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知乎發展到了第一個瓶頸期,大家覺得應該如何才能走出困境?

1、提問與回答是一個閉環,光有問題沒有回答肯定讓提問的人興趣下降,光有滿腹學問沒有人問津也是空歡喜一場……讓提問的人的問題自動找到可以興緻激昂的回答者手裡,然後大家都歡樂了和滿足了……在「問與答」的關聯中找到平衡點,讓用戶能夠迅速上手,「紐帶」功能的人工智慧化體現可能更容易讓「客戶」愛上知乎~閉環,閉環真的很重要……

2、關於開放運營方面問題其實與上面的話題有一定的關聯性,如果真的可以做到提問的人可以點名「XX人(XX領域的權威)為我回答」,或者「我是真正的XX人(XX領域的權威)我可以回答XX方面問題」或者大家不是提問作答而是討論風暴,這樣有針對意義的拓展圈子,知乎可以既保障了運營質量,又可以提升推廣範圍……

3、以上愚人愚見僅供參考……


我很喜歡知乎,雖然他還不成熟。所謂第一個瓶頸,我覺得就是發展方向的選擇。不能變成維基或百度知道,那樣沒前途。所以只能選擇細分,每個分支或每個類都會有專業的問答。依託每個類的專業水準,衍生服務。這個服務不應拘泥於形式,他如何能給使用者帶來真實的幫助或從中能夠獲得真實的收益才是重要的。

比如,金融投資是一個類。那麼使用者能否在問答中受益,如何受益。重點在後半段服務。在這個類中找到答案了,難道讓使用者通過其他人提供的服務實現嗎?你就不能衍生服務嗎?大家都在問答美股港股,然後你讓他們去找 i美股 嗎?你為什麼不能做 i美股的服務呢?(說實在的,i美股那玩意兒也沒啥技術含量,但是如果做好了前途無量。)你可能比他做得還要好。 當然了,這只是舉例。也許並不恰當。希望你們要放棄山寨其他人的想法,甚至是你們創業之初定下的一些東西,技術與創新才是最真實的生產力。

希望知乎能夠做成一個品牌,更希望我們能夠從中獲益的是:知攝影、知美食、知java、知表、知美股、知啥啥的.....................重要的是後半段的服務,想像空間太大了。


分類。並且不斷細分,在細分的領域裡,把知識人包裝出來。

現在階段最顯著的辦法是,做一個生活版的知乎,把文化的,生活的,時尚的,八卦的,娛樂的東西抓出來丟在一起。大家去玩一下。

再具體點,就搞個新聞知乎,時事知乎。每天就熱點話題,新聞話題來討論。

再不想說的細了,應該有很多具體辦法。


只有加強用戶之間的關係互動,至於怎麼實現,不同文化圈小組也好,話題組也好,都是一種方法,看怎麼更好的實現! 月光博客發表的這篇文章很好的說明了:關係與產品的意義

http://www.williamlong.info/archives/2715.html


我喜歡知乎保持高質量的回復。邀請是一個很好的方式,六度空間神馬的,看到回答你問題的人中,總有人是專家。

------------------------------

問題是,我不敢去邀請我認識他但他不認識我的權威教授……

根據評論要求修改答案:

從一個普通用戶的角度,給出參考。

我想回答的其實是鬆開運營這件事。不贊成鬆開運營,至少現在不是恰當的時機——怎麼樣發展知乎的話題領域,同時不讓回答和提問質量下降。知乎與百度知道、百科、還有百度經驗有什麼區別?我想我在知乎裡面問問題,我就知道我得到的將是很靠譜的答案——實名制、邀請制給了我這種安全感。知乎的人大多都是很正經的在回答問題,而不是複製粘貼。知乎的質量必須得到保障,這是它最根本的生存力,不然就會變成實名也不過如此嘛……那與百度還有什麼區別?

我想問題是要問內容質量保證和擴大知乎用戶群之間的矛盾?提問者認為擴大知乎用戶群的方法是鬆開經營,但是鬆開經營會帶來質量下降的問題。可我認為解決用戶群的方式不只有鬆開經營。我覺得一個解決方法是鼓勵邀請。以我這種戰戰兢兢小心翼翼的態度來混知乎的人來說,看到站外邀請總是覺得很神聖。不知道我應不應該發邀請給我朋友們來答,他們會不會降低知乎質量,能不能發給教授,問題有沒有意義讓他來答,我有沒有許可權邀請,邀請到底能發多少個……所以到目前為止一個邀請都沒有發出去——會有阻礙到知乎發展嗎?

從另一方面來講,這種行為也說明了我很珍惜我在知乎的賬號,畢竟是披著自己的真實的名字,非常有責任感。在我回答問題和提問的時候,我都將儘力回答出比較有質量的問題。所以看到評論的時候會來改答案(知乎在培養良好的用戶習慣?)邀請別人也十分慎重。

邀請到人之後,如何保持被邀請用戶的活躍也是個問題。發邀請如何不被教授當成垃圾郵件或如何吸引他來回答(就算話題他感興趣,也有可能會因為覺得這什麼網站啊不靠譜不來回答)?如果他回答了一個問題,但是如果他一直沒有發現有更好的問題,或者沒有同水平的人與他交流,或者得不到有價值的交流,他會不會失去興趣?如果他覺得知乎很靠譜,願意邀請他認識的知名專家來的話就好了。

關於問題還有一點疑問,什麼樣被叫做水?如果在知乎上提問如何很生活的話題,那麼這個話題應該被叫做水嗎?這種問題顯然的與知乎目前的整體氛圍不符合吧?比如提問:怎樣給雞去毛,我是該建議他百度去,還是邀請我媽媽來回答問題?


突然想到一個具體措施

可不可以在新用戶註冊時,由系統隨機挑選一個熱門問題,在新用戶回答之後,將答案交由關注此問題的若干老用戶審核。審核通過就加入,沒過就pass掉。這樣在保持網站神秘感的同時,與邀請制度相互配合。提升知乎新用戶的質量,防止知乎變成知道~


上面的很多答案都是圍繞技術層面來回答的,即如何做好一個產品,而在我看來,知乎的瓶頸不是來自技術層面,而是定位。這樣說一句,知乎的未來只有兩種可能,要麼是問答社區,要麼是討論社區。至於上面有的只有說知乎是介於維基百科和百度知道之間的產品,個人很不認同。因為無論是維基百科還是百度知道,其答案都是偏向客觀的,而知乎上的答案幾乎全部偏向主觀的。從這一點看來,知乎更傾向於一個討論社區。上面的很多答案也是著重如何建設好這樣一個社區,都是技術層面的問題。在我看來,互聯網上的網站對用戶來說可分為兩種,第一種是剛性的需求,大部分網民都需要的東西,像電影、音樂、聊天這些。第二種是,依靠某種特質來吸引用戶的,像豆瓣。顯然,知乎更趨近於第二種。如果知乎定位小眾專業,然後改善用戶體驗,還是很能吸引不少用戶的。至少從討論的形式來看,大多數網民是不會參與進來的,他們根本沒有參與的動機。因為知乎解決的是用戶的興趣問題,而不是需求問題。至於說專業性的問答,這個對大多數互聯網用戶是沒有什麼吸引力的,就好比,大部分互聯網用戶都是開汽車騎自行車的,結果知乎是造飛機發動機的,即便你飛機發動機造的再好,那些開汽車和騎自行車的人用不著。個人建議知乎還是定位小眾專業,建成互聯網上熱愛討論人的家園。至於如果知乎想定位網民問答平台的話,個人覺得沒戲。


這個平台上好的東西,不想說了,比如標籤的只能性等等吧

說說我的其他一些想法吧(稱不上觀點):

其實我想說的是,一個產品的好壞,不要歸結於你的使用客戶水平如何,這是至

關要想到的~

在之前的時候聽說,知乎不開放註冊,為的是聚集一批有質量的客戶及其有質量

的問答之後再開放~

我想說的是這沒有問題。

可關鍵在於在我們千辛萬苦萬里挑一的這樣一批人進來之後,真真正正有多少人

的問答是不水的???而水的定義又是什麼?大多數用戶是為看看這個產品而已,順便

試著玩玩,為什麼?(不解釋了)而其對後進入者來說的影響又是怎樣的可想而知。

我不想拿百度知道和知乎比,因為我希望知乎能夠真正的突出重圍,趟出一條

不一樣的路子來。

但是,我們還是要研究百度知道等產品,比如在進入百度知道後詳細的層層步

驟的引導,這個就很重要了,因為當用戶什麼都還不知道的時候,它就在引導你下一步

該怎麼走,如果你跳過了一個步驟,它在下次仍然還會提醒你那個跳過的步驟,以及不

忘記提醒你下一步你還能做什麼。。。。這一點我想知乎應該去驚醒和學習。

當然了,總是提醒,這樣的用戶體驗未必好,可和想要打造一個不一樣的平台來說,舍

棄一定的總歸會有很大收穫,慢慢引導用戶走到用戶和我們平台希冀的一個樣子了一條

路子上來。再換言之,慢慢不斷變化提升的用戶體驗,會讓用戶更有粘性而到達更好的

引流作用。

再來說上邊的水的問題,水的定義是什麼?用戶對於水的定義是什麼,我們平

台對於水的定義是什麼?這個也要搞搞清楚,別總是說誰的問答比較水,當你說這句話

的時候,那麼你心中必定給了「水」一個定義,那麼是什麼,請說出來,請寫下來!!

!!慢慢遵循方法去給這個定義做界定,然後再去引導用戶,我說的引導不是靠一些名

人,所謂的名人去做引導,而是平台的一個規則,平台的一種操作引導方法。

再就是獎懲措施是什麼?有獎,我也希望在咱們的平台上看到懲,當然這也需要

一個標準,我們要懲的是什麼,不要和我說:是一些廣告用戶,是一些無聊用戶,是一

些非法用戶。平台有規則,違者必懲,別說:天哪,那不是丟了大批的用戶嗎?試問:

為什麼會丟掉?僅僅是因為他們破壞了規矩嗎?為什麼破壞?破壞了什麼?怎麼破壞的

?所以基於此,我們還是要回到上邊說的界定,定義的問題。可能大家說了,這個定義

也太難下了吧,站著說話不嫌腰疼,是,腰不疼的事也不用去創新發展,用心了,傾聽

了,記錄了,討論了,圖形了,改善了,是產品就有做好的時候。說到這,我想起來網

易微博的一句話:「做有態度的微博」,是的,我希望我們的知乎也是個有態度的知乎

好了,先說這些吧~~~也當我來玩了玩吧~~~~

祝好~


其實這種邀請制的營銷模式就如同實體店辦卡,剛開始特別火,目的就是為了辦卡,辦完卡幹嘛呀,就是要到店裡消費和享受服務,但是一進店發現,這裡根本就是不當初發卡時說的那麼好,辦完卡的人就開始煩躁了,也會影響到未辦卡的人,辦卡的人就會越來越少,店裡就開始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營銷辦卡,而不是改進服務上了。還是希望知乎在服務上研究對策吧。

我的直觀感受就是,在這裡來了很受冷落。問的問題看都沒有看,更談不上回答。


我覺得可以學習http://stackoverflow.com

是不是可以做一個每天,每周,每月關注排行榜?


說一下新來者的感想吧.

問答的深度是無可置疑的,但缺乏很好的分類的管理

也可能有,但可以幫助或FAQ放得太深.

所以有時來這裡有些沒有頭緒,是廣而泛之讀還是怎樣呢?

至於發展的瓶頸,我覺得並不是,

我覺得知乎重要的是維持目前的問答和人群的高質量.

培養用戶的認同感,加強網站的知識管理(分類或標籤)


知平現在的情況不是遇到瓶頸,而是還沒有「顯境」,即他最後想發展成什麼,如何盈利,還沒有顯出來。


zhihu現在的瓶頸就是給知己畫了一個圈,圈住了一些人也排斥了一些人。社區在於趣味或是專業,而zhihu似乎徘徊在兩者之間或是兩者都有。當普通的論壇去掉如「頂」之類的內容後,在於專業性上面,專業性的論壇里能夠得到比zhihu更好的答案。


只有一個建議:下力氣,培養一個互聯網產品興趣人群之外的用戶興趣群,就像……你們從來沒做過一天互聯網行業一樣,如果你們運營者樂此不疲地在討論互聯網,在討論產品,在討論FACEBOOK,扎克伯格,知乎米聊點點等等等等,其他領域的人如何進入融進這個圈子?人一看,哦,這不是我該呆的地方,然後就走了。

最後這裡成了一個活躍的產品經理討論論壇,只不過這些產品經理偶爾還談別的內容,比如白領、壓力、攝影、旅遊。

其實能在某個垂直領域做得很棒,這也挺好,但肯定不是知乎的目標。

空杯 保持愚蠢,其實很難。


引入 積分貨幣 制度,這樣問問題的和答問題的用戶,就會自覺很多。


還是很喜歡知乎的。不過看下來答案大多屬於觀念型的,不是知識型或實用型的,所以感覺像一個精緻的論壇。是不是考慮細分,使得問題和答案能更加有針對性。


我覺得所有的問答的網站,可以好好的學習一下http://www.haodf.com 的產品,至少分類是非常直觀的,就是有點像http://hao123.com一樣的產品思路 ,簡單好用。讓人一看就明白。但是知乎太高端了,如果放開,普通用戶也不知道如何是好,現在我們看到的問題,基本上是比較範圍窄的,不可能看到那些有可能對自己感興趣的問題與答案,而搜索呢,又比較含糊!


扯個蛋,分立兩大陣營,一個問一個答,問的對答的質量進行挑剔。然後再反過來。

求摺疊~~


在我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已經是2012年的2月16號了。

不得不說知乎到現在一直運營的很好,每個會用知乎的人都會赤裸裸的表達對知乎的喜愛之情,未雨綢繆是件好事,有這麼多人支持,我想即使知乎真的遇到什麼瓶頸了,我們這些普通知乎用戶也都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幫助知乎走出來的!

PS:這是我在知乎上的第100個回答,小激動~希望不久之後能到四位數


我認為:知乎的主導者有一點是需要想清楚的:你想讓知乎幹什麼?對於這一個問題,回答的深度不一樣,決定了採取的運營策略會極大的不同。不同的運營策略會導致產品界面甚至公司組織架構都會有很大不同。這個問題考慮得越深入,可能對瓶頸理解越深入。

大家的回答都集中在11年年中。不知道問題列出的瓶頸變了嗎?

我很想知道知乎的主導者(是誰?)對於這個問題( 你想讓知乎幹什麼? )初創時,以及現在分別是怎麼想的?


建議知乎開放個人主頁功能,增強用戶黏性,以及提問環節的回答智能篩選於用戶發表的網內文章,以便提升回答的含金量


現在各式 硬/軟 廣告太多了!!!

對廣告/個人以公司名義出現 加以區分顯示出來, 或者提供 "廣告"tag, 讓我們自己添加, 這樣對廣告有所區分.

知乎 是個社區. 不能進來都是垃圾信息, 必然出去還是垃圾!

信息獲取(問答)才是知乎的核心競爭力!!


做一個推薦列表,以點擊排名,以回復排名


急求高端俱樂部。


知乎人與人的關係太弱,用高質量的知識讓大家來並感興趣,還應該用一種更強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把大家留住。

還有對問題和答案的管理弱爆了,所有的內容都堆在一起,亂糟糟的(- -)


推薦閱讀:

為了讓問題被更多人看到,用戶亂填話題,知乎怎麼處理?
知乎 2013 年 11 月上線測試的新版首頁動態包含哪些改進?
新版知乎沒有發現收藏夾了?
知乎舉報失敗是什麼意思?

TAG:知乎 | 知乎產品改進 |

分頁阅读: 1 2 3