辦,不是我可以瞎扯的-------------------------------------------------


怒答。

還是那個問題,因為簡訊、微博的緣故,大家都不會好好說話了。

可以看到,有許多人把回答問題當做評論和吐槽,就像在微博上隨手轉發一樣。

而真正優質的回答,不一定非得長篇大論,但一定是用心寫的。

自己本身對這問題有一定了解,再去查一些相關的數據資料,組織語言,認真排版,這樣的回答人才愛看。

但有多少人願意這樣做呢?

且,

現在還沒開放註冊,用戶素質相對其他網站還是比較高的。

一旦開放註冊,可以想像,劣質的提問和回答都會暴漲。

至於解決方法,希望知乎團隊能想出好招。


其實我覺得,高質量的答案還是存在的,只不過比例有所下降,因為知乎的大神們仍然活躍。如果是對某個問題真的很感興趣的話,會把所有的答案甚至評論都看完,然後獨立思考,判斷哪個答案對你最有用。這樣可能會浪費時間,但答案是多姿多彩的,不同的回答可能會為你提供新的思路。如果對某個問題只是一般感興趣,可以只看票數多的,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這些回答多數是高質量的回答。 對於我來說,知乎讓我學到了很多,邏輯思維能力提高了,也更加樂於助人了,可能許多回答不如大神們精彩,但起碼我在進步,你不能說因為我的回答不能帶給你幫助,就讓我離開知乎吧! 加樂於幫助別人了


因為大家不是期望在這個平台上獲得知識或者獲得對知識的信仰,而是希望在這裡獲得免費的智力成果,比如法律服務、投資諮詢。


1. 是變水了

類似下面這種不用看上下文就能看出來完全無理的話,越來越多了

陳哲弈 回復 胡海

踩中你的尾巴了吧,他又不罵你,你著什麼急

王月月

「如果有人有不同意見,可以將原始論文告知於我,我在學校內,基本上影響力較大的刊物都是可以下載的」,我不知道這段話是什麼意思,假設別人看過相關論文,然後對你觀點進行駁斥,為何要把論文告知你。你覺得自己iq上很有優勢嗎?!如果你對某個領域的問題不是很了解,為什麼不自己查閱相關資料,為什麼要一開始進行無罪假設?更可氣的是要讓別人來提供相關資料,你是法官嗎??實際上你的觀點已經很明確了,就是「個人任性地認為無害」,幹嘛這麼多廢話

這都來自轉基因的食品安全嗎?

2. 我覺得該提高用戶說話的門檻,雖然說應該給大家發言機會、改變知乎氛圍什麼的,但是我沒這麼偉大,沒興趣帶領這種來砸場子的人。


個人認為應當提供一個功能——舉報答案。比如若認為某人的答案太水了,很顯然把知乎當天涯來用,我們就可以舉報給知乎團隊,註明舉報理由。假如一個人被舉報超過十次,限制該用戶半年不得在知乎發言。


我覺得不僅沒意義 還好像被水軍入侵了 不是說豆瓣是水軍入侵不進去的么 然後看知乎比如你回答個減肥成功是什麼感覺 照片一亮很多人說你整容了 你發個身邊事迹被說是編的 就是有很多惡意語言 以前看有很多爭論 但沒這麼惡意


1、八股文的設計者估計初衷也是這麼來的。硬性的規定只會傷害創作本身

2、這個領域,「差評」不是最有效的,輿論界被罵紅的人不在少數。不關心才是最有效的

3、羅輯思維有期講,米國的法官判決雖更多是依靠經驗也偶有破例,因為它法官有終身制,有最高判決權,有陪審團制,堅持得很好靠的是一種叫做「集體榮譽」的東西。所以,這個問題解決要靠知乎的演算法設計,運營者,更要靠我們每個人的自覺維護,在我們心裡知乎就是不同於某度就對了


不會越來越水了,只會越來越深了。水很深


推薦閱讀:

學會給人生加上量化的槓桿,你才能不枉此生。
00後在知乎 ·「假裝萬能組」成立宣言
大家覺得知乎發展成為隱性linkedin如何?

TAG:知乎 | 知乎產品改進 | 知乎團隊 | 知乎用戶 | 知乎建議反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